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008

同日,李贵妃带着潞王和小皇帝朱翊钧一同用膳。

用完膳,李贵妃过问小皇帝一整日功课和其它事宜,事无巨细,小皇帝态度端正,神情紧张,一一回答。

李贵妃看一眼宣宝儿,想从她心声中判断小皇帝是否撒谎。

小皇帝畏惧生母,不敢撒谎,宣宝儿自然没什么好吐槽的。

当然,两人关于好坏皇帝标准的谈话,李贵妃没问起,小皇帝不会主动提起。

原本一直由冯保陪在小皇帝身边,但昨日之事发生后,小皇帝不愿意让冯保跟着,反而让孙海和宣宝儿跟着,李贵妃想着自己能听见宣宝儿心声,又有孙海盯着,不怕小皇帝做出格的事,于是也就如了小皇帝的愿。

想起昨日宣宝儿吐露的心声,李贵妃看了看怀里的潞王。

“皇儿,你皇弟到了启蒙之年,不如让他跟着你一起进学。”

小皇帝朱翊钧看向潞王,一张脸白白嫩嫩,手里拿着什么东西玩,还没等他说话。

潞王东西一丢,大声哭闹:“本王不去读书!本王不去读书!”

边哭边扭动身子,从李贵妃怀里出来,离李贵妃远远的,惊恐地看向李贵妃。

宣宝儿没回过味。

小皇帝朱翊钧敏锐感知到什么,又觉得自己想太多。

【五岁文盲和十岁精英,上同一年级,老师头发怕要掉光了吧?】

小皇帝知道李贵妃听得见,就说:“母妃若想给皇弟开蒙,不如朕请张先生安排夫子教导皇弟。”

“啪!”

小皇帝放在膝盖上的手挨了潞王一巴掌。

“本王不要夫子!你敢给本王安排,本王就杀了你!”潞王凶狠狠瞪着小皇帝朱翊钧。

“潞王!”李贵妃呵斥,“不得无礼。”

潞王掉头就跑,服侍他的人在后面追,又不敢拦他。

宣宝儿连忙过来查看小皇帝的手背:“陛下,您没事吧?”

以前她两个小表弟打架,一个打,一个下意识还手,一点亏都不吃。

她高中时也被她五岁小表弟打过手背,她当场打了回去,一点都不惯爱动手打人的小孩。

而小皇帝朱翊钧似乎习惯了,只是将自己手拿开,根本没任何还手的打算。

十岁的孩子,像个大人一样忍耐小孩子的胡闹。

他眨了眨眼,说:“朕无碍。”

【还说没事,手背都红了一大片,还将眼泪偷偷憋了回去,肯定很痛。】

宣宝儿知道肯定不能说出来,怕李贵妃以为她故意挑拨兄弟,但实在忍不住吐槽。

小孩子下手没轻没重的,大人总以为就算痛也不会痛哪里去,只是不曾想过十岁的小孩子,细皮嫩肉的,又毫无准备的,怎么可能不痛?

李贵妃想呵斥她放肆,可一想在别人看来她什么都没说,阴沉着脸。

“你是怎么照顾皇上的?没看见皇上手背都红了吗,赶紧去请太医过来看看。”

宣宝儿:……

这也大可不必。

小皇帝阻止:“母妃,儿臣无碍,揉一揉就不痛了。都这么晚了,不要惊动太医院。”

李贵妃没再说话。

小皇帝告退。

李贵妃再次看向宣宝儿,说:“明日还是让冯保跟着你吧。”

李贵妃从宣宝儿心声中没得到有用的信息,又见她下意识维护小皇帝朱翊钧,让自己有种失控的感觉。

【果然,李贵妃还是最信任冯保。】

宣宝儿丝毫不感到不意外。

“是,母妃。”朱翊钧看出李贵妃对宣宝儿不满,只好应下。

一回乾清宫,他马上召见锦衣卫指挥使朱希孝。

父皇驾崩前曾单独告诉他,锦衣卫指挥使只听令于皇帝一人,他要学会掌控属于自己的势力。

别人以为父皇什么都没教自己,其实父皇与自己说过许多知心话,宣宝儿提起父皇,那些埋藏在心底的记忆一下子就出来了。

朱希孝听着小皇帝下达的命令,还以为自己听错了,不确定问:“陛下是让臣派人保护宣宝儿,那个小宫女吗?”

“不错,这件事不要告诉其他人。”小皇帝认真说,“不要让任何人伤害她。”

小皇帝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将宣宝儿当成自己的好友了,不想她受到伤害。

朱希孝问:“臣可以让心腹暗中保护她吗?臣毕竟是男子,在宫中行动多有不便。”

锦衣卫私下有专门培养的女官,她们有的负责审问下狱的女眷,有的负责监视官员家眷。

“可。”

朱希孝对那个叫宣宝儿的小宫女有印象。

那日她从奉先殿一出来,偷偷往嘴里塞了什么吃的东西,然后一脸满足,跟在孙海身后,与张元德说了几句话就离开了。

.

翌日,冯保果然跟在身后,宣宝儿留在乾清宫。

小皇帝只让冯保在文华殿外面候着,回乾清宫也只让他在书房外面候着。

一想到冯保自幼陪着自己,也算关怀备至,该给的脸面小皇帝还是给了他,只是不愿意他再盯着自己一举一动。

李贵妃派人将留在乾清宫的宣宝儿带走了。

宣宝儿没慌,小皇帝临去文华殿前告诉过她,她要是被人带出乾清宫他很快就会知道,让她不要害怕。

宣宝儿当时还不明白小皇帝为什么这么安排,现在终于明白过来了。

看来小皇帝很了解李贵妃啊。

可李贵妃要见她干什么?难道想让自己像冯保那样——当个人形监视器?

见到李贵妃后,她果然问了许多小皇帝的事情。

宣宝儿按照小皇帝自己汇报的情况复述了一遍。

从李贵妃脸上看不出来满不满意。

宣宝儿觉得很奇怪,不知道李贵妃为何又和自己谈论起潞王,还不停地夸潞王,难道李贵妃没地方炫耀儿子了吗?

宣宝儿甩了甩脑袋,她觉得自己脑袋进水了,不然怎么会有这么奇怪的想法。

她对潞王实在没什么好印象,没忍住在心里吐槽:

【史书对潞王可没什么好话,飞扬跋扈、骄奢淫逸,至于政治能力约等于无,只能说妈妈看儿子总是有滤镜的。】

【要是没记错,为了给潞王办婚礼,可抄了张居正的家,笑死,结果压根没抄出多少银子。】

【还是小皇帝可爱,小时候这么个好苗子,真可惜。难怪史学家会说,张居正是个好的改革家,却不是一个好的教育家。】

李贵妃说到一半的话忽然停下。

见李贵妃不说话,宣宝儿以为她一个人说没意思,需要一个捧哏的,连忙接话:“潞王活泼好动,身康体健,是有大福气的。”

【亲自动手打人怎么不算活泼好动呢?长得白白嫩嫩,精力十足,怎么不算身康体健呢?至于大福气,一生自由自在,在强势的生母庇佑下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还没人盯着追着赶着批判,连死后陵寝都是超规格的,怎么不算有大福气?】

李贵妃:……

她是偏爱幼子,想把最好的东西留给幼子,但不代表她是个只会一意孤行的傻子。

宣宝儿虽然总爱说一些她不爱听的歪理,可有一点她说对了:潞王是有大福气的。

若真的扶持他上位,说不好还没他当潞王无忧无虑时过得好。

张居正和高拱以为需要煞费苦心,才能劝阻李贵妃不能有让潞王取而代之的想法。

于是他们俩苦思冥想,制定一系列方针打算去劝说李贵妃,结果第一回合,李贵妃便说是自己老糊涂了,说了糊涂话,让张居正只当她没提过。

要知道李贵妃不过二十几岁。

她不是软耳朵,肯定是认真考虑过,一下子用老糊涂做借口,太让人看不懂了。

张居正和高拱虽诧异,但更为惊喜。

.

登基前几日,一共三轮劝进——劝小皇帝登基。

先是以高拱为代表的文武百官进行劝进,小皇帝有模有样推辞;后宗亲又来一轮劝进,再推辞;勋贵们和文武百官再来一轮劝进,小皇帝才以江山社稷为重推辞不过答应继承皇位。

宣宝儿在旁看着强忍住笑,古人讲究谦让之道,这一场秀下来,史书上起码写上“谦让有礼”这个评价。

登基之日,小皇帝比以往起得更早了。

宣宝儿原本今日没资格跟在小皇帝身边,看不成热闹,这让她大感遗憾。

宣宝儿觉得肯定是她不懂得掩饰心思,被小皇帝看出来了,小皇帝竟主动要她陪在身后。

之所有是陪在身后,而不是伺候左右,是因为皇帝登基大典,一应礼节由礼部安排,礼部派人伺候左右。

太监中,小皇帝也只带了孙海一个人。

孙海是乾清宫的太监总管,虽然不是司礼监掌印或执笔,但亲自伺候小皇帝衣食住行,比起将心思更多放在司礼监权势上的冯保,小皇帝明显更适应孙海伺候。

皇帝冕冠冕服华丽庄重。

宣宝儿见小皇帝朱翊钧板着脸,紧抿唇,十分紧张。

她觉得也不能怪小皇帝紧张。

这等大场面,每个人脸上都绷得紧紧的,让人看了都轻松不起来。

这让她想起初中时她第一次被老师选上去做国旗下讲话,她声音都微微发抖。

小皇帝比她初中时年纪还小,像模像样的,已经很不错。

听说皇极殿人满为患,部分文武百官都站到大殿外面去了,他们每个人的穿衣装扮会被礼仪官多番检查,确保不会失礼。

可惜她只能在侧殿待着,看不到那么多人罚站的大场面了。

不过孙海告诉她,等到献俘虏时,她可以去皇极殿侧殿二楼观看。

差不多正午时分,宣宝儿在侧殿等得不耐烦,献俘虏仪式才终于开始。

被人围在正中间的小皇帝又换了一套衣服。

宣宝儿知道那叫皮弁服,藩属国朝贡、朝觐时所穿,她给皮弁服取了个通俗的名字——外交礼服。

大明有不少外邦人,藩属国在隆庆帝一驾崩便开始往京城赶,为新皇献礼。

除了献礼,宣宝儿还看到十几架囚车。

囚车上是俘虏,他们手脚戴着镣铐,一块开有圆孔的围兜似的红布穿过头颅,被人赶下来,站成一排,正对午门跪下,身后站着刽子手。

好吧,是凶残的杀砍头表演。

宣宝儿下意识去看小皇帝,太远了,看不清他脸上表情。

礼乐起,一刻钟后,礼乐结束,小皇帝一声令下“拿去”,刽子手手起刀落,一颗颗脑袋落地,有的滚了又滚才停下。

场面血腥,放在末世前,这种场面在电视上根本不可能看到。

她没被吓到,因为末世三年,她砍了数不清丧尸的脑袋。

可她第一次见人砍丧尸脑袋时直接吓病了,不知道才十岁的小皇帝会不会被吓到,宣宝儿有些担心地想。

宝子们喜欢看点下收藏啦,感谢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8章 008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被读心后成了大明团宠
连载中天争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