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引言

我犹豫了很久,要不要说下面这些话,但最后还是不吐不快了。

关于我视角的对御幸一也和原作的分析,不完全,但也想了很多。不喜欢看这部分的人大胆跳过,我认为不影响正文的剧情。

他对我来说像上世纪末的遗珠(黑白漫画更有年代感,他的眼睛太漂亮了)。

他多情、浪漫、野心、功利。

如果有人能明白这种多情其实是与生俱来的对新鲜事物的好奇与不抗拒,你就能明白他的魅力。

也就能明白捕手,明白棒球。

也因他爱而爱。

(我对棒球的认识源自小时候看的台剧。记不清了,所以对棒球一直还算感兴趣。)

在这些词包含着贬义的同时,他成为了队长(我好喜欢他说,“我还是不适合当队长”那里,笑着站在本垒板望向球场)。

企图心。

投行HR常常提及的一个词。

他的“不完美”恰恰是我认为他的人设最完美的地方,也最让他立体、生动的点。

水象的极富浪漫和柔软表达是他与生俱来的天赋,他绝不是一个不会表达、吝惜表达的人。(而他也能发现自己的表达有时不是那么切入,这点同样难能可贵,因为现实有太多人自说自话还自我感觉良好。)

能力者的有效沟通,让他成为思想聚焦的指针。

冷静、锋利。

大多人对甲子园没有认知,所以这时候有一个对“胜利有着贪念”的人引领着仍在以热爱、牺牲打棒球的球队前进显得多么重要。

仓持那句,“我现在,想要的是结果。”是最好的点题。

白河说:“我没感到过棒球的乐趣。”(大致意思)却也是稻实打进甲子园的原因之一。

但观众不想只看结果,更想要过程,历经坎坷,而后得到奖励。

非常“普通人”的套路。

他好奇的沉溺于棒球的世界,从不限制自己的想象。

更多的可能里,如果是市大三,稻实的教练去教他,他又会变成什么样?

我最喜欢的就是国友教练的那句,“你的狂妄、自负都是我的宝物……有你这样的孩子……”(具体的忘了)

我瞬间泪奔。

我感觉到了力透纸背的浓浓的爱护,他欣赏他的投手,珍惜他的投手,尊重他的投手,保全他的个性,即便他的性格有很多人认为有缺点但也被真心呵护着。(尊重,爱护,不是说你要把你身上我不喜欢的部分去掉,而是你的“缺点”我也认为是你难能可贵的一面。这才组成了你,我保全你的完整。但职业化、社会化偏偏就是要所有人都变成一样的人。)

就连轰爹都是把孩子们当哥们儿,三年级引退,画面一转自己在那儿泪崩,又好笑又觉得他怎么这么好啊,对自己儿子还有真田(你也是个池面)也像是同龄人那样欣赏,他是平视的。

还有那个嗷呜教练,一看就感觉很好玩儿,甚至巨魔大本乡眼中的魔鬼教练,把一切都献给了棒球。

再转头看我们青道……

一个在偷偷洗脑(你有女儿我暂停骂你一天),一个在批小作文……(回家吧好吗你回家吧)

前辈带后辈,投手教练几乎没有,对哲队就是用你的行动去引领,不需要照顾到每一个,对御幸一也却是你得把看台上的都想到(怪不得很多人吐槽别人在打棒球,这位在上班,有好多在场上的画面池面老了十几岁,所以就能明白最后打赢稻实他们有多激动,真累啊……们青道终于苦尽甘来了。)

教练不成熟,两个教练存在分歧,双投好不容易有点起色,好了下去吧换下一个,近乎打压,继投不是你片冈想出来的吗怎么又不坚持了,那个摸头不亚于奥村回想他的教练时让我感觉到的,恶心(当然有人就爱片冈这种教育方式,我只能说,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尊重理解离我远点)。

我代入主角视角被虐得三番两次看不下去,但后面看到有人说把御幸一也当成男主(原来你是男三啊,尴尬)就好。

谢谢治好了。

也正因如此,观众代入主角在教练那里没能得到的认可、尊重、欣赏、呵护、偏爱,对双投近乎放养,自生自灭,全部投射到了前辈们身上,所以才会在一届又一届的前辈们毕业时感到极度不舍。(那我请问一直说你们青道缺投手的意义在?)

“我们一起打棒球的时间只剩下几个月”、“仓持前辈在我身后守备也不过只剩几场”,我的心被狠狠扎了几下,我根本没感觉他们已经三年级了。

作为一个创作者,原作很符合他那个年代对团队的理解,就是拖家带口、跌跌绊绊、一路向前,一个都不放手。

你会觉得温暖得像大家庭。

但现实,择优录取,能者先行,没人等你。

他确实对不起三年级。(你们没有一个好的成绩进入更好的环境,但你们还有回忆!感动吧!)

其他没进入正选的也要榨干最后一丝剩余价值。(所以我完全不觉得御幸对渡边说的话有什么错。这是他和教练的不同。明明不能上场,那要忙升学还是其他去忙就好了,多么正确,为什么要在这个让你感受不到价值的地方浪费时间呢?)

对想玩儿友谊棒球的人爱怎么玩儿都可以,但对已经产生异议的人还拖着拽着不让他走就是不公平的。

但因为作品的定位就是友谊,你不能功利,所以探讨变成了御幸和前园的分歧。

前园说你怎么能那么说话,但御幸觉得自己没错。

最后找了个活儿,让渡边的存在有了价值,皆大欢喜,这事儿就解决了。

这就是我说的,半职业化,因为有着最终的目标,所以小细节处的摩擦,一句“差不多得了”就结束了。

最重要的是渡边的纠结,他怎么想的,教练应该出面三方(本人、教练的角度对他未来的规划、家长是否支持)探讨的东西,一带而过了。

别的教练生怕投手不骄傲,我们的教练生怕你骄傲。你就是这样珍惜你的投手的?

我必须把你打碎,变成我想要的样子,我才会培养你,这算什么“教育家”?原作你在美什么?

在我看来,教练就是缺位了。

总是说缺投手,但能说出“你别当投手了”这句话,还有后面哪次比赛投手状态正好却让他下来?还是正在精神磨砺的关键时刻叫停?(记不准确了)我感到了浓浓的不信任,用其他队投手的话来讲那是一种侮辱。

教练自己是投手出身,为什么对投手、球员、年少人的自尊心这么不重视,这点让我很奇怪。

好像PUA。

所以后面双投一直在追寻的就是被信任和被认可。

打一巴掌再给颗枣的糖不是糖。

原作想象的“良性”竞争就是不受伤另一个不能上场。

投手是,捕手也是。

原本1 1>2的存在变成了1 1=0。

一个强校的教练靠写小作文,目标是成为“教育家”(一个几年都打不进甲子园,一个几乎有着十几年的经验还能在选手失落的时候主动去说那样一番话,不比你鞠个躬批了半天小作文最后要人自己想,他自己能想明白要你干什么?)这就够我无语的了。

没了这些前辈们(青道很多人完全是靠自己调理好的),你们青道真的要完蛋了。

双投之前一个虽然喜欢友谊棒球,但捕手基本什么也接不住,一个玩儿都没人陪他玩儿,到了青道为一个捕手急得“上蹿下跳”。你们青道这是缺投手吗?我看捕手也缺吧?

你碰到正常投手,能接到球不是你捕手应该的吗?

你们青道就是这样,靠孩子们摸爬滚打自己打磨自己。别的队的王牌天久(bye,老子不干了),成宫(忤逆我?)。

到了青道,“我想要教练认可我”、“我得证明我有价值”。

青道就是在带孩子。

aniki从小就在带了,OB在观众席看他们赢了比赛,御幸和成宫说:“我们队的选手,厉害吧。”

全都是一副“看,我生的。”那种神情,骄傲得不得了。(我又想骂那俩教练了。最后俩人还互相恭维上了……)

所以在这里也体现了御幸一也作为球场上的司令塔、球员、同龄人的多重视角,他既不完全理解落合又不一味认同片冈,他在这里作为球员与教练,孩子与大人,理性与感性的粘合与润滑。

落合说要成为日本一,什么是日本一?连甲子园的概念都没有,日本一又是个什么东西?

但御幸给了一个具体的,“你有没有想过去职棒的世界。”

这是他作为前辈,作为学生,作为选手,未成年人将同龄人与大人世界相连的重要作用,他给了具体的,分解的,可消化的。

以此一带二。(虽然这里又给主角泼了一盆凉水,以为自己还是被排除在外,不被认可的。原作你对双投好点怎么你了?)

但他后来又感到不妥(听出了沢村对他的质疑),他怕降谷也因此而影响到状态,背负太多,让他们觉得他的心不在这里了,从而连带着队伍也变成一盘散沙。

这里就是哲队说的,“你不能把迷茫展现出来。”(大致意思)

赛前对两个投手都说了“我是一心想和你们打进甲子园的”“球队一定会需要到你”,这是他和某些教练放下几句大话拍拍屁股就走人的不同之处。

就这样,都有观众责怪一个“天才”,想得太远了。

可他也不过是一个17、8的少年人啊。(能考上985的人想想清北很难理解吗?金融新贵想想年入百万这不很正常嘛。)

如果一个引领者都不志存高远,这支球队就是友谊棒球了,选择名门豪强也就没有了意义。

名校就是这样半职业化的存在,观众们体会不到,但不代表球儿们不能去想。

正是因为理性大过感性,把人当机器,所以延伸出的情感,友谊,传承才令人动容,这是作为人,作为少年人的独有的,千金不换的如钻石般纯净无杂质的真心。(我看到双投买糖给御幸一也那里我突然明白了,钻石有两颗,纯净的无杂质的真心,但一直争执的“王牌”其实带着很明显的功利性,把人工具化。你需要他强大,你需要他所向披靡,如果为此而忽视名头与标签之下的心,那和所吐槽的御幸一也的“功利”也就并无区别。)

有时候,观众同样残忍。

所以我说,原作的观念很老套,仍在纠缠于“王牌”,就和观众席上喊着“我就是来看(150km/h的球)这个的人一样,我看爽了就行,谁管你会不会过早报废身体,谁管你心理会不会承受的住,为什么别人没事就你受伤了(这句话在现实中听到、看到过多少次)?

看排球只想着暴扣,看棒球只看全垒打和快速球,对场上正在比赛的人来说,那该多么无趣。

如果我去改双投,我希望我可以更多的挖掘他们对棒球的理解,对棒球的任性,以及贯彻自己的个性(两个不同的人多好的素材点,怎么就成了天天跟在别人身后求认可的存在了呢?),而非去契合团队,这样才是主角。

我不会让他们改变,任性就任性,但现在,却懂事得让人心酸。

主角和观众,都被PUA惨了。

王牌是作者想要的,我在乎的是我的主角先得是“我”。

把人当人。

原作觉得这种老套的PUA式的打磨一定很令人感动吧,而我的目光早已偏向了捕手。

我作为现在的人,我感动不了一点。

我在现实中经历过的两位最好的语文老师就是像国友教练那样,即使我有很多缺点,她们也找出了我的很多优点从而让我知道,“啊,我原来也不是那么烂的一个人。”

我感到被尊重,被欣赏,被关注。

得到了这样的鼓励也就更不屑于那种,打一榔头(施威),再说“为你好”式的教育,现实里遇到这种我奉劝各位快跑。

当我代入御幸一也的视角,双投说,“我是因为你才来青道”、“因为你我的棒球之路才开始”、“我还是想跟你一起打棒球”,我的心变得软软的,御幸一也他听到这些话的时候该有多么多么幸福啊。

所以他才想要回应双投,希望自己能帮上他们(因为他也理解选手的孤独),带着祝福盼他们走得更远更远。

他是欣赏、尊重双投的。(之前看到一条评论,他真的很宠爱双投。我在那里猛点头。但不是溺爱,因为双投有自己独立的个性,他尊重沢村的心,保护降谷的“少根筋”。)

溺爱会毁掉一个人的超我,让他们原本的保护色失去光泽。(我不能想象降谷懂得人情世故是个什么样子,他就是“直”,所以才把nori、小野前辈感动得一塌糊涂。)

野心难能可贵,真心千金不换。

这是御幸一也人物的完整,他的魅力所在,他看到双投的闪光之处,所以他很骄傲(你看,我发现了什么样的宝藏,我为没发现的人感到遗憾)。

其实从我批判教练的角度,御幸一也也有“打压”一下的趋向,毕竟原作就是这样的观念。

我完全欣赏他性格里的强势,理性,但因为代入主角总觉得他有时候说话真的很难听……(虽然我这样会被人骂我在豢养巨婴,我太男宝妈。毕竟竞技,《菜是原罪》。)

而科普博主那边也提到他的数据,认为他还有成长的空间。虽然我觉得这里存在着原作没有把数据编圆,想衬托主角高光,赶快完结。

只要一部作品一开始走马灯,你就知道作者编不下去了。我从剧情设置的角度来讲,原作给我的感觉就是这样。

除了孩子们人都很好以外,他的大部分情节几乎都没脱离市面上竞技/团队/友情类为核心卖点的文学艺术类作品的框架。

而他自己认为的那些小巧思,教练摸摸头啦,“打压”一下怕你飘啦,时常泼泼冷水啦,在我看来全都编得稀烂。

御幸一也心甘情愿的做一个被需要的角色,付出,牺牲,从而证明自己的价值,与此同时,我又从每一个人的回忆里看出他们少棒时都带着那么一丝——孤独。

投手是孤独的,一个人站在投手丘,天久在自言自语,鸣说“所以我才想和你成为队友”,甚至成孔那个投手(被大家厌恶,但我看了一篇科普文,我和作者的观点相同,他只是蠢,为了队伍,为了输赢,所以不经大脑做了那样一个决定,而棒球规则保护投手一般不会挡他,御幸一也因为想要赢得比赛而没有让出跑垒通道)都在唱着歌,很孤独。

御幸一也国中没碰到好的伙伴,前后辈文化太深,就跟aniki吐槽大学队伍一样,所以他想追着克里斯,作为同位置同样有着想法和企图心的捕手,他想找到志同道合的人。

能想出投捕是要完成作品,他一定想了很多,也孤独的盼望着同伴。我认为他和成宫就像月亮和太阳,不适合放在一起,但适合遥遥相望,以彼此为目标,那样就永远会向前走。(就好像你知道有那么一个人在,你就有勇气在你自己的世界里一路高歌。)

稻实也将“更大的世界”具象化,打进甲子园之前,先打败这个可敬的对手,而后带着对方的那份(去年他们带着青道)去到更大的世界。

这是球儿们在大人们给出的宏大又虚无缥缈的目标下,相伴相携,把前方变为脚下的具体。对手也成了成长过程中及其重要的一部分。对手也在引领着你向前。

仓持为了朋友差点不能再打棒球,以为自己和他们是并肩作战的,一回头却发现身后什么都没有,他被抛弃了。

春市总是追逐着哥哥,小小的一个人拿着木制球棒不松手。

渡边、关那些人困惑着自己的价值。

少年人的孤独被伙伴们推着、簇拥着、怀抱着,将爱与勇气从由你带给我。

前园对御幸说的话,对队友的鼓励,前辈们说你要去和投手好好沟通,这是最好的成长话题。

选手们之间看见彼此的隐痛,看到彼此的孤立无助,看到对方的自尊,又被对方的才华与性格中自己所不够的那些独特品质所折服。

这是菜是原罪背景下,以具体的人的角度写的故事。(加笔教练们说如果打进前四,就会有私立大学抛来橄榄枝,仓持说“成人世界真是好懂。”所以我才说不考虑没入正选名单的人的未来,而去拖着让他们一味付出,是自私的。到这里你就能明白御幸说的话,志同道合的人他当然能帮一个是一个,但如果某个人觉得这条路可能不适合他,他想退出那御幸一定不会让他强行留下,强硬的态度下是同为选手、学生做出的思考,所以我认为是正确的。)

青道的主题是追逐。

不要低着头。(哲队三年级输了的那场比赛,列队时御幸一也绷着表情扬着头,我会想如果他这届也没打进甲子园他会哭吗?像躲在车上默默哭泣的哲队。但我又想象不出御幸一也失败的样子。他是我最不舍的人物,我不想让天才哭泣。)

有强大的对手,有那么那么多厉害的同伴在身后,天赋、企图心、狂妄、骄傲,他的定位就如同我前面讲的那样,他会是在自己的领域里一路高歌的这样一个人物。

自负是贬义词吗?

不。

我偶尔,也爱他的自负。

一代一代交接,一代一代传递,一代一代继承。

这也是,棒球的乐趣。

我为这样的情谊而动容,虽然青道的教育方式和棒球观念确实已经跟不上时代了。

稻实后面都用机器、数据来辅助选手,新一年级都开始思考你这支球队能带给我什么,你青道不能还靠写小作文吧?

可惜很多人不能明白作为一个付出了很多、牺牲了很多的人多么辛苦,甚至出力不讨好,常被人误解理所当然。

我为什么躲在这里打了这么长一段文字,删减修改无数次,甚至犹豫要不要发出来,也不愿发在其他平台。

快节奏的时代,人云亦云。

我因看到一些对他的负面评论而伤心,所以我也不想因我的这些话伤害到喜欢其他人物却和我对其理解不同的人。

我尊重不同的言论,又因为是冷圈,所以我不想去争执去改变别人。

原作对“天才”的理解很贫瘠,就如普通人想象不了天才的世界是一个道理。

漫画中塞满了一个又一个“天才”(天久、美马……)

而很多常看比赛的观众包括解说却说,“天才十年难遇一个。”

有人遗憾御幸背负了太多,作为配角没看到他更意气风发的时刻,但作为天蝎,我看得出来他是满足的。

我们需要被需要。

当时的,就是最好的。

遗憾也会遗憾,但知道也知道。我们回想一件事时都会去说如果怎样是否就会更好,但又知道既然事实已经发生,当时就是最好的。

评价他阴暗、狡诈、甚至受不了他拉好球(大联盟评价捕手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数据)的人,你到底在看什么,我们看的是同一部漫画吗?

还有说他体重,就这样作为职业选手都不达标,他是要做职业运动员的啊。

包括骂由井,说他市侩。我:???

原本就厉害的人依旧不停地吸收养分,厌恶他的人只能说你在恐惧。

喜欢一个角色,一部作品,我们难道不该从中汲取营养,像主角团学习?

选手之间都能从对方身上看到闪光之处,并汲取优点,努力成长,为什么有人就是看不到呢?

我为没有看到御幸一也身上的魅力的人而感到遗憾。

他不需改变,他本就完整,也不欠缺什么。

我不认为家庭的变故或是婚姻的变动会让一个人缺失什么。

在经历过“好”与“不好”之后,你才能明白你想要什么,仅此而已。

我曾经看到一种言论“大家总是对无意提到某个人逝去的亲人感到抱歉。”(大致意思)

就好像离异、单亲、死亡是令人遗憾、蒙羞,应该闭口不谈,是错误的。

可很多人都清楚,即使父母健在,家庭看似完整也并不代表着和睦、美满、以及下一代的教育健全。

所以一提到某个角色的家庭设定就认为她/他的性格一定是缺失的,我认为是不对的。

我们的出生,成长,不是寻找缺失的拼图,而是从“我”这块小小的拼图开始,期间会遇到什么样的人,会经历什么样的事,我选择什么样的拼图来构成我的世界。

而非拿一块名叫“家庭”、名叫“父母”、名叫“爱人”、名叫“婚姻”、“地位”、“房子”等等非你想要的勉强拼在一起才叫完整。

这个过程,只是试错。

但因成本巨大,观念难改,很多人不敢大胆试错。所以歇斯底里责怪那块不契合的拼图——你为什么变了?

社会定义把以上定位为完满的人生,就好像缺失一块这个人就不能够叫做“人”了。

可父母的婚姻,人的离散,谁能管得了,更不能作为评判一个人的标准。

除非有人拿这个当卖惨的工具那就另当别论。

大脑,是一个人最性感的部分。

进入大学、社会,才明白,野心不是贬义词。

大家都希望受到偏爱,可现实我们遭受到不公的可能性更大,因为太多“人情”。

“人情”有时候不是个好东西。

成人世界的规则面前,我宁愿手握权力的人不近人情,死守规则。

上过班的人就知道当你遇见一个总是喜欢说好听的话实际上是一堆废话,却在关键时刻一句有用的都没有的leader是种怎样的折磨。

“完美”是假象。

他塑造的是自己,而非别人要他成为的样子。

看到有人让二创者们给他们一个好点儿的未来,原作太虐了。(如果不是捕手太美貌,我真的几次弃番。--)

我会让他回到“浪出天际”的时刻,这是我喜欢上他的原因。

天才嘛,游戏人生又如何。

高野的经历会使他更加野心勃勃,原作塑造了一个能力者应有的一切,才能、雄心壮志、社会责任。

如果说原作给这个人的设定就是被拖住一只脚的鸟,丰厚其羽翼。(青道就是这样一代一代拖家带口,教练坐享其成,又在骂。)

我还给他自由,任他在他的天地中畅行。

责任与使命增加了他的人生厚度,将“天才”与“人”的距离拉近,那么这样一个天才少年飞到属于他的广袤天地,由他做主角又会有什么样的开花结果呢。

我根本想象不出,那会是何等的春风得意。

我喜欢他笑。

也想他一直笑着。

我也衷心祝愿我很宝贝的双投到了大学、职棒可以找到珍视自己的个性、才能,将他们视为宝物与骄傲的“有实力的”教练。

青道的教练,玩梗就是,孩子们扭头发现,哈哈教练也在打磨,说难听点……(hetui)

————————————————————————以下是暴言—————————————————————————

我想吐槽一下,原作有一段太沉迷捕手和打者,给我一种后知后觉想起投手才是主角(愣着干嘛,那个赶快给我受伤下场,这个快点学会新球种上场吧!)。

每次下场的“一盆冷水”,要他们想明白投手(一球一球)是什么。

我有时觉得原作才是最不理解投手的那个(但他是投手,苦笑)。

投手成了在那里喊口号的(要带着队伍)。

成了标签(一个冰冷的王牌符号)。

对投手本身位置的思考,它的魅力,对手中棒球的解读,对投球的深挖,被一句“王牌”淹没(宏大视角挤占)。

投手成了最出风头的那个,没了。

对“王牌”的争夺好似成了抢着出风头,反而显得人物很浅薄。

所以我很疑惑,原作到底要干什么?

前期的双投,是扁平化的。

——————————————————————————分割线—————————————————————————

动画提了一句有福冈的球探来看御幸,感兴趣的可以去查那支球队,有科普说是以技术型为主。(也是因为一篇科普,博主说这支球团捕手工资最高……)

央联出明星,很适合投手们。

我是看到投手、捕手、外野的年薪表(我就说内外野手工资怎么那么高,有的甚至比投手还高。看两场直播就明白了,那不废话吗,好的投手就得好的击球员来克啊,观众不是来看你们玩儿投球接球的,就是因为有随时被打出去的风险,所以投球和接球还有击打才变得刺激有趣),猛然惊觉对观众来讲,棒球的核心是投打。

之前还看到原作原定的主角是轰雷市?怪不得那么多对打者的描写。不过也正是这点我才觉得棒球很有趣,还有守备的美技(我就这样被迷晕)。

原作设定第四棒(其实很多捕手打击率并不高,也不要求做强打),但又给他加了这么一个设定,走强打路线,全能型捕手(目前大联盟就是这样)。

听说参考了两位职棒选手,其中一个就去了大联盟,又给了他一个年少成名的头衔,既然已经创作到这里,梦一个不过分吧。

他举着“貪欲”二字,我就被深深迷住了。

我无法直白地描述这个人和“野心家”、“职业选手”连在一起时带给我的诱惑力(如果有人XP是nerd类,就能明白我在说什么,呼吸机……)。

后面刷到几篇科普他蹲捕的姿势,接球的手套怎么摆,封本垒板怎么封,怎么利用规则,打球还挑着打,无时无刻不在思考、计算……(stop,真别再going我了,大脑太性感了,我真的……有点事,先走了……)

声优老师还用夹子音给他配那些撒娇时刻,你怎么知道我就喜欢那种嗲嗲的男孩子(擦眼泪)。

这个配音也太贴脸了。

戴眼镜时眼睛都漂亮成这样了(又在夸),摘了眼镜……

不知道有没有人关注过平时常戴眼镜的人摘下眼镜后的样子,就像是发现了新大陆,感到陌生,因为戴上眼镜后和本身的长相还不太一样(我们的视线焦点改变了,按他这种长相摘了眼镜其实会更好看),镜片是有厚度的凹透镜,会让眼睛看起来变小了,护目镜应该比较接近真实的。

想想都觉得很瑟……(晕过去了)

“你和别人不一样。”

因为他在用脑子打棒球。(掐人中)

“小孩子也有小孩子的考量。”(萌晕我……你知道你是小孩子呀~ -o-)

那我问你,1 1等于几?(对不起,本人已经不正常了……)

此男小豆丁时期萌得让人发昏,他真的不能生孩子吗?(暴言)长大后偶尔像小时候的几幕都被我称为——毛茸茸的时刻(一定要看漫画,原作特别会画后颈的头发,我评判一个男生是否性感的重要指标之一,戴头盔时露出后面的头发感觉特别性感特别少年感,动画成粘片了 →_→)。

动画把孩子们都画老了起码五岁,克里斯在漫画里很好看的!

我记得有一幕前园漫画里穿的是一件普普通通没有图案的T恤,但动画给他T恤上面加了大片樱花,丑到爆,除了青道球服的配色还不错,其他私服方面的配色全都一言难尽。

还有一些周边谷,肤色很油,服装搭配就像日本中老年男性的风格,我除了眉头紧皱,一味点屏蔽,真的无力吐槽了。

所以我拜托大家一定要看漫画!原作好会画少年感!黑白漫清爽不油腻!

漫画的御幸一也完全是美少年(默默流泪)。

我好喜欢牙很整齐,笑的时候微微露牙龈那种,我的音乐老师就是那样,还有一个主持人也是这样,我觉得超性感。所以某池面说“你们两个真是太棒了”那里的笑容,给我迷得七荤八素的……(动画稍稍有点脸崩,但原作完全是艺术品。)

“你面前也有一个可靠的前辈。”那里也请看漫画!

还有几个侧脸和蹲捕时的冷脸,原作的小妙招全用在吸引我这种瑟龟身上了。

其实我看帅哥的标准很严格,发型,脸蛋,眼睛,嘴,下巴,脖子,腰,胯,臀,腿,身高。

虽然我也喜欢哲队(和杨比赛的那场,哲队上场站在那里的背影,完全是男模),克里斯(第一部很美很有少年感,第二部剪了头发没特色了老了十岁……),仓持(get到仓持是因为刷到安利贴,仓持几次美技展开的身体都好漂亮,就像猎豹奔跑时那样,但我不是很喜欢黄毛那部分),真田(他像阳光男大,他们队那个竖条纹队服他穿超好看),但只要脸一画普通了我就无感了(们瑟龟就这样)。

我可能就喜欢浓颜长相吧(追Idol,无论男女全喜欢浓颜的),除了一次又一次被某捕手的脸惊到,其他什么话都说不出来了。

有人才能方面有天赋,脸蛋又何尝不是如此呢。(鬓角很性感,现实中也见过那样的,很好看。)

还有头盔两边的小角也萌晕我(老师,这里有头小牛,指指指)

谁会想到他会在本垒板上瞪人。看别的队的投手的录像还看生气了,怎么这么可爱啊!(尖叫)

我好喜欢他冷脸,生气,感觉逗起来可好玩儿了,呜呜。(所以我写了好多他生气……但我还是要解释一下,戴眼镜的人下意识皱眉,或者面无表情,因为我们看不清,即使戴了眼镜但皱眉眯眼已经成习惯了……不是生气。)

还成天撩遍所有人(这一点也喜欢,没救了)。

我写文,就是想见到他的以后。

漫画上部吧,有一个他穿着私服(三件套那身),旁边是仓持还有谁来着,让我突然有种他长大成人的感觉。

我写他去国外站在那里就是这样一副冷感的、成熟的、年轻的样子,他真是性感得一塌糊涂。

(就很适合久别重逢、事隔经年、异国、深秋、夜,这些素材。)

所以我说他像上世纪末的遗珠。

这篇文也围绕于此。

冷冽的晚风里,我能看到23岁的你。

我想不出比这更浪漫的事了。

这里呢,我引入一下我Idol的经历,十几岁出道,既是队长,又是红极一时的明星,所以他的成长是普通人难以想象的。

普通人几年的成长可能只是他一年就收获了的,当同龄人还在傻乐,他已经在领域内游刃有余(我为什么喜欢我担,就是因为别人还在手忙脚乱,出了一个又一个舞台事故,抢拍忘词乱窜,我都不知道他们上台来干什么……他却记住了全部的走位,还要帮别人站位,自己一边跟观众互动,还跑跑跳跳跳舞唱歌一个不落,这个叫游刃有余)。

所以我们总在感叹能力者的一天是不是有72h。

从御幸一也的生长环境,少棒时没有可靠的同伴从而飞速成长,到了高中,又是关键人物、队长、第四棒、捕手、职棒关注的人。

他的成长与视角早已超越了普通人,看不懂,抓不住。

别人没经历过的,早熟。

当你超越你所处的环境本身,就能发现你所缺失的。这就是他为什么能够在输掉比赛后立马去反思。

也是哲队说的“如果是你,一定可以。”

稻实的队长 捕手 第四棒 成为职业选手的能力,同样是以“未来”看现在,当然他没御幸一也工作量大(冷笑话)。

哲队这届都对“进入甲子园是什么感觉”没有概念,想进入“未来的”世界,就必须有人先行架构,去做框架,就如每场比赛捕手在场上做的那样。

这个任务,给了御幸一也。

从而发现哲队眼光的毒辣,他在探到“未来”时刻时,得到的答案。这也是他当队长的“早熟”。

这已经不是友谊棒球,这是成人世界。

以成年人的视角去看待问题,这是“伟大的前辈”,而“超越”前人,是一代又一代必经的使命。

原作用无数个模板,大时代框架下的宏观组建了这样一部作品。

我认为,哲队和御幸一也退役后会成为教练。

而本人对漫画里其他队选手吐槽的“棒球猩猩”那类完全不感兴趣(致歉)。

我给到女主的命题依旧是对自我的探讨,甚至是对负面、私心的无数次拉扯。

天蝎需要验证自己的心,需要自我的完整。

她同样“不完美”。

很多人说天蝎总是在推开对方以此来证明爱,但我认为无数次地推开是想验证自己是否爱对方。

抛开外貌等那些外在的虚名,她要的是对你的爱的本身。

如若一个浪漫的人真的爱你,她一定不会束缚着你。

拿第三者试探爱太蠢了。

每个人的核心支柱是“自我”。

就如御幸一也在比赛前喊口号时说的“每个人都独立自主。”

这是我无比欣赏他们的原因。

“现代社会的原子化趋势降低了人际包容度。”

可球儿们因共同的目标,在冲突中用球棒、友情、爱一棒接一棒传递给更多的人。

这个是团队竞技的魅力,也对应着人类社会本应的纽带与连结。

我在强调“人”,我与“我”的直接对话。

我先学会爱我,从而发现“人”。

由下级向上级证明我有价值的关系,本身透着不平等。

所以我的文中不出现雌竞。

女孩儿们独立、张扬、耀眼、野心勃勃。

不是说女性不能平凡,而是当你保持自我,你会由内而外散发出独属于你的魅力,遮都遮不住。

我不认为女性就一定得是什么情感的传授者,这是一种陷阱,也是一种枷锁。

对下一代的教育里,父亲同样要做到培养孩子情感、沟通的能力。

御幸一也说:“回报从小无条件支持我打棒球的爸爸。”、“寄宿就不能时常陪伴爸爸。”

如果父母没有看到孩子的这块天赋,那他也就没有了“棒球天才”的名头,所以我认为他不缺爱。

同样也因为棒球的发展,体制的完善可以让家长们对孩子的未来有更多选择,从而这也是社会为培养下一代应负的共同责任,共同的爱。

我不在意他和谁说,我只在乎他说了什么。

在对手的回忆里,小时候站在打击位和现在的对比那一幕,我突然感叹,如果真有平行时空,我也想对他说一声,“谢谢你好好长大。”

抛开星座,MBTI这些标签,时代背景下,我们每个人都在无数次论证着“自我”。

我是什么样?

我们所处的时代命题就是去更远的世界,认识更多的人,探索更多的可能。

新闻里商业价值最高的投手,有人说这也是为了扩大棒球的影响,透支未来去做这件事。

所以我写了他想过去大联盟,教练也让他去想这件事,不只是棒球给了他们施展的空间,也是他们带着棒球走进更多人的视野。

抛开人设、标签的幻想(创作者需要借由这些使观众迅速进入角色),我最希望的是我们可以学会耐心的与一个人接触,虽然在现在的舆论环境,可能是痴心妄想。

“能不能跟上我的步伐,你随意。”

我的女主不被定义。

这里想提一点话外的。

海野、于泉(仓持同人文)的原型是我曾经的两个朋友。

她们富有双鱼的浪漫,也有上升摩羯的事业心,还有狮子的温柔。

(我朋友吐槽,“情侣天天在一起不会腻吗?我也有很多要做的事情。”)

我也受不了缠人的类型。

所以,我写不了太多腻腻歪歪的“工业糖精”(虽然可能也许大概,我写得还是很油腻)。

在普遍认为“谁主动谁就输”、“说我爱你就一定要得到相应的价值”的年代。

我希望自己学会爱的表达。

所以我写了这样一个故事,她一定会是主动的。

因吸引力而靠近——表白(直接的)——并非是暧昧一下就等于同意了的。

一定得要表白。

“我喜欢你。”

明明白白,干干净净。而非我先开口我就比你低了一等,喜欢就是喜欢,是真诚的想让你知道的欢喜,而不应该让它有了价值衡量。

(为什么说一定要表白,因为我以前喜欢了一个摩羯,这也是后来无意中得知的。越到后面越发现,我几乎对他除了成绩之外的那部分不感兴趣,好像也没有那种一定要出说口让对方知道的意愿。原来我只是想和好学生成为朋友,而不是那种“喜欢”。)

所以天蝎可能,更爱自己?

我想多一些对()的探讨,()幻想,()同意,但不能写。

全心全意。

在爱意留存的这段时间里欲要把一切掏给对方,好的不好的全然暴露,是极端的是决然的。

爱能延长到什么地方,走到哪里,我留足了想象,不做假定。

对于精神洁癖来讲,红玫瑰与巧克力,结婚与生子都太不浪漫了。

我给的浪漫,是在德国时,遥遥的望着你,然后我给你讲我遇到的趣事,舒爽的晚风里,思念稠稠的一吻。

是大脑计算、验证后,得出的我在想你,我爱你。

不张扬,不深刻,只是在告诉你——我在想念你。

此时,此刻。

除此之外,没有其他,不是因为(),而只是想念只是爱。

但大脑无法计算的……(咳咳,不能写。)

“在世界中心呼唤你。”我要的是这个。

即使不见面,不重逢,当我完成自己,你在世界的某个地方好好存在着,我就能快乐。

大胆放手,不私有,是我能想到的最好祝福。

我觉得现在爱情类小说有毒的一点是它的商业化。

因为商业化所以势必要制造缺口,制造起落,让观众产生情感创伤,后面给颗糖才能得到满足。

也就是阴差阳错,狗血,大家才觉得深刻。

但有时候,这又像一种给读者的PUA。

它把恋爱关系架构得很空洞,对方一定得有身份地位,甚至能够进行资源置换。

虽然这些对现代人来讲很重要,但我不太想写这样的爱情。

它拿第三者辩论真心,但其实那只是对主角的物化。

“我的东西别人不能碰。”

爱不是“Sell me this pen.”制造供需。

爱不用证明。

也不必等别人来爱你。

我个人不太喜欢那种什么都帮我想好了的大男子主义式大我好几岁的成功型男士,一个是我觉得有老人味,一个是我想要什么我可以自己去争。

对方把一切包办(在家不喜欢父母唠叨,又为什么会觉得伴侣这样就是“甜”了呢?我不理解),我会有一种对我个人能力的侮辱。我会觉得在对方眼中他不相信我,我和他是不平等的。

我思考了很久,什么是情绪价值。

什么人需要被提供情绪价值?

为什么常常是女性在说需要情绪价值,男性呢?

一个成熟的事业稳定、多金的上位者他提供的就是情绪价值了吗?

我从一个职场人士的角度,去看待上位者提供的“情绪价值”,我认为这只是一种技巧,他/她用了某种职场上的沟通陷阱,对自身来讲不过是一点小小的口头戏码,却让对方觉得获得了情绪上的满足。

这种满足,也源于了你对他/她身份期待的投映。

所以我说沉迷让对方提供情绪价值有时候可能是我们自己缺失了什么。

工作、人际、职场经历、越往上走越会发现很多原来觉得天大的事在能力者眼中不过一句话就能轻松化解。

女性多做能力者就不会再沉溺于情绪价值中,到了那时你才是情绪价值的提供者。

你站在那里,就会让别人觉得心安。

上位者并不是拥有多么高超的技能,虽然这是必要的,他/她身上附加的资源、地位、能力也是我们认为他/她能带来情绪价值的根本原因。

所以我不喜欢和上位者谈恋爱的设定。

因为我没有同样的地位,我会感到不舒服。

这是嫉妒,不是喜欢。

这也是我发觉我对学生时代的那个人不是喜欢,是羡慕、嫉妒,希望变成他,顶替他,因为我潜意识中认为和聪明的人说话一定会给我带来什么,一定会让我茅塞顿开,甚至和他说话会让我变聪明。

情绪价值有时是上位者的陷阱。

慕强是因为你想变强,而你想变成的那个人你把他强行具象化了,但这不是喜欢也不是爱。

因为同样的条件,换了另一个人,你也能“爱”上,本质是爱地位、资源、权力,不是那个即使他一无所有,样貌普通或丑陋,没有天赋和才华,一贫如洗,你也会不离不弃的人。

一无所有的人你看都不会看,因为你就是这样忽视自己的。

你不爱自己,不珍视自己,不把自己放在第一位,不完成“我”。

当权力者一出现你就歌颂,你欣赏他/她,却从来不去建构自己的世界,不夸赞自己,不肯定自己的价值。

这样只会变成上位者的依附,所以强调对方的“情绪价值”。

当你完成自我,才能释出不求回报、不必占有的爱。

去享受爱别人,享受付出爱。

其实付出过爱还不要求回报的人都能体会到那种满足。

即你给别人提供情绪价值之后产生的自己对自己价值的认可,自己给了自己情绪价值。

自给自足的人其实并不需要别人施舍的那点喜欢、爱、情绪。

也就看不上那样需要“自证”式的恋爱关系,这样的关系对她来说是糟糕的,不能满足,甚至摧毁心灵的。

你总是完整自己,就不会纠结对方爱不爱你,因为全心全意的爱不会让你产生质疑。

从而,你就能发现什么是好的关系,什么是不好的。什么会使你丰盈,什么会让你失去光泽。

但我们现在的很多言情小说沉迷制造供需,把一个人打碎,然后告诉你,你需要被爱,你才能完整。

卖东西就是这样嘛,铺天盖地的广告告诉你你缺少这个,别人都有,就你没有,只要你买,你就和别人一样完美。

这能是爱吗?

你得有对这个人这个东西本身的理解,你得知道自己真正缺失的,要做什么努力,你是你自己的核心支柱,你没有缺口,才能明白你只是看着这个人存在这个东西完好无损你就开心,不需要占有不需要置换。

但这样平淡的爱就会有人觉得太没有味道了,太不深刻了,不好看。

不占有,不产生关系,不绑定那怎么行呢?

由此,这就是商品。

你花钱购买商品。

你把这种关系套在人的身上,就会让一部分人觉得弱势的那一方像是附属品,挂件,他好像没有脑子。

所以言情小说千篇一律的趋势,这么多雷同的设定,这么多一模一样的套路,看多了连男主名字都会记混。

像流水线商品,而非是有着灵魂的人。

把人商品化,把关系与供需绑定,这就是爱情小说愈发不能令一部分人满足的根本原因。

有时我会觉得,二次元真好,可以做梦,可以完整,可以探讨很多问题。

但我也只能以这样的方式,表达我的思考。

不论是从正文第一行就看不下去,还是看到中途味如嚼蜡,我都希望大家可以拥有关闭文章之后及时忘却烦恼的能力。

祝我们获得因喜欢了同一个角色的这份短暂又珍贵的结缘带来的喜悦,而不是被庞大的自我及视角的偏差所造成的放大数倍的不快乐所迷惑,这并非我的本意。

在二次元与三次元的交汇点,我也想为我们找到一刻的共通,我,妳,你,我们。

话很多的老年人(尴尬),如果还想探讨更多请在评论区留言,我非常欢迎大家对棒球知识的补充,还有对御幸一也和原作其他人物的讨论,但我不是很嗑CP(因为杂食),人多的话也许我们可以组个群?

最后,我想说感谢,谢谢相遇,谢谢有人愿意看我说话,看我的文字。

PS:一直在补充,本来不想吐槽青道教练和原作,但实在忍不了一点,我的缺点就是话太多。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引言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昨日
连载中睡醒了就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