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清晨七点,盆彦羽第一个抵达星澜湾项目组办公室。她特意提前一小时到达,想要在会议开始前熟悉环境和资料。推开玻璃门,她却意外地发现苏执卿已经坐在会议室内,面前摊开着厚厚的图纸。
“早。”苏执卿头也不抬,手中的红笔在图纸上做着标记。
盆彦羽有些措手不及,“苏总监早,我以为我已经够早了。”
“在我手下工作,永远不要以为自己是到得最早的那个。”苏执卿终于抬起头,金丝眼镜后的目光锐利,“项目组八点半开第一次全体会议,在此之前,我需要你完全理解星澜湾的设计理念。”
他推过来一叠资料,“这是我周末整理的核心理念解析,以及对你上次方案的修改意见。”
盆彦羽接过文件,内心五味杂陈。一方面感激他的认真指导,另一方面又为方案需要大幅修改而忐忑。
“有什么问题吗?”苏执卿注意到她的迟疑。
“没有,我会在会议前看完。”她迅速回答。
“很好。”苏执卿站起身,走到白板前,“星澜湾不仅仅是一个建筑项目,它是我对‘家’这个概念的理解和实践。你的软装设计必须与这个理念无缝衔接。”
他在白板上画了一个简单的图形:“建筑是容器,软装是内容,而生活则是容器中流动的物质。三者必须和谐统一。”
盆彦羽注视着白板,突然明白了什么,“所以您一直在强调的‘生活的容器’,不仅仅是指物理空间,更是指情感和记忆的载体?”
苏执卿的嘴角微微上扬,“理解得不错。现在,去准备吧。记住,项目组其他人不会像我这样耐心解释。”
——
八点半,项目组会议准时开始。二十余名团队成员围坐在长桌旁,盆彦羽注意到不少人对她投来审视的目光。
“这位是羽织设计的盆彦羽,负责商业街区公共区域的软装设计。”苏执卿的介绍简洁明了,“从今天起,她将作为项目组核心成员参与工作。”
一位四十岁左右、戴着黑框眼镜的男子举手发言:“苏总监,我理解您希望引入新思路,但商业街区是星澜湾的门面,把这么重要的部分交给一个...经验尚浅的工作室,是否太过冒险?”
会议室一片寂静,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盆彦羽身上。
苏执卿面不改色,“张经理,我选择羽织的原因很简单:他们的设计最符合星澜湾的理念。在筑境,能力比资历更重要。”
盆彦羽深吸一口气,站起身:“张经理,我理解您的顾虑。这是我们对商业街区的完整设计方案,包括材料样品和施工周期规划。请各位过目。”
她将准备好的资料分发下去,动作从容不迫。这是她通宵准备的成果,不仅包括设计图,还有详细的时间节点和品质控制方案。
张毅翻阅着资料,表情逐渐由质疑转为惊讶,“这些面料样品...是专门为星澜湾开发的?”
“是的。”盆彦羽点头,“我们与浙江和云南的工艺师合作,开发了七种新型混合面料,既保留传统工艺的美感,又满足商业空间的耐用需求。”
苏执卿静静观察着这一幕,没有介入。他知道盆彦羽必须靠自己赢得团队的尊重。
“概念不错,”张毅推了推眼镜,“但施工周期太紧,如果延误,会影响整个项目的进度。”
“我们已经制定了备用方案。”盆彦羽切换PPT,“关键部件采用预制模块,现场组装,可以缩短三分之一的施工时间。这是我们在云栖项目上验证过的方法。”
会议在技术细节的讨论中继续,盆彦羽渐渐稳住了阵脚。每当有人提出质疑,她都能给出专业而详实的回应。
苏执卿在会议最后总结:“星澜湾项目不仅关乎筑境的声誉,更关乎我们能否真正践行‘设计改善生活’的理念。我希望各位放下成见,通力合作。”
会议结束后,苏执卿叫住正要离开的盆彦羽。
“表现尚可。”他递过一个U盘,“这是星澜湾的BIM模型,你需要将软装设计整合进去,周三前完成。”
盆彦羽接过U盘,“谢谢您的支持。”
“不是支持,是工作要求。”苏执卿转身前停顿了一下,“张毅是墨白设计创始人张总的侄子,他的质疑并非完全出于专业考量,你明白我的意思。”
盆彦羽怔住了,这才明白会议上的刁难背后还有这层关系。
“我会用实力证明您的选择是正确的。”
苏执卿微微点头,“最好如此。”
——
接下来的两天,盆彦羽几乎住在项目办公室。要将软装设计完美整合到建筑信息模型中,需要大量的调整和修改。她不仅要考虑美学效果,还要顾及结构承重、消防安全、人流线路等实际问题。
周三凌晨三点,盆彦羽终于完成最后一遍检查。她揉了揉酸胀的眼睛,准备收拾东西回工作室稍作休息。
推开办公室的门,她惊讶地发现苏执卿还在工作。
“苏总监?您还没回去?”
苏执卿从电脑前抬起头,“你在整合BIM模型,我自然要跟进。完成了吗?”
“刚完成,正在做最后备份。”
苏执卿站起身,“给我看一下。”
盆彦羽将笔记本电脑转向他,苏执卿仔细翻阅着模型中的每个细节,不时放大特定区域检查。
“这里的材质反射率设置不对,”他指着一处地面材质,“商业空间需要考虑不同时间段的自然光照,太高的反射率在正午会造成光污染。”
盆彦羽记下要点,“我明天调整。”
“不是明天,是现在。”苏执卿拉过一把椅子坐下,“我等你修改完。”
“可是已经这么晚了...”
“项目进度不区分早晚。”苏执卿的语气不容商量,“开始吧,我正好处理其他文件。”
盆彦羽只得重新坐下,开始修改。办公室里只剩下键盘敲击声和偶尔的鼠标点击声。不知过了多久,她闻到一阵咖啡的香气。
“喝吧,你需要保持清醒。”苏执卿将一杯咖啡放在她手边。
“谢谢。”盆彦羽小啜一口,惊讶地发现咖啡的口感和浓度都正合她的喜好。
苏执卿似乎看出她的惊讶,“项目组每个人的咖啡偏好我都知道。”
盆彦羽忽然意识到,苏执卿的严格并非不近人情,而是对完美的执着追求。这种执着,与她自己是如此相似。
凌晨五点半,修改终于完成。苏执卿再次检查后,终于点头通过。
“回去休息吧,上午可以晚点来。”
盆彦羽收拾东西时,注意到苏执卿也在整理公文包。
“您不休息吗?”
“我回家换衣服,九点约了开发商代表。”他看了看表,“还有三个小时,足够了。”
盆彦羽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她一直以为自己足够拼命,但苏执卿的工作强度让她自愧弗如。
——
周五,项目组迎来第一次重大危机。
“什么?样品被扣在海关了?”盆彦羽握着手机,脸色苍白,“不是说所有手续都办妥了吗?”
电话那头是焦急的助理小雨:“报关公司说这批特殊面料需要补充文化产品出口证明,至少还要一周才能清关。”
盆彦羽的心沉到谷底。下周就是向开发商展示样品的关键时刻,没有实物支撑,再好的设计图也会大打折扣。
“出什么事了?”苏执卿走出办公室,敏锐地察觉到异常。
盆彦羽简要说明了情况。
“为什么不提前办理相关证明?”苏执卿眉头紧锁。
“这是我的疏忽,”盆彦羽自责道,“以前从没遇到过这种情况...”
张毅不知何时也走了过来,“看来小工作室确实经验不足啊。苏总监,是否应该启动备用方案,让墨白准备替代样品?”
苏执卿没有立即回答,他沉思片刻,转向盆彦羽:“你有什么解决方案?”
盆彦羽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我们工作室有一批类似的样品,虽然不是为星澜湾专门开发,但可以临时替代。我还可以联系本地的工艺师,赶制几件关键样品。”
“需要多长时间?”
“三天,最晚周一中午前准备好。”
苏执卿看了看手表,“我给你两天时间,周日上午十点,我要在这里看到所有替代样品。”
张毅忍不住插嘴:“苏总监,这太冒险了!万一她做不到...”
“那就到时候再启动备用方案。”苏执卿打断他,“就这么定了。”
盆彦羽感激地看了苏执卿一眼,立刻拿起包冲出办公室。
张毅摇头叹气,“苏总监,您对她太宽容了。”
“不是宽容,是给问题一个解决的机会。”苏执卿淡淡道,“如果每次出现问题就换人,那还要项目经理做什么?”
——
周末两天,盆彦羽几乎跑遍了整个城市。她先是回工作室筛选可用的替代样品,然后驱车前往郊区的工艺村,寻找能够紧急赶工的工艺师。
周六深夜,她还在工艺师傅的工作室里监督最后一件样品的制作。
“盆小姐,这个纹样真的要在明早前完成吗?”老师傅看着复杂的设计图,面露难色。
“拜托您了,这个样品非常重要。”盆彦羽恳切道,“我可以加钱...”
“不是钱的问题,”老师傅摇头,“手艺活急不得,一急就出不了好作品。”
盆彦羽沉默片刻,“您说得对。那请按照您的节奏来,能做多少是多少。”
她在一旁坐下,拿起另一件未完成的绣品,“我可以帮忙做基础部分,这样能节省您的时间。”
老师傅惊讶地看着她熟练的针法,“现在的年轻人,会这个的不多了。”
“我是学服装设计出身的,基本功还没忘光。”盆彦羽微笑。
工作室里,一老一少在灯光下默默工作,只有针线穿过布料的细微声响。
周日早晨九点五十,盆彦羽带着赶制出的五件样品准时出现在项目办公室。她眼下的乌青明显,但眼神明亮。
苏执卿已经等在办公室里,张毅也在场。
“时间刚好。”苏执卿检查着样品,“这些不是原定的设计。”
“是的,”盆彦羽解释,“我根据现有材料和工艺师的专长,调整了部分设计。理念和品质保持一致,只是表现形式有所不同。”
张毅拿起一件样品仔细查看,“手工不错,但和原设计有出入,开发商那边怎么交代?”
“我会向开发商解释,这是基于本地工艺特色的优化调整。”盆彦羽早已准备好说辞,“星澜湾强调与社区文化的融合,使用本地工艺师的作品正好体现这一理念。”
苏执卿的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很好的应变。张经理,你觉得呢?”
张毅勉强点头,“也只能这样了。”
盆彦羽松了口气,这才感到全身酸痛,几乎站立不稳。
苏执卿注意到了她的疲惫,“今天剩下的时间休息吧,明天还要准备展示会。”
“谢谢苏总监,但我还想再准备一下展示材料...”
“这是命令,不是建议。”苏执卿的语气不容拒绝,“好的设计需要清醒的头脑。”
盆彦羽终于不再坚持,拖着疲惫的身体离开。
张毅看着她离去的背影,若有所思,“她让我想起一个人。”
“谁?”
“刚入行时的您。”张毅笑了笑,“同样的固执,同样的不服输。”
苏执卿没有回应,只是将样品小心收好。他心里清楚,盆彦羽今天的表现不仅挽回了危机,更赢得了他的尊重。在这个追求速成的时代,愿意为品质坚守的人已经不多了。
窗外,城市的天空渐渐亮起,新的一天即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