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第二十九章

沈栖迟最后被关进宣政殿偏殿,看皇帝的意思是要一直等他想明白,否则便不放他出宫。

皇帝遣了一名御医来,处理沈栖迟脸上与肩膝的伤势。沈栖迟要了些额外的药,至御医走后,方松开掖得死死的右袖,露出至今一动不动的黑蛇。

黑蛇僵硬地缠在他腕间,沈栖迟没管右手的青黑与肿胀,沉默地解开快将自己绕成死结的蛇妖,放至软褥间,绞湿一旁的帕子将他身上的泥灰碎渣擦拭干净。

他翻过蛇身,凝视着侧面那道长约一掌皮开肉绽的擦痕,低声道:“我很抱歉。”

黑蛇没有作声,只是试图蜷起身子藏起脑袋。

沈栖迟轻轻按住他,没有责怪他不知从何而来的糟糕情绪,知道自己这段时日忽视了他。他不再说话,替夙婴上了药粉,裹上纱巾,仔细处理折断的尾骨,然后捧至膝间,慢慢安抚他。

檀香在静室内逸散,正午的阳光悄然攀爬至槅窗,将半透的帷幔染成金色,沈栖迟侧了下身,挡住过于明耀的光芒。不知过去多久,黑蛇缓慢展开身躯,舌信胆怯地舔了舔沈栖迟虎口狰狞的伤口。

沈栖迟淡淡一笑,指腹在黑蛇脑袋轻抚而过:“不用担心,你的毒对我无效。”

黑蛇沉默地将脑袋倚在沈栖迟虎口,缓缓阖上眼,不管不顾地催动起为数不多的术法。

他要知道,知道沈栖迟过去发生了什么,为什么离开京畿远走他乡,为什么和皇帝保持着不似君臣也不似君民的奇怪情谊;知道皇帝凭什么对沈栖迟与他之间的事指手画脚,凭什么能那样对沈栖迟又踹又打。

他的身躯缓缓松软下来,沈栖迟始终低首注视着他,见状将他往自己身体方向拢了拢。

一门之隔,皇帝阴着脸将一切尽收眼底。

他清楚沈栖迟没有被任何妖法蛊惑——或许曾经怀疑过,但自沈栖迟在御花园吐出那句有**份的话,一切便已明了。

没人比他更清醒。

只是他想不明白,为什么?

皇帝推开门,几乎立时注意到沈栖迟抬起手捂住那条蛇的脑袋,似乎怕吵醒它。他冷冷道:“出来。”

沈栖迟抬头沉静地与他对视,片刻后起身,仍揣着蛇,走了过来。

“你非要把这等妖物带在身边,一刻也离不了是不是。”皇帝不无讽刺地开口,沈栖迟只是沉默,默认了他说的一切。

一股郁气涌上皇帝喉头,他率先转身,背着手往外走去。两人穿过长长短短的宫道,登上望穹楼。

望穹楼下,整座京畿徐徐铺展成一幅流动的画卷,大小坊市如棋盘纵横,长街香车宝马缓行而过,鱼鳞般的青瓦沐浴在鎏金暖阳中。皇帝极目远眺,静静凝望着脚下歌舞升平的景象。

沈栖迟落后他半步,目光同样落于脚下。

“日子过得真快,是不是。”皇帝打破沉寂,淡淡说道,“一晃眼九年过去了,皇宫变了模样,你我脚下这座高楼亦改头换面,恐怕除了朕,世上无人记得这座楼本叫通天塔。”

沈栖迟指尖一颤,动了动唇:“我记得。”

“你记得?”皇帝扭头看他,又看向他臂间沉眠的长虫,扯出一抹意味不明的笑,“朕还以为你忘了,否则你当同朕一样厌恶此等妖邪之物。”

“……草民曾经是。”沈栖迟说道。

“曾经是?”皇帝抬手伸向沈栖迟臂弯,后者半退一步,避开他试图触碰蛇妖的手。皇帝不甚在意地收回手,直直盯着沈栖迟双眸,“这世上当真有妖,是朕浅薄,不识乾坤浩大无奇不有。如此看来,当年先帝也不算无的放矢,云涿,你说是也不是?”

沈栖迟面色霎时惨白,皇帝心中升起一股扭曲的快意,慢慢说道:“当年你不听众人劝阻,自请南下治水,立下奇功。先帝因此对沈家信赖有加,将修筑通天塔一事交予你父亲,后来如何。”他始终盯着沈栖迟眼睛,“云涿,你说后来如何?”

后来如何?

通天塔塌,沈氏亡殁。

延武三十九年秋,圣诏工部侍郎沈公南下治水。公筑堤埝,建蛟庙,功成。帝深嘉之,擢显位。翌年,敕其父将作丞筑通天塔,欲以上达天听。时道流乱政,帝惑于巫觋方士,谓此塔可通神诛妖,永葆大夏之祚,自求永生。

四十年春,塔将成而夜圮,死伤枕藉。帝怒,夷沈氏九族。念沈公建庙功,特宥其身。

昌和元年,新帝践祚,禁道巫邪术,弘佛法,立国清寺。

饶是沈栖迟历经两世,乍然回顾往昔,也不由得一阵惝恍。

是他非要建功立业,明知南下治水会惹腥上身,明知一旦建庙就会与先帝痴迷的道巫之术瓜葛相连,却偏偏一意孤行,终将沈氏置于绝路。

他与时为五皇子的陛下相交莫逆,通天塔之祸不过党争构陷。沈氏满门问斩,五皇子羽翼大损,他则身陷囹圄,得五皇子多方奔走方得脱困。

此后隐姓埋名,归于五皇子账下当一无名谋士,五载腥风血雨,终于助其登基肃清朝局。帝改年号为昌和,沈氏平反,沈父沈母死后追封,他则拜相数月,辅佐新政初定,便挂印辞官,远走他乡。

“……妖本无咎,是人心藏欲,假妖为兵,逞凶谋私。”良久,沈栖迟方道,“罪在人,而非妖。”

“哦?你自是胸襟宽广,行圣贤之道,不负老师教导。”皇帝似笑非笑,“只是朕不知你何时好心至此,效仿佛祖割肉喂鹰,也要以身饲妖。”

沈栖迟那句不是在问昌和帝会不会杀他,而是在问他是不是也要像延武帝一样杀尽沈家最后一人。沈氏自祖上入宦途,累世清名,为大夏创下无数功业,大夏却令沈氏亡于非命,污名入土。

而若非卷入他与其他皇子的夺嫡之争,沈家也不会遭受无妄之灾。沈氏于皇室有功,皇室却于沈氏有愧,这是横在他与沈栖迟之间永远无法磨灭的深壑,正因如此,他永远无法狠心责怪沈栖迟,也正因如此,当他意识到沈栖迟拿二人间多年心照不宣避而不谈的芒刺说项,甚至攻讦,只为维护一个妖怪时,他才怒不可遏。

沈栖迟沉默下来,看向脚下繁华京景,不答反问:“陛下以为当今天下如何。”

“民安物阜,四海昌平。”皇帝脸上闪过一丝傲然,对自己治理的大夏颇为自得。

“陛下信不信神灵?”沈栖迟又道。

皇帝蹙了下眉。

子不语怪力乱神,这是他自幼受到的训导,何况延武年间神鬼乱政,他与沈栖迟皆深受其害,他不愿朝政再与神鬼有半分关联。他昌和帝的天下要的是人政,而非神鬼之政。他不信,也不屑信,所谓扶持佛法,不过安民之举。

他以为沈栖迟是世上最懂他之人,而今沈栖迟却成了世上唯一一个敢与他大谈特谈神鬼之论的人,未免太过可笑荒诞。

皇帝隐隐感到被背叛,他压下又快勃发的怒气,不想这场谈话复而演变为一场争吵与厮打。

“你想说什么。”他压抑而平静地问。

沈栖迟笑了笑:“倘若世上真有神灵,能够护佑一方水土风调雨顺,民和年丰,对大夏也没有坏处,是不是?”

“什么意思?”

沈栖迟转身面朝皇帝,“陛下瞧我的身子是不是好了许多。”

皇帝端详他仍旧年轻姣丽的面容,缓缓点头。沈栖迟历经大悲大痛,蒙牢狱之灾,落下不少暗疾,那五年间筋骨衰疲,连提剑都困难,而今见他安然无恙站在自己身前,即使他令自己恼怒,皇帝仍觉几分熨帖。

“你将自己养得不错。”

“并非如此,陛下。”沈栖迟轻声说道,看到皇帝皱起眉,“是因为我体内有一颗妖丹。”

“什么?”皇帝大感荒唐。

沈栖迟折起右袖,露出成片棉絮般的紫黑,可相比几炷香前,这些紫黑已开始悄然褪去,露出底下白皙的色泽。皇帝盯着这只手,沈栖迟清润的嗓音缓缓传来,如同在讲述一出滑稽戏目。

“妖蛇之毒,见血封喉。此毒于我无效,皆因妖蛇内丹庇佑,而我身子健朗,亦是妖丹之故。”

哪来的妖丹?皇帝想问,可眼下就有一只妖躺在沈栖迟臂弯,答案不言而喻。

他想问莫非这就是沈栖迟的目的,谋夺一颗妖丹来强健躯体。倘若如此,那么他能谅解沈栖迟。然而这个念头稍纵即逝,就有另一个念头跳出来叫嚣着绝非如此。他知道沈栖迟再怎么变,也不会变成这种人。

沈栖迟所说的一切已然超出他的思考范围,皇帝不知该作何反应,最终只是保持沉默。

“陛下见到他方才在御花园的样子了吗。”沈栖迟还在轻声述说,“手无寸铁之力,只能到处逃窜,像一条普通的蛇,若我晚上一步,便会遭遇不测。他是在一方称王的大妖,修为之高深非我等凡人能揣度,若非被我占据妖丹,何至于沦落到受凡人欺凌的地步。”

“那你……”皇帝定了定神,“那你为何……”

“因为我贪心。”沈栖迟接上他未竟之言,沉默了一会儿,平静开口,“民载虺百年化蛟,蛟千年化龙,这是真的,陛下。”

皇帝没有说话。

“若非我占了妖丹……若非我占了妖丹,命他不得修习术法,求来太庙镇梁龙珠,他早已得雷化蛟,脱离妖道了。”

比之前世,此世夙婴心无业障,未萌死志,道行不退反涨,即使对渡劫之事一知半解,可倘若好生教导,得道成灵并非难事。他会成功的,这是蛇妖的命数,而他之命数,便是做一回由妖至灵的引路人。

这是他在地府便明白的事,然而人之欲念犹如饕餮,他亦不过**凡胎,如何能例外呢。

复生一载,他不念过往,不看命债,不理鬼吏,只因心有怯意。

沈栖迟盯着自己的双手,“陛下,人之百年,匆匆如过隙白驹,我身已非复少年,再过十年,我容颜凋尽,白发相催,到那时无须我多言,他自会离去。陛下,不是他纠缠我,是我离不了他,我同他,少一时便无一时,少一日便无一日,而我片刻不能舍。”

皇帝久久未言。

他与沈栖迟风雨同舟,除他之外,世上再无人知沈栖迟君子皮囊下的慈悲与疯魔。他闭了闭眼,“你何苦为难自己。人妖殊途,何苦强求。”

沈栖迟笑笑,“两厢情愿,便不算强求。只要他还情愿,我便扫清所有阻碍,至死方休。”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70章 第二十九章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白眼狼们从地狱进修回来后
连载中乌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