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第十八章 倭寇来犯 七夕节家里劝架 白云观内遇怪人

七月初,东瀛国突发地震,地震又引发巨大海啸。

一时间岛裂海淹、地动山摇、房塌人死。

海水倒灌进陆地,房屋残片、人和动物尸体随着海浪忽高忽低飘在水面上。

渔民的船只随着巨大的海浪越飘越远,有些渔船被巨浪拍碎,只剩残骸在海面上飘着。

在海上漂泊的倭寇船只虽然早已离开倭国海域,但还是遭到地震引发的海洋巨浪一次又一次地冲击。

为了避难,两艘倭船争先恐后来到莱州府胶州海灵山卫海域港口,在离港口还有一段距离的时候,千户所王指挥使命令官兵迅速驾船驱离。

在官兵登船之前,年老的王指挥使神色凝重地说:“带上火铳,必须把他们赶出去,他们要是敢不走,就给我狠狠地用炮打过去。”

宋青川跑上前说:“王指挥,让我去吧。”

王老指挥:“好,你们一定要小心。”

宋青川执礼:“是”。

在宋青川带领下,卫所官兵驾船驶向倭寇船只所在的方向,大声警告让他们马上离开。

倭寇非但不走,还持刀在船上向卫所官兵叫骂挑衅。

卫所官兵毫不畏惧,宋青川带人举起火铳就打,倭寇吓得集体躲闪,甚至趴下。

王老指挥使在岸上观望,手握成了拳头,对着官兵的船大喊:“狠狠地打”!

虽然官兵们听不见,但依然士气高涨。

倭寇此时也要用西洋火铳袭击官兵,怎料海面上本就汹涌,卫所官兵又先发制人轰了一炮,一艘倭船中炮后左右摇晃的厉害,不少倭寇摔倒,爬起来的迅速跑去用力调整桅杆,剩下的有跌伤的,有呕吐的,还有趴在船舷上继续叫骂的。

海面上本就不平静,船体来回晃动,趴在船舷叫骂的倭寇此时也重重跌倒,拉住桅杆的倭寇也仰面摔倒。

此时官兵们趁机又一炮轰了过去,击碎了另一艘倭船的一侧船舷,受到重击的船体晃动了几下,倭寇们再一次狼狈跌倒。

王老指挥使大喊:“打得好!”

两艘倭寇的船敌不过官兵的围剿,只能狼狈地逃跑。

可不料这两艘倭船在离开港口时相互之间发生了冲突。

双方都认为是对方阻碍了自己进入胶州海域避难,于是就在海面上互相叫骂,个个举着刀咬着牙,恨不能把对方大卸八块。

此时在海面上打起来不是明智之举,最后两艘倭船停止叫骂,一起南下。

七月初七,七夕节。

紧邻贡院的魁星阁香火鼎盛,人群嘈杂。

兵马司的人在周围巡逻,百姓一拥而入进去烧香。

今日各城内各类小商贩,卖瓜果的、卖糕点果脯的,卖粥的、卖酸梅汤的、还有卖泥塑的,卖木刻魁星的,全都聚集过来发财。

周围少不了书贩兜售各类高中状元的“秘籍”,也有相士立着招牌坐在那儿给男女老少“泄露天机”的。

小孩子们拉拽着长辈的手看见什么都要买,长辈们一边呵斥一边还是掏钱买来哄孩子。

青楼女子纷纷乘着油壁车前来,以折扇掩面也出来凑热闹,浑身浓浓的香味四处散开,周围的人看到赶紧躲闪。

魁星阁一层有一尊高大的魁星雕像,多数是年轻男子在烧香求功名,少数是中老年女子在为儿孙求功名。

烧完了香,读书人登上二楼三楼赏风景,或是与熟人聚在一起聊天。

趁着七夕节,李必珍跑到外面和一群熟人吃吃喝喝,一直喝醉了酒才回家,媳妇儿气的跟二叔二婶告状,于是一家人吵闹起来。

二叔打了几下,踹了几脚,李必珍气呼呼转身离开,二婶从自家小院一直追着骂到李家正堂门前。

眼看着甩不掉自己母亲,李必珍恼了,当场顶撞起来:“从家里一直骂到这里,你骂够了没有。”

温夫人看见了让下人把李友珍叫来,说:“友珍,你去劝劝必珍,别让他惹你二婶生气。”

李友珍来到正堂门前,大声呵斥:“李必珍,反了你了,你敢顶撞你母亲。”

“不用你们管,该干嘛干嘛去。”李必珍醉红了脸,一嘴酒气,十分不服管教。

“你小子不服管是不是?”李友珍撸起袖子就要动手。

二婶急忙上前拦着:“别打别打。”

李友珍说:“你管不了我们替你管,省的惹你生气。”

李颂之带着宋明鸿刚从外面走到这儿看见吵吵嚷嚷的,两人心中疑惑就走过去想看个明白。

走到跟前,看见李必珍抱着膀子一脸不服气,身上还有酒味,二婶气的掉眼泪。

李颂之问李友珍:“怎么回事?”

“喝醉了在家闹事。”

看着李必珍一脸的醉意,李颂之好言相劝:“必珍,你听话,跟你母亲回去。”

“我就不回去。”

“你不回去住哪儿?”

李必珍高仰着头没当回事,拒绝回答。

二婶急了,用手指指点点的骂着:“再不听话就让你父亲来打你。”

说着就上前生拉死拽非要他回去。

李必珍烦了,一把推开他母亲。

当时二婶就站在宋明鸿前方,被李必珍猛地一推,二婶壮实的身子后退了几步一下撞到宋明鸿身上,幸亏李颂之一把扶助,再加上她习过武腿脚稳,才没被撞倒。

二婶回头看了一眼,当时只是一脸惊慌,但没道歉没吭声。

看到妻子受到冲撞,李颂之很不高兴,对宋明鸿说:“明鸿,你是大嫂,在这个家就应该拿出大嫂的款来,谁要是唧唧歪歪又不听话,你就给他一嘴巴子。一个个的不服管教了。”

李颂之是在向李必珍一字一字的发出警告。

宋明鸿愣愣地看着他,李颂之向她发号施令:“去呀,给他一嘴巴子。”

宋明鸿犹豫着,李颂之绷着脸说:“你怕什么,有我呢,打他!”

二婶对着李必珍大喊:“你哥你嫂子要打你了,你还不回去。”

李必珍胆怯地看了李颂之一眼,李颂之狠狠瞅了他一眼,李必珍赶紧躲开他的眼神,这下老实了,李友珍顺势在他脑袋上打了一下。

二婶推推搡搡、唠唠叨叨的领着李必珍走了,全程没跟李颂之、李友珍、宋明鸿说一句话,连个“谢”字也没说。

李颂之说了一句:“走吧。”然后三人就往父母住处走去。

温夫人正巧走来说:“马上要去白云观进香,明鸿你也一起去吧。春娥是不能去了。”

李颂之说:“今天是七夕,你就去吧。”

宋明鸿点头答应,说:“娟丽也去吗。”

“去,这次也是为她求姻缘的。”

李颂之喝完茶说:“那我先就回去了。”

宋明鸿说:“我去看看娟丽。”

温夫人笑眯眯地说:“去吧。”

宋明鸿刚走,安春娥走了进来,见面就说:“母亲,我有件事想跟你说。”

温夫人问:“什么事,说吧。”

安春娥满脸堆笑:“我让人给孩子做了几件衣裳,想让二婶家的丫头过来帮着绣花,听说那丫头绣的可好了。”

“去问问你二婶,只要她愿意就行。”

“我这就打发人去问问。”

温夫人不忘嘱咐一句:“记着,好好跟人家说话,这是求人办事。”

安春娥高兴的跟得了赏赐似的,忙说:“知道了。”

宋明鸿来到李娟丽的闺房中,丫头们恭敬的向她行礼。

李娟丽在自己闺房中,穿着藕粉色衣服,显得十分淡雅。

宋明鸿刚进门,李娟丽就喊:“嫂子,我穿这件衣服合适吗?”

宋明鸿打量一番,微笑着说“合适啊,也很合身,今天去烧香正适合穿这个,穿的太艳俗了不太好。”

李娟丽撅着嘴不高兴地说:“今天我本来就不想去,我不喜欢去烧香。”

“这不是为了你的姻缘嘛。我们都去,你不去不合适,你二嫂现在行动不便,要不然她也跟着去。”

“既然你们都去,那我就跟着去吧,嫂子,到时候咱俩在一处烧香。”

“好啊。”

“嫂子,我今天带什么首饰比较好?”

“去烧香就不要带贵重物品了,那里面人多,指不定会出来一个贼人偷你东西呢。”

“那好吧。”

说着,李娟丽把珍珠项链和镯子全解下放起来。

两人来到院子,温夫人早已等在那儿。祖母陈氏也在丫头的搀扶下慢慢走了过来。

一家人坐上轿子往白云观去了。

白云观内长着一棵几百年的松柏,挺拔、苍翠。这观内能这么清幽少不了它的功劳。

铜鼎燃着降真香,一簇簇的香,冒着缕缕烟气,香味和烟气飘满了整个院子。

本来是十分清幽的地方,因为节日,人群大量涌入,也变得拥挤起来。

祖母陈氏在丫头的搀扶下,一边走一边说:“这白云观我来了很多次了,从年轻的时候就来,那棵松柏就长在那儿,如今我老了,它还在那儿,一点都没变。”

温夫人笑着说:“您老人家和松柏一样长寿。”

“嗨,我哪敢指望活那么长时间,只要不给儿孙添乱就行了。”

李娟丽说:“祖母,这白云观灵验吗?”

“灵验啊,我年轻的时候来求过姻缘,你姐姐当年也来求过姻缘,现在轮到你了。”

说完众人一笑。

在观内,大家都虔诚的磕头,闭着眼,也不知都在求些什么。

宋明鸿也没什么要祈求的,磕完了头就站起来让丫头绣儿和小秋陪着走到外面的院子里透透气,里面的烟飘的慢慢的。

才一会儿,宋明鸿就对丫头小秋说:“去看看小姐磕完头没有,让她出来透透气。”

丫头转身进了观内。

这时候,一名老年女子远远看到宋明鸿站在院内,一看宋明鸿的面相和穿着,肯定是个富贵人家出来的,于是就走过来神秘地问: “夫人,你也是来烧香的?”

“是啊。”

“求什么啊?”

“也没求什么,就是让神仙保佑一家人平平安安就行了。”

“神佛不能乱信,信错了可是要全家倒霉的。”

“那该信什么?”

宋明鸿越听越觉得此人神神叨叨的。

“跟着我,保你信真神。”

“什么是真神,有什么说法?”

聪明的宋明鸿明白遇上教徒了,只是不知道对方信的什么,所以想要套出话来。

“一口白阳气,三花聚顶堂。神佛不度我,老母显慈悲。你要有诚意,跟着我就对了。”

老年女子一脸诡异地笑。

宋明鸿越发觉得眼前这人似乎像是某个被朝廷多次打击的教派。”

此时她笑了笑说:“你说的很对,只是我的家人都在这里,今天不太方便。”

老年女子神秘地笑着:“带上家人一起就更好了。”

“这倒不难,回去我就劝他们以后不要乱信了。不过,是否还要供上香火钱?”

“那是自然,这香火钱可是你的诚意。”

“哦,我明白了,这香火钱我得回家备好了才能跟着你拜真神。我空着手怕被人耻笑。”

正说着,李娟丽从里面走出来,喊了一句:“嫂子。”

宋明鸿说:“走,咱们在这儿转转。”

那个老年女子站在那儿看着姑嫂二人离去,等宋明鸿扭头看她,她却一转身走了。

宋明鸿想想倒有些膈应:“我像是那种很蠢的人吗?”

游完白云观,李家人将宋明鸿送回了家。

李颂之从李府回家后就一头扎进书房,一直到下午。

到了傍晚魏荣突然登门,询问下人:“李指挥在吗?”

下人认识魏荣,说“在,有什么事?”

“我有急事。”

说完魏荣直接闯了进去。

魏荣快步往正堂走去,宋明鸿恰好在院子里喂猫,魏荣急切地问:“夫人,李指挥在哪?我有急事。”

“在书房”

宋明鸿将魏荣带到书房,李颂之说:“哎,你怎么来了?”

“李指挥,我们接到密信。”

李颂之随即对宋明鸿说:“你先出去吧。”

宋明鸿赶紧出去关上门。

李颂之站起来走到魏荣旁边,魏荣低声说:“当年的漏网之鱼今晚子时要在魁星阁秘密集结,打算一把火烧了魁星阁,再散布谶语‘魁星折笔,寒衣难登科’。”

说着把一封密信交给了李颂之。

李颂之长叹一口气说:“白天读书人刚去魁星阁烧香拜神,晚上这魁星阁就要被烧,这明摆着是要打击读书人,转而制造恐慌,然后诱导那些屡考不中的读书人对抗朝廷。”

说完看了魏荣一眼:“消息可靠吗?”

“当年抢教主位子失败的那人,说愿意帮咱们提供消息,不为钱,就是咽不下这口气。已经潜伏三年了。”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此生相逢锦衣时
连载中岁岁重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