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父赐子死

朔风卷着砂砾,抽打着上郡边关的黄土墙堞。蒙恬大步流星穿过校场,甲叶铿锵。士兵们敬畏的目光追随着这位三代秦将的身影。忽然,一骑快马如离弦之箭冲破辕门,使者滚鞍落马,高举密封的铜管:“陛下诏书!扶苏公子、蒙恬将军接诏!”

帅帐内,使者展开那卷承载着死亡旨意的竹简,大声宣读:“……扶苏为人子不孝,其赐剑以自裁!将军恬与扶苏居外,不匡正,宜知其谋。为人臣不忠,其赐死……”

扶苏如遭雷亟,挺拔的身躯晃了一下,脸色瞬间褪尽血色,他下意识看向蒙恬,这位以三十万戍卒卫长城守边境的将军。

蒙恬却没注意到公子的目光,他在那片刻之间怔了一下,又极快冷笑一声。

陛下要问罪他,或者问罪扶苏公子,大概可能,同时问罪他们,都可能性不大,更别说同时赐死。

扶苏在这位将军那瞬间由惊怔变为冷笑的表情,极快的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了。

作为大秦的公子,他有着极高的政治素养,几乎比蒙恬还快的意识到发生了可怕的事情。

他脸色不是恐惧,而是火山爆发前的惨白。他猛地抬头,眼中燃烧着难以置信的怒火和深重的疑虑,一字一句,如同金铁交击:“为人子不孝?戍边无功?诽谤君父?”他骤然踏前一步,厉声质问,“君父虽严,岂会不容亲子面陈一言?吾屡次直谏坑儒、焚书,亦未遭此绝情!”他目光如电,射向使者,“此诏,绝非君父手笔!字迹可仿,然君父之心,岂能仿之?吾必亲返咸阳,面见君父,问个明白!纵是斧钺加身,亦要死个清楚!”

使者被他逼人的气势慑得后退一步,色厉内荏:“公子……公子抗旨不遵,是想……”

“抗旨?”扶苏冷笑,一把抓起案上沉重的青铜镇纸,“此诏若是君父所下,我扶苏引颈就戮,绝无怨言!然此诏疑窦重重,形同鬼蜮!我岂能死于奸佞之手,令亲者痛,仇者快!孤先杀你这矫诏小人,再回咸阳!”说完反手抽出背后长剑。

名剑太阿!这是始皇帝称帝那年,赐给长公子的。这把剑本身就象征着皇权和威势,经过多国争夺,最后归秦,秦皇十分喜欢,但最终还是给了公子扶苏。

使者大约都没看清,就已经身首分离。他身边侍卫被公子凛凛威势所吓,竟不由后退数步。

蒙恬一直沉默如山,此刻也上前一步。他并未如扶苏般激愤,但虎目之中精光四射,沉稳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公子所言,深合情理!陛下圣体安危未明,此等赐死重诏,竟由寻常使者送达,而非陛下亲信重臣持节监刑,更无虎符佐证!此其一。诏书所言公子罪状,与公子素日言行大相径庭!此其二。”他转向扶苏,抱拳沉声道:“公子欲回京面圣求证,蒙恬以为,正当其时!此乃人子之孝,人臣之忠!”

他话锋一转,目光扫过帐外肃立的边军,声音斩钉截铁:“然!蒙恬身受国恩,统领三十万边军,职责所在,镇守北疆,屏护社稷!无陛下虎符明诏,恬纵万死,亦不敢擅动一兵一卒!此乃秦法,亦为军人之天职!”他目光炯炯地看着扶苏,“公子可速带亲信护卫,轻骑简从,星夜南下!沿途关隘、驿站,蒙恬即刻传令,晓谕各处守将,公子为陛下血脉,奉诏回京问安,任何人不得阻拦公子车驾分毫!违令者,以谋逆论处!”

这已是蒙恬作为帝国柱石,在恪守臣节与护卫真相之间所能划出的底线。他给予扶苏的,是畅通无阻的道路,而非足以颠覆咸阳的刀兵。

扶苏眼中怒火稍敛,深深望了蒙恬一眼。那目光中有理解,有决绝,更有一丝英雄相惜的悲怆。他不再多言,转身厉喝:“陈锋!”

“末将在!”一名身材魁梧、面容坚毅的年轻将领应声出列,正是扶苏最信赖的侍卫长。

“点齐亲卫营精锐五十骑!备快马!即刻出发!”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天崩[秦末]
连载中青衣成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