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曹镇

北出西南山脉的路上,有一处镇子,依山傍水,四通八达,是一处重要的交通枢纽。镇子名为曹镇,几乎所有来往之人都要从这里经过,打点行装。

阿澜钰卿二人照着扶宁指引的方向,来到这曹镇,寻找扶宁踪迹。

还没正式进入镇子,道路两旁便已经可以见到不少摊贩。大多是售卖一些干粮烧饼等便于携带的吃食,以及一些出远门必备的用具。

见到两幅生面孔,那些小贩纷纷暗中打量二人,看她们是要进镇,无需做他们的生意,便也费力没向他们吆喝。

进入镇子,越往里走,石板路两旁的小摊商铺等就越多。客栈、食肆、酒馆、茶楼,应有尽有,各种小摊紧紧密密地排列在一起,吃的玩的,还有明显来自各个部族的特产,都能在这里见到。

阿澜村中人情冷漠,往常偶尔出村买卖粮食时也都是速去速回,这样繁华热闹的景象她从前只在父亲母亲的讲述中略知一二,从未亲眼见过。此时身处曹镇街头,阿澜不禁有些惊叹。

她尚且如此,何况是钰卿。

街边售卖的各种千奇百怪的玩意儿很快引起钰卿注意,有草编的蚱蜢,手做的糕点,还有绣着可爱动物的团扇。

她细细看过每一处摊子,有的摊子上的货物她很快辨明用途,有的她则不太明白,于是花更长时间在这些摊子前驻足。

钰卿面上虽不显,眼中却透露出浓浓的兴味。阿青也歪着脑袋,站在她肩头与她一共研究。

这样的命君大人很好懂,阿澜跟在钰卿身后,将她感兴趣的每一样东西都买了个遍。

这些东西物美价廉,很快阿澜手中便提了一堆东西。

而钰卿又在某处站定。

她一手捏着一块糕点品尝,一手把玩着团扇,看向某一处。

顺着钰卿目光看去,一个正在叫卖糖葫芦的摊贩映入眼帘。那红彤彤的果子串成一串,外面裹着一层晶莹的糖衣,在阳光下很是好看。

那摊子旁边围了一群半大小孩,吵吵嚷嚷地,一人买了一串糖葫芦,只有一个小姑娘,抱着手臂站得远了些,看着那些小孩手中的糖葫芦,眼神里满是羡慕,口中却道:

“这有什么好吃,都是小孩子的玩意儿。”

周围小孩大人哄笑成一片,那女孩面上有些羞赧,一跺脚跑开了。

阿澜勾勾唇角,看向自己怀里刚买的一只风车,一个拨浪鼓,还有其他孩子爱玩的物件。

她的这位命君大人,在这些方面的确像个小孩子。

她笑着看向钰卿:“想吃糖葫芦吗?要不要给你买一根?”

钰卿将目光收回,瞥了她一眼,淡淡道:“不想。”

说罢便不等阿澜,径直向前走去。路过那糖葫芦摊时目不斜视,似乎真是对那红果子一点兴趣也无。

阿澜:?

怎么真不想吃了?

手里提了太多东西,阿澜只好先跟上钰卿,想着之后再找个机会给她买一根。

两人又沿着街逛了逛,可那之后钰卿兴致缺缺,也不再好奇地四处打量了。

阿澜见她如此,很快想通其中缘由。她的这位命君大人心中怕是很想要一根糖葫芦,却又因那小女孩的话,钻了牛角尖。

已经想好了之后拿什么来哄,阿澜笑笑,领着钰卿走进一家客栈。

总之现下先解决住宿的问题。

见有客人进来,柜台后的老板摆出热情笑容,让店小二帮忙接过阿澜手中东西,招呼道:

“两位姑娘,可是要住店?”

见阿澜点头,那老板又忙不迭地介绍起自家客栈的房间来:“两位姑娘来得巧,马上要到秋月节,来往旅人都返乡去了,现在房间多,一二三末这四等房都有空余。不知姑娘们要哪等?要几间呐?”

阿澜想了想,摸出钱袋,“两间二等房。”

“好嘞。”

老板随即报出一个价格,阿澜摸钱袋的动作轻轻一滞。

刚才给钰卿买了许多东西,现在她竟是有些……囊中羞涩。

她身上的余钱倒不是不够要两间房,只是她们应该要在这里停留一段时间,若是每天都支出两间房钱,之后的行程怕是就得过分拮据了。

思来想去,阿澜最终还是只要了一间二等房。

大不了晚上打个地铺。

-

将购置的东西放在房间,二人稍稍休整一番,便重新出了门。

她们此行主要目的是寻找扶宁,扶宁情况未知,她们总不好在此过多耽搁。

阿澜下了楼,向掌柜描述了扶宁样貌特征,问他有没有见过此人经过。

掌柜想了想,摇摇头道:“你说的这位姑娘应该没有从我这店里经过。”

“不过……”他捋了捋胡须,接着说:“按客官所说,这位姑娘与你们分别时既然昏迷不醒,那二位客官不妨到镇中的颐康馆去找找。”

“颐康馆?”

“不错,这颐康馆是我们镇中最知名的医馆,那位姑娘若有就医需求,应该会去那里。”

阿澜同钰卿对视一眼,都觉得在理,便向掌柜询问了颐康馆的方向。

“这颐康馆按其在镇中的方位,分为东西两堂,东堂比西堂更好些,去的人也多,离这里也近。”

向二人指明了去东堂的路,那掌柜接着对她们道:“正巧,临近秋月节,颐康馆连续两天义诊,今天是第一天,由东堂义诊,二位现在出门,不必特地认路,跟着人群走都能找到。”

谢过掌柜,阿澜和钰卿走出客栈,街上行人比来时更多了些。她们沿着往东堂的路走了走,果然很快就碰上许多同路之人。

“快快快,”有人正催促同伴:“再这么墨迹,首席的队又得排到街尾了。”

方才钰卿便对掌柜的话有些不解,此时看到这种景象,钰卿更是奇怪:

“医馆是何地?义诊又是何?为何人人对此趋之若鹜?”

“医馆是给人看病治疗的地方。”阿澜解释道:“义诊嘛,就是大夫给人看病,不收钱。听掌柜说那里很有名,现在又免费给人看病,所以去的人才这么多吧。”

钰卿明了,复又想起一事:“凡界似乎处处需要银钱。”

她眼睫垂了垂:“这银钱,该从何处得?”

阿澜简单解释道:“卖东西给别人,或者帮别人干活,都可以赚到钱。”

钰卿思索一阵,低头看了看自己,又问阿澜:“我无甚可卖,可以帮别人做什么活?”

阿澜不解:“为什么这么想?你有需要用钱的地方,叫我就好。”

钰卿抿唇,“你今日使用了许多银钱出去,方才在那掌柜处,我见你银钱似乎不足。”

这些细枝末节钰卿虽然一知半解,却记得清楚。

阿澜向钰卿笑笑:“没关系的,我还有一些钱,况且真到不够用的时候,我会想办法的。”

钰卿抿抿唇,默然半刻,道:“我同你一起。”

阿澜点点头:“好,我们一起。”

说话间,两人很快来到颐康馆东堂前。

偌大一座医馆,接连占了三个铺面的位置,正门上挂一牌匾,上面金光灿灿的三个大字——“颐康馆”。

门口排起长龙,分了好几队,最长的那对几乎要排到街尾。

阿澜张望了下看不到头的队伍,“想来这最长的一队,就是那首席的队列了。”

医馆前门庭若市,医馆内也是一派忙忙碌碌。瞧着这场面,钰卿看向阿澜脖颈处结了痂的伤口,拉着阿澜手腕也加入一列队伍之中。

“钰卿,等等。”被拉着站到队尾,阿澜以为钰卿误解了这些队伍的作用,“我们是来找扶宁姐姐的,不是来参加义诊,不需要在这里排队,直接进去就好。”

“我晓得,”钰卿抬手按在她伤口旁边,“你的伤口,需要治疗。”

看着钰卿眼中认真神色,阿澜眉眼弯弯,只觉得对方此时可爱得很,让她情不自禁想要揉揉她的脑袋。

但她最终没有动作,只是道:“它已经在愈合了,放着不管也很快就会好。”

钰卿不言语,仍是站在原地坚持。

阿澜只好听从对方安排,她心中明白,这位命君如此坚持,也许只是为了那所谓的“命石上未曾记载”,但她还是止不住心动。

她没有摸摸对方的头,却悄悄拉住她宽大衣袖。

-

不知排了多久,当阿澜钰卿终于快要排到医馆门口时,一道清脆童音在她们不远处响了起来。

“切,东堂有什么了不起。”

阿澜向声源处看去,却发现是之前糖葫芦摊旁边的那个小女孩。

女孩抱着手臂,正面露不屑地看着医馆门口的长龙。

“这些人就是人云亦云,根本不知道谁才应该是真正的首席!”

有人同样被她的话所吸引,有些好奇地问她:“小妹妹,为什么这么说啊?”

那女孩瞥了问者一眼,“本来就是,颐康馆又不是只有东堂,明明西堂也很出色!”

她越说越忿忿不平:“可无论大事小事你们却都往东堂跑,这不是人云亦云是什么!”

医馆门口负责接引病患的小药童注意到这边的动静,连忙跑出来查看,一见是那小女孩,立马跑过去想拉走她。

“阿莹,你又在这里干什么?今天是义诊的日子,别在这里添乱了。”

被称作阿莹的女孩躲开他,“我哪里有添乱,我只是在为西堂,为我师姐鸣不平!”

那小药童往四周瞥了瞥,脸色凉凉:“有什么不平?西堂不比东堂众所周知,曹师姐医术不如我家师姐,那也是……”

“你胡说!”听他这样说,阿莹急道:“我家师姐才是颐康馆最医术高超的人,她才应该是东堂首席,而不是里面那个坏女人!”

听热闹听到这里,终于有一素来好事之人认出那女孩来历,向周围人道:

“我想起来了,这丫头是西堂一个小学徒,平时没少到这边来跟东堂的学徒吵架,回回都说为给西堂曹大夫鸣不平。”

“什么不平?”阿澜有些好奇。

那好事男子回头看了阿澜一眼,说道:“嗐,姑娘你是外乡人,不知道也正常。这颐康馆西堂里的大夫和学徒,都是从选拔里淘汰到那边去的,虽然能进颐康馆的都不是一般人,但总归还是会有高低之分。”

好事男子一摊手,“喏,这丫头就是为这个而鸣不平,她总觉得那选拔对曹大夫不公。”

有一妇人问:“西堂曹大夫,那不就是……”

男人回道:“没错没错,就是那个曹,真不知道这丫头怎么想的,谁敢对曹大夫不公啊。”

说完,怕阿澜不明白,那男人又专门解释:“姑娘你不知道啊,我们这镇子,最开始写作漕镇,后来因为这里的部族大部分是曹姓,漕镇就变成了曹镇。”

“那西堂曹大夫,就是族长的女儿。”

文案剧情点它来了

秋月节对应现实中秋,还是挺明显的

求求各位看官多多评论嗷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0章 曹镇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半神她下凡后回不去了
连载中言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