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第一章 店铺里的黄昏

林晞觉得,家的气味分两种,像两条永不交汇的河流,在她的生命里泾渭分明地流淌着。

一种属于清源镇的“建国电器”。那是崭新液晶屏幕和塑料外壳遇热后散出的、略带科技感的味道,混合着打印机墨水的微涩和新钞的淡淡油墨香——这是成功和体面的味道,属于父亲林建国和他那份日益吃力却仍竭力撑起的门面。

又一个周五的傍晚,夕阳把“建国电器”新换不久的巨幅LED灯箱招牌映得有些黯淡,但那上面“市级优秀经销商”“海星品牌二十年金牌代理”的铜牌依旧在余晖下闪着光,固执地证明着过去的辉煌。在这座北方小城的清源镇上,这家店铺曾经是排得上号的体面地方。但如今,这份体面正被悄然侵蚀。隔壁新开的智能手机专卖店炫目的灯带灯箱和熙攘的、洋溢着青春躁动的人流,似乎吸走了更多年轻人的目光和钱包,衬得电器城愈发像一位沉默而落寞的旧日贵族。

刚从县一中放学回来的林晞推开店门时,感应器发出“欢迎光临”的电子女声,空洞而机械。她每周五傍晚从学校回家,周日再带着母亲给的生活费返回县一中住校,这样的节奏已经持续了两年。

她看见父亲林建国正用他那部三星Note手机刷着新闻,眉头习惯性地锁着,形成一个深刻的“川”字。听到声音,他立刻像被按下了某个开关,倏地站起身,脸上瞬间堆起热络、熟稔却难掩深层疲惫的笑。这条件反射般的热情,是过去生意红火时练就的本事,只是如今,回应这份热情的,常常是店堂的空旷。

“张总!哎呀稀客稀客!快请进!是要看看新到的75寸激光电视?效果绝对震撼,放客厅里那叫一个气派!”他洪亮的声音在略显空旷的店堂里回荡,试图用满腔的热情填补空间里的冷清。他走向那台镇店之宝,用手背极其爱惜地拂过光滑的屏幕边框——这个动作与其说是在擦拭,不如说是一种无意识的、带着焦虑与留恋的抚摸,仿佛在触摸那段顾客盈门、日进斗金的往日辉煌。他指尖划过之处,光洁的黑色钢琴漆面上留下几道清晰的指痕,映出顶上有些陈旧的日光灯管。

他的快乐和焦虑同源。这段路,林晞从小走到大。就在她看着父亲那带着疲惫却强撑热情的背影时,记忆倏地闪回——她记得最清楚的,是父亲生意最好的那几年。盛夏的午后,阳光把清源镇老街的石板路晒得滚烫,“建国电器”三间打通的阔气门面里,人头攒动,空调呼呼送着冷气,也压不住那份兴旺带来的燥热。那时还是小学生的林晞放暑假,最爱赖在店里。父亲忙得脚不沾地,嗓子因为不停地介绍产品、讨价还价而沙哑。

“林老板,这电视不错,就是这价……再让点?咱老熟人了!”一个穿着汗衫的大叔摸着那台最新款的液晶电视,眼神热切。

林建国脸上淌着汗,笑容却爽朗:“李哥,这已经是底价了!这样,我送你一套最好的电视挂架,再包安装!这总行了吧?”

“成!就冲你林老板实在!”大叔一拍大腿,成交。

那时店里请了三个店员,还忙不过来。母亲吴秀娟也在,手脚麻利地开着单,一边招呼新客,一边催促工人赶紧送货。常常到了下午两三点,林建国还顾不上吃午饭。吴秀娟急了,塞给林晞一个保温饭盒:“晞晞,快,给你爸送去,盯着他吃完!”

小林晞就抱着那个沉甸甸的饭盒,穿过热闹的街道,跑进店里。店里嘈杂,满是人和新电器的味道。她挤到父亲身边,拽他的衣角:“爸爸,吃饭!”

林建国正跟人说着话,低头看见女儿,脸上的疲惫瞬间化成慈爱。他会把她抱到柜台后的椅子上,打开饭盒。今天吃西红柿炒蛋、青椒炒肉丝,还冒着热气。他大口扒着饭,眼睛还盯着店里的情况,含糊地夸:“还是我闺女好,知道疼爸爸。”

林晞就坐在那儿,晃着小腿,看着父亲狼吞虎咽,店里门庭若市,心里满满的都是骄傲。那时,“建国电器”的LED灯箱招牌是清源镇上最亮眼的之一,“市级优秀经销商”“海星品牌二十年金牌代理”的铜牌擦得锃亮,熠熠生辉。就连展示台光滑的大理石表面,都被顾客的衣袖摩擦得温润生光。

就是在那鼎盛时期,家里买了现在这套最宽敞明亮的楼房,买了那辆黑色的帕萨特轿车。父亲风风光光地载着一家人出去吃饭、走亲戚。母亲吴秀娟那时脸上总是洋溢着爽朗的笑,眼角的皱纹都是舒展的。

而如今,好不容易送走寒暄的老主顾,又一位年轻顾客反复比价、掏出手机在现场查了半小时全网比价后,终于犹豫着点头要一台促销款的滚筒洗衣机,林建国脸上绽开的感谢笑容里,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近乎感激的意味;老街坊过来唠嗑,拍拍他肩膀说“还是老林你这儿实在,看得见摸得着,售后也方便,我们放心!”,这话让他宽慰,腰杆都不自觉挺直了几分,却又隐隐被刺痛——他心知肚明,很多人只是来这“看得见摸得着”,享受完他专业的讲解和热情的服务后,转身便去网上下单。

他会强撑着那份小镇能人特有的豪气与爽快,大手一挥:“没问题!老规矩,给您抹个零头,再送您一套高档刀具!咱这服务,这交情,网上哪找去?”这爽快,依稀还有当年生意鼎盛时的影子,只是底气,却远不如前了。

吴秀娟这时正好拎着一个大大的保温袋走进店里,嗓门依旧清亮地招呼:“老林,先别聊了,趁热把饭吃了!”她看到丈夫又在许诺优惠,脚步没停,只是笑着瞪了他一眼,那眼神里有关心,也有一种“真拿你没办法”的爽利劲儿。只是这笑容底下,藏着一丝过去从未有过的阴霾。她记得清楚,以前生意好的时候,丈夫也大方,但那种大方是底气十足的,不像现在,总透着一股硬撑的急切。生意上的事,林建国自有主张,从不让她插手具体账目,只雇了人管钱。她乐得清闲,也觉得丈夫一向能干,便从不多问,只觉得把家里打理好、把丈夫孩子照顾好就是最大的本分。

“晞晞回来了?正好,今天周五,妈给你做了红烧排骨,回家就能吃上了。”吴秀娟朝女儿笑了笑,眼角挤出几道细纹。每到周五,她总会多做几个菜,给从县一中回家的女儿改善伙食。

店铺后门连着一个小院,角落里搭着那个简易棚子和旧灶台,是林建国早年生意最好、忙得红火朝天时图方便弄的。那时候,吴秀娟常常是店里最忙碌的那一个,一边手脚不停地帮着招呼客人,一边瞅空子跑到后院给他炒菜,锅铲抡得飞快,嘴里还能跟员工开玩笑,浑身像有使不完的劲儿。那灶台,见证过最好的光景。如今生意淡了,林建国待在这里抽烟、刷手机、计算那些朋友介绍的、看似能快速翻盘的“新电商项目”的投资 ——在这里,烟雾缭绕中,他仿佛还是那个运筹帷幄的林老板,比回到那个被妻子无声的忧虑笼罩、弥漫着无形压力的家,要让他觉得自在得多。

吴秀娟放下饭菜,看着丈夫又埋首手机的背影,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数字和曲线让她心头莫名一紧,原本脸上的明朗神色稍稍淡去,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但她没多说,只是提高了声音:“吃了饭再看!凉了对胃不好!”

说完,她便风风火火地转身,准备回家给女儿做晚饭。她穿过后院,习惯性地戴上耳机,里面传来的是热闹的广场舞歌曲,她跟着轻轻哼了两句,试图驱散心头那抹莫名的阴霾。夕阳的余晖将她的影子拉得很长,她快步走向那一公里外的家,那里有她真正的安宁。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野草向上生长
连载中野草不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