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年边,朝堂事务繁多,小皇帝朱翊钧在文华殿的学业搁置,每日跟在三位阁老身边学习如何看各地方送上来的奏折。
后来事情实在太多了,三位阁老都忙不过来,张居正提出请小皇帝去文渊阁学习的想法,这样文渊阁那么多翰林,小皇帝也可以向他们请教,多听听不同人想法。
小皇帝朱翊钧觉得很有道理,去了文渊阁。
一开始文渊阁里的官员们十分不自在,他们完全不知道如何和小皇帝相处。
小皇帝朱翊钧也没刻意放在架子,在特意为他准备的书案前坐下,翻开奏折。
遇到看不懂的,他直接请申时行过来讲解。
文渊阁翰林都是朝廷高官的备用军,他们熟读经典,详阅各年月奏折,虽无地方基层工作经验,但熟知地方事务。
申时行打开奏折,仔细看完,在心中试着揣测小皇帝意图,实在没找到线索,暂时搁置,语气温和道:“陛下,这是绍兴知府的奏折。”
小皇帝朱翊钧点头:“绍兴知府汤绍恩,嘉靖五年进士,嘉靖十五年任户部侍郎,嘉靖十七年主持三江闸水利修建。”
申时行颇感意外。
他没想到小皇帝小小年纪将一个知府经历记得如此清楚。
“陛下好记性。”申时行收敛心神,认真对待,“敢问陛下何处不明?”
“这里……这里……还有这里……”小皇帝朱翊钧指了几处地方。
申时行明白了。
“汤大人这是在解释为何今年税赋难收,并向陛下请罪。”
“为何难收?”小皇帝问。
“据奏折上说,今年绍兴干旱,收成不足,百姓无力交纳税赋。”
小皇帝朱翊钧点头:“既然这样,他收不上税又如何怪他,朕又不是那等强人所难之人。”
“这……的确如此。”
“怎么?难道此事还有隐情?”小皇帝朱翊钧觉察到申时行话里未尽之意。
申时行与小皇帝相处时日尚短,知道他聪慧,但不知他竟如此敏锐。
看了眼已经看完放在一边厚厚的一沓的奏折,能从这么多里面选出这一份,实在难得。
又或者,这是张阁老他们一早便设计好的计谋,用以试探自己?
看看自己会不会如实认真教导皇上?
申时行不确定。
申时行出身苏州,对江浙一带情况比其他人了解,奏折里的问题他一眼就看出来了。
快速思索后,他有了决断:“陛下,其实这份奏折大有深意。”
“辛苦爱卿为朕解惑。”小皇帝朱翊钧态度端正道。
.
快到官员下值时间,小皇帝朱翊钧提前离开,以免翰林们不自在,他让人留了位阁老在宫里用晚膳。
宫人们还在备膳,小皇帝朱翊钧与三位阁老坐在偏殿,孙海与宣宝儿在里面伺候。
小皇帝将申时行告知他的事一字不落地复述给三位阁老听。
“朕还是不明白,”小皇帝朱翊钧困惑道,“汤绍恩明明按规矩办事,为何他还如此内疚?”
他一天看了数百份奏折,里面几乎一半都是向皇帝请功的,说今年自己如何鞠躬尽瘁,如何政绩可观,如何不辱使命;还有四成尽说些请安的废话,并说一切如常;还好至少剩下一成如实禀报今年政绩。
宣宝儿却听明白了,暗暗吐槽。
【那是因为他心里明白,就算是朝廷规章制度,也不一定全是正确的。有些王.八.蛋占朝廷和老百姓大便宜了!】
小皇帝朱翊钧强忍住没去看宣宝儿。
宣宝儿一听便明白其中利益关系,小皇帝却依旧懵懂,张居正颇为自责:“不怪陛下不明白,怪臣为陛下安排的算学学习工夫不够。”
【小皇帝皇祖父多么精明的一个人啊!有人笑说他才是大明真正的财政.部.长,将每一笔账都算得清清楚楚。反观小皇帝,现在还是个小学数学都没学清楚的糊涂蛋。】
“陛下切勿急躁,让臣等细细告知陛下其中道理。”高拱连忙安慰。
小皇帝朱翊钧有些不高兴,闷声应下。
干嘛要骂自己糊涂蛋!
宣宝儿完全没察觉到小皇帝的情绪波动,竖起耳朵听张居正和高拱为小皇帝算一笔账。
原来自隆庆开关之后,福建、江浙一带外贸畅通,商品交易繁荣,老百姓都选择做生意。
有些将田地种桑麻,有些直接贱卖田地,从别处收桑麻开小作坊织布卖出国外。
做买**种田地更挣钱,于是整个江浙一带十分富裕,更少有重农轻商这回事。
前些年外贸生意繁荣,可今年生意有些下滑,商税收得比以往少。
按道理来说,商税少了,种田地也是要纳税的,又没太大的天灾,轻度干旱总不至于税收如此难看。
但这就要提起大明特权阶级之一:缙绅地主。
他们或是现任官员,或是退休官员,或是捐纳功名者及官学生员。
具体而言,秀才可免除户内二丁差役,并可申请免除赋税,举人可免税400亩,进士免税2000亩,其他人只多不少。①
而秀才人数以每年一万人的涨幅增长,举人以每三年五千人的人数增长,加上大明这多年累计的人数,数量多达几十万,十分庞大。②
这些年,那些有钱人不断从百姓手中收购田地,或隐瞒田产,或将田产挂靠在这些缙绅地主名下;还有普通老百姓也将田产挂靠在这批人名下,这批人向老百姓收取一定费用。
于是,国家税收大量流失。
听完张居正和高拱解释,小皇帝朱翊钧终于明白了,愤愤道:“原来如此,难怪国库如此空虚!”
【国库空虚算什么?等外贸生意做不下去,老百姓又没田地可耕种,才是最惨的。】
张居正和高拱敏锐捕捉到宣宝儿心声中的重要信息。
外贸生意会做不下去!
宣宝儿清楚记得,到了明朝中末期,欧洲各国爆发了严重经济危机,他们再也拿不出白银来大明购买绫罗绸缎、瓷器画作了,大明大量作坊倒闭。
【本来就已经进入了小冰川时期,以后只会极端天气频发、旱涝交替,粮食减产,到处都是流民,四处动荡不安,北边蛮夷可聪明得很,正好趁火打劫。】
张居正和高拱心神俱裂,后背冷汗直冒。
原来如此!
北边得力主将少,南边流民多,党争不断,国库空虚,大明怎会不倒?
【他们怎么了,脸色怎么都这么难看?】
宣宝儿发现大家都不讲话,呆坐着,脸上毫无血色,十分吃惊。
这时,系统又又又突然上线。
宣宝儿连忙转移心思。
[统子,又有什么好事?]
系统:[经系统检测,言官制度改革进展顺利,卓有成效,故判定宿主推行改革顺利。]
宣宝儿大喜。
[这次什么奖励?]
系统:[大明最新鱼鳞图和十株辣椒苗。]
[太好了!你可真是及时雨啊!]
系统:[那当然,我可时刻关注着任务完成情况。]
[那你可要为我提供一份养护辣椒苗的指南哦!我可一直惦记这口辣椒!]
系统:……
它以为宣宝儿表扬它及时送来鱼鳞图。
[统子,你不说话我就当你答应了哦!]
系统不想说话,一个只想躺平,懈怠任务的宿主,自己命好苦。
此时众人其实都在等待宣宝儿心声,想知道有没有破局之法。
可是不知为何他们没听到宣宝儿心声,而宣宝儿现在脸上笑容灿烂,很明显有什么令人高兴的事情发生。
张居正和高拱都有些失望,不过很快打起精神。
宣宝儿不能提供破局之法,他们自己却不能放任不管。
高拱想了想说道:“陛下,此事事关重大,必须重视,容臣等商议时日再拿出解决办法。”
“劳烦阁老们费心了。”小皇帝朱翊钧却对宣宝儿很有信心,觉得她一定有办法。
【哦,原来辣椒苗放在这里了。可是我是植物杀手啊,好害怕自己养不活。】
宣宝儿苦恼。
【哎呀,这个鱼鳞图是什么啊?怎么这么多!】
宣宝儿被自己意识中看到的画面吓了一跳。
堆积如山的图册,是真的推挤如山!
张居正、高拱、高仪一怔。
【还是最新的?等找个没人的地方拿出来看看到底是什么东西。】
张居正最先反应过来,心中大喜过望。
这可是天大的好东西啊!
方才他脑海里闪现无数对策来应对老百姓田产流失,税赋难收。
现在事情迎刃而解。
鱼鳞图又名土地登记簿册,里面有田块位置、面积、四至边界、土质等级及所有者信息。
自洪武时期便开始造册,旨在清查隐匿土地以规范赋税征收。「3」
但因为造册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鱼鳞图已经数十年未曾更新,几乎沦为摆设。
若有了最新册子,再对照收上来的赋税,一层层往下查,不需要太久就可以盘查清楚哪些人隐匿田产,哪些田产被何人侵吞。
张居正忍不住用灼热的目光看向宣宝儿。
“宝儿姑娘宫外可有亲人?”
他不好直接感激宣宝儿,却可以在宫外照拂一下宣宝儿亲人。
宣宝儿是大明的大恩人,她值得最好的奖励!
孙海笑眯眯开口:“宝儿姑娘上次不是跟白荷提到要找什么辣椒吗?宝儿姑娘找到没有,需不需要老奴帮忙养?老奴可是养花种菜的一把好手。”
【怎么聊着聊着又扯到了我吗?】
宣宝儿刚刚与系统说话,根本没注意到小皇帝和三位阁老在聊什么。
【不想谈论政务,想放松,可以聊点别的八卦啊……】
宣宝儿一想,哪个人的八卦都不好作为闲聊话题。
【好吧,我勉为其难吧。】
欢迎大家评论收藏啦[玫瑰]
注1、2、3来自百度百科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0章 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