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拿起手机,打开微信,看到季海升的头像在通讯录里,静静地躺着。
她想看看没有联系的这些年间,他是否有上传过任何动态。
她盯着那个头像看了很久,最后还是没有点开。
或许告别应该干脆一些,错过的或许就应该让它继续错过。
画面上的头像跳动了一下。
季海升的头像上出现了未读消息的符号。
'到家了吗?'
就这么简单的四个字,像是认识很久的老朋友,随口一问。
自然得好像他们从未分别,再次见面也并非十年以后,而只是昨天刚见过,今天又碰上了。
姜梨落盯着这条消息,手指悬在屏幕上方。
要回吗?
回什么?
"到了"——太简短,显得生疏。
"嗯嗯,刚到,谢谢关心"——太热情,显得刻意。
"到啦,你店里还忙吗"——太主动,好像很在意他。
她打了又删,删了又打,最后什么都没发,把手机扣在茶几上。
算了,等会儿再回。
她起身去倒了杯水,站在窗前慢慢喝。远处有零星的灯光,是城市边缘的住宅区。这座城市真的很小,小到从任何一个角落,都能看到天山的轮廓。
手机又震动了。
季海升: 店里刚打烊,准备回去了。今天谢谢你来捧场,下次咖啡算我请。
他又发了一条。
自然得像是聊了很久的朋友,不需要等她回复,也不会因为她的沉默而尴尬,只是自顾自地说着话,把话题抛出来,让她可以随时接住。
姜梨落看着这两条消息,突然觉得有些无力。
他太会了。
会到让她不知道该怎么应对。如果他冷淡,她可以也冷淡;如果他客套,她可以也客套。可是他偏偏这样自然,自然得好像他们之间什么都没发生过,自然得好像那些年的沉默、误会、错过,都不存在。
她轻叹了一声,拿起手机。
姜梨落: 到家了,气泡水很好喝,谢谢。
发出去之后,她盯着屏幕,心跳有些快。
几秒钟后,对方正在输入。
季海升: 那就好。你现在住在哪个区?
姜梨落: 新华路那边,离市中心不远。
季海升: 新华路?你们搬家了?
姜梨落愣了一下。他记得她家的地址。
姜梨落: 没有,那边还是我爸妈在住。我自己住这边。
季海升: 哦,那挺好的。
姜梨落: 我爸妈和我都觉得这样更方便,彼此都需要自己的空间。
过了几秒,他回复。
季海升: 笑哭,叔叔阿姨真的很酷,小时候就想着要成为他们那样很酷的大人。
姜梨落盯着这句话看了一会儿,不太确定该怎么接。
季海升: 对了,你现在做什么工作?
话题就这样自然地岔开了。他们聊起工作,聊起远山市的变化,聊起那些拆掉的建筑和新开的店。像两个阔别多年的老同学,小心翼翼地更新着彼此的近况,填补那些空白的年份。
窗外的夜色越来越深。
接下来的几天,他们陆陆续续会聊几句。
不多,但也不少。早上他会发条"早",她有时回,有时不回。晚上他打烊的时候,会发张店里的照片,说今天很累或者今天客人很多。她会回复"辛苦了"或者"照片拍得不错"。
慢慢地,她开始习惯这种若有若无的联系。
像两条河流,平行着流淌,偶尔会有一些水花溅到对方的河道里,但始终保持着距离。
这个距离让她觉得安全。
直到某天下午,她正在写稿,突然想不出下一个场景该怎么写。主人公站在一个路口,不知道该往左走还是往右走。
手机亮了。
季海升:对了,那顿饭,你什么时候有空?
姜梨落盯着这条消息,愣了几秒。
那顿饭。
她差点忘了,在咖啡馆走廊里,她说的那句客套话——"改天可以一起吃个饭吧,老同学见面,这点礼节还是得有的"。
记忆突然涌上来。
第一次一起吃饭好像还是高一那年冬天。
她从小英语就好,当英语课代表的年头几乎贯穿学生时代。
每周三下午最后一节课是自习,老师交代她负责带全班听写单词,接着又花了半个小时批改作业,把不及格的同学名单统计出来。
等忙完这一切,教室里已经没什么人了,天也有点黑。
她收拾好东西,背上书包,准备回家。
走到教室门口的时候,她看到季海升靠在走廊的栏杆上,不知道在看什么。
"你怎么还没回去?"她问。
他转过头,像是才发现她:"还剩点值日没做完。"
"哦。"她点点头,准备往楼梯方向走。
"姜梨落。"他叫住她。
她停下脚步,回头。
"要不要去吃晚饭?"他说,"我知道附近有一家很好吃的麻辣烫。"
姜梨落愣了一下。
"就当……"他把手插进裤兜里,看起来有些不自在,"就当是犒劳英语课代表下午带大家背单词和批改作业的辛苦。"
"好啊。"
他们一起下楼,穿过已经空荡荡的校园,走出校门。
远山市的冬天来得早,五点多天就黑了,街上的路灯已经亮起来。他们并肩走着,谁都没说话,只有脚步声在安静的街道上回响。
那家麻辣烫店在学校后面的小巷里,门面很小,但生意很好。他们进去的时候,店里已经坐了不少人。
"你想吃什么?"季海升问。
"都可以。"
"那我帮你选?"
"好。"
他拿起篮子,熟练地挑着菜——土豆片、生菜、豆腐、年糕、鱼丸……偶尔回头问她:"这个要不要?"
她就点头或者摇头。
他仔细询问她的口味。不辣,少油,多蔬菜。
他们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
食物的热气从碗里升腾起来,模糊了窗外的夜色。
"英语课代表当得怎么样?"他突然问。
"还好。"她搅了搅碗里的汤,"就是有点紧张,怕念错单词,误导了大家。"
"不会,我觉得好听。"
她抬起头看他,他正低头吃面,好像刚才那句话只是随口一说。
"你怎么知道?"她问,"你每次听写都在睡觉。"
"没睡。"他说,"只是闭着眼睛。"
姜梨落愣住了。
空气突然安静下来,只剩下店里其他客人的说话声和筷子碰撞碗壁的声音。
她低下头,盯着自己的碗,感觉脸有些发烫。
"味道怎么样?"他又问。
"很好吃。"她小声说。
"那就好。"
他们继续吃,谁都没再说话。但那种沉默不让人难受,反而有种奇怪的舒适感,像是两个人不需要用语言填满沉默的间隙,只是安静地待在一起,就已经足够了。
吃完,季海升去结账。她说应该她付,他说下次。
走出店门,冷风扑面而来。姜梨落缩了缩脖子,把校服的拉链拉到最高。
"你家在哪个方向?"他问。
"东边。"
"我送你。"
"不用,我自己可以……"
"顺路。"他已经往前走了。
她跟上去,两个人又并肩走在夜色里。
路灯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在地面上交叠在一起,分不清哪个是谁的。
走到一个路口,姜梨落停下来:"我家过了马路就到了,你别送了,太晚了"
"好。"他也停下,"那你小心点。"
"嗯。"
她转身要走,走了两步,又回头:"季海升。"
"嗯?"
"谢谢你的麻辣烫。"
他笑了,那个笑容在路灯下看起来有些模糊:"不客气。下次你请我。"
"好。"
她转身,趁着绿灯,快步冲到马路那头。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他还站在那里,没有走。
手机的提示音在寂静里格外嘹亮。
季海升: 还在吗?
姜梨落回过神,看着屏幕。
姜梨落: 嗯。
季海升: 那顿饭,这周末怎么样,文化街那边?
她盯着这条消息,犹豫了很久。
姜梨落: 好啊,你定时间地点吧,新街那边我还不太熟。
季海升: 行,到时候提前跟你说。今天得早点睡了,明天还得早起。
姜梨落: 好的。
对话框安静下来。
她把手机放在床头柜上,关了灯。房间陷入黑暗,只有窗外的月光照进来,在地板上投下一小块银白。
她发现,自己已经没有之前那么不自在了。那些来串门的旧情绪,坐一坐,差不多也就该走了。
也许,朋友挺好的。老同学,偶尔见见面,吃吃饭,像普通朋友一样相处。
这样挺好的。
她这样想着,闭上眼睛。
房间很安静,远处偶尔有车声传来,又很快消失。
夏天的热气还未完全消退,姜梨落翻来覆去地想要找个舒服的姿势入睡。
没成功,感觉更燥了。
她翻了个身,拿起手机看时间。
晚上12点24分。
手指突然顿住。
还有一分钟。
那是大学的时候,他们重新联系上,从□□转战到微信聊天。最开始只是偶尔聊几句,后来慢慢变成每天都会聊。她会跟他说今天宿舍发生的事,他会跟她说看到的有趣的东西。
他们总是聊到很晚。
有一次,聊到12点25分,她说太晚了,该睡了。
他说,那我们约定一个时间吧,每天晚上12点25分,如果还醒着,就发个晚安。
"为什么是12点25分?"她问。
"因为现在就是这个时间。"他说,"而且,12点25分,和圣诞节的数字是一样的,预示着一切愿望都可以实现。"
她愣了很久,最后只回了个"好"。
那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每天晚上12点25分,她的微信都会准时收到他的消息:"晚安。"
她也会回:"晚安。"
就这两个字,没有多余的话,却成了他们之间的默契。
算了。
都过去这么久了,他肯定早就忘了。
她闭上眼睛,试图让自己入睡。
过了大约30秒,手机突然亮了一下。
她睁开眼,拿起手机。
是季海升发来的消息。
季海升: 晚安。
就两个字。
她盯着这条消息,时间在这一刻分裂成了两个方向——一个通向六年前,一个留在现在。
为什么?
他会在12点25分,发来了"晚安"。
她的手指悬在输入框上方,不知道该怎么回复。
他还记得吗?
还是只是巧合?
她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