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儿童不被血腥场面伤害这个概念是现代社会才出现的。
见多识广的小皇帝朱翊钧没有被吓到。
作为储君,这不是他第一次观看杀头表演。早在隆庆帝登基时,他被人抱在怀里就观看过这类仪式。
献俘仪式后,一门门大炮被将士推出了,还有一整队将士手持火器,宣宝儿吓了一跳,还以为回到了现代,后一想,明朝原本就有大炮火器,只是准头不足,还可能哑火。
将士们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气势如虹。
宣宝儿一时竟想落泪。
她曾经在电视上也看过类似场面,当时只觉是寻常,如今才知道有多么难得。
也是这一刻,她发现她似乎不是个过客,而是真实地生活在历史中。
站在午门城墙上的小皇帝朱翊钧此时此刻既心潮澎湃又如负重万壑。
从此,江山社稷都是他的。
可这些时日他偷偷哭过好几次,因为被训,因为害怕,太多惶恐与不安。
他握了握拳头,暗中给自己鼓气。
午门下,将士们仰头望向上面,旭日的光芒照耀在小皇帝身上,镀上一层金光,耀眼又明亮。
他们在心中默默祈祷:大明焕然一新,边疆长治久安,百姓安居乐业。
.
到了晚上回乾清宫,宣宝儿还没回神。说实话,作为一个小老百姓,她以前也只从电视上看过一些大场面,这还是第一次在现场观看国家级盛典。
小皇帝朱翊钧以为她太累,关心了几句。
宣宝儿连忙表示不累,说真的,要累也是小皇帝比较累。
【可惜离太远,不能一睹民族英雄戚继光风采。】
宣宝儿恍恍惚惚,深觉遗憾。
她是从孙海口中得知今日将领中有戚继光,知道后便因错过而扼腕叹息。
小皇帝朱翊钧练字的手一顿,他看到了:“戚将军领军拔了今日头彩,朕甚欢欣,宣儿姐姐你看到没有?”
虽不知小皇帝怎么会和自己同时想到了同一个人,宣宝儿并未多想,只以为小皇帝想找人说说话。
“嗯,奴婢看见了。戚将军一直很厉害。”宣宝儿笑眯眯说,“陛下圣明,能知人善任。”
【他可是被写进小学语文课本的名人,要是能听他真人讲讲如何排兵布阵就太过瘾了!】
宣宝儿以前从电视剧里看过戚家军的鸳鸯阵,可惜拍得太粗糙了。
小皇帝朱翊钧心里有些不服气。
宝儿姐姐那个世界那么多人流芳百世,怎么就自己只留下了骂名?
将手中毛笔搁下,赌气坐下。
宣宝儿还在想戚继光到底长什么样子,是不是书上画的那样威武雄壮,就见小皇帝忽然不高兴了。
她摸不着头脑,试探问:“陛下可是累了,肚子饿了吗?”
【我最近不知怎么回事肚子饿得快。】
还准备宣宝儿过来哄自己的小皇帝朱翊钧:“……”
“朕有些饿,让人送些吃食过来。”朱翊钧有些气恼地说。
宣宝儿连忙吩咐人准备。
因李贵妃和张居正教育小皇帝厉行节俭,又在孝期,小皇帝生活并不奢靡铺张。
宵夜虽算不上多么丰盛,但也够几个成年人吃了。
宣宝儿给小皇帝布菜,小皇帝吃了一些,让宣宝儿将剩下的端下去吃。
布菜有单独的筷子,宣宝儿这个在末世求生三年的人,压根不嫌弃,高高兴兴将东西撤了下去,与白荷她们分吃了。
.
登基大典一直进行了三天,这三天小皇帝朱翊钧早起晚归,在三位内阁大学士陪同下接见官员与藩国来使。
幼主上位,若要压住藩国,令百官敬服,气势必不能弱。
这种气势既是来自大明朱家正统之名,小皇帝自身之美誉,也来自大明权力中枢——内阁大学士。
高拱有促成俺答封贡之魄力,张居正有深谋远虑之威名。
原以为是两虎相争必有一伤,没想到是强强联手,让一众观望、打算浑水摸鱼之人大失所望。
于是,登基大典这三日风平浪静。
到了第四日,登基大典已结束,宣宝儿跟着小皇帝朱翊钧踏进文华殿。
小皇帝朱翊钧要来上一堂很特别的课,授课老师是奉命总理蓟州、昌平、辽东、保定四镇练兵事的大将军戚继光。
戚继光虽不在京城,但他时刻关注宫中风云变幻,戚家军一众将领身家性命都系于己身,他一丝一毫都不敢懈怠。
于是小皇帝命人传口谕,让他今日进宫授课,他不知是好事还是坏事,连忙亲自去了张府。
满朝文官,找不出几个不轻视武将的,张居正正好是其中一人,高拱是另一人。
戚继光能安稳坐镇四处重镇而不被帝王忌惮,皆因高拱和张居正在先帝面前进言,让他坐镇北方,保障北疆安全。
之所以找张居正而不是高拱,主要因为张居正是小皇帝的老师,先帝下诏任命的辅政大臣。
近日小皇帝越来越熟练发号施令,也越来越习惯自我决断,张居正冷眼旁观,见他处事张弛有度,并未干预。
得知小皇帝让戚继光进宫授课,张居正更多的是欣慰。
大明天子文臣自土木堡之变后,忌惮武将,抑制武力,导致大明兵力不足,军力式微,而北方女真蒙古虎视眈眈,着实令人担忧。
倘若小皇帝愿意改一改这样的风气未尝不是好事。
与戚继光一同来文华殿的,还有张居正、高拱、高仪和兵部尚书谭纶。
戚继光和谭纶还是第一次见宣宝儿。
他们见跟在小皇帝朱翊钧身后的宫女,下意识多看了几眼。
不是说文华殿不能有宫女,而是自嘉靖帝之后,极少有宫女随伺君王左右,宫女已然失去君王信任。
宣宝儿也在偷偷打量他们。
【啊啊啊……是他是他是他!大明定海神针!】
小皇帝和张居正几人耳朵疼。
【我猜那位儒雅一点的是谭纶,黑瘦高大个是戚继光。】
谭纶和戚继光一震,不明白这宫女怎会如此大胆。
【史书记载谭纶除了是名将领外,还是一位有名的戏曲家,爱听音乐爱听戏。】
【大明战神戚继光,好威武!男神,我竟然看到真人了!!!】
因是进宫觐见皇上,两人穿的是正一品绯色官袍而非盔甲。
谭纶和戚继光相视一眼,又茫然地看向张居正和高拱。
高拱嘴角勾笑,张居正捋须微笑。
他们果然没猜错,肯定是宣宝儿提及戚继光,小皇帝才想方设法让她见一见戚继光。
还有一点他们也没猜错:能听见宣宝儿心声的人,必然是宣宝儿有好感的人,若宣宝儿不知人姓名,或不认识其人,或不在意,或史书中未有记载的,一律排出在心声之外。
宣宝儿无疑对他们以及戚继光和谭纶颇有好感的。
这个发现,让他们更愉悦了。
【唉!可惜了。】
张居正、高拱他们才挂起的笑容一滞。
可惜什么?小皇帝朱翊钧看向宣宝儿。
宣宝儿不知道小皇帝为何要看自己,一脸无辜。
他们已经试过了,要是主动问起,根本发不出声音。
戚继光和谭纶不了解情况,下意识问出,只见两张嘴巴动,不闻声音出,模样十分滑稽。
小皇帝想笑,但不好意思笑,板着脸说:“戚将军,劳烦你给朕讲讲军务。高阁老、张阁老、谭大人,你们若有事便各自去忙吧。”
“戚将军好不容易进京一次,臣想留下听戚将军教诲。”高拱表现得十分谦虚。
谭纶紧跟其后:“臣也是。”
张居正:“臣也留下。”
戚继光不知道给小皇帝讲军务有什么好听的。小皇帝年幼,他肯定不能讲得太晦涩,也不能讲太复杂的,甚至为了不扫兴,他只会捡好听的讲。
“宝儿姐姐,你和孙公公留下为朕研磨。”
【研磨不是只需要一个人吗?孙公公官比我大,肯定是我动手,他监督。】
孙海默不作声开始研磨。
【孙公公肯定不放心我动手,所以自己亲自来。】
孙海手一顿。
戚继光好奇看了宣宝儿几眼。
“戚将军,可以开始了。”
戚继光从旁边的盒子里拿出一张舆图。
舆图是锦缎绘制,微微泛黄,还有了毛边,看得出来经常拿出来用,上面还有不少用红笔画出的圈圈。
仔细端详,山川地貌、河流走向十分详细,长城关隘、兵力分布星罗排布。
【怎么会有人造谣戚继光的戚家军有反心呢?看戚继光光明磊落地将最重要的军事战略物拿出来就知道他没有造反的心思。】
小皇帝朱翊钧毕竟年纪还小,不知道戚继光手中舆图的重要性,而宣宝儿受过十二年教育,还看不不少古装片,知道舆图之于战争的重要性。
而在交通不发达又不可能发射卫星拍摄绘制地图的古代,舆图绘制全靠人力,越精准价值越高,甚至被作为军.事.机.密保护。
小皇帝直起身子认真看舆图。
【想到这熊孩子掌权后还真的被谣言影响,认为戚继光留在蓟镇只练兵不打仗是为无用,所以将他调离北方边防就想狠狠揍他一顿!北方边防那么重要,那些嫉妒戚继光的害人精根本守不住啊!】
宣宝儿看着小皇帝朱翊钧的后脑勺,心里蛐蛐。
高拱从座位上一跃而起,将茶几撞翻了,然后两眼一翻晕倒了。
张居正原本轻松的神色被严肃难看的脸色代替,也一头栽倒在地。
感谢收藏评论[红心]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9章 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