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斗志

苏锦葵:"所以确定不用我跟着去吗?"

"不用,反正我们去参加世锦赛也不过就一周的时间而已。本来先前咱们就担心训练中心这边,会因为高校联赛官宣的事忙起来。"

"现在妈那边又刚好怀孕了,爸还得在国家队站最后一班岗,这种时候你留下来会更合适。"

"而且你还可以想想之后婚纱照要什么主题。"

汪卓阳一边说着一边接过苏锦葵手中叠好的衣服。

"这样也好,不过你不觉得你现在改口改得有点儿太利索了吗?"

"我爸这两天听到你管他叫爸,真的是明显的各种不适应。"

"所以适应适应就好了,反正再过几个月,就又要多一个人管他叫爸。"

"提前适应适应也好,就是不知道这时间线改变带来的,是你的弟弟还是妹妹。"

"这我倒随便,反正主要都是爸妈他们两个人带。"

"正好爸现在也从国家队一线下来了,他们以后带二队也能有更多的时间。"

"倒是你,确定不跟着回国家队总部?我们这虽然不缺训练设备,但毕竟不是总部,你如果选择留下就肯定没有办法及时更新总部那边运动员的状态。"

苏锦葵到底还是不放心。

虽然她本人也不想和汪卓阳异地,但现实就是不在国家队就没有办法及时跟进一队的训练情况。

哪怕他们都同样隶属于国家队,但人家新教练上任后也肯定不会那么及时地更新。

这一点单靠刘晓天等老队友显然也不是稳妥。

所以如果汪卓阳想的话,苏锦葵也不反对他暂时先回国家队总部。

然而已经拿到奥运金牌,甚至已经在前后两条时间线上,拿过两次奥运金牌的汪卓阳,真的完全没有这方面的压力。

"唉,我说你个没良心的,我刚转正你就想和我异地?"

汪卓阳一听这话就瞬间皱起了眉头:

"这边的设备条件又不差,教练也在这,而且我们游泳又不像他们乒乓球那么讲究对练强度。"

"只要跑上面和老婆你允许,我干嘛不留下。更何况之后妈那边生了二胎,爸一个人管游泳二队也肯定不那么容易。"

"得知我幸,失之我命,我已经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剩下的那些锦上添花的东西,就让他们顺其自然好了。"

"我会尽自己所能突破自己的成绩,然后若是有年轻运动员在我的基础上又做出了突破,那我也只能说国家队真的发展到了更进一步的状态。"

"那意味着眼下的国家队真的比我们记忆中发展得要更好。"

"这难道不是我们这两只蝴蝶,最想要看到的影响吗?"

"再加上你现在正在筹备的高中和大学生联赛,没准未来等到光之城奥运会时,代表东煌出战的会是两个我们以前听都没听说过的新选手呢。"

"行,反正这件事你自己心里有数就好。"

苏锦葵看着一脸轻松的汪卓阳微微出神。

他真的变了,曾几何时在这条道路上,饱受挫折的他不敢放过自己面前的任何一个机会。

那个时候的他曾好几次和她提到过,说他若有机会重来一回,他一定会避免一切意外,并成为东煌泳坛历史上第一个奥运三金,甚至四金王。

然而现如今真的重来一次,早早实现冠军梦的他,却早已不再执着一次又一次的锦上添花,而是开始期待东煌泳坛尽快有下一代的新人,能够尽快完成与他们这一代运动员之间的交接棒。

这或许就是不同境遇带给人的成长吧。

苏锦葵不觉得这两种心态有任何的对错,因为她知道这是两种不同境遇,而不是单纯个人的选择。

他们在一点点的改变,但是朝着他们愿意的方向。

……

那一天苏锦葵在机场送国家队的众人登上了前往斗牛国的飞机。

而与此同时她也在和身边的工作人员沟通过后,开始了在国内各省间巡回的拜访。

高中生联赛和长白山驿传的举办时间是明年没错。

但他们公开的时间,却是经历过层层选拔,并有机会最终参与到"决战长白山"的决赛选手。

而眼下已经是八月即将秋高气爽的夏末。

也就是说苏锦葵若想要在明年上半年让比赛正式开幕。

眼下她就必须尽快着手,让决赛前各省的选拔赛事能够在下半年开学后尽快推进甚至开幕。

为此她必须尽快完成实地考察,并和各省的相关领导一起确认之后的赛事安排。

而其中首当其冲的便是先前态度最为积极的江宁省。

据她所知眼下江宁省的很多高中都已经在暑期开始了相应的体育项目集训。

尤其是推广难度最低的长白山驿传,更是直接引发了江宁省大学生们跑步狂潮。

她现在每天光是刷微博,就能在大数据的推送下,看到不少江宁省学生在网上炫耀跑步时间和各种记录的微博。

当然网络世界吗,多多少少会有一些口嗨的情况出现。

但即便如此也已经很能说明问题。而且随着江宁省的投入,周边几个包邮区家族,也自然不甘落后。

尤其是在网球还有棒球这两个项目上,相对更有基础的一线城市,更是已经做好了在这些"冷门"项目中备战的心理准备。

尤其是魔都,钱塘苏杭,八闽鹭岛这类一线城市,更是早早将网球还有棒球这两个项目,纳入了本省重点集训的目标。

他们很清楚眼下的情况。

且不说网球和棒球这类运动,能否在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的省份推广。

就单说东煌西部地区人民的体质,就注定了东煌西边的省份,必然会在田径等领域投入大量的精力。

这种时候作为经济大省的重点城市,他们最好的方案,就是尽快加紧在网球,还有棒球这类东煌的冷门项目进行输出。

因为眼下只有他们才有条件,在短时间内为这两个项目,培养出一批有能力和霓虹国那些,在社团体育文化中诞生的运动员,相抗衡的学生。

这不仅仅是适合他们平原沿海地区的发展路线,同时也是在这个即将与霓虹国学生竞争的时间点,作为东煌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承担起的义务。

对此且不说上面在看到高中生联赛全面铺开的热度后,就已经给了暗示。

就单说等到正式比赛的时候,若是东煌赛区的队伍,在这两个项目上大面积折戟,大家会怎么想。

棒球,网球,甚至公路自行车,这些都是在欧美地区出了名的贵族运动。

而在东煌,大家基本上都默认说这应该是像高尔夫一样,只在那些发达城市才有能力推广起来的项目。

其中自行车还好,毕竟在东煌,大家就算大家没骑过公路自行车,也多多少少应该骑过折叠或者变速自行车。

就是再老一辈也应该有二八大杠的底子在。

但网球和棒球不同,这两个项目可不像足球那样,属于全东煌人都默认会输的项目。

届时若是表现不好,第一批要被质疑的就是他们这些沿海的发达省份和城市。

他们甚至一度征用了省内好几家网球俱乐部的教练团队。

能力最强的主教练留给专业运动员,然后再把副教练还有俱乐部内的新人教练,分别派往省内愿意重点发展网球和棒球项目的学校。

毫不客气讲,这个暑假,不少一线城市都出现了学生留校接触网球或者棒球的情况。

而像江宁省这种全省经济发展优越的省份,更是已经直接从目标打进决赛圈的初期,迅速升格成了拿几块金牌,并在哪几个项目上完胜霓虹国的任务指标。

但很显然的是,很多事情真的不是一蹴而就的。

江宁省已经算是国内资源非常丰富,且愿意在这方面投入的省份。

但现实是随着他们的投入,很多学校都突然发现两边的学生体育,确实存在非常大的差距。

虽然他们也有体育生的专业训练体系。

但在体育项目的划分下,除了一些专业体校以外,大多数普通高中,都很难单靠体育生凑齐参赛队伍。

这种限定只能由单一学校为参赛个体的比赛模式,直接导致各省在失去了省队这个扛把子后,基本拿不出几个平均水平足够高的队伍。

而放眼霓虹国那边,虽然对方也不是队伍里的所有人,都拥有成为职业运动员的天赋。

但他们的社团文化,让他们更早地接触并将这些运动坚持了下来。

他们的经验在一定情况下,弥补了天赋的不足。

让普通人也有机会在高中联赛上发光发热。

但目前国内的各大高中显然很少有人有这种全队高水平的平均成绩。

然后就更不说网球这种,公路自行车这种以前基本需要靠家里投入的项目。

这一刻不仅仅是校方,就连体育局方面也担心这样下去,会不会在第二年闹出什么空前的大笑话。

但对于苏锦葵而言,她要的就是赌这一把。

哪怕是输,也要在这个过程中调动起大家的斗志。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奥运冠军的阳光农场[体育竞技]
连载中露馅的包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