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群里议论声不断。
“不过啊,这县令终于来了,总算有管事儿的了!”
“诶…..我这店都开了,粮帖还没办呢,是否有影响啊……”
“早该来人管管了,我家院子后头被当成灰坑,堆满秽物,风一吹难闻得紧…..”
“就是,县令总算来了,得给我做主!上次泼皮老五偷了我家的鸡……”
“呸,放屁!谁稀罕你的鸡!”……
林引苏从嘈闹的人群里挤了出来,整理整理衣裙和头发,心道;总算来了管事的人,平州城开始重建没多久,目前倒是一派欣欣向荣、齐乐和睦,若是时间长了还没有人管,就成法外之地了。
顺着人流,林引苏也打算去看看热闹,一条长长的队伍从县衙门口排到了东大街尾,又拐到其他小巷中。
县衙门口边上围出一大片空地,围观人群传出一片叫好之声,看见粮面铺子的王大娘也在,林引苏连忙喊住了她,借着泼辣王大娘的光,林引苏跟在王大娘后头挤进了围观人群的前排。
只见围出来的空地里,中间地上躺着一个黢黑瘦弱的男子,另有一魁梧高大的人拎着巨锤,正准备往躺地男子胸口上的石板上砸,巨锤和石板相撞发出巨响,林引苏不自觉的向后退了一步。
巨锤被高高抡起,猛得砸下,四五下后,石板被砸出裂痕,拎锤的人将碎裂的石块用脚踢开,那黑瘦的男人利索的爬起来,围着空地走了几圈,围观的人群大声喝彩,连连叫绝。
大高个男人将巨锤抗在肩上呵呵傻笑,从他身后走出一个眉清目秀的少年来,少年伸手向大高个示意。
那大高个挠挠头,看向另一边八仙桌前坐着的人,他有些不太情愿,自己这巨锤有百来斤重,这么个小个子,若是一会儿给他砸死了,县令大人不要他兄弟二人可怎么办?
“小二,把锤子给他。”黑瘦的男人站在八仙桌前搓着手喊道。
大高个听话的松了手,只见那少年从大高个手上接过巨锤,瞬时腾空而起,旋身落下,百斤巨锤似没有重量般在少年的左右手间来回舞动。
“砰”一声巨响后,巨锤被少年单手猛掼在地面,地上的青石板被砸出道道裂痕。
围观人群惊住半瞬后,爆发出了更加热烈的掌声和喝彩声。
那少年站直身子,得意的高高扬起下巴,回头对着八仙桌前坐着的人点点头。
沈见知抬手在面前的纸上画了圆:“杨大黑,杨二壮,可进!”
表演胸口碎大石的兄弟二人连连做揖拜谢。
接下来就是普通的招纳现场了,再有类似的表演便被一旁维护秩序的捕快们叫停,围观的人群见没有热闹看,渐渐散去。
王大娘已经回去守店,林引苏还留着,待人群散得差不多了,她又走近几步。
八仙桌后头坐的应该就是县令大人了吧,原以为是位老翁呢,未曾想新来的县令大人倒是十分年轻俊美。
默默记下县令大人的长相,林引苏抬头看看天,估摸着未时已过,送货的伙计该到了,得赶紧回去。
那抹浅绿转过身去,眼看要消失在人群中,沈见知才皱着眉抬起头往那方向看去,薄唇紧紧抿起他有些走神,挽发成髻无垂鬓,应是妇人,看穿戴是个良家子,怎的这般盯着男人看!真是……
待眼前的人喊了第三遍,沈见知回过神来,换了刘莽继续应纳,起身回到县衙,擦了擦脸,拿起这段时间堆积的讼案看了起来。
阿肆正在指挥新招纳的仆从打扫前院和后院,县衙门口的长龙久久不见缩短,直到太阳落下,各户人家点起了烛灯,人群才逐渐散去。
刘莽将所有的招纳册拿进来,沈见知问了问这段时间平州城的情况,二人交谈了一会儿。
刘莽出门收拾桌椅,沈见知揉揉额头,接着拿起招纳名册一一看了起来。
整理了一下可用之人,沈见知揉了揉太阳穴,有些头疼的靠在县衙内的竹塌上,准备小憩一会儿。
阿肆蹦蹦跳跳的从门外进来,开口道:“公子!晚饭我叫七贤楼一会儿做好送来,您最爱吃的蜜汁猪肘子!”
沈见知抬手揉揉太阳穴,感觉头变得更疼了:“那是我爱吃的吗?”
“嘿嘿,咱们俩都爱吃的!”
“......再让送些素餐来。”
“好嘞!”
得了令的阿肆向外跑去,出了院子,发现刘莽正靠坐在县衙门口的石狮子旁偷懒,阿肆踮起脚尖蹑手蹑脚的靠近,从背后伸手抓住油纸包猛地夺了过来。
“诶!哪个不长眼的…...阿肆公子,您想吃说一声就是了,平白的吓唬我做什么?”刘莽嚼了嚼嘴里的糕点,有些意犹未尽的看了看阿肆手里的油纸包。
阿肆单手举起油纸包,正义凌然道:“让你收拾桌椅,你躲这儿偷偷吃食,人证物证俱在,还敢狡辩?!”
看一眼油纸包里孤零零的两片白玉方糕,又怒声道:“好你个刘莽!偷摸吃就算了!竟然不给公子留些!自个儿吃独食!你真是太过分了!!!”
阿肆说完一边捏着白玉方糕往嘴里塞,一边气势汹汹的向外走去,独留刘莽无语的站在原地。
***
堆枣巷里,林引苏再一次检查铺子里各项物品,又用干净的帕巾将长浅木食盘擦一遍,
这是特意定做的,下午才送过来,八个半米长的浅木食盘,摆在前排柜台上,明日只需要将做好的糕点整齐的摆进去,从外头路过,一眼就能看见一排排的各色糕点。
后排货架上也摆了一些食盘,为了避免沾灰和不小心碰到,盘口要深一些,左边高一些的柜台存放油纸包和食盒。
最后检查了一遍,锁上铺门,林引苏回到后院灶屋内,数数今日派发剩下的糕点,豆沙饼和红枣糕各还有三四十个,白玉方糕还剩下十来个。
拿出昨夜拟的单子,到库房里讲所需要的材料都搬出来,明日铺子开张,林引苏打算除了刚到这里时做的绿豆酥,这三天免费派送的豆沙饼、红枣糕、白玉方糕以外,再推出两款新品。
林引苏将头发用布巾裹起,低头筛粳米粉,还有两天小满,天也热了起来,其实这时候出款甜汤一定卖得好,就是铺子自己一个人忙不过来。
“若是做成半成品让客人拿回去煮……不行,若是客人没煮熟或者煮过了头,定要影响店的名声…”
思虑良久,林引苏暂时打消了这个念头,卖力的揉了起面团,得先将明日的新品鸳鸯桂花糖糕做出来。
揉好的面团放进陶罐里,撒上一层干面粉放在灶台边,等到自然发酵后掏出来分成两份,一份加白蔗糖,一份加老红糖,每份都加些干桂花揉好后擀成大圆片,将两片面重叠在一起,醒发一会儿后上蒸屉蒸熟,等到放凉后切成小块就可以了。
另一新品,林引苏打算做些能存放久的酥糖,这是吴州的特色,外祖父从前是行脚商人,给年幼的阿苏带回过一些,味道极好,十多年后自己仍然念念不忘。
母亲离世后自己接手了家里的铺子,就研究起了这酥糖的做法,倒是让自己琢磨出了一些路子来,不断改良后,也有了些记忆里的味道。
许多材料前些日子就开始准备了,倒也不算麻烦,面粉、白蔗糖、熟芝麻这些揉制好,林引苏打算做四味酥糖,分别用熟芝麻、南瓜子、熟花生、核桃仁来做。
锅中的麦芽糖在熬制,需要不断搅拌以防糊锅,手臂已经开始酸了,林引苏伸伸腰继续卖力的搅动,等锅里的麦芽糖用竹勺沾起一点遇风变脆后就可以停火出锅了。
大盆中已经刷上了浅浅一层菜油,将熬制好的麦芽糖舀进去。灶屋左边墙上有三根凸出来的棍子,这是刚到这里整修屋子时,托修屋子的师傅加的,用来拉麦芽糖可以省下许多力气。
麦芽糖稍微凉一些,力气活也来了,用手将糖块从盆中拿出来,一头挂在中间的棍子上,不停的在三根棍子中来回拉扯和折叠,等到麦芽糖变得越来越白。
将一块大木板固定在桌上,木板中间有个一指宽的小洞,将已经泛白的麦芽糖拉成小洞大小从洞中穿过,木板另一头是加大版的木制长盘。
细长的麦芽糖穿过小洞落在长盘中,用刀切断放在长盘中,撒上一些芝麻让糖条反复搓滚,等到凉透了糖条外层的芝麻也裹满了,这时候再切成手指长短,这便是芝麻酥糖了。
看了看时辰,林引苏剩下的酥糖打算做简单些,芝麻酥糖就花了一个时辰,若是四样都这么做,自己非累坏不可。
剩下的麦芽糖分成三次煮,熬制好后依次倒入大份量的南瓜子、核桃仁和熟花生。
在锅中搅拌均匀,再倒入刷过菜油的大盆中,放凉后倒出来切成小块就好。
三个大盆排成一排放好,已经是丑时了,林引苏揉了揉酸痛的肩膀,决定先休息,等到明早再起来切酥糖。
将灶屋锁好,回到正屋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竟有些睡不着了,林引苏坐了起来,从枕头下摸出一只玉簪,烛光昏暗,玉簪上的玉兰花刻得歪歪扭扭,她看了许久许久,才靠着床头睡去。
***
次日,天还未亮,林引苏早早醒了,简单洗漱后换上颜色亮丽的新衣。
从灶屋内拿出备好的贡品,先祭拜灶君公,拜过林家祖先,最后在院子里再摆上一份贡品,就可以到前头铺子准备开张了。
绿豆酥、红枣糕、豆沙饼、白玉方糕整齐的摆在左侧方盘中,四味酥糖摆在中间,鸳鸯桂花糖糕摆在右侧。
又检查了两遍,林引苏握紧双手给自己打了打气,请来帮忙挂匾的人已经到了,林引苏打开铺门,拿出林家的糕点幌子亲手挂上,门口已经聚集了些乡邻,拱手向她道喜。
林引苏一一谢过,巳时整,“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响起,在一片敲锣打鼓的热闹声中,林味坊的牌匾正式挂上。
热场的舞狮队伍走了,大多乡邻也跟着离去,林引苏站在柜台前,忽地笑出声来,两个月前自己还在南边的青州,如今就将林家世代祖传的铺子搬到了北面的平州城,这世事,真奇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