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第 1 章

丝丝春雨将姑苏笼得似烟胜梦,顾家别院里,蔷薇花边的惊鸟铃①被一对欲栖黄鹂撞得摇晃。“叮——”一声,铜铃声在雨丝中格外轻灵,受了惊的黄鹂鸟倏忽飞起另寻避处。

“三月前推倒姐姐不说,昨日又用泥巴扔她,翻过年你就七岁了,做出这种事可知错?”

正堂,当家主母崔氏神色肃穆,正训诫庶女。

“小五知错。”梳着双丫髻的女童顾亦璇垂着头,做出恭顺听训的样子。

她前世是一名政客,谁知昨天醒来成了苏州知府顾成弘家中排行第五的小庶女。三月前原身将四娘子推倒冰面,惹得主母震怒,将母女两人贬到郊区的别院思过。

前几天顾家人来别院暂住,娘俩原以为惩罚结束了,谁知姐妹见面时四娘子又嘲笑原身“你与你娘都是乡下野种,再也别想回城。”

原身愤怒之下甩了她一身泥巴,被罚去跪祠堂。

于是睡梦中两人悄无声息换了魂魄。

顾一昭意识到穿越后,五分钟内已经毫不客气满祠堂翻检,将族谱、灵牌、祖先画像这些翻了个底朝天寻找关键信息:

这个朝代为大雍,相似于明朝中后期。

自家姓顾。虽看不懂画像上祖先官服代表什么官职,但十几个都穿官服、连带女眷的画像珠宝璀璨,就知道顾家累宦世家、家底丰厚。

今早又寻亲娘打听,才知道家中主母为续弦,出自与顾家门当户对的清河崔氏。家中姨娘众多,光女儿就生了九个,自己亲娘是四姨娘,四姨娘本是佃农的女儿,进府做灶娘后机缘巧合成了姨娘。

再多问亲娘就一问三不知了,又紧接着被叫来挨训,因此无法获得更多信息。

顾一昭没有继承太多原身记忆,但凭借直觉认为事情没那么简单,光是推人事件就处处透着蹊跷:古装剧里哪个小娘子身边不带几个丫鬟,偏原身推四娘子时两人身边都没人,怎么就那么巧?

昨天四娘子又屡次挑衅原主,似乎是故意不想让自己娘俩回家……

疑点重重、山头林立,

自己唯一的依靠就是亲娘,……

而自己亲娘……

自己亲娘正贪婪看家具。

她先看豆绿云母笺裱糊的山墙下一水的黄花梨百宝嵌顶竖柜②,再一一巡视浪里梅窗棂下铺着石青色牡丹靠背、秋香色引枕的罗汉床,连左右分设的官帽椅和维扬木杌都不放过。

眼睛里的艳羡是遮也遮不住。

过于露骨,让旁边服侍的小丫鬟们甚至嫡女二娘子都面露鄙夷。

顾一昭收回余光,无声叹口气。饶是她精明能干,匹配到这样的队友也要无语。

四姨娘举止粗鄙野心勃勃,偏偏谋略全无、心思都摆在脸上,只怕不知“死”字怎么写。

单看她今日穿着。

外搭大红色,内搭胭脂红,水红色绣花鞋,翠绿的缠枝莲裤子。

一抬手,七八个铜镀银镯子“叮叮当当”响,边缘上银皮锈锈斑驳,露出金黄带绿的铜胎底。

高饱和的大红搭配翠绿,让人眼前一亮又一暗。

刻意卖惨、不够庄重,惹得周围服侍的丫鬟婆子们纷纷侧目。四姨娘衣服还都是几年前流行的样式,现在穿出来样式古旧、褪色不均,就很有几份滑稽。

崔氏训完话,斜依着旁边的黑漆嵌螺钿龙戏珠纹香几,接过丫鬟殷勤递过来的六安瓜片抿了一口润舌,才开口:“话说回来,你们在山庄住了三个月,可还习惯?”

“……”

四姨娘还在看家具,看了又看,没听见。

顾一昭原本安心装傻,此时再也忍不住了,一边轻推亲娘,一边乖巧答话:“回太太,山间的确比城里更寒凉,但习惯了也还好,倒是太太乍到,晚上要记得添件衣衫。”

还知道关心嫡母?

主母脸上原本淡淡的怒色散了大半。

四姨娘回过神来,也赶紧答话。

只不过一开口就将顾一昭气了个半死:“太太,我们没赶上春日裁衣,那这份料子……”

都被困在小山庄里了还惦记着蝇头小利,贪财丝毫不知收敛……

“少不了你的。”崔氏倒有城府,片刻哑然之后立刻温和道,“陈妈妈,一会挑几匹尺头送过去。”

“谢太太。”四姨娘喜滋滋道谢,还不忘提,“太太,说起来,我房里打碎了个汝窑的茶盏,配不成套,正好顺便给配一个……”

谁家受罚还能连吃带拿?

眼看着她越说越不像话,顾一昭赶紧开口:“母亲一路舟车劳顿,姨娘事先摘了艾叶,说是艾叶水蒸脸最能去乏。”

艾叶?太太看向五娘子的眼神多了一丝探究:她衣饰朴素,五官虽精致但到底是女童样,倒是那对眼睛生得灵,让人想起骤雨才过还晴,正是东风云开时,一派开阔之意。

早有身边侍奉的丫鬟招手,将早放在廊下的艾叶拿上来,竹编小筐里铺满绿面白底的艾叶,都是嫩叶,上面朝露的水汽盈满鼻端。

“听庄头说第一缕太阳照到的艾叶阳气充沛,除邪湿最有效果。所以姨娘天还没亮就去摘了一筐。”女童脆生生的声音响起,很是讨喜。

旁边二娘子开口:“明明外面是下雨,怎得还有太阳?”

“二姐姐有所不知,这几天日头都是辰时露个脸,之后便绵延一天雨。姨娘说才采了多半筐,雨丝就飞起来了。”

打湿了衣裳?

主母的目光顺眼扫了四姨娘一眼,果然见她裤脚沾了春泥,还带着几根绿绿的青草渣。

她那些愠怒就散了个一干二净。

顾一昭说到一半停顿一下,刻意打量了下太太神色:“原来还担心太太一路颠簸,如今看着太太精神十足,不像舟车劳顿的样子。莫非这回出门换了大船?”

“傻子。”二娘子不屑“嗤”了一声,“庄子外的河就那么宽,哪里载的动大船?有钱也换不了。”

“原来是这样啊。”顾一昭放心点点头,“可我看母亲气色这么好,脸上红里透白,瞧着年轻了许多。”

“笨蛋,那是人参养荣丸。”二娘子嘲笑她,“娘这几个月一直在吃外祖母寄来的人参养荣丸,最是滋养不过。”

“二姐快别笑话我了。”

顾一昭双手抬起,一把捂住了脸,装出了小孩害羞状。

她丝毫不觉得自己这一番造作肉麻,政治场上政客们拍起马屁来可比这肉麻多了。

太监学是政治学的核心。

某种意义上世界就是一个巨大的太监王国,在古代当太监和在现代当太监也并无本质上的不同。顾一昭心中自嘲。

好话谁人不爱听?太太脸上的笑变得真切了些,语气也带了些发自内心的欢喜,笑道:“呦,我们家五娘子如今也会疼人了?”

本来的训斥也就此放下,不痛不痒说了几句话,便挥挥手:“你们下去吧。”

“是,太太/母亲。”五娘子就和四姨娘两人起身告退。

四姨娘一路嘟囔:“没想到太太就算住庄子上,都用那么好的家具!”

顾家富庶,即使是田庄别院也修建得青砖绿瓦很是气派,然而娘俩房里陈设不过是普通木质,比不上主母院里金碧辉煌。

“炕桌上那一面紫檀边座百宝嵌蕃人进宝图插屏,啧啧啧,不说那紫檀木紫得发亮,不说屏面上一水的螺钿、青金石雕的“万字不到头”,光是藩人所举盘中各色祖母绿、鸽血红、矢车菊蓝都是实打实的宝石。”四姨娘念念不忘,“差点闪花我的眼。”

顾一昭反而更关注那藩人。

雕刻的金发碧眼栩栩如生,非亲眼目睹不能有如此神韵,而匠人能熟悉外国人说明这个朝代还算开放,或许能给她带来新的转机。

再者只是来消夏避暑的别院就能随便摆设价值不菲的家具,更说明顾家财力不薄。

四姨娘丝毫没发现女儿在沉思,而是心疼女儿:“我的儿还这么小就已经会看人脸色,还不知道先前吃过什么亏呢。”。

顾家家规,孩子都要送到太原祖宅养。原身因为体弱去年才送走,却偏偏半路生病,耽搁在了姑苏一年,才打算继续走又收到亲爹调令,是以直接来了苏州,是以亲娘和嫡母都不大熟悉她为人。

顾一昭庆幸如此,否则她还要费尽心力伪装。

四姨娘心疼完女儿又想起了新的话头:“艾叶是我采来做青团的,清明前艾叶最鲜,绞出青汁和着糯米做青团,你怎得就送太太了?”

她原想挨训回去后做青团,谁知道就这么巴巴被女儿献出去了?

想着想着恍然大悟:“你还夸了太太气色好,莫不是要学那个马屁精二姨娘?”

还好雨中没什么人走动。

顾一昭教导亲娘:“我们如今沦落庄子上,搞不好回不去大宅,还要那体面作甚?”

“哼!”四姨娘明显不屑一顾,“等老爷回来我先生个儿子,到时候这院里谁大还不一定呢!”

顾一昭一阵头疼。

四姨娘这么嚣张跋扈,简直是政客大忌。

她赶紧扯着四姨娘回小院。

娘俩住在西北角最偏僻的一处小院里,听说是为了让犯错的五娘子修身养性特意选的简陋院子。

墙漆脱落的墙面与纵横的青苔将墙面斑驳成绿墨白三色相间,让人看着就犯怵:瓦片年久失修,看得见残瓦半片,上面的蓬草还在雨中摇晃,房舍窗棂破损,原本的贝壳砖残破不已,零时换了几张白纸贴补残片。

更不用提屋内家具老旧,缺胳膊少腿,桌子瘸腿下面垫着半块砖。

顾一昭审视一圈,顾家奢侈到黄花梨放别院,周到到别院祠堂都能另画一副祖宗画像,却也能有这么破败的院子。

这就是世情冷暖,若不力争上游,便只能沉沦苦难。

她沉思,四姨娘可不管那个,只夸张吸吸鼻子:“好香!”

一股浓香雨雾中格外诱人。

随后四姨娘美滋滋唤丫鬟:“赶紧上菜。”

谁知压根儿没人过来,只有个胖丫头“哎”了一声,屁颠屁颠摆盘。

“别看咱被贬,可娘有手艺啊,你瞧,一桌菜。”

四姨娘给女儿擦干了头发换了衣裳,这才喜孜孜坐到餐桌前,

“我估摸着太太要训话,所以先炖了猪蹄膀,这会正好炖得烂糊一片。”

她得意说了一长串,顾一昭看着桌子惊讶。

桌上满满当当:

嫩嫩的枸杞芽与黄灿灿鸡蛋翻炒是一道枸杞芽儿鸡蛋,雪白竹笋烩入金华火腿就是赫赫有名的金镶玉,还有一道香酥鹌鹑骨,卤过的鹌鹑骨头一碰就碎,看着就入味。

压轴大菜则是一大盆芸豆白汤猪蹄膀。

院里没有小厨房啊?

再一想,进门时看见廊下摆了两个放着砂锅的小泥炉,想必菜式就是这么做出来的:香酥鹌鹑骨是剩菜,砂锅上的猪蹄膀是早上四姨娘炖的,枸杞炒鸡蛋是个快手菜,也就烩个金镶玉费时些,不过靠着砂锅也能勉强做出来。

“你娘我厉害吧?这都是我私房钱买的。你跪了一夜需要补补。”

四姨娘将女儿也拉到桌前,

一边抬起下颌角往窗外努努,“不像那几个肯定饿着呢。厨房刚从城里来,人仰马翻,又是做菜又是烧洗澡水,肯定是先紧着太太来,其他人有大锅炖菜就不错了,哪有咱娘俩吃香喝辣来得自在?!”

她一边说着话一边舀勺切得稀碎的韭菜根、一勺青翠嫩嫩的小芫荽末、一勺豆酱、一勺豉油,混合了筷子“叮当叮当”搅匀蘸水,随后捞出猪蹄膀,淋淋漓漓汤水四溅,四姨娘眉头都不皱,直接盛到碟子里。

筷头一动轻轻一拎,猪蹄膀立刻和骨头分离,肥瘦相间的炖肉就这么颤巍巍举在了筷间。

再放进蘸水里,蘸了正面蘸反面,确保四角都沾染上蘸水了,这才殷勤递给女儿:“快尝尝。”

顾一昭没胃口。

她满腹心思,昨夜翻检一晚上,还要趁天亮复原,紧接着又是打起精神应付太太,这具小孩身体有些支撑不住。

可不知道为什么,四姨娘在旁边据案大嚼,又是啃着骨头咂吧又是自吹自擂:“鹌鹑是庄户小孩前天设笼掏的,竹笋枸杞芽鸡蛋是庄户们孝敬的,火腿是我从城里带来的,也就猪蹄膀是花钱从乡集上订的,又样样俱全又花不了太多钱。”,

勾得顾一昭也渐渐有了些胃口,她犹豫了片刻,到底开口:“我也来一份米饭。”

四姨娘大喜。

见女儿开吃,又挥挥手遣散胖丫头:“你也下去吃吧,这么冷的天吃点热乎的猪肘芸豆汤,正好暖暖身子。”

胖丫头喜笑逐开,行礼应是后忽然想起:“姨娘,除了木兰姐姐去买药,其他几个都不在,我给她们留吗?”

顾一昭了然。想必是娘俩失势后丫鬟们踩高捧低。

古往今来冷门部门就是留不住人。

四姨娘也明显带了几丝气:“不许留!煮菜端菜都没份,吃饭也没她们的份!”

说罢冷笑一声:“等她们偷懒回来,正好吃厨房发下来的大锅菜!”

丫鬟们去哪里了呢?顾一昭沉思,是去攀高枝好调职回大宅吗?还是各派系安插来的卧底正好去述职?

四姨娘可不管那么多,骂完丫鬟们就起身给女儿又盛了一碗芸豆蹄膀汤:“多吃好,多吃长个子,别像小六她们鹌鹑缩脖子样,就应当像你娘我这么高才显富态。”

说到“你娘我”,话说出口赶紧缩了缩脖子,四下张望:“别让外头听见说我嫡庶不分,到时候又扣月钱。”

还叮嘱女儿:“记住外面不许叫娘,要叫姨娘哩。”

顾一昭心里一动:四姨娘说到底也只是个20多岁的年轻女孩,眼界浅薄些也难免。于是接过勺给四姨娘也盛了一碗汤。

芸豆绵软即化,长时间炖煮后蹄膀的胶质融入汤底,雪白奶汤又香又沾嘴,简直能用余音绕梁胡乱形容。

四姨娘喝汤喝得眉目舒展,将空碗一推,往椅背后舒服一靠,惬意叹口气:

“说不定明年我就能荣升二房!将那起子告密的贱人都打发不说,还能有自己的小厨房!!!”

咳咳!

顾一昭差点被噎死。

开新文啦,红包发起来!欢迎读者小天使们多多指教!

女主是冷血政客,跟以前写的女主都不一样,有点挑战。

备注:①:惊鸟铃:屋檐下或花丛旁的风铃,防鸟。

②:故宫博物院明式家具。

下一本预收《二十四桥桥明月夜》(大明版《傲慢与偏见》)

大姐深陷亡夫疑云,二姐生母地位低微,老三泼辣强势,再加上天真的四妹与不起眼的小五,五位小娘子将何去何从?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第 1 章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庶女生活指南
连载中吃吃汤圆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