杨树和朱青把夏停送到门口,等网约车开走,朱青深吸一口气,《三十难立》暂时做不成了,但有卫视采销部副主任从题材、方向和宏观架构上给予指导,她和编剧操作《不惑之年》,就有数多了。
剧本创作,一个重要元素出现偏差,就可能导致满盘皆输,在现行的大环境下,《三十难立》就此搁浅,杨树为它叫屈。朱青却已有打算,她会把创意和大纲授权给编剧写成小说出版,她来当出版编辑。
影视剧直观,辐射面也广泛,审查机制比出版物严苛,目前把《三十难立》打造成通俗的影视剧暂有难度,但它作为文学作品,具备人文关怀,也不乏批判和反思,出版风险相对小一些。
图书市场已式微,一部作品销量达到两三万册,就已算畅销,跟影视剧不可同日而语。但哪怕让一小部分人看到书,使其中一些人有所警醒,杨树觉得善莫大焉。
回到咖啡座,编剧们夸杨树帮了大忙,第一女主角是喜剧人格是个建设性意见,得敬她一杯。
杨树说:“发现没有,越是贱嗖嗖浑身喜感的小人物,观众就越爱看。”
编剧笑道:“斗智斗勇的梗,大家百看不厌。”
戏剧说起来是在写冲突,但真正能让人一直记住的,往往不是多复杂的情节,而是人物,中年女滑头的人设立住了,这戏才有成功的可能。朱青感叹:“主角狡猾地活着,观众是爱看。”
两个编剧对《三十难立》有感情,但她们也都明白,文艺作品最重要的是传播,改成40岁,才能最大限度保住想探讨和展示的观点,成功地传递给大众。杨树让两人别郁闷,等做完《不惑之年》,就把《三十难立》写成长篇小说,她的前助手谢纵施在一家出版大社,他会很愿意出版。
目前市面上的都市女性剧趋于唯美化,女主角服饰高端,从不面临真实惨淡的危机,大步迈向显而易见的成功,但精彩的戏剧里,主角总在狼奔豕突,见招拆招,夏停发来一条微信:“要勇于表达人物的狼狈时刻。”
朱青建了剧本工作群,把杨树也加进去。晚上,杨树看到编剧们给第一女主角找好了职业身份:公关人士。每天都忙于给各大公司扑火,对各路人马装孙子,职场要诀一个字:忍。
丁盼兮说:“可别把中年女滑头写得太油滑了,不然要被观众骂死。”
杨树说:“所以这戏难写,这个度很难把握。”
秦朗问:“现在生活剧好看的少,言情、奇幻和罪案剧火爆,是不是因为好写点?”
杨树说写得好的作品都不好写,哪个题材想写得好,都很费劲。现实题材分外难写,就在于它不像言情、奇幻等幻想类作品,靠想象力就能企及,创作者得是很入世的人,才可能对生活有洞见。
丁盼兮说:“我陪我妈看,边看边骂,有的还烂尾了,伤感情。”
杨树笑咯咯,有人看,有人骂,都是好事,怕就怕没人看。但出乎她意料,《不惑之年》进展很不顺利。
两个编剧尝试了两版梗概,写出来的东西过不了自己这一关,她们提出退出项目。以朱青之见,编剧们有写好故事的能力,但《不惑之年》是她们经验和阅历之外的生活,虽然能用技巧去弥补,但想写得举重若轻,力不从心。
搞创作最残酷的一点是,努力之外,天分才是决定性因素,努力也许能让你交出不错的东西,但是惊艳的东西,靠的是天分,编剧们悲哀地看到自身能力的天花板。朱青和她们长谈过,但她们更愿意把《三十难立》的小说写出来,那是她们能力范围内能驾驭得好的故事。
小编剧也得吃饭,穷而弥坚是很难做到的,朱青所能做到的是尽力去挖掘和培养小编剧,不亏待她们。一人被朱青推荐去写公司的都市情感剧,另一人写小说《三十难立》为主,朱青找大老板申请给编剧创作小说的经费,大老板批了十万块。
风险大归大,但大老板仍想伺机而动,也许有一天市场条件成熟,《三十难立》这类女性群像剧反而成了安全题材。
朱青寻找新的编剧,但现实题材是戏剧最难写的一种,每个观众都见识过生活,写得不像没人看,写得像需要对生活有足够的观察,下笔还得冷眼热心,能写好的人不多,喜剧又更难些,放眼望去,当今世上的喜剧大师数都数得过来。杨树想到舒纹剪辑的年代剧编剧方雯。
有痛感的故事要笑着讲,方雯在年代剧里做得很好,杨树找公司的发行问到她的联系方式,但方雯在做一部悬疑推理剧,接不了新项目。
杨树跟夏停见完面那天,向《瓷缘》总编剧李峻汇报过情况,上班后,她把编剧做的两版《不惑之年》故事梗概发给李峻,她能感受到有问题,但具体哪里不对,她说不出来。
两版梗概加起来才一万多字,李峻看完找杨树聊了聊,他说创作者的基本功和编剧技术很扎实,但观念和视野需要拓展。
编剧们合格地呈现了一个可读性很强的故事,也输出了价值观,但优秀的现实主义电视剧,一定会体现创作者对于人和事有独特的观察,在这个关键点上,编剧们是有不足的。李峻认为最大的问题在于编剧不敢写人物的**,没有这个前提,人物就立不起来。
生活无常,**旺盛,人在其间挣扎,向上或放弃,这才是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这些道理杨树都懂,她仔细一回想,编剧在梗概里确实下意识不去触线,以至于角色气质和叙事情境都太“使劲”了,而且劲儿的方向还不对,拧巴了。但《三十难立》的遭遇摆在那里,编剧害怕过不了审,思想上有点被束缚。
编剧的顾虑,李峻哪能不知?以他近年担任总策划的项目经历来看,审查规定是不少,但定得模糊,有些自己心里都打鼓的台词和桥段,都很顺利过了,完全料想不到的,反而被打回来删减整改。
李峻让杨树转告编剧,既然条款规定难以捉摸,不如不去研究,把自己想表达的都表达到位,功夫在诗外的事情,都交给资方。资方也搞不定的话,你表达尽兴了,该拿的剧本费也拿了,没有太大损失。
杨树直言不讳:“可她们不是您这样的地位。她们是小编剧,写作过程中,被各种人指挥着,没法尽兴表达。她们的话语权要靠一部部作品积累起来,稿费也跟播出作品的数量和成绩息息相关,她们很希望自己写的剧本拍出来,播出来。”
李峻哈哈一笑,一个戏有一个戏的命,能不能走到拍摄的时候,拍的过程出不出岔子,拍完了能不能顺利卖给平台,播出时能不能播到最后一集,火不火,这都不是编剧能决定的。
李峻自己写得最满意的一个戏,前后写了7年多,各方都嫌风险大,迟迟找不到投资,好容易有人投钱,拍到一大半,老板进去了,对口的平台采购部也因受贿被查,所有人的心血都泡了汤。
有的小演员指望靠它攒点资历,只能认了。李峻说自己算是幸运,但也时常告诫自己放平心态,不抱更多期待。影视业是群策群力,身为编剧,做好自己这一环节,是惟一的本分,他说:“想得太多,思想就轻盈不了,飞不起来。但是不能飞,就去不了更远的地方。”
若不是李峻还有会议要开,杨树真想和他继续聊下去。她不是编剧,但从事文化工作以来,撰写了不少文字,李峻说了那么多,归根结底一句话:创作者不能先行自我阉割。
生活中,随波逐流是人生常态,也是很多普通人的个人选择,但戏剧人物的抗争意识才是精气神,是主角之所以是“主”角的原因所在,杨树想到舒纹剪辑的那部年代剧,深深叹气,反派形象都被上头嫌不正面,必须整改,正面主角哪敢出格?
明堂影业大老板请到两个中年女编剧操刀《不惑之年》,两人是固定搭档,合作多年,写过几部大热电视剧,央视和一线卫视黄金档都上过,收视很高,口碑尚可,是业内知名编剧。这几年,两人写得少了,像李峻一样,当总策划为主。
名编剧的工作室在顺义,朱青和助手小五带上好茶和甜品前去拜访。在这之前,朱青把《不惑之年》的精神内核和主角性格设定等资料都发给两人,但见面寒暄,名编剧让她重新讲一遍。
朱青仔细讲了,在这过程中,她听出名编剧对项目极陌生,像没看过她发的资料。果然,名编剧喝着咖啡,全面否了项目构思,女主角四十岁的人了,还活得左支右绌,处处遭受狼狈事,这个人设太不真实。
小五傻眼了:“不真实?”
名编剧甲说也不能说特别不真实,生活里这种人也有,要么不努力,要么有性格缺陷。名编剧乙说,四十岁的人,入社会少说十几二十年,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都比较稳定,会在意自己的形象,不可能滑头滑脑,女人那样不优雅不体面。
朱青直接说:“不好意思,我们这戏和两位老师的创作理念存在分歧。”
名编剧都惊住了,小五悄悄踩了朱青一脚,她在青芽图书就是朱青助手,每每有场面弄僵,小五都得冲上前找补:“我们朱老师没想过双方对同一个人物认知会有这么大差异,想听听您二位的设定,两位老师不要介意。”
名编剧甲乙一致认为女主角得是中产以上,家庭、子女和职场的问题必然都有,但不论是把重心放在哪方面,都比较俗,在同类产品都能见到,因此她们想探讨高级层面的问题。
小五一脸谦虚状,不时在记事簿上记几笔,拿给朱青看。在几行文字之间,她藏了几个小字:“为钱总想想。交给我。你去烧茶。”
名编剧甲说:“比方说,女主角是外企财务总监,工作游刃有余,衣食无忧,但她始终放不下年少时的艺术梦想,业余学画至今。因为天分高,接连获得几个有点分量的奖。如果你是她,你是继续做枯燥但收入高的工作,还是听从内心召唤,不忘初心?”
名编剧乙眼里放光:“对对对,选择物质还是精神,是全人类都在探索的问题,我们最后让她走上真正的艺术之路,这叫华丽转身!”
朱青平时表情就少,此刻更没反应,名编剧乙示意她吃甜品,轻言细语问:“是不是觉得太深刻了?但四十岁的都市女人不再有生存压力,她们一定会去思索精神层面的东西。”
名编剧甲手指扣桌,思索了一下:“你想要加点狗血的也行,女主丈夫是大公司总裁,当年和女主是大学情侣,人人艳羡,但一路走来,爱情变成亲情。丈夫气质身材都挺好,是人中之龙,手下小姑娘很倾慕他。小姑娘像女主年轻时的模样,丈夫渐渐有点心猿意马,但只是精神出轨,女主发现了,不相信啊,痛苦啊这些情绪都有,你看,这里边很多话题可以写,还能让观众有共鸣。”
名编剧乙说:“这个设定我喜欢!这样让我们女主面临另一个难题,是放手成全,还是拯救婚姻?”
名编剧甲头一扬:“她可是个潇洒大方的女人,破碎的就不要,当然是一别两宽。”
名编剧乙笑孜孜:“故事最后给女主一个开放式光明结局,在异国画展上,一位风度翩翩的绅士长久在女主作品面前驻足,女主正接受记者采访,无意中望过来,两人目光交汇。”
名编剧甲是个短发女人,像爷们似的拍拍搭档的肩:“我一说,你脑子里就有画面了。我觉得结局特别扣题,不惑之年,就该从容不迫,万事随心。”
小五急忙捧场夸两位编剧老师给出的角度让人耳目一新,她想都想不到,回去一定好好消化。名编剧甲注视着朱青:“你们钱总很看重这个戏,他说卫视也有兴趣,我们也感觉值得一写,但我们十几年前就不免费写东西了,需要我们先出个梗概的话,就先谈合同吧。”
朱青压根就不想合作,但原则问题得表态:“让人付出劳动,就得先预付费用,这个是自然的。”
小五说:“我们听说两位老师自己有合同范本,可以给我们看看吗?”
名编剧甲把合同发到朱青微信上,朱青仔细看条款,一般编剧只能签甲方提供的标准合同,但这两人编剧名作傍身,强势得多。
小五看完了问:“不知道两位老师现在的稿费标准是多少?”
名编剧乙说:“15个。”
“个”是影视业对“万元”的称呼,即为15万一集,小五语带歉意:“我们的预算差得远,两位老师,真的很抱歉。”
名编剧甲一怔:“你们钱总既然找我们写,应该知道我们的稿费标准吧?”
“我们钱总很尊重编剧老师,但这个项目是台里授权给我独立操作,按项目责任制来算,所以预算比较紧。”小五张嘴说瞎话,满以为她们不会再问,但名编剧甲说,“我们对这个戏比较感兴趣,肯定自己动手写,不带学生。”
小五露出抱歉的神色:“可我们预算的确太少了,说出来会辱没两位编剧老师,希望有再次合作的机会。”
名编剧乙皱起眉:“既然预算少,那你们跑来,不是浪费我们时间吗?我们手头有两个项目都等着提修改意见。”
朱青承受着对方的不满,一句话都没辩驳,小五一迭声地说着不好意思,跟她一起离开编剧工作室。
朱青向大老板汇报:“她俩在云端太久了,不能体恤民情了。”
公司承接了一部重大题材的年代剧,大老板在片场督战,回复道:“那就再找吧。”
当名编剧说出“四十岁还没成功是咎由自取”,朱青就在心里放弃她们了。出生在高塔,又一直处于高位的人,她们对社会的体察度,不会比上了十天班的基层公务员了解得更多。
小五帮朱青把骂名揽上身,对方只会嫌这两人不懂规矩,但公司层面没得罪她们。若是朱青自己找的编剧,就会直截了当指出双方创作理念不合,无法合作,但大老板很信任她,她不能不听小五的劝。
会面之前,朱青查过名编剧的履历,甲的父亲是著名导演,乙的父母是戏剧学院的教授,两人在英国留学时相识相交,当了二十几年的搭档。
这两位海归编剧有若干名作,是平台购剧的重要参考之一。丁盼兮很疑惑:“我看过几部,都特别假大空,这钱也太好赚了吧。”
杨树说以国内崇尚名气的现状,有代表作能吃一辈子,那些小编剧未必需要这两人指导,但挂上这两人的头衔,搭班底找演员也容易点。
秦朗说:“她俩过得好,就以为全世界40岁女人不成功是不努力,建议她们不做策划时,去熟人公司上上班,拓展一下生活范围,别到处当老师开剧本会。”
自己所见即是世界的人太多了,杨树在青芽图书工作时,每当有谁诉诉苦,李伊梦总会跳出来问真的假的,她认识的人怎么没这样云云。但偏偏是这样的人,占据了不错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