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第三十二章 妹妹出嫁

到了李娟丽出嫁那天,李府里里外外一片喜气洋洋。

身为大嫂的宋明鸿和二嫂安春娥这一天也忙前忙后的。尤其是安春娥,最是忙碌,大事小事想要一手抓。

她父母早就挑唆过了,说什么就你大嫂那出身,李家断然不会让她管家,再者你大哥大嫂又搬出去住了,这个家以后还得交到你们两口子手里。

如今趁着小妹嫁人,趁机显山露水一番。

婆婆温夫人前后忙活着,在院子里一会往东一会往西,安春娥上前说:“母亲,你也太操劳了。交给我吧。”

温夫人说:“你还年轻,有些事你不懂。”

“就因为我不懂,所以菜肴跟母亲多学学。”

温夫人看了看外面,想了想说:“这样吧,咱家的客人已经快来了,你留意着,人来了就赶紧嘱咐小丫头们洗好瓜果给他们端上去。”

“我马上就去。”

安春娥走到正堂外面,悄悄探头往里一瞧,一共四个人坐在里面,也没进去问清楚是哪家来的,转身跟一个叫腊梅的丫头说:“你去洗瓜果,再找两个盘摆上然后送进去。”

然后指着另一个丫头说:“你去帮她。”

腊梅照吩咐摆了两盘瓜果,和那个丫头一人一盘端进正堂。那四人也不客气,伸手就拿起来吃。

过了一会儿,李旻带着李家的亲戚陆续走了进来,那四人起身离开,跟李旻告辞走了。

宋明鸿此时正在妹妹娟丽屋里,丫头嬷嬷们正给她梳妆打扮,宋明鸿也帮她打理。

李旻走了进去,看看女儿,问道:“都收拾好了没有?”

丫头嬷嬷齐声说:“差不多了。”

宋明鸿说:“马上就好了。”

李旻说:“明鸿你过来一下。”

宋明鸿走过去,李旻说:“客人们都来了,你去找几个丫头,给客人们倒茶。另外你母亲现在忙不开,你带着丫头帮着点。”

宋明鸿点头答应就出去了。

来到正堂外面看到下人们一个个忙的脚不沾地,客人们也陆陆续续进了正堂。宋明鸿叫住一个丫头,丫头焦急地说:“奴婢现在要给夫人送东西。”又叫住一个嬷嬷,嬷嬷为难地说:“亲戚家的孩子又哭又闹的,我得赶过去送吃的玩儿的,哄着他们。”

宋明鸿无奈的只能让她们离开。

宋明鸿对自己身边的丫头小秋和绣儿说:“实在不行,咱们自己去。”

小秋和绣儿自小在李府长大,对这里的一切都很熟悉。小秋说:“少夫人,府里这么多人,不可能找不出人手。”

“现在客人都等着喝茶呢,晚了人家会说咱们礼数不周。”

绣儿说:“奴婢先去看看里面有几个人。”

宋明鸿点了点头,绣儿小跑过去,在门外往里瞅,趁着里面的人不注意迅速点清人数回来说:“少夫人,你不用担心,我们俩去就行了。”

过了一会儿,两个小丫头端着茶壶茶杯来了,正当三人要进正堂倒茶的时候,李旻过来了,看到大儿媳带着两个丫头要进正堂急忙拦住,说:“你找的丫头呢?”

宋明鸿说:“都说忙着,没有一个能腾出手来的。”

李旻此时有些不满,说:“老二媳妇身后跟着五六个人呢。怎么没人?她一个人要使唤多少人?感情这些人都让老二媳妇调走了,现在这边找人都找不出来。”

而后又对宋明鸿说:“里面的亲戚你都不一定不认识,你进去了也不知怎么招呼他们。行了,就这样吧,你们跟我进来吧”。

李旻带着大儿媳和两个丫头进了正堂。

里面的人见了纷纷站起来向李旻道贺,小秋和绣儿熟练的给每个亲戚倒茶。

李旻跟亲戚们说完客套话,就介绍宋明鸿:“这是老大媳妇。”

众人见宋明鸿模样出众纷纷称赞:“真是好个模样,难怪颂之看上了。”

几位女性长辈更是走到跟前握住她的手仔细打量,夸个不停。

李旻又向宋明鸿介绍亲戚:“这都是咱家亲戚。”

宋明鸿向亲戚们行礼。

“这是姑妈、姑父,这是姨妈、姨父,这是舅舅、舅妈,这几位是颂之的表弟、表妹。”

宋明鸿面带笑容一一问候。

幸亏李旻亲自带着宋明鸿进来,不然她还真不知道怎么跟这些亲戚打招呼。

寒暄完了,李旻带着宋明鸿从正堂出来,在院子里遇见了带着好几个丫头的安春娥。

李旻看到她这个晚辈带这么丫头摆阵仗本来就不高兴,又问她:“是谁上的瓜果?”

安春娥说:“哦,是丫头们上的。”

李旻不满地说:“一屋子人,怎么就只有两盘瓜果。”

安春娥见公公一脸不高兴,疑问道:“正堂里不是坐着四个人吗?”

李旻一脸不高兴,说:“那几个不是咱家客人,是别人府上的,送点贺礼就走了,给他们送什么瓜果。”

安春娥此时浑身冒汗,急忙狡辩:“我马上让人再送点瓜果过去。”

李旻没吭声转身就走了,宋明鸿跟在后面说:“父亲,还有什么用得着我的地方吗?”

李旻这才想起大儿媳还在,停下脚步想了想说:“也没什么了,你就让丫头们帮着续茶就可以了,娟丽那边你也去看看吧。”

宋明鸿答应着:“我这就过去”,说着就走了。

等着公公和嫂子一走,安春娥立刻黑着脸,转身跟丫头腊梅说:“腊梅,你过来,亲戚们都来了,按照老爷说的赶紧给他们送瓜果,该倒茶就倒茶,别再出错了。腊梅不是我说你,你来府里多少年了?”

腊梅低着头说:“十年了。”

安春娥阴沉着脸骂:“比我来的时间都长,做事顾头不顾尾的,不伺候好自家亲戚倒要伺候那些不相干的外人,你能不能干好?”说完狠蹬了腊梅一眼。

腊梅心里“突突”直跳,忙说:“能,奴婢马上就去”,说完赶紧走了。

安春娥摆着臭脸跟其他人说:“你们都听好了,以后别再跟腊梅一样,做事没个准数,今天大好的日子让亲戚笑话。”

丫头们低着头说:“是。”

说完,安春娥又领着一溜儿丫头们走了。

安春娥也没找个丫头帮着腊梅,就只让腊梅一人忙手忙脚准备洗瓜果。

此时已经没有热水泡茶了,宋明鸿让绣儿拎着水壶去取水。绣儿看见腊梅自己在那洗瓜果就问:“怎么就你自己啊,没人帮你吗?”

腊梅无奈地说:“就我一个人干,还被我们家少夫人给骂了一顿。你这是要去送茶吗?”

“是啊,正堂里来了很多客人,我们家少夫人让我再来烧点水。”

“一共来了多少人,我也好准备足够的瓜果。”

“我看里面每一张桌子都得摆上。这样吧,我帮你,你家少夫人也不多派几个人,怎么能让你自己一个人干。”

就这样,绣儿一手拎着水壶一手端着一盘瓜果和腊梅往正堂走去,宋明鸿看见说:“绣儿,赶紧烧上水。”

看见绣儿手里还端着一盘瓜果,宋明鸿问:“怎么还有瓜果?”

绣儿说:“是二房少夫人让腊梅送的,她一个人忙不过来,我就帮一下。”

“还有多少?”

“还剩一盘没拿过来。”

宋明鸿说:“宁可多些也别少着,你们先进去吧。”

绣儿放下水壶和腊梅一起进去摆放瓜果。

宋明鸿对小秋说:“小秋,你去把剩下的那一盘瓜果拿来端进去,我先去看看新娘子。你让绣儿在这守着,随时给他们续茶,你过一会儿去找我就行。”

小秋答应着就走了。

宋明鸿去了李娟丽屋里。

李旻在院子里碰到温夫人说:“家里的亲戚都来了怎么没人伺候?”

温夫人诧异道:“没人伺候?不应该啊。”

“老二媳妇把丫头都叫走了,哪来的人?她想要几个人伺候她?我实在没办法了就去把老大媳妇叫来帮忙。”

温夫人说:“原来是这样,我去跟她说说。”

李旻一脸不悦:“她一个小辈身边跟着那么多丫头干什么?难道家里就她排场大?尤其是今天,正需要人手的时候,她自己又干不了多少事还要一群人前呼后拥的,成什么体统,我找个人都找不到。”

温夫人见丈夫动怒,只能圆场:“我跟她说让她以后注意点就是了。”

李颂之的大妹妹李嫄丽今日也来了。一回来就去了祖父祖母屋里。在祖父母跟前说笑完了就去找妹妹娟丽。

在妹妹屋里恰好遇上了大嫂以及刚刚过来的二嫂。远嫁之后好不容易才能见上一面,又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说说笑笑。极少与大嫂二嫂见面的李嫄丽如今拉着两位嫂子聊个不停。先夸大嫂长得标志,又夸玉儿讨人喜欢,再夸二嫂儿女双全。

李颂之、李友珍此时走进正堂跟亲戚们在一起闲谈。

李柯夫妇也进了正堂,一家子儿孙后辈起身相迎,老夫妻看着一屋子的儿孙心满意足。

李旻上前询问:“父亲、母亲,要是乏了就先回屋休息,等那边来人来,你们再过来。”

李柯拒绝:“不用,我们在这就好。”

陈氏说:“你忙你的,我们在这就行了。”

李柯嘱咐丫头们:“仔细服侍着,今天是好日子,别出什么差错。”

丫头们忙应答着。

也不知过了多久,管家跑进来说:“来了来了。”

一屋子人马上停止交谈,温夫人带着丫头赶紧去了李娟丽的卧房。

新郎家迎亲的队伍到了,外面吹吹打打的声音传进李府。

身穿凤冠霞帔,盖着红盖头的李娟丽由一个父母健在,丈夫健在,儿女双全的同族的“全福妇人”搀扶着从卧房里慢慢走出来。

家里人一下子围了上去,李娟丽用手轻轻掀起盖头看着祖父母、父母、哥哥嫂嫂们,还有姐姐都在看着她,她一时忍不住开始掉眼泪。

李颂之作为长兄上前劝导:“娟丽,别哭了,想家了随时都能回来。”

祖母陈氏也劝她:“你看看你两个嫂子,还有你姐,就数你嫁的近,她们都还没哭呢。”

宋明鸿看着哭泣新娘子,想起自己来京城完婚时母亲的哭诉和担忧,心里难免有些酸楚。

被人瞧不起、被人挤兑,这些担忧都成了现实,但幸运的是,她的丈夫自始至终都在袒护他。

李颂之看了看外面说:“快上轿子吧,新郎还在外面等着呢。”

擦干眼泪,放下盖头,“全福妇人”搀扶着李娟丽走出大门,上了轿子。

陪嫁的几个丫头跟在轿子旁边。

轿子后面,嫁妆一箱一箱地抬着。

长长的红色迎亲队伍向新郎家走去。

宋明鸿看着这阵仗,心里不仅感叹:这才是侯门贵府应该有的嫁娶阵仗,自己当初嫁过来时真是寒酸,也亏得有先帝和当今皇帝的赏赐才撑了一回脸面,也难为自己的丈夫被人在背后嘲笑。

迎亲队伍渐渐走远了。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此生相逢锦衣时
连载中岁岁重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