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婚服

一时,贾母屋里的丫头来找宝玉和黛玉去吃饭。

王夫人问:“怎么老太太这会儿才吃饭?”

丫头回道:“老太太午饭用的少,这会儿说饿了,想起宝二爷和林姑娘午饭也吃的少,所以让一起过去用些。”

说白了,贾母就是不放心黛玉在王夫人这里坐着,所以找个借口把宝黛二人叫走。

“舅妈,我去了。”

黛玉听了,站起身,带着丫头们就走。

那丫头发了愁,贾母是让她将宝二爷和林姑娘一起叫过去的,怎么林姑娘孤身就要走。

她不由道:“还有宝二爷呢,姑娘等着他一块儿啊。”

黛玉道:“他中午吃撑了,还没消化,不吃饭。”

说着,不看宝玉,自顾自出了门,到了门口,却刹住步子,站在廊下,装着在逗鸟玩儿。

屋里头,迎春等姐妹看到黛玉的反应,知道宝玉完蛋了,刚才一番话必定惹恼了黛玉,一个个偷偷笑着,互相使眼色。

探春不动声色道:“二哥哥,老太太既然叫了,你纵然不饿,也该过去走一遭。”

宝玉本想走,但因黛玉一句赌气的话,众目睽睽之下,走也不是,留也不是,简直如坐针毡。

恰好探春递了个台阶过来,他如获至宝,连连点头笑道:“三妹妹说的是,我这就……”

还未说完,宝钗嗤一声笑了,道:“好啦,你快去哄哄林妹妹吧,她心里正不自在呢。”

宝玉浑身不自在,为了面子,只得嘴硬道:“我去老太太那儿,关她甚事,我又不是为了她。”

一番话,将“欲盖弥彰、此地无银三百两”两个词语刻画的淋漓尽致。

迎春等心里都在暗笑,怕宝玉面子上下不来,并不表露出来。

迎春笑道:“我们都知道不是,你快去吧。”

黛玉听宝玉在说“关她甚事”“又不是为了她”,话里的“她”显然就是在说自己了。

他这是在众人面前和她撇清关系了?

迎春她们都是姐妹,与他无碍,那么他就是为了宝钗……

他特意解释给宝钗,他和自己关系一般。

她本来是为了等宝玉,没想到却听来了这么两句让人心寒的话,可见他平日那些赌咒发誓都是装出来哄自己的。

实际上他一肚子花花肠子,三心二意,还想着脚踏两只船。

等那个没心没肺的恶棍混蛋做什么!

她拔腿抽身就走。

…………

贾母这两天心情极好。

趁这次女儿贾敏过来,她私下把自己想了好久的一个金蝉脱壳之计告诉贾敏。

两个玉儿成亲后,先给宝玉谋个外省的官职,让他和黛玉出去一两年,等回来后,再借着朝廷办差的名义,让他们另外设府居住。

这样一来,黛玉便不用尽婆媳之道,关在内宅中,日日奉养王夫人。

贾敏听了,沉默不语,虽然没直接答应,但看样子心里已经活动了。

她本身很喜欢宝玉,觉得黛玉和宝玉也很般配,就是中间有个王夫人,她才不同意黛玉嫁给宝玉。

老太太既有这个主意,是可以考虑一下的。

贾母为自己的机智深感得意,她在心里给自己狠狠竖了个大拇指,要不说呢,姜还是老的辣。

经她这一番筹谋,宝黛二人的事立即又盘活了。

她可以筹备着让人去林家提亲了。

只要两家说好,元春堂堂一个贵妃,还敢下旨毁婚不成?

当然,她高兴之中,也有不高兴。

第一,就是鲍太医的事。

她倒不觉得王氏那蠢妇有这等谋略,能想出用药材禁忌害人这样一个杀人不见血的主意。

毕竟,黛玉住进府里好几年,她对着黛玉只是冷漠客套,从没见她掺和过黛玉饮食服药上的事。

八成,是被薛家挑唆的。

纵不能成,也能给黛玉添堵,顺便加深她和王氏的婆媳矛盾。

王氏只是个看得见自己那一亩三分地的蠢货,引来的薛家才是真正的蛇鼠一窝子。

第二,就是黛玉被王夫人叫去吃点心的事,听说薛宝钗也在那儿,贾母心里大为不悦。

立即找了个借口,让把宝黛叫来。

没想到只黛玉一人来了,宝玉没跟着。

贾母不免有些纳闷,问道:“宝玉呢?”

黛玉将方才的借口又说了一遍。

贾母笑道:“他不来也好,咱们祖孙俩吃些果点,我还有件事要交待你呢。”

黛玉问什么事。

贾母笑道:“今年过年时,你父母亲送了好些内进的绸子缎子,我让凤丫头取出来,挑拣了几样颜色鲜亮质地厚密的款,准备给你和宝玉做两身衣服。”

黛玉抿嘴笑道:“我衣服都穿不过来了。”

也不止是衣服多的缘故。

现在快入夏了,即便做新衣服,也都是用颜色淡雅,质地软薄的轻纱和细罗做。

而如老太太所说,用颜色鲜亮、质地厚密的绸缎做的衣服,都是出席正经节日筵席时穿的。

难道是为了中秋节预备?可中秋还早着呢,而且她去年中秋做的几身新衣服干放着,都来不及穿。

何必再浪费人力物力,再给她做新衣服?

不止是她,宝玉的衣服也多,他也用不着。

贾母看黛玉还傻乎乎的搞不清楚状况,眼神中满身笑意,暗暗点她道:“这衣服和日常穿的衣服不一样,只做一次,你们也只用穿一次。”

这话一出,黛玉愣了。

一生只做一次,只穿一次的衣服,只能是婚服,别无其他。

不过,她和宝玉的事不是僵在那儿了吗?

还有,她母亲知不知道这件事?

贾母又进一步暗示道:“府里人口太多,我想过几年,让宝玉另设别府居住。”

一道灵光霎时从黛玉脑中划过。

必然因为老太太这句话,母亲活动了心思,所以老太太又开始张罗……

黛玉脸一红,手指绞着帕子,垂眸不语。

她还没想好,要不要嫁给宝玉呢。

贾母悄声嘱咐道:“绸缎在里面,你只比对着你们身量裁剪出料子来就行,其它的不用你忙,教府里工匠赶制,至于刺绣就交给晴雯,她针线活儿好。”

按着礼仪,姑娘出嫁,要亲自赶制自己的嫁衣和男方的婚服。

但王公侯府的公子姑娘,成亲时所穿婚服格外复杂,所以,一般来说,姑娘们只用裁一裁衣服料子,或者刺绣几笔几划,参与一下就完了。

又不缺做活儿的绣匠,哪儿能真让小姐赶制出两身婚服出来。

怪不得老太太要专门用自家送给贾家的料子。

原来是这个主意。

黛玉脸颊红扑扑的,想说什么,可老太太又没明说,她哪里好意思问,还未待反应过来,已经被贾母催促着,进了里间屋。

宝玉来时,看着贾母和王熙凤、赖嬷嬷等商议着要摸骨牌,他上前行了礼。

贾母眯着眼问:“跟着你娘,吃了什么好的了?”

要吃点心,她这里什么好点心没有。

宝玉听老太太的语气,他不过在母亲跟前坐了一会儿,老太太就拈酸吃醋的不高兴了。

问题是,他虽从小在老太太膝下抚养,但太太到底是他的生身母亲。

母亲针对老太太,他不高兴。

老太太针对母亲,他亦不高兴。

加上这话里话外夹枪带棒的,他便硬顶了回去,含笑道:“没什么好的,我倒多用了一些点心。”

虽然比之老太太跟前的珍馐美味,太太那边的果点略微逊色,但哪怕是粗茶淡饭,因是自己的母亲,他也会尽量多用一些,让她高兴。

贾母一听宝玉的话,便无什么可说的。

宝玉问道:“林姑娘呢?”

他现在对黛玉有别的心思,所以在长辈及其他人面前,已经不唤黛玉为“妹妹”,而是改称“姑娘”了。

湘云是云妹妹,探春是三妹妹,宝钗是宝姐姐,唯有黛玉不同,某一天在他口里变成了林姑娘。

林妹妹是亲人,林姑娘却是可以娶回家的。

他的这些小心思,府里自然人人都听得出来,看得出来,只是有些人揣着明白装糊涂罢了。

但因为方才黛玉下他面子,宝玉也不高兴。

所以这会儿语气硬生生的,倒像是来找黛玉的茬一样。

贾母心里翻了个白眼,不肖的小孽障,她这一片心到底是为了谁啊,当即没好气道:“在里间屋呢。”

赶紧去找吧,吵啊闹啊的,她也不管了。

把亲事搅黄,让他自己想办法去。

方才外头的动静,黛玉都听见了,自然也听到了宝玉那找茬的语气。

心里恶狠狠的想,谁要跟他成亲?

她只是要占着他这块顽石,占到不过三四年的功夫,他们林家赢了,把太上皇一行势力斗垮,然后她转身就走。

管他假宝玉,真宝玉,假情,真情的。

到时候他喊她一万声“好妹妹”,她也不回头。

这世上也没有谁离不得谁的,大家各走各的路就完了。

想到这里,她眼里就热热的,泪水已经打转了,她忙掐了一下手心,告诫自己不许哭。

转头抄起剪子,把铺在炕上的大红绸子当敌人似的,剪剪剪剪剪。

宝玉进来后,看她弯着腰,在裁绸子。

两个小丫头在炕上按着定好的尺寸,帮她打着粉线,一个小丫头在地上吹着熨斗。

他走上前,笑道:“做什么呢?不是没睡午觉吗?怎么还不歇会儿,小心把自己累到了。”

黛玉只当没听到他说话,依旧自己忙自己的。

宝玉忽然心慌起来,上午那场吵架,她已经和他说好了,以后纵然生了气,也不能不理他。

怎么这会儿又变了天?

除非……

想到母亲方才对她的态度,他忽然害怕极了。

一、原著第二十八回,所隐真事,黛玉为她和宝玉裁剪婚服。

“宝玉进来,只见地下一个丫头吹熨斗,炕上两个丫头打粉线,黛玉弯着腰拿着剪子裁什么呢。”

[1]需要吹熨斗,打粉线,可见是做大件,黛玉此时是在贾母屋,这大件必是贾母让她做的,府里也没别人敢让黛玉动手做东西。

[2]别的东西,贾母不会让黛玉做,根据后文,王夫人说黛玉有作生日的两套衣服,可见,这大件是衣服。

当然,是衣服不假,但王夫人撒了谎,黛玉过生日,没必要亲自做衣服,而且黛玉生日是二月,此时已经过了,所以这两套婚服指向婚服。

王夫人知道后,必然如鲠在喉,但还是要装聋作哑,自欺欺人。

[3]黛玉用绸子比喻宝玉,也证明她做的这件东西,和宝玉有关。

“有一个丫头说道:“那块绸子角儿还不好呢,再熨他一熨。”黛玉便把剪子一撂,说道:“理他呢,过一会子就好了。””

[4]此时,应的是《葬花吟》中的一句:“三月香巢已垒成。”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69章 婚服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红楼]贾敏有了随身空间
连载中是正经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