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溪流

第二章

付明熙拖着行李上了拖拉机。

拖拉机只有两座,他自然坐到了老乡边上空着的位置。

坐近看,付明熙才发现老乡只是衣服破,并不是个老头。

也许是为了挡耀目太阳,草帽遮了大半张脸,而露出的下半张脸胡茬又没刮。总体上看,皮肤古铜,肌肉明显,高大结实,应该是个常年劳作的中年大叔。

付明熙放好行李箱,拉上侧门。第一次力太小没关上,于是他再次压下门把——

嘭!

门重重关上。

还没等付明熙开口道谢,发动机启动,隆隆声在耳边萦绕,拖拉机继续哐当前行。

拖拉机的噪声太大,又抖得厉害,付明熙在晕头晕脑中听见老乡问:“你住哪儿?”

“沿路走第三棵大树下边停就好了!”

付明熙扯着嗓子,在拖拉机声中喊道。

老乡点点头,示意知道了。

拖拉机叮铃哐啷地开,付明熙快被震晕了,最后停下的时候,耳朵里还残留着哐当哐当的响声,脑袋还在嗡嗡地抖。

意识到拖拉机停了,付明熙晃晃脑袋,企图恢复清醒。

老乡善解人意地伸手,帮他从后边单手拿了行李箱,肌肉起伏,轻轻松松地就直接从拖拉机上放到地上。

付明熙呆呆站着,人还没恢复神智,就见拖拉机又哐当哐当响,慢慢悠悠加速,消失在尘土中。

“谢……谢?”

显然传不进老乡耳朵。

在树下阴影站了会儿,付明熙终于从晃荡的拖拉机洗脑声响中清醒。他半拉半抱着行李箱,沿着碎石铺就的乡路走去。

放眼望去,一片绿意。

乡里没什么年轻人,老人种地也种不了多大范围,荒废许久的稻田长满了各类野草,不过都是绿的,看上去倒也生机勃勃,和谐统一。

“阿嬷——侬仔回来了!”

付明熙一眼就望见了坐在老屋前择菜的老人,干脆一把抱起行李箱,加快脚步,奔向老人。

干瘦的老妇人听见喊声,再看清人脸之前,先认出了声音。她惊喜地丢下菜叶,赶忙起身,迎上乖孙。

“哎呦——怎么突然回来了?”

阿嬷只有付明熙胸口高,佝偻着腰,粗糙枯瘦的手拉着付明熙,连连打量着已将近一年未见的外孙,心疼道:“瘦了瘦了。”

付明熙前几年给老屋门前铺了水泥地面,方便阿嬷走路。现在,付明熙松开抱着箱子的手,拖着进了屋。

“之前春节不是加班没能回来嘛。”付明熙放了行李,拿着陈旧小板凳坐到阿嬷身边,帮忙择菜,“正好快端午了,我把之前的假一起放着时候过。”

为了不让阿嬷操心,付明熙还是说了谎。

“哎呀也是,回来就好好休息。休息去,晚上阿嬷给你做好吃的。”

许久未见,长辈看谁都是瘦的,付阿嬷也不例外,催促着外孙回房休息。

回到了家,付明熙骤然放松,他撒娇似的凑在阿嬷边上:“哎呀阿嬷,我想吃炒田螺,我去捡田螺,咱们过两天吃紫苏田螺行不?”

“行行行。”

他这么一撒娇,阿嬷怎么不同意,笑着道:“那你去把胶鞋穿上,帽子戴上,别被虫叮了。”

付明熙问:“辣椒和紫苏还种那块儿吗?”

“还种着呢。”阿嬷收起择好的菜,“紫苏路边长得好,都是。辣椒我前几天摘了,就不用费劲了。”

付明熙小时候就一直待在阿嬷家,后来到了初中才转到城里读书,和母亲一起。

一岁时,他的父亲出轨,母亲毅然决然提出离婚,带着他住在阿嬷家。为了生计,母亲到H市打工,而他则被留给阿嬷照顾。后来,母亲在H市找到了新的对象,结婚,生子,他也成了多余的那一个。

穿胶鞋,戴草帽,付明熙拎着棕色旧竹篮,从门前泥路一直走,最终到了小溪边。

没有污染的小溪清澈见底,流水潺潺,仅仅是靠近就能感受清冽。

付明熙兴致勃勃地踏入了小溪。

从小到大,他三天两头就缠着阿嬷带他去捡田螺,好吃是一方面,好玩才是最主要的。小时候阿嬷担心他沿溪走到深河段,也极少让他下溪,因此到小溪捉田螺,就成为了付明熙到城里上学后最心心念念的一件事。

哗啦——

透明小虾惊慌失措,溪底浮沙被水波翻起,带起云雾般的泥沙痕迹。抓着四五个田螺的手骤然出水,然后清脆声响,田螺被扔进竹篮,相互撞击。

付明熙直起腰,扭扭发酸的脖子,又看了看篮子里的田螺,觉得差不多够了,便将手伸入小溪晃着冲了冲。

手洗干净后,他拎起竹篮,放进小溪,让堆积着的田螺被溪水覆盖。

哗啦啦——

竹篮前后摇晃着,田螺相撞,流动的溪水冲去表面飘浮苔藓底泥。

付明熙哼着歌,摇头晃脑,伴着四点多将落未落的斜阳向家走去。

“采蘑菇的小姑娘~背着一个大竹篓~”

“我要采呀采呀采蘑菇噜噜啦~”

“啦啦啦啦啦啦~采蘑菇啊采蘑菇~”

……

紫苏好养活,折了枝插地里都能活一半,路边到处都是。乡里也没车经过,倒也不用担心被污染,看见了随手摘都能吃。

付明熙弯着腰,从一簇簇紫色里挑出颜色最好看的叶片,丢进竹篮。

“阿嬷——我回来了——养螺的盆在哪里啊?”

付明熙拎着沉甸甸的竹篮站在屋前空地,没进门。篮子还滴着水,在水泥地上晕开深色痕迹。

屋内传来翻找声,没多久,阿嬷沙哑却有精神的声音响起:“来了来了——好久没用了,你洗洗先——”

付明熙放了竹篮,进厨房拿盆拿刷出来,蹲在屋外水龙头边冲洗。

他这人一向有放松就乱唱歌的怪癖,现在正兴奋着,伴着刷盆声,边洗边唱:“我是一个粉刷匠——啦啦啦啦啦——”

“乖仔来。”阿嫲拿着小凳出来了,“坐着刷。”

“好嘞。谢谢阿嬷!”付明熙起身,任阿嬷把小凳推好,然后又坐下,挺起脊背,继续刷着许久未用的红色塑料盆。

刷好了盆,付明熙挑出竹篮里的紫苏叶,然后把田螺“哗啦啦”倒进盆里刷洗。

换过四五道水,田螺才算刷干净了。付明熙在盆里蓄了水,准备大后天剪螺尾,炒紫苏辣椒。

不知不觉,付明熙刷了一个多小时,落日余晖,炊烟袅袅,木桶饭香伴着清爽菜香,弥漫鼻端。

“阿仔来吃饭了!”

阿嬷站在厨房门前催促。

“马上来!”

付明熙搬着盆,放到小院水池边。他打开水龙头匆匆冲了几下,边快步走,边甩手,期待地走进厨房。

“地皮鸡蛋?”付明熙惊喜地看着桌上其貌不扬的小菜,“阿嬷你什么时候采的?”

阿嬷乐呵呵地看着付明熙扒饭:“去年就采了。想着你喜欢吃,打算春节你回来的时候让你带去的。”

“不用这么辛苦啦。”付明熙将海碗里的地皮夹给阿嬷,“网上都有卖的。阿嬷你也吃。”

菜里的地皮其实也被称作地衣,长在纯净无污染的岩石土地上。虽然采集不费劲,拔就是了,可清洗起来可就极为费力。

因为长在土里,又多褶皱,像小型的木耳,所以需要仔细清理,才能清除其中泥沙。

付明熙知道是因为自己喜欢吃,阿嬷才会去采摘清理晾干,就等自己春节回来。

桌上两菜一汤,豆干炒腊肉,地衣炒鸡蛋,以及西红柿蛋汤。

鸡蛋嫩黄,短椒鲜红,炒着透明灰黑的薄地衣,咬下去弹脆爽滑。腊肉泛着油脂光泽,手工做的豆干软嫩鲜香。而鸡蛋被打散,像云般环绕飘浮在汤中,西红柿甜酸可口,淡淡的咸。

“阿嬷你今年钟稻了?”

付明熙尝到了米里未完全脱去的稻壳。

阿嬷摆手道:“木啦木啦。种稻太麻烦了,这米是隔壁农场买的。”

“隔壁农场?不是种葡萄的吗?”

付明熙有些疑惑。在他记忆里,隔壁是个葡萄园,之前葡萄成熟,他路过时总会买上些许,青提和紫葡萄都有。

“就去年春节你回去不久,隔壁葡萄园就转了。那些葡萄苗葡萄架子都搬走了,来了个小年轻,什么都种,又种稻子又种白菜又种玉米——哦我看着他还种了花。”

讲起隔壁农场,阿嬷谈兴就上来了。

“你阿嬷我之前在路上遇见他。见我手里提米,他就好心载我回来。听我说以后不种稻子,去外边买,他说他那里有,就卖给我了,省的我以后走那么远去买。”

付明熙忽然想起了今天下午载他回来的那个老乡,连忙问道:“我今天下午等车的时候,有个开红色拖拉机的老乡拉了我,穿白色汗衫,大草帽,夹角拖鞋,没刮没刮——是不是就是他啊?”

“系啦系啦。”阿嬷点点头,“红色拖拉机就系他——村子里木人用拖拉机的哇。他今天下午载你回家?啊有空得给人家带点谢礼。正好端午,过两天包了粽子你就送点过去啦。”

饿辽(滋溜)

地衣真的好吃,虽然像木耳,但比木耳香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章 溪流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云上小农场
连载中数字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