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第 17 章

诸葛亮对此很头疼,聪明人其实很难理解普通人的思维,成年人也很难理解儿童的思维。诸葛真是个伪儿童,她不是什么如诸葛亮黄月英那样举一反三乃至闻一知十的天才,但是却在后世已经比较成熟的教育体系下培养出了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在解决了语言和文字上的障碍之后,再有后世培养出来的“屠龙术”,对于现在这些即便是写得颇为晦涩的文章,也就比较容易读懂甚至能够体会到文章背后的思想。

但是阿斗就是个普通儿童,他的天资就是正常人水准,或许比起普通农家出身的小孩来说还要强一些,因为他营养充足,无论是大脑还是身体发育都很正常。哪怕是放在关张两家,他在智商上头就算不出头,也不显得落后。但放在诸葛家,就很悲催,诸葛亮两口子从小到大就不知道普通人是什么样子,诸葛乔跟他哥诸葛恪一样,从小就有神童的名声。

因此,对于阿斗表现出来的平庸,大家都有些难以接受。

反倒是诸葛真也是从这个时候过来的,上高中的时候她父母还在那儿说什么女孩子也就是小学初中读书好,上了高中后劲就没了云云。她一直自认自己是个普通人,高中的时候还给小学生做个家教,倒也勉强能够体会阿斗的感受。

某种意义上来说,如果历史没有出现太大的拐点的话,诸葛真只怕将来的命运还要寄托在阿斗的身上。毕竟,未来蜀国破灭,诸葛真哪怕那会儿年纪已经不小了,也没法独善其身。

所以,诸葛真倒是挺希望阿斗能支棱起来的。

因此,诸葛真直接找上了黄月英,表示她想要暂时接手阿斗的教育,只把黄月英吓了一跳。那可是刘备的儿子,你一个小丫头片子,居然想要给少主做先生,你何德何能啊!

诸葛真却是振振有词:“女儿就是陪他一起读书罢了,怎么就算先生了!”

黄月英擅长的是机巧,而不是打机锋,不免有些说不过诸葛真,只得跟诸葛亮说了此事,诸葛亮却不是什么拘泥的人,他犹豫一番,便说道:“要不,就让真真试一试吧!小孩子之间,或许更容易交流一些!”

得了诸葛亮的允许,诸葛真也没在阿斗面前摆什么先生的架子,而是开始陪着阿斗玩游戏。

没错,就是玩游戏,还是那种类似于大富翁的升官图。首先投骰子确认起步身份,然后就可以按照这个身份往前走了。诸葛真从诸葛亮那里搞明白了如今的官制,这年头也没那么大的纸,诸葛真干脆就直接找了个大木板,问黄月英借了墨斗画了图,然后开始陪着阿斗玩。

而在玩的过程中,诸葛真又加入了许多剧情。比如说,起步是农民,遇到官府的时候就要交税,遇到军营要交税,甚至遇到山寨,还要交税买平安,几次之后,就一贫如洗,不得不退回原地。

起步是士人,那么遇上酒楼就要作诗,作不了诗,背也可以,遇上官府,也得背诗或者是发表相应的言论,都可以,但是遇上不同的官府,就得说不同的话,比如说,你遇上将军,就不能背《关雎》,起码也得背个《无衣》才行。要是背错了,轻则要退回原位,重则就要被剥夺士人的身份,从农民开始。

这年头娱乐活动其实很有限的,以至于阿斗当了皇帝之后,能想得到的娱乐无非就是斗蛐蛐,找美人而已。

而这个游戏虽说比较复杂,却很符合阿斗的胃口,为了能够玩得开心一些,他就开始努力读起《诗经》来了,诸葛真才不会像是如今那些经学大家一样,将《诗经》非要注解得高大上,而是原原本本地按照《诗经》原本的意思解释给阿斗听。这些本来就算得上是先秦时候的民歌,读起来朗朗上口,因此,不过是小半个月的功夫,阿斗居然也背下了二十来篇,里面的字或许还不是都会写,但也都认识得七七八八。

比起后世的小学生,如今的孩子其实需要学习的东西也就那么多,诸葛真光是靠着这升官图游戏,就教阿斗学会了不少常用字,背会了不少诗文,不光是诗经,连着如今的一些乐府民歌也学会了不少,另外,还学会了一些基础的数学知识。因为这升官图不会让你一步登天,而是会让你从小官小吏做起,农民起步最多是亭长,士人起步也最多就是佐贰官,而这类事务性的工作,都需要用到基本的算数知识。

甚至农民自己也要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要不然,就要被坑死。别的不说,遇到官府要收税,朝廷名义上是十税一,但那只是田税,还有什么人头税,刍稿税之类的,你要是算不清楚,直接就要被剥一层皮。

阿斗一开始搞不明白,然后诸葛真就故意逗他,搞出什么三八五十六之类的口诀来,导致他一个不注意,好不容易积攒的钱全被税吏给弄走了。吃过几次亏之后,他就知道要好好学数学,差点吃饭的时候都在背九九乘法口诀,一百以内的四则运算,虽说还是磕磕巴巴,恨不得将鞋袜脱了,连脚趾头都加进去一起算,但总算不会被诸葛真糊弄得太厉害。

“真真若不是个女孩子,那真是个因材施教的名师啊!”诸葛亮在发觉了阿斗的学习进度之后,几乎是目瞪口呆,他小时候也是进过学堂的,别说是学堂里的那些普通的启蒙老师了,便是后来的庞德公,水镜先生司马徽等人,讲学的时候,也从来不会考虑下头人的接受能力,反正就是自顾自地讲,你听得懂就听,听不懂拉倒,哪里有像是诸葛真一样,将寓教于乐发挥到这个地步的。

黄月英却是有些叹息:“真真这般聪慧,偏生是个女孩子,我总为她将来觉得担心!”

诸葛亮对此不以为然,笑道:“夫人这般聪慧,不也遇上了为夫吗?将来为夫定然给真真也选个聪慧过人的夫婿,夫人以为如何?”

黄月英嘴上说好,心里却是愈发担忧起来。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我的闺蜜在三国
连载中微云烟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