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炽夏

八月的江城夏日悠长,在清闲与消暑中,留下岁月的印记,静听窗外蝉鸣坐看近处的树影阑珊。

........

程以清和沈黎拖着行李箱,站在江城一中校门前,汗水已经浸透了T恤后背。

“比记忆中还热。”程以清用手扇着风,另一只手举起刚在校门口买的冰镇西瓜,“快点,去树荫下吃。”

沈黎慢吞吞地跟在后面,目光扫过熟悉的校园——红砖教学楼,操场边的梧桐树,还有那个他们曾经躲过雨的亭子。

十年了,一切似乎都没变,又似乎都变了。

“走快一点!”程以清在前方回头,举着西瓜冲他笑,“西瓜要化了!”

阳光透过梧桐叶的缝隙洒下来,斑驳地落在程以清的脸上。

他穿着简单的白T恤和黑色运动短裤,发梢滴着汗珠,笑容明亮得晃眼。

——那一瞬间,沈黎恍惚看见了十六岁的程以清。

那个会在体育课后给他带冰汽水,会在放学路上故意放慢脚步等他的少年。

“怎么了?”程以清见他不动,又往回走了几步,“中暑了?”

沈黎摇摇头,突然说:“真的好久不见了,程以清。”

程以清一愣,随即明白了他的意思,眼眶微微发热。

他伸手拂去沈黎额头的汗水:“是啊,好久不见,沈黎同学。”

两人相视而笑,仿佛回到了那个从未改变一切的夏天。

---

树荫下,他们分食着冰凉的西瓜,甜腻的汁水顺着指缝滴落。

程以清突然指着二楼的一个窗户:“看,我们的教室还在那儿。”

沈黎顺着他的手指望去,窗户半开着,隐约能看到里面堆放的课桌椅。

高一(3)班,他们初遇的地方。

“记得第一天吗?”程以清用西瓜皮指了指一处地方,“在那个人山人海礼堂,我一眼就看到了你。”

沈黎惊讶地看着他:“你记得这么清楚?”

“当然。”程以清得意地挑眉,“你穿着浅蓝色衬衫,和其他人不同,安安静静的坐在台下,调整你的设备——那一刻我就决定要认识你。”

沈黎的耳尖微微发红。

他从不擅长应对这样直白的告白,即使已经在一起这么多年。

“我以为...你只是同情我。”沈黎小声说,像当年那个自卑的少年一样别过脸。

程以清放下西瓜,沾着汁水的手指轻轻扳过他的下巴:“是好奇,然后是着迷。”他俯身吻去沈黎嘴角的西瓜汁,“最后是无法救药的爱上。”

这个吻带着夏天的温度和西瓜的甜味。

沈黎闭上眼睛,任由记忆如潮水般涌来——

---

高一那年的夏天格外炎热。

体育课上,其他同学在操场上挥汗如雨,只有沈黎独自坐在树荫下,看着自己不能参与的篮球赛。

突然,一瓶冰镇汽水贴在他脸颊上,吓得他差点跳起来。

“给你。”程以清不知何时站在面前,汗水顺着他的下颌线滴落,“我看你一直盯着小卖部。”

沈黎迟疑地接过汽水,指尖不小心碰到程以清的手背,像触电般缩了回来。

程以清却自然地在他身边坐下,拧开自己那瓶汽水灌了一大口。

“其实...”沈黎小声说,“我只是在看你们打球。”

程以清转头看他,阳光透过树叶在他脸上投下的光影:“想试试吗?我可以教你。”

沈黎摇摇头,指了指耳蜗:“剧烈运动...容易掉。”

“那我们玩点安静的。”程以清从口袋里掏出一副扑克牌,“会打升级吗?”

就这样,他们开始了每周体育课的秘密牌局。

有时候程以清会故意输掉,就为了看沈黎难得一见的笑容,有时候沈黎会发现他的小把戏,气鼓鼓地用牌拍他的手。

那些午后,蝉鸣、汽水泡破裂的声音和纸牌的沙沙响,构成了沈黎记忆中最美好的夏天。

---

“想什么呢?”程以清的声音将沈黎拉回现实。

“体育课...你教我打牌。”沈黎微笑着回忆,“后来被林老师抓到,罚我们扫了一周教室。”

程以清大笑:“那是因为你太老实了!我说我们是在学习概率统计,你非要承认是在玩牌。”

“我那时候...不会撒谎。”沈黎不好意思地低头。

“现在会了?”程以清促狭地眨眼,“那说说,昨晚为什么熬夜?”

沈黎语塞,耳根更红了。

程以清笑着揉乱他的头发:“走吧,带你去个地方。”

他们穿过操场,来到后山的小亭子。

十年过去,亭子的红漆已经斑驳,但石凳还是当年的模样。

程以清变魔术般从背包里掏出一副扑克牌:“来一局?”

沈黎惊讶地接过牌:“你还带着这个?”

“特意准备的。”程以清洗牌的动作依然娴熟,“赌注照旧?”

沈黎点点头。

他们当年的赌注很简单

——输的人要回答赢家一个问题,必须诚实。

第一局,程以清赢了。

沈黎狐疑地看着他:“你想问我什么?”

程以清思考了一会儿:“高一那年,你是什么时候开始喜欢我的?”

沈黎没想到他会问这个,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牌面:“大概是...你陪我去南净市修耳蜗那天。公交车上,你让我听你MP3里的音乐。”

程以清记得那一天。

沈黎的耳蜗突然故障,他二话不说翘课陪他去南净市维修。

漫长的车程中,他们共享一副耳机,听完了程以清歌单里所有的歌。

沈黎说他最喜欢《致爱丽丝》,因为那是他妈妈常弹的曲子。

“该我了。”沈黎发牌,“你是什么时候...确定喜欢我的?”

程以清不假思索:“辩论赛你发言的那一刻。你站在台上,声音发抖但眼神坚定,我突然明白——就是这个人了,我要和他共度余生。”

沈黎的眼眶微微发热。

他低头洗牌,掩饰自己的情绪波动。

第三局他认真起来,赢了程以清。

“到我了。”沈黎深吸一口气,“为什么...选择今天回来?”

程以清望向亭外的阳光:“因为十年前的今天,是我们第一次说话的日子。”

他掏出手机,翻出一张照片。

——教室座位表,上面有班主任林老师的批注:9月1日,程以清申请与沈黎同桌。

沈黎震惊地看着照片:“你...连这个都留着?”

“当然。”程以清轻声说,“关于你的一切,我都珍藏着。”

---

夕阳西下,他们漫步在空荡荡的校园里。

程以清突然跑向操场,回头冲沈黎招手:“来啊,比一场!”

沈黎站在原地没动:“你知道我跑不快的...”

“不是跑步。”程以清从器材室拿出一个篮球,“投篮比赛,看谁准。”

沈黎这才慢慢走过去。程以清已经脱了T恤,汗水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沈黎不自觉地咽了咽口水。

——即使在一起这么多年,程以清依然能让他心跳加速。

“你先。”程以清把球传给他。

沈黎笨拙地拍了两下,投出一个三不沾。

程以清大笑,捡回球示范了一个标准投篮,球稳稳入网。

“不公平...”沈黎嘟囔着,“你初中是校队的。”

程以清突然从背后环住他,双手覆在他的手上:“这样投。”

他带着沈黎的手臂完成了一个完美的抛物线,球擦着篮网落下。

“进了!”沈黎惊喜地转身,正好撞进程以清的怀里。

蝉鸣突然变得震耳欲聋,或者是他的心跳声。

程以清低头看着他,眼神温柔得像十年前那个少年:“沈黎,你知道吗?每次你露出这种表情,我都想吻你。”

“那为什么...不行动?”沈黎小声挑衅。

程以清的回答是一个炽热的吻,带着夏天的温度和青春的悸动。

沈黎闭上眼睛,仿佛回到了高一那年的教室,阳光透过窗帘缝隙,程以清在笔记本上写给他的第一句话:

「你好,我是程以清。我们以后是同桌了。」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但有些感情,就像江城的夏天一样,永远热烈,永远鲜活。

---

离开学校时,天已经黑了。

校门口的奶茶店还开着,程以清买了两杯冰镇柠檬水,递给沈黎一杯:“敬我们的第一个十年。”

沈黎碰了碰他的杯子:“和以后的...很多个十年。”

路灯下,两个身影渐行渐远,却始终并肩。

他们的影子在地上拉得很长,像两条缠绕的藤蔓,在夏夜的微风中轻轻摇曳。

..............

那个炎热痛苦的夏天已经过去十年。

但每当他们相视一笑时。

十六岁的少年就从未离开。

—全文完—

..................

《听得见你声音》后记:

当我在键盘上敲下《听得见你声音》的最后一个句点时,窗外的雨声正轻轻敲打着玻璃。

这一刻,我突然理解了程以清和沈黎为何如此珍视雨声。

——因为最平凡的声音,对某些人而言却是最奢侈的礼物。

这个故事始于一个简单的念头:如果爱能穿越声音的屏障,它会以怎样的形态存在?在创作过程中,我惊讶地发现程以清和沈黎逐渐有了自己的生命。

他们不再是我笔下的角色,而是成为活生生的人,带着各自的伤痕与光芒,跌跌撞撞地走向彼此。

程以清则凝聚了我对“爱”的理解

——不仅是甜蜜的依恋,更是坚定的成长伙伴。

他教会沈黎听见世界,沈黎则教会他倾听内心。

这种双向救赎,或许就是爱情最美好的模样。

写作过程中,我查阅了大量听障人士的访谈和学术资料,但最深刻的领悟却来自一个意外发现:听觉皮层在失去输入后会“转行”处理其他感官信息。

这多么像爱情——

当某个通道关闭时,心灵会开辟新的路径来连接彼此。

程以清和沈黎正是这样,在声音的废墟上,建起了更丰富的沟通桥梁。

或许每个读者都能在故事中找到自己的影子——程以清那种“解决问题”的冲动,沈黎害怕成为负担的焦虑,或是两人在面对未来时的甜蜜与忐忑。

我们都在学习如何爱人与被爱,如何在保持自我的同时为彼此成长。

关于程以清与沈黎的名字由来

在创作《听得见你声音》这个故事时,两位主角的名字并非随意取之,而是承载了我对他们性格、命运以及彼此关系的隐喻。

1.程以清——“澄以清”的纯净与坚定

程以清的名字取自“澄以清”,寓意澄澈明净,矢志不渝“。

-“程”,既是姓氏,也暗含“旅程”之意,象征他的人生轨迹——从高中时的天之骄子,到为爱放弃物理梦想,再到最终找到真正的人生方向。

-“以清”,既有“清澈”之意,也谐音“以情”,暗示他性格里纯粹、执着的一面。他爱上沈黎,便愿意为他改变人生轨迹,哪怕前路艰难,也从未动摇。

他像一泓清水,看似温和,却有着穿透顽石的坚韧。无论是高中时坚持陪伴沈黎,还是大学后为他研究人工耳蜗技术,程以清的“清”,既是性格的纯粹,也是感情的坚定。

2.沈黎——“沉黎”的黑暗与破晓

沈黎的名字则更具矛盾感,既代表黑暗,也象征黎明。

-“沈”,谐音“沉”,暗喻他因听力障碍而深陷自卑、封闭的黑暗时期。

-“黎”,意为“黎明”,象征他在程以清的影响下逐渐走出阴影,迎接新生。

沈黎的成长,就像黑夜过渡到黎明——从最初的自我否定,到最终接纳自己的不完美,甚至用自身经历去帮助他人。

他的名字,是他命运的缩影:“沉入黑暗,终见黎明。”

3.两人的名字组合——“清黎“科技”

在故事后期,他们共同创立的公司名为“清黎科技”,不仅取自两人的名字,更象征他们的结合——“清澈的坚持,照亮黑暗的黎明。”

程以清的“清”给了沈黎走出阴影的勇气,而沈黎的“黎”也让程以清明白了爱的意义:

——不是牺牲对方,而是成就彼此。

《听得见你声音》不仅是一个关于青春、成长与救赎的故事,更是一个关于“如何爱与被爱”的命题。

程以清和沈黎的名字,就像他们的感情一样,从一开始就注定要交织在一起。

——一个清澈坚定,一个从黑暗中破茧重生。

希望你们喜欢这个故事,也愿每个人都能在生命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程以清”或“沈黎”。

最后,希望这个故事能让你听见一些曾被忽略的声音:清晨的鸟鸣,爱人的心跳,还有内心深处那个勇敢的自己。

正如沈黎发现的,有些声音不需要耳朵,只需要一颗愿意倾听的心。

愿我们都能勇敢直面生命中的沉默时刻,并在爱的频率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声音。

感谢你陪伴程以清和沈黎走过这段旅程。

他们的故事暂告段落,但爱的回响,将永远在某个角落继续荡漾。

杳数谨致

2025年深春于雨声淅沥的窗前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6章 炽夏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听得见你声音
连载中杳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