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019

“下雪了!”

“下雪啦!”

陪着小皇帝在乾清宫温习功课的宣宝儿似乎听到外面有声音。

她向门口张望。

小皇帝朱翊钧放下书,抬头,“我们出去瞧瞧。”

白荷从外面回来,拂了拂身上的雪,笑着看小皇帝带着孙海和宣宝儿出来。

“陛下,下雪了!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小皇帝朱翊钧快步走出去,天上大雪纷飞。

“好!太好了!”小皇帝朱翊钧难得如此开心。

宣宝儿见这漫天飞舞的雪花,也很开心。

正所谓瑞雪兆丰年。大雪按时降下,明年很大可能是个好年。

【这天气要是能吃上热腾腾的火锅就好了!高汤打底,牛肉卷、羊肉卷、豆腐、大白菜……加了小米辣的蘸碟……】

宣宝儿咽了咽口水。

小皇帝朱翊钧不知道宣宝儿提到的小米辣是什么,但却很快猜出她提到的火锅是暖锅,不动声色看了眼她,“孙海,快到晚膳了,这种天气吃什么好?”

孙海自然明白小皇帝心思,笑着道:“万岁爷,在亭子里吃暖锅好,又暖和还能观雪。”

皇帝待的亭子当然不会四处透风。

宣宝儿双眼亮晶晶看向孙海。

【孙公公也是个会吃的,跟我想一块去了。】

孙海神秘一笑。

【只是在亭子里吃太麻烦了吧?给宫人们又增加许多工作,再说刚下雪地最滑了,走路也不安全。】

小皇帝朱翊钧一想,宣宝儿说的十分有道理,随意说:“朕就在乾清宫用膳吧,懒得出去。”

“对!还是在屋里吃好,外面风大,有碍龙体康健。”孙海连忙应和。

宣宝儿想着等下要提醒孙海一定要打开窗户,可别一氧化碳中毒了。

小皇帝朱翊钧:“近日你们都辛苦了。待会你们几人各领一份吃食,也去吃暖锅吧!”

【小孩!你也太棒了吧!】

小皇帝朱翊钧脸一下子脸红了。

白荷、孙海连忙谢恩。

宣宝儿慢了一步:“谢陛下。”

小皇帝朱翊钧背着手转身走了。

宣宝儿和白荷往住处走,送吃食的小宫女小太监跟在后面,提着十几个食盒。

宣宝儿笑眯眯:“白荷姐姐,这么多吃食,等会我们不如一起吃,再分一些给其她人,怎么样?”

宣宝儿还是没忍住想和别人一起分享美食,将木槿的警告放到一边。

“好啊!两个人一起吃还热闹。东西多,我们俩肯定吃不完,分给大家也不浪费。”

见白荷同意,宣宝儿再无顾忌,笑着说自己爱吃哪些要多留点。

白荷笑她小馋猫,将她点的那几样爱吃的都留多了些。

与白荷和宣宝儿相熟的宫女太监自然都是乾清宫的人,他们都知道孙海、白荷和宣宝儿最得圣心,并不嫉妒,很高兴收下吃食,几个关系好的也聚在一起吃起锅子了。

宣宝儿提醒她们一定要开着窗户吃,以免中毒。

她们也不是一无所知,知道宣宝儿提醒得对,向白荷和宣宝儿道了谢。

吃完热腾腾的火锅,宣宝儿心满意足,拍了拍肚子,遗憾道:“要是有辣椒就完美了!”

“那是何种吃食?”白荷好奇问,“很好吃吗?”

“一种调味料,吃完特别爽。”

“这是什么形容?”白荷不解。

“你吃过就知道我的意思了。”

辣椒的滋味真不好形容。

宣宝儿记得辣椒就是在大航海时代,也就是现在这个时期,从美洲传入大明的,最先出现在东南沿海一带,不过是作为观赏植物,要等下个朝代才成为食物普及。

宣宝儿:真不想等啊!

.

这年十一月,大朝会上,小皇帝朱翊钧正式颁布年号:万历。

寓意经历万世,吉祥长久。

李太后试探过几次后,终于对搬进乾清宫监督干涉小皇帝万历的打算死心。

作为她的盟友,张居正这次站在小皇帝万历这一边,决定换一种办法教养他。

司礼监维持原样格局,孟冲依旧为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为四位秉笔太监之一,不再兼任其它宦官职务。

这日文渊阁翰林联名上奏,希望小皇帝朱翊钧能继续中断了的经筵讲学。

小皇帝朱翊钧拿着奏折,十分苦恼:“张阁老、高阁老、小高阁老,朕不想继续经筵讲学,能不能不举行?”

宣宝儿竖起耳朵听。

她还是第一次听说经筵讲学。

“陛下为何不愿举行?”张居正不答反问。

小皇帝朱翊钧难得露出如此厌恶之神色:“这还用说吗?谁喜欢去挨骂!”

【什么意思?】

宣宝儿很懵。

小皇帝朱翊钧:“以前皇叔祖总被讲官责难,无奈给讲官升官让他离开京城,已经成了笑话。皇祖父和父皇也常常被讲官含沙射影骂,我都看到父皇被骂哭了。”

说完觉得不妥,瞄了一眼高拱。

他有一次无意中看到父皇拉着高拱的手哭,说那些讲官就是故意气他,欺负他的,让高拱为他出气。

【啊?胆子这么大吗?】

宣宝儿有些不信。

高拱说:“骂倒是没直接骂,只是很委婉的骂。”

【哦,懂了,阴阳怪气。可我没听说过大明皇帝这么大度的啊?】

想她真的完全不懂经筵,高拱既不动神色,又详细解释:“陛下,经筵讲学是向您阐述圣贤之道的机会,自李唐以来一直延续至今,陛下即便生气也不可发怒,即便讲官学识不够无法回答您的提问,您也不能责怪他,讲官须以优礼相待。”

张居正补充:“经筵讲学,所有的内阁大学士、六部尚书、御史、六科给事中,以及有爵位的勋贵皆要到场听讲。”

【这下彻底明白了!这不是真的去读书,而是一种政治制度,直白一点,是一场政治作秀。】

张居正暗自称赞,宣宝儿领悟力十分不错。

“所以,朕可以不去吗?”小皇帝朱翊钧是真的排斥。

张居正摇头:“陛下,臣以为不可不去。”

宣宝儿认真听。

张居正继续:“这种繁文缛节,其实无伤大雅,但却能成为一个出口,让您察觉朝堂对您评价,此为其一。”

“这又是一次鞭策讲官的机会,您可以通过不断提问,将您的想法提出,让讲官研究。讲官们皆是博古通今、学识渊博之人,也能拓宽您的见识。”

“至于说,说几句话让您难受,您觉得有道理就听,没道理就当没听到。”

宣宝儿眼睛一亮。

【对啊,皇帝也不是圣人,能完全不做错事,要真的没人敢劝谏,恐怕也不是什么好事。本来现在言官制度改革就减少了对皇权制约的力量,再把这个也取消了以后谁敢管皇帝啊?】

张居正眉头一跳,这个宣宝儿又看穿了自己意图。

他想保护小皇帝,但他不相信人性。

原本经筵讲学于春秋两季举行,但因小皇帝朱翊钧登基之后一直搁置,这次文渊阁翰林上奏,三位阁老劝解,小皇帝答应下来。

很快,文武百官接到通知,大朝会后将要进行经筵讲学。

经筵讲学前一日,宣宝儿便在小皇帝跟前晃悠,时不时提起。

小皇帝朱翊钧看出她想去观看的意思,“明日你随朕一同去文华殿,只是经筵讲学时不能带你,你自己找个地方远远看着就行了,反正也没什么好看的。”

“多谢陛下。”虽只能远观,宣宝儿还是十分高兴。

翌日,早朝后,小皇帝朱翊钧带着参与经筵讲学官员来文华殿。

鸿胪寺官员已经将书案、御座摆好。

离御座数步之外还有一张书案,为讲官所备。

来听讲的官员的书案摆在左右两侧,他们鱼贯而入,坐好,没人讲话。

今日所用讲义早已分发在各书案前,讲义用楷书所写,工整清晰。

小皇帝坐好之后,两位红袍官员的讲师起身,来讲官书案前坐下。

两位蓝袍官员展书官出列,将小皇帝用的讲义展开,用铜尺压平。①

书案左边的讲官起身,站到中间,开始讲解讲义内容。

小皇帝可以提问,讲官回答。

看了一会,宣宝儿很快失去兴趣,的确太古板无聊了。

待经筵讲学结束,小皇帝朱翊钧回乾清宫,见宣宝儿坐在廊下与孙海聊天。

两人见小皇帝回来,连忙起身迎接。

“宝儿姐姐,感觉怎么样?”

“还望陛下宽恕奴婢才疏学浅,听了一会就回来了。”

【真亏你们能听两个时辰!还坐着一动不动的。】

小皇帝朱翊钧苦笑。

【还好张神童和高老头心软,答应将原本一月三次改为一月一次。】

谁说不是呢?

这次讲官也没客气,委婉地指责了小皇帝言官制度变革太冒进。

小皇帝朱翊钧只当没听懂。

他抱怨:“这次讲官是申时行,他性情温和,下次不知道换谁,怕是比今日更难熬。”

“谁?”宣宝儿下意识问。

“申时行,怎么了?”

【原来那帅哥是申时行,我说谁哪来这么年轻的帅哥呢,原来是他啊!】

申时行如今还不满四十岁,从考中状元之后,这十年一直在翰林院任职。

小皇帝很想问申时行怎么了。

【我记得他后来当上了首辅,但被后人戏称为大明最强裱糊匠。】

宣宝儿记得申时行是个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小时候被过继到徐姓舅家,中了状元之后,在徐家人建议下归宗姓申。

张居正和张四维死后,申时行坐上了首辅之位,只不过这时万历皇帝已经亲政了。

【好可怜的和事佬!夹在万历皇帝和言官中间,受了不知道多少气。】

呵呵。

小皇帝朱翊钧冷笑,今日申时行还指责他打压言官呢。

欢迎收藏评论,随榜更,保证完结。[红心][红心][红心]

注1:来自百度百科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9章 019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被读心后成了大明团宠
连载中天争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