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第 3 章

厨房的暖灯悬在头顶,把陈澍的影子投在墙面上,随着水流晃动。他听到云荼的问题,手里的洗碗布顿了顿,墙上晃动的影子也静止了。

“成功?”他微微侧过身,袖子卷到小臂,手腕上还沾着水珠,“怎么定义成功?”

云荼坐在岛台边,指尖无意识地摩挲面前的玻璃杯,杯里装得水还尚有余温,但她的话却是冷冰冰的,“是否盈利?”

陈澍靠在料理台上,有些无奈地摇了摇头。

“我们就把旷野社区当成一个产品来分析,”云荼轻抿了口玻璃杯中的水,开口声音平静得像在念一份产品分析报告,“它开业不到一年,每月亏损,核心团队只有三个人。先不说用户留存率、转化率、营收增长率这些基础指标,你们连最基本的餐饮服务都不稳定。”她顿了顿,目光扫过水槽里堆叠的瓷碗,“从商业逻辑看,这甚至不能算一个完整的项目闭环。”

“而且,你们只靠收取住宿费作为营收来源,在这山坳里,既不做线上宣传,也没铺线下渠道,能有多少客户主动上门?你说用户增长模型怎么做?可持续性在哪里?”一连串的问题像细密的雨点落下,砸在安静的厨房里。

“你说得对。”陈澍忽然笑了笑,笑容里带着点难堪,“但我创办它的时候,没把盈利放在第一位。”

“那放在第一位的是什么?”云荼追问。她在沪市做了五年产品经理,早已习惯用数据和结果衡量一切,她实在不懂“不把盈利放第一位”的创业逻辑。

陈澍走到窗边,推开半扇窗。晚风带着凉意涌进来,吹散了厨房残余的饭菜香,也吹动了他额前的碎发。

他指着窗外的白楼,声音里带着点理想主义者的热忱:“这里不只是给人住的地方。你看休闲区的书架,村民农闲时会来免费看书,李阿婆的孙子总在那儿写作业。墙上的画,是住过的数字游民留下的,有个画茶山日出的画家,有时也会在这边举办作品展。我们想让这里成为一个连接点,连接城市和乡村,连接理想和生活。”

“可连接不能当饭吃。”云荼轻轻打断他,语气里带着现实主义者的冷静,“你用自己接软件开发的钱贴补社区,能贴多久?等你撑不下去了,这些理想主义的连接,只会变成泡影。”

她想起林雅说“每月都在亏损”时低下去的声音,想起凑够十人才请阿姨做饭的无奈,再想到社区里几乎看不到商业运营的痕迹,忍不住叹了口气,语重心长道:“理想需要落地,情怀不能当商业价值。你得先让社区活下来,才能谈连接。”

陈澍的眉头微微蹙起,语气也变得认真起来:“云荼,不是所有事情都能用商业价值来衡量的。这里不只是一个工作空间,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探索。我们在用自己的方式让这个地方重新焕发生机。”

“用爱发电吗?”云荼嗤笑一声,目光清亮地看着他,再次点明现实,“等热情耗尽,资金链断裂,这里最终还是会变回原来的样子。”

陈澍不再说话,他陷入了长久的沉默之中。不是被云荼话语的威力所震慑,而是被云荼这个人所惊讶住。记忆中沉默寡言,害羞怯弱的女孩变成了眼前妙语连珠,针砭时弊的女人。

暖灯把她的侧脸照得很柔和,她说话时眼睛是透亮的,像盛着山间的溪水,专注时微微蹙起的眉头带着股不服输的劲儿,整个人在暖光里透着种别具风采的鲜活。他忽然觉得,云荼的现实主义,和他的理想主义,或许并不矛盾。就像山需要水来滋养,水也需要山来依托。

“你说得对。”他忽然开口,语气里带着真诚的认可,“这些问题我们不是没想过,只是缺一个像你这样的人,帮我们把理想落到实处。”

云荼愣住了。她以为他会反驳,会觉得她太功利,毕竟理想主义者总讨厌被现实拆解。

陈澍走到她面前,目光真诚,“你愿意加入旷野社区吗?”他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不容置疑的认真,“不只是体验换住宿,我想邀你合伙。你不用出资,除开小雅和青昱的工资,剩下的利润我们五五分。我也绝不会白费你的劳动成果,就算社区后面生意惨淡,我会多在线上接点单,保证你的收入。”

窗外的风更大了些,把云荼的长发吹得微微飘动,发丝拂过脸颊,有些发痒。她看着陈澍的眼睛,那里有理想主义的光,也有接纳现实的坦诚。她忽然想起刚在归隐居,林雅说“好多数字游民待了半年以上”,想起小雅亮晶晶的眼睛,想起宋青昱爽朗的笑,想起陈澍做的茶香排骨……这些真实的温暖,确实比冰冷的指标更动人。

但她还是摇了摇头。“合伙可以,但我有条件。”她抬起下巴,目光坦然地迎上他的视线,没有丝毫闪躲,“你不用为了给我发工资每月去多接单,我选择这里,本身是因为这里值得选择,而不是为了工资选择这里。”

陈澍笑起来,眼角的弧度在暖灯里变得格外俊朗:“好,听你的。”

水流声不知何时又开始流动,厨房传来瓷碗清脆的碰撞声,混着窗外偶尔传来的虫鸣。云荼看着他转身去拿擦碗布,动作从容又自然,忽然觉得刚才那场关于理想与现实的辩论,更像是一场关于理想与现实的融合。

“那现在,我们是不是该聊点实际的?”云荼拿起岛台上的纸笔,指尖捏着笔杆转了半圈,“比如打造社区IP,线上投流,首先得让更多人知道旷野社区,愿意来这里体验。”她边说边在纸上画了个简单的框架,“可以拍些茶山日出的延时视频,剪点数字游民在这里工作的日常等。”

陈澍刚擦完最后一只碗,正把擦碗布挂在挂钩上,闻言侧过头看她。暖灯的光落在她低垂的眼睫上,投下浅浅的阴影,笔尖在纸上快速移动,连带着发梢都跟着轻轻晃动。他忽然笑了:“大晚上的聊什么工作,”他走过来,指尖轻轻敲了敲纸页边缘,“况且你才刚加入,旅途劳顿还没歇过来,我可不是那种剥削人的黑心老板。”

“可思路不及时记下来,明天说不定就忘了。”云荼抬头看他,眼里还带着讨论工作时的亮光。

陈澍却已经关掉了厨房的主灯,只留着岛台上方一盏暖黄的小灯。“记在脑子里就行。”他拿起她的纸笔放回原位,“时间不早了,”他看了眼手机,“已经九点多了。你今天从沪市赶回来,高铁转大巴折腾了大半天,肯定累坏了,今晚必须早点休息。我送你回去。”

两人并肩走在社区的小路上,月光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偶尔交叠在一起,又随着脚步轻轻分开。白楼的灯大多已经熄了,只有休闲区还亮着盏磨砂玻璃灯,暖黄的光晕透过窗户漫出来,隐约能听到宋青昱和林雅的笑声。路边的草丛里,虫鸣此起彼伏,有的尖锐,有的低柔,像在合奏一首专属山间的夜曲。晚风带着草木清香,混着泥土的湿润气息,把白天残留的燥热都吹散了。

“你刚回来,住得还习惯吗?” 陈澍忽然开口。

挺好的,”云荼看着脚下的石板路,“房间很安静,空气里有茶香,睡得很沉。”在沪市时,她总要靠吃褪黑素才能入睡,可今天午睡时,闻着房间里淡淡的茶香,竟一觉睡到了天黑。

“那就好。”陈澍的脚步顿了顿,“老宅那边……要不要明天上午去看看?我陪你。”

云荼的心轻轻动了一下,她转过头,月光落在陈澍的侧脸,他的眼神很温柔,带着小心翼翼的关切。“好啊。”她轻声回答,“其实我一直想去,就是有点怕……怕什么都没了。”

“不会的,”陈澍看着她的眼睛,认真地说,“有些东西,就算房子塌了,也还在心里。”

走到归隐居楼下,木雕拱门上的“归隐居”三个字在月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云荼停住脚步,抬头看向三楼的窗户:“我到了。”她知道他们有专门的员工宿舍,没在这栋楼。

陈澍站在楼下,仰着头看她,“早点休息。”

“你也是。”云荼朝他挥挥手,转身走进楼道。

走到三楼走廊尽头,她忍不住回头往下看。陈澍还站在楼下,月光把他的影子铺在地上,又长又静。

这天晚上,云荼失眠了。

她对接下来的路途感到迷茫,却不是因为工作,她迷茫的是陈澍,是这个突然闯入她 “逃离计划” 的故人,是这份突如其来、让她措手不及的悸动。

可这份悸动让她不安。她习惯了用数据衡量价值,用逻辑分析关系,可面对陈澍,所有的理性框架都在崩塌。她分不清自己留下的决定里,有多少是因为社区的潜力,又有多少是因为他眼里的闪烁着的热忱。

月光透过窗帘缝隙落在床上,驱散了眼前的黑暗,心里的迷茫也渐渐淡了些。或许不用急着找到答案,就像旷野社区需要时间成长,她和陈澍之间,一切都是未知,一切都需要时间慢慢发酵。

云荼终于闭上眼睛。

夜色渐渐褪去,第一缕晨光越过茶山顶,新的一天,悄然开始了。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远方的旷野
连载中梦里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