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第 12 章

李云乐以极快的速度梳妆打扮完毕而后来到了宫门处。

此时距离朝会时间其实还有半刻钟,但已是站满了密密麻麻的人头。

李云乐不由在心中吐槽,可真早啊,这天都还没亮呢!

狄仁杰甚至已经侍立在了坐在御撵上的武皇身旁,很是精神地商量起了政事。

武皇不是嘱咐狄仁杰要好生修养吗?这算不算虐待老人?

而且她记得大臣们住宫外,进宫还得被搜身检查,所以还得更早进宫准备。

没记错的话,好像是五更?那也就是凌晨三点钟,这作息可真是反人类!

李云乐不由得在心中庆幸了起来,幸好她没穿成世家子弟,不然每天得起得更早了。

虽只过了短短半天,但李云乐的地位却是已经进行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随着李云乐的出现,场中大部分人都将视线落在了李云乐的身上。

那些线中有打量,有恨意,有嫉妒,有不屑,只有为数不多来家人的目光带着善意。

特别是武三思等人的眼中的恨意,几乎快化作了实质。

被这么多恶意的目光看着,李云乐倒没什么太大感觉,毕竟不遭人妒是庸才,昨天的天幕一出她就知道自己的未来肯定有一大堆敌人了。

旋即,李云乐也打量起了周围。

今天在场的只有在朝中有官职之人,而不是如昨日的宴会那般后宫女眷们通通在场。

也因此她没能看到母亲韦氏和姐姐们,只有李显和李重润用眼神示意问她是否安好。

唯一特殊的是太平,她虽并未担任具体官职,但一直参与政治决策,自然不会错过此次出行。

李旦和李隆基父子自是也在的,脸上都是一片淡然表情,仿佛一切都与他们无关一般。

如果不是提前知道了历史,李云乐觉得自己恐怕会被两人的样子欺骗,认为他们一心只想当闲王。

果真是影帝父子啊,太能演了。

李隆基甚至还对着她微笑点头示意,“安乐阿姊好。”

一副十足的天真少年郎的模样。

李云乐在心中感叹,这厮还比自己小上一岁已经如此能演,难怪原本的历史里能够演上大半辈子的明君,直到年老时才暴露了本性。

她其实并不排斥帝王们有些心计,但一想到安史之乱,李云乐便对李隆基恨得牙痒痒。

只是如今还不到跟他们撕破脸皮的时候,李隆基都能演,她自然也能演。

因此李云乐也对着李隆基露出“和善”一笑,“三郎许久不见长高了不少了。”

两人并无太多的交情,互相打招呼后便也没再说话,李云乐也侧过身站定不再四处张望,而是做出一副乖巧听话的模样。

因而她没能看到,李隆基垂下的手握成的拳。

当然哪怕她看见了也不会惊讶,还会在内心嘲笑他一番,果然年纪还小,伪装得不到家。

就在这时武皇也回神过来,对着上官婉儿招手道,“通知大家出发吧。”

哪怕过了一晚,她对“曲辕犁”依旧有些迫不及待,自是不愿浪费更多的时间。

上官婉儿自是点头应是,然后通知了随行护卫。

随着一声“起驾”,整个队伍都浩浩荡荡地朝着城外行去。

而在看见去往庄子的那条熟悉的路后,李云乐原本的担忧又升了起来。

庄子的田地里可还种植着新的作物,她的研究所也还在农庄隔壁呢!

不过皇帝出发肯定有禁军先行通知清场,管家一向聪慧,肯定会闻风而动。

为了预防可能的突发情况,她还早预演过如何隐藏敏感的东西,那些田里的作物虽不好藏,但如今如今还是初春,作物都还只有叶子。除非是经验丰富的老农,普通人见了多半只会觉得是普通农作物。

然而看着天上那块此时虽没什么动静却依旧泛着淡淡白光的天幕,李云乐心中却是弥漫着一种不祥的预感。

不过按照她看网文的经验,天幕应该很长时间才会出现,不至于第二天就再次出现来捣乱吧?

李云乐在心中不断安慰着自己,同时默默祈祷着。

不管李云乐再怎么不情愿,庄子再怎么遥远偏僻,一个时辰后他们还是到了。

庄子不算大,外表还有些灰扑扑的,而且地处洛阳郊外最边缘处,跟二张、太平公主等人所持有的豪华田庄简直是没得比。

不少人当即望向了李显,仿佛在说究竟是东宫太穷了,还是李显只是表面疼爱女儿但私底下什么都不给?

被众人望着的李显心中很是委屈,他自然愿意给自己女儿置办好的庄子,但李云乐自己挑了如今的这处庄子啊!

他当时也很是不解,但李云乐只说自己喜欢安静。

作为一向疼宠女儿的老父亲又怎么可能拒绝呢?他只当是女儿太过懂事了。谁能想到会有今天的这一出?

李云乐也有些心虚,她自然是故意选的这处庄子。

毕竟庄子简陋才不容易被别人盯上,地处偏僻她便更容易获得更多的良田。

而且她比谁都清楚那些豪华庄园是怎么来的,都是大量侵占了原本普通百姓的田地罢了。

虽然有些矫情,但李云乐还是下意识地选了个普通些的庄子,好减轻自己的负罪感。

李云乐自然不能对众人解释,毕竟她若承认是自己故意选了这处庄子,一向多疑的武皇肯定会心生怀疑,那就大大不妙了。

所以她决定让自家老爹把锅背着,然后在心中暗暗对自家老爹说了句抱歉。

庄子大门处已经站着二十来个人,见到武皇的仪驾后顿时俯身跪拜。

为首的是一个四十来岁的中年女人,是如今农庄中的管家。

女人姓谢,因在家中排行第三,所以大家一般都叫她谢三娘。

谢三娘的行礼很是标准,整个人面色沉静,打扮得也很是得体干练,一点也看不出六年前她只是房州的一个普通农妇。

更看不出如果不是李云乐那时救下了她,她早就死在了跟官兵冲突时的刀下。

谢三娘家其实算是富农,丈夫还是是朝廷登记在册的府兵,原本生活得还算殷实。

然而府兵的奖赏逐年递减,十来年前她的丈夫更是只在战场上送了命,只留下她和一个儿子。

按理来讲按照朝廷规定的抚恤金,谢三娘将儿子养大也不算难。

但府兵制本就一年不如一年,朝廷能发的抚恤金本就不算多,再加上贪官污吏,落到谢三娘手上时便不剩几个子了。

不过看着自己的嗷嗷待哺的儿子,谢三娘还是咬着牙靠着走街串巷做些豆腐生意,艰难地将孩子拉扯大了。

就当谢三娘看着长大的儿子终于能歇口气时,厄运又找上他们了。

府兵都是父死子继,于是谢三娘的儿子也被征了兵,而后也死在了西域的战场上。

谢三娘本就没了生的希望,而且这一回官府发下的抚恤金更加少了。

想到过去几十年的委屈谢三娘终于爆发了,决定拉几个官兵给自己全家陪葬。

但哪怕她因走街串巷力气大些却也只是个没有学过武的妇人,很快便士兵们拿下。

恰好彼时的李云乐为了完成系统任务在房州城中到处溜达,然后便看见了谢三娘这近乎找死的举动。

知道缘由后李云乐终究是心软了,而且她本来也有系统的救人任务,于是李云乐便给了谢三娘另一种选择——处死或者充为官婢跟着她回庐陵王府。

谢三娘当时是凭着愤怒激发出的一腔孤勇,如今回过神后谢三娘再次展现了华夏女人的坚韧,自是选择了后者。

而考虑到谢三娘农家出身,李云乐便将其放到了农庄中。

彼时的李云乐只当是偶然救了一个苦命人,但后来她却发现谢三娘着实是个人才。

她虽没读过书但干活却是利落无比,脑子灵活学什么东西都快,更重要的是因自己救了她,谢三娘对她很是忠诚。

李云乐彼时正是用人之际,自然不会放过这样的人才。

她先让谢三娘从小管事干起,而谢三娘也没让她失望,逐渐接手了李云乐名下的大部分农庄。

当他们一家被召回洛阳之后,已经了无牵挂的谢三娘自然也跟着回了洛阳。

李云乐当即朝着谢三娘望去,而谢三娘趁着行礼起身整理衣服时飞快地对着她做了一个“ok”的手势。

而这是李云乐从前教给手下人的暗号。

李云乐的心顿时安定了不少,她就知道她手下之人不会让她失望。

不过即使有了谢三娘的保证,但李云乐还是决定小心为妙。

于是她试探性道,“陛下,庄子外的农田脏乱,要不然安乐让人把曲辕犁拿到院子中找块干净的田地观看效果如何?”

李云乐觉得自己的提议还算合理,毕竟这满朝文武都是身娇体贵的贵人们,应当都不想去那

更何况武皇和好几个朝臣年纪都那般大了,她都害怕他们去了田间根本站不稳。

但武皇是什么人?李云乐虽极力隐藏,但武皇却早看出了李云乐神情中的紧张。

听到这句话后武皇更是确定这个狡诈的丫头肯定在藏着什么东西所以不愿让她四处参观这处庄子?

如此一来,武皇又怎么会让她如愿?

于是她轻笑一声道,“朕既然到你的庄子上自然是想看那犁在最平常的田地里的效果,如果是就在院子里看了,那朕为什么不让你直接将曲辕犁送进皇宫来?朕还不用那么多时间来你这偏僻残破的农庄。”

李云乐:拒绝就拒绝,怎么还攻击了一波她的庄子!她的庄子只是外表不起眼,这里面的东西可是能改变世界的好吗?

知道拒绝不过,李云乐也彻底放弃了挣扎,毕竟推辞多了反倒会让人怀疑。

于是她只能抬手示意谢三娘道,“带路吧,去最近的那块正在犁地的水田。”

谢三娘见李云乐都发了话,点了点头,然后便领着众人七拐八拐穿过农庄来到田地旁。

与农庄主体建筑灰扑扑不起眼不同,田地里此时却是一副生机勃勃的模样。

此时正是初春,刚被种下没多久的作物们已经吐出了新芽,哪怕还有部分田地还没来得及种植下作物,但也能看出它的泥土很是松软,看起来竟是比他们曾经见过的最好的良田还要肥沃!

不远处的一块田地里一个身穿粗布的农人一手压住犁梢,另一手则是轻抖缰绳,他的前方是一头老黄牛,正尽职尽责地拖着耕犁。

虽然还看不清农人手中那犁的准确构造,但仅从那一人一牛的行进速度就已然能看出这犁比如今普遍使用的犁要快上数倍,也更加灵活省力!

哪怕是昨日压根不相信李云乐,觉得她是故意夸大其词好保住性命的人也都意识到李云乐所言非虚。

这犁的确比如今常用的的犁要省力、灵活,一旦被推广到天下将会大大提高百姓们的犁地效率。

而在这时,之前甚至对于天幕的出现都很是淡定的狄仁杰激动开口道,“陛下,这样的农具出现是百姓之幸,天下之幸啊!”

李云乐:按照网文定律,天幕不可能播放得那么勤!

本作者:呵呵~越不想来什么越来什么。

过渡两章~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2章 第 12 章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天幕剧透后武皇封我当太女
连载中荔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