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花滑(二)

男生,16岁,身高178CM,新人,短道速滑出身。

说实话单就这个个人信息,基本上就已经踩在了大多数男性花样滑冰运动员的雷点上。

花样滑冰本来就是一个讲究童子功的运动项目。

大多数花滑运动员都是在年纪很小的时候,便达到了自己的巅峰期。

尤其是青春期身体的发育,以及平衡感的改变,更是所有花滑运动员一辈子都难以忘怀的敏感期。

而这个叫金晴天的少年,基本就是踩中了他们平日里选人的所有雷点。

16岁,这可是一个平日里大多数男性花滑运动员在发育期最容易沉湖的年纪。

而这个金晴天,却偏偏在这个年纪达到了他个人能力的爆发期。

而且最绝的是他的身高。

178CM,这在男性花滑运动员的圈子里可以说是一个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期。

这个身高的男性花滑运动员,练男单的话个子太高不容易上跳跃难度,练双人呢有很难在双人滑或者冰舞的项目中,承担起男伴托举女运动员的动作。

说实话,若是换了平时单就金晴天的这些身体数据,就能够让大多数教练将其淘汰。

但偏偏他就是出现在了这个东煌花滑男单相对弱势的时间点。

他的各方面条件算不上好,甚至于让苏锦葵和李冰教练在看到这个体检表时的第一反应,就是担心他能否继续冲击四周跳的难度储备。

要知道在这个花滑圈越来越卷的时代,曾经的三周跳在男单已经算不上什么稀罕事。

这也是为什么花滑队的选人,会对身高和年龄越来越严格的原因。

不是因为教练有什么身高歧视,而是现实就是一下身高较高的运动员,就是没有办法很轻松地将动作难度,尤其是跳跃难度提上去。

最直接的案例就是花滑中的跳跃动作。

身高上来之后,不管运动员现在怎么样,教练都会对他的跳跃难度存在一定的担忧。

就比如这个金晴天,虽然他的成长速度,以及三周跳的难度储备都非常的好。

但他现在的弊病也是非常的大。

作为一个从速滑队转过来的选手,虽然她们不知道对方究竟是怎么想不开,才会在练了这么多年短道后,突然转型到花样滑冰。

虽然都是滑冰,但这两个项目完全就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发展方向。

而也刚好不可避免地出现在了金晴天的花滑之路上。

作为曾经的短道速滑运动员,金晴天动作的力道和控制力都非常的优越。

但与此同时作为一个完全没有任何舞蹈基础的新人,他的柔韧度以及动作表现力在花滑的舞台上,根本就是处在一个完全不够看的阶段。

然后就更不用说他的身高,以及未来突破四周跳的可能性了。

说句不好听的,此时此刻的他基本上就是靠着自己滑行的速度力道,来在跳跃的角度上实现着所谓的大力出奇迹。

现在的他严格意义上来说,还完全不足以被称为一个花滑运动员。

但偏偏他就是刚好地出现在了这个国内男单空缺,且正在为了宣传冰雪运动而无所不用其极的阶段。

因此虽然此时此刻的他还是一个十足的新手,甚至在技术动作上存在了大量的问题。

但一年的时间,在发育期将自身的跳跃难度储备提高到能够稳定拿下所有三周跳的程度。

这个天赋确实诡异到了一个让苏锦葵和李冰不得不另眼相待的程度。'

苏锦葵:"李教练,你觉得这个孩子有可能吗?"

李冰:"不确定,单就我们的目标而言,这孩子显然还不够那种能让我们有信心在燕京冬奥会争金牌的程度,但对于现如今的花滑圈而言肯定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好苗子。"

"当然,具体能长多大就不知道了。"

两人说到这时,眼神的对视里满是沉默与无奈。

她们都明白彼此话中那个没有完全戳破的意思。

她们可以给这个孩子机会,甚至给这个孩子希望。

但对于东煌花滑圈而言,这个孩子大概率很难成为所有人梦想中的那个扛旗人。

他的定位大概率就是让大家在这个对东煌男单关注度极低的时代,去尽可能的在扑出水花的同时,为后来被他吸引过来的师弟师妹们铺路。

这就是她们所能给到这个孩子的期望。

如果她们选择了这个孩子,那么为了达到目的,她们甚至大概率,需要在这个孩子还没有来得及夯实基础的情况下,就将其送上赛场。

在这个局面下,她们所能提供给他的训练计划,也大概率不是什么能让他走得更远的长久之计。

而是让他能够在现阶段尽可能的藏拙,去给所有并不了解花滑的路人,一个类似"紫薇星空降"一样的错觉。

她们知道这很残忍,但现在的情况是上面已经正式提交了申办冬奥会的手续。

那么在冬奥会本身在亚洲国家受众和可选择性较低的情况下,她们基本上可以确定自己能够十拿九稳地拿下2022年的冬奥会举办权。

甚至对于苏锦葵这个从未来穿越回来的人而言,她更是对这件事完全的十拿九稳。

那么也就是说从眼下这个2013年年底开始,她们满打满算只剩下8年的时间。

八年的时间,整整两届奥运周期,就算这个孩子今年才16岁,她们也不敢保证八年后她们能不能将所有的一切赌在他的身上。

那么最好也最理智的办法,就无疑是将他尽快推上公众平台,让他用一个被塑造出来的"天才"形象,去吸引到更多的关注。

届时她们也可以借机通过宣传冰雪运动,招揽到更多的人才。

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只能从体操或者跳水队这样的项目中,去为冰雪运动选材。

但如果她们这么做,就意味着这个孩子会完全没有时间夯实自己。

过快被送上国际舞台的他,只会成为一个类似走钢丝一样的"亚健康选手"。

他的努力几乎全部,都会集中在类似如何遮掩自身基础不足的领域。但这也意味着他会比一般运动员要更容易出现失误。

但对于她们这些选材人士而言,金晴天的成败到了这里就已经不再重要。

他若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依旧顶着压力成了冠军,那当然皆大欢喜。

但相对的她们更默认的情况,应该是他在顶着天才之名出道后,因为一次又一次的失败而光速陨落。

最好再落下一个意难平的称号,这就是她们最理想的结果。

观众可能会很快淡忘一个冠军,却永远不会轻易忘记一个遗憾。

成功会被接下来的幸福所淡化,但遗憾却会反复永远地停留在那一段难以忘怀的记忆中。

很阴险,但却非常有效的计划。

半路出家,转型花滑,并用一年的时间,从单纯懂得滑冰的"初学者",进步成掌握所有三周跳,甚至还能顺利完成高难度连跳的天才。

这样突然空降,且没有花费多少师资和时间成本的新人,简直不要太适合实施这一计划。

大家对此都心知肚明,但如果可以的话她们终究还是希望这个孩子,能够创造那个她们最期待的奇迹。

这一点她们相信刘教练也非常的清楚。

在这个时间点,大家都知道东煌的各大冰雪运动项目,都处在一个迫切地需要打出成绩的时间点。

在这个阶段,大家不一定要真的夺冠,但却一定要给到大众一个我们有机会夺冠的希望。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冬奥正式来临之前,将国内冰雪运动的车轮顺利推动。

苏锦葵:"刘教练,把金晴天送过来吧,我这边会尽快帮他联系好相应的训练团队和日常资源。"

"然后如果可以的话……您作为他的教练最好也一起来。"

"不过我事先声明,即便您一起跟过来,我也基本上没有办法再确保您金晴天责任教练的位置。"

电话另一头的刘教练闻言也不恼,而是像早就有所预料一样回复道:

"放心苏医生我懂的,我本来也没教那孩子多少东西,我把他送到你那就是希望他能够有更多的更专业的技术支持。"

"那好,刘教练我们在长白山等您。"

"那孩子现在来的话,刚好可以参加国家队的集训。"

"好的,我们会尽快出发。"

挂断电话的刘教练面对着镜子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金晴天是他们队上的运动员不假,但作为一个在省队已经基本上确定入选国家队无望的速滑运动员。

他本身已经进入了一个变相混资历,等着以后靠着省队经历考大学,混编制的运动员。

但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就是这样一个已经摆烂,甚至可能会被省队劝退的运动员,竟然在升入高中的这一年,转身在花样滑冰的技术领域实现了突破。

这是一个全队上下都未曾预料到的情况。但与此同时缺乏基础的他确实很难就这样直接转入省里的花滑队。

这才让刘教练动了送他去长白山的心思。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72章 花滑(二)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奥运冠军的阳光农场[体育竞技]
连载中露馅的包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