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009 黔首之怒

天幕的内容并不因人的意志而转移。

沙丘时空的秦始皇的昏迷对天幕来说只是个微不足道的小插曲,天音还在继续念道。

【对于秦二世的残暴,天下就没有不恐惧的。

史书记载:“宗室振恐。群臣谏者以为诽谤,大吏持禄取容,黔首振恐。”】

【二世即位元年,天下苦秦,揭竿而起者不可胜数。】

【当端坐于咸阳的秦二世询问东方的形势如何的时候,赵高屡屡告诉二世,起义军不足为虑,不过只是一群盗匪罢了。】

盗匪?

反秦势力中最终的赢家刘邦听到这句后,顿时乐了,他冲萧何等人戏谑道:“丞相,吾等有今日,皆要谢赵高当日‘群盗’之言啊。”

丞相萧何笑而不语,舞阳侯、灌侯他们就没有这个顾忌了,听了刘邦的话顿时附和起他来:“陛下之言甚是。”

“赵高灭秦之功,当封侯以待。”

这当然只是一句玩笑话,但听到的汉初众臣纷纷哈哈大笑起来。

作为最终的获益者,他们怎么看待秦朝的灭亡,都是以胜利者的角度去看的。

纵然秦之灭亡并不仅仅因为赵高,但……那又如何?

不过是一句谈资罢了,谁会真的把败者当真。

【赵高这句话或许是为了安抚二世,又或许是为了麻痹二世,二世越是沉浸于享乐,就越会放权于他。

此时的赵高在经历了前面的种种之后,已经成了秦二世心中最信任的人。】

天幕中适时的显现了一副画面,那是高坐于宫中沉浸于酒色之乐的二世皇帝胡亥。

他的面前是集天下之力奉上的珍馐玉馔。

精美的食器承托着,无数珍贵的吃食如流水一般奉上。

他却皱起眉头嫌那些食物不够稀奇,配不上他皇帝的身份,连动都不动一口,就让人把东西撤下去扔掉。

忽然,他像是想起了什么一样,漫不经心地问道:“对了,听说最近关东六国之地有人兴兵,郎中令可曾知晓?”

已经得到了二世皇帝极大的信任的赵高安抚地说道:“不过群盗耳,郡中的守、尉已经在抓捕了,想必很快就能抓到了,陛下实在不必忧心,关东盗毋能为也。”

……

天幕之外,历朝历代的百姓们关注点各不相同。

秦朝,二世皇帝统治下的黎庶们望向天幕。

“阿翁,那就是皇帝吗?”咸阳城外,一户农家田宅里,天真的孩童的目光中流露出对食物的憧憬。

大秦收泰半之税,所谓泰半,就是三取其二,仅仅能留下三分之一给辛勤耕种土地收获粮食的黔首。

他已经很久没有吃饱过一顿了,家中几乎没有余量可言,对于尚且不懂世事的天真孩童来说,画面中二世皇帝的生活实在让人艳羡,天幕里的皇帝有好多粮食,如果那些粮食能分给他一点,只要一点就好了……

反正皇帝不是也不想吃,让人把那些都撤掉了吗。

白发苍苍的老翁伛偻着腰背,费力地举着锄头锄地,他顺着小孙子的话,抬头望向天幕,久久没有说话。

高居于咸阳宫室中享乐的二世皇帝,让他想起了他那被征走去骊山服徭役,再也没有回来的长子,还有不久前刚被拉走给二世皇帝修筑宫室的次子……

“阿翁?”

……

【然而……事情真的是这样吗?】

天幕话锋一转,画面也从咸阳的宫中移开,聚焦到了不知是何地方。

衣衫褴褛的黔首们,面黄肌瘦的农民们,一眼望去数不清的背负着枷锁的刑徒们……

他们就是赵高口中的“关东群盗”。

也是大秦治下,秦二世的统治之下,被压迫得活不下去的百姓。

麻木的、疲惫的、压抑的画面暗沉到了极致,无数朝代无数时空中对这一幕感同身受的百姓们忍不住与之共情。

他们也许并不知道自己为何流泪。

但在这一刻,一股发自内心的愤怒与激荡涌上了心头。

……

战国时空,一向主张为君者须爱民的孟子看到这一幕忍不住闭上了眼。

他不忍见此惨状,却又知道这不是他不看就能消失,也不是他不看就能逃避的。

孟子重新睁开眼,心中已然有了新的信念,他望着天幕,目光灼灼。

桌案前摊开一卷新的竹简,垂腕写道:

“民为贵,杜稷次之,君为轻。”

“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

“……”

希望这些理念,能够说服一位圣明的君主。

不管是当下的还是未来的,如果他的思想能够帮助到这些百姓,哪怕一点也好。

……

往后的时空里,许多读孔孟之道,对秦有了解的士人们看向天幕,发出发自内心的深叹:

“暴秦如此,百姓何辜!”

元明宗天历二年,关中大旱。

名为张养浩的行台中丞看着前往关中路上一路的饥饿的农民。

逃荒的难民们骨瘦如柴,衣衫褴褛……有的挣扎着奔走着逃离故土寻找渺茫的生路,有的倒在了去寻找生路的路上……

饿殍遍地,人间惨象,惨不忍睹。

天幕中是秦时光景,天幕外是千载后的秦地百姓。千余年的时间过去,他们的生活仿佛没有任何改变,一样的麻木,一样的痛苦……

看着天幕,张养浩忽然有感而发,借着心中的悲切,他拿起纸笔便写下一阙词来。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在下笔写到这句的时候,他的笔锋略微一顿,然后,一气呵成。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天幕的画面伴随着无数再也忍受不了压迫的百姓的哀嚎之声,在关东六国之地,在北方,在前往渔阳的路上。

无数个黔首凝聚在了一起,发出那道震慑人心的呐喊。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这道呐喊声穿越千年而来,穿透无尽的时空,在无数个平行世界里响彻。

所有听到这句呐喊的人都能从中感受到其中的力量。

泰山封禅时空的始皇帝若有所思。

“这就是天幕给朕的启示吗?”

“赵高、胡亥,还有……黔首,朕记住了。”

而沙丘之变前的时空,众人听到天幕中的这句话,也不禁变了脸色。

在不久之前,始皇帝昏倒过后,营帐前的百官们就已经乱作了一团。

直到医者匆忙上前来检查始皇帝的情况,发现秦始皇只是怒火攻心之下情急气晕了过去,还好好活着的时候,众人才终于松了口气。

“当今之计,该如何是好?”

群臣心中皆是不定,他们都知道,虽然现在始皇帝还活着,可离陛下驾崩不过只是旦夕之间。

如果再被天幕的内容气晕过去几次,也不知道还能撑上多久。

“天幕,究竟是天启,还是天罚啊!”

他们望向天幕所在,心情十分复杂。

“不如回转咸阳?”有大臣提议道。

出言提议的大臣总觉得天幕剧透之后,回程的路上一定会有暗中下手的六国之人,现在早日出发的话也许还能避开那些六国遗民。

方才天幕里那道“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呐喊,实在是将他惊到了,如果不回到咸阳,回到原本的老秦地,他的心中总有许多不安。

这句话也是在场多数人心中的想法,他们有些怕,怕在不久之后,真的如天幕那样遍地战火。

天下统一了这么多年,他们也不想回到过去那种战乱纷云的状态里了。

不仅仅是百姓,他们也渴望安定。

御史大夫冯劫摇头道:“不妥,陛下的身体经不起奔波了,不如留守沙丘,加强防卫,等待长公子的到来。”

“是了!还有长公子!”提到长公子扶苏,大家都想起了天幕对他的评价。

“也不知长公子什么时候能来。”

比起被天幕预言必将亡秦的胡亥,他们发自内心的向往着“刚毅而武勇,信人而奋士”长公子扶苏。

“使者已经出发了,若是顺利的话,不用等使者到,长公子看到天幕时应该就会做出决断。”御史大夫冯劫说道。

“那天幕……?”有大臣迟疑道,此刻的天幕还在继续播放着。

“天幕所说,让人记下来,等陛下转醒之后再呈上来给陛下决断。”丞相李斯开口拍板道。

他原本和赵高、胡亥他们一起跪在帐前的地上请罪,等待发落,但在始皇帝晕倒之后,看着众人慌乱失了主心骨的样子,李斯又重新站了出来。

到底是曾经的大秦丞相。

虽然天幕说他做了那样的糊涂事,但终究只是未来之事。

连始皇帝都没有给李斯定罪名,所以在始皇帝昏迷,百官没有主心骨的时候,李斯又重新挑起了大梁。

对他的话,群臣还是信服的,皆道:“唯。”

……

【有了赵高的话,二世竟然真的不再理会,一直到了汉高祖带人攻破武关,才感觉到了不妙,但那时已经为时已晚。】

【这些还是后话,我们暂且不提,还是说回到赵高……】

天幕中的反秦势力汇聚着,形成一股巨大的声浪,浩浩荡荡的历史大势汹涌着,撞向已经支离破碎的大秦。

胡亥登基为帝成为秦二世的时空里。

被天幕中无数黔首的眼神和六国之人一眼望不到边的精锐士卒给吓到的胡亥顿时坐不住了。

怎么会这样?

赵高不是和他说这些人不足为虑吗?

胡亥面色阴沉,对着身边人喊道:“来人,郎中令在那里?把人给朕叫过来!”

明天导师叫我去聊毕业论文,今晚要赶工了,明天晚点更!如果太晚了的话可能后天再更!

最近超级忙,这章史料有点多,过两天和前面那章一块标注一下。

——

么么哒小可爱们!

继续求收藏和评论呀!!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9章 009 黔首之怒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直播]开局盘点历史第一宦官
连载中溪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