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十一,宜嫁娶,宜乔居。
高岚不知道从哪里找到了一辆破烂的牛车,在小院里不停地鼓捣起来,接连发出“乒乒乓乓”的声音。
司命蹲在石墩旁,静静地看着高岚那令人眼花缭乱的动作。
司命问:“你是成州本地人士吗?”
高岚手里的动作停顿了一下:“不知道。”
司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高岚:“我是个没有过去的人,三年前醒来的时候就在这里了。”
司命恍然大悟:“是失忆啊......那这三年有想起什么来吗?”
高岚摇了摇头。
司命仔细地观察了一下对方的表情,猜测这应该不是假话。
他的视线往周遭转了一圈,最后定格在了对方的青铜环上。
这青铜环的做工很是精细,上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符文,看起来有种古朴而玄奥的感觉。
司命也不认得这上面到底刻印了什么东西,但以他的经验来说,这青铜环绝对不是什么简单的玩意儿,说不定还能昭示着对方的身份。
高岚站起身,看着眼前的牛车,拍了拍身上的木屑:“修好了。”
“哦。”
司命同样站起身,呆呆地望着高岚不知道从哪里牵出了一头老黄牛来。
“这牛......”
司命想着这屋子里根本就是一贫如洗,连找到个小动物都难,怎么就拉出了个这么大的牛来呢?
高岚言简意赅:“问隔壁借的。”
“......”
司命没话说了。
他感觉对面这女人终结话题的能力简直跟乔瑜那厮有得一拼。不一样的是,乔瑜是拿事实搪塞得他说不出话来,而这女人就是单纯的话少,问什么就回答什么,让人绞尽脑汁想好的话题一点用武之地都没有。
看来接下来就该去往流民营了。
司命理所当然地想道。
日头渐渐地升了上来,明亮的光辉洒落大地,仿佛连山野间静谧的色彩也随之变得跃动了起来。
时间辗转到午后,蜿蜒而凹凸不平的小路上,一辆牛车正在缓慢地挪动着。车辆上坐着两个人,一前一后,彼此间看起来倒是相安无事。
比起如老僧入定般的高岚而言,司命反倒觉得有点不太舒服。
也不知道是不是牛车的轮子本身不太圆润,还是说雪后的道路分外颠簸湿滑,那股子恶心呕吐的感觉在行进的过程中渐渐地兴风作浪了起来,翻涌着肠胃里所剩不多的油水,好像下一刻就会全部喷发而出一般。
牛车驶过了冰冻的溪流,经过了一段不甚宽阔的古桥后,就隐隐看得见聚落的模样。
流民村的入口驻扎着一队官兵,四周也能清楚地瞧见来来往往巡逻的人员。
高岚停下了牛车,直勾勾地盯着眼前的景象。
“记住了,这是附近一小部分流民的聚落,对于无家可归的人来说,也是最为安全的地方。”
司命抬头望向了她的侧脸:“你看起来对这个地方很熟悉?”
高岚垂下了眼眸,没有直接回答司命的问题,只是说:“等雪灾过去之后,会有官府来人重新安排你的户籍,有了户籍就等同于脱离了流民的身份,这对于你来说应该很重要。”
司命没有搭话,而是等着高岚把话说完。
“还有,记住千万不要离开这个村子,要是你有任何异动的话,那边的人就是你的下场。”
高岚伸出手指了指右边的几百米外的空地。
司命顺着她的视线望向了那片平坦的土地,自杂乱的草丛间看到了被掩盖的土包。
“这是......”
高岚面无表情摇了摇头:“这里原来就是一片乱坟。三年前闹瘟疫的时候烧了不少人,骨灰全部都洒在这一个个土堆之下。”
司命:“那如果我逃跑了会怎样?”
“会被杀死。”
高岚笃定道。
“没有身份就没有活下去的价值,就会变成随时可以抛弃的杂物。”
......
半个时辰后,司命被官兵登记在册后进入了流民村,目之所及是蜷缩在草垛边、茅屋下的老人和孩子,偶尔才能见到几张面黄肌瘦的壮年面孔。
青年有些迷茫了。
按道理说,如果是官府给予户籍的话,应该是能见到不少年轻人的,可为什么这里都是一些老弱病残?
而且,按照高岚的意思,这个流民村三年前就存在了。到底是什么样的原因,能让一个临时性的村落维持三年?还有,高岚口中的瘟疫是怎么回事?
三年前......
司命皱了皱眉。
罢了,还是等去到乔瑜身边的时候再去问问她吧,总感觉乔瑜这人应该知道些什么
正当司命怀疑乔瑜有所隐瞒的时候,远在元京的某人恰巧又于此时此刻打了个喷嚏。
三日后便是言德君府举办生辰宴的日子了,乔瑜这个常年卧床的“病秧子”倒也难得离开潇湘馆去到外头见一见世面。
言德君喜好古玩珍宝,乔瑜便打算去到石河子随便挑一件构思精巧的玩意儿就此作罢。
虽说早年间她被乔玠磨得没办法了,倒也掌握了一些雕刻上的技艺,自己上手亲自制作些物件儿是没什么难度的,但就是觉得麻烦了点。
乔瑜懒散惯了,应付一个生辰宴而已,还不想这么为难自己。
元京内的石河子是有名的古玩一条街,不甚宽广的青石路两侧是临河的吊楼,井然有序地排列在河道两侧。吊楼与底楼结合处的廊下三角撑雕上刻有花鸟人物的精致图案,装点在房屋的表面,远远地看着就像是见到只存在于记忆中的水乡风光。
乔瑜上辈子是见惯了小桥流水的南方人,父母都是操着一口地道吴侬软语的工薪阶层,家资不算丰厚,但好歹衣食无忧,家庭和睦。
如果不是这莫名其妙的穿越,她也许还会是个生长在红旗下的大好青年,为着理想与信仰而继续勇往直前。
可惜,没有如果。
“......到底还是回不去了。”
乔瑜望着眼前似曾相识的水乡建筑,心里叹了一口气。
还真是“初闻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
“这位郎君?”
有人走到她的面前晃动了一下手掌,面上似是带着笑意。
乔瑜陡然间回过神来。
她的双目之上仍旧覆盖一层白纱,看人的时候就像是给人蒙上了一层白翳,连五官都变得模糊不清起来。
“请问......”
乔瑜转头朝向了声源,静静地等待着对方阐明自己的来意。
谢殊没想到居然能够在这个时候碰见来到石河子的乔瑜。
言德君的生辰将近,本就有不少人为投其所好而来到石河子。原本只是打着侥幸的想法,却没想到真的遇上了她。
乔瑜见对方久久没有回答,后退几步作了一揖:“郎君。”
谢殊如梦初醒,赶紧回了个礼。
“不知郎君可是前来石河子挑选古玩珍趣?”
乔瑜沉吟了一会儿,点了点头。
谢殊笑道:“既然如此,何不相携而游?不瞒郎君,在下同样也是孤身一人。”
乔瑜没有立刻答应,而是说:“听你的口音,似乎并不是元京人士。”
谢殊颔首:“在下来自晋国陈郡。”
陈郡?
乔瑜心中大概有了一点想法。
若说先前她只是觉得对方眼熟,那么这个时候她就已经确定了他的身份。
——大概是谢氏的某位年轻郎君吧。
“原来如此。”
乔瑜什么都没说,但在谢殊的眼里,这已经算是默许的态度了。
两人就这样肩并着肩,一起走在了石河子的大街上。
谢殊好几次都想要开口说些什么,可在见到对方认真挑选的神情时却又按捺了下去。
他与乔瑜许久未见,对方连他的模样都认不出来了,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明明早就做好相见却不相识的准备,可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心里堵得慌。
“郎君可是想要与在下说些什么?”
乔瑜将看中的玉佩买下后,与谢殊一起漫步到了河岸边。
早春时节,天气犹有些料峭,两岸的垂柳也未曾吐绿,来来往往踏青的行人自然是比往年里少了许多,因此也就显得格外地僻静。
乔瑜开门见山的那句话如同在平静的湖泊里投下了一颗石子,惊得本就没有做好任何准备的谢殊大脑空白了一瞬。
然而他很快就反应了过来,试图以一种平静的声线道:“许是近乡情怯,在下一见到郎君,便觉得似曾相识,忍不住上前搭话,如今看来的确是在下唐突鲁莽了。”
乔瑜远眺着对岸的吊楼,“倒并不算唐突,身处异国他乡,事事皆是由不得本心,若能寻见与故人相似者,也算是聊以慰藉。”
谢殊怔怔地盯着她的侧脸发呆。
他不知道乔瑜是基于一种什么样的态度说出这句话的。
她向来是个内敛的人,只有在疏离时才会表露出温和而柔弱的姿态,实在是让人摸不清她在想什么。
不过,现如今这般平静,与人共话家常似的......应当不会是疏远吧?
谢殊有些不太确定。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3章 第13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