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第十七章 徐州牧

刘备走到田野中间,琴声停止,一位一身米黄色麻布衣裳的女子从麦穗中站了起来,黑色的长发温婉地挽在身后。

“奴家,见过大人。”

女子抬眼眼眸如秋风,温柔的声音传进了刘备的耳朵里,那一刻刘备才知道,这个世上竟真的有他心目中一直最理想的女人——贤妻,良母。

没人知道那天在田野间又发生了什么,等到刘备回府的时候,众人才知道,时隔多年,刘备终于再纳了个夫人——甘氏。也是陶谦夫人的外甥女,这对刘备和陶谦来说可谓是一气呵成。

长了眼睛的人都能看得出刘备对这个甘夫人真的是疼爱有加,甘夫人擅长家务,刘备本来很随意的洗衣吃饭,现如今已被他这个夫人一手包办。

旁人见了不由都要感叹一句,玄德公终于寻得他那梦中良妻了。

就连平日里大咧咧的张飞这时也要多嘴一句,“以前觉得大哥就是事多,还以为大哥要光棍一辈子了,没想到真的就找到了这样的嫂嫂。”

关羽也顺了顺胡子点点头道,“大哥是真的好福气啊。”

跟了刘备多年的两人当然知道,刘备最理想的妻子就是能持家务,温柔体贴,能歌赋艺,身材娇小,能做一手好饭菜,在他饿了的时候能给他端到身边。这些年刘备没有再娶除了在老家留下的心里阴影,还有就是一直没遇到让他觉得符合他的要求的。

既然没人让他娶,他索性也就不娶了。

就在兄弟两人都在表示羡慕的时候,徐州那边又传来了消息,病危的陶谦连夜召见了徐州别驾糜竺。

过了几日,糜竺来到小沛拜见刘备,刘备这才知道,不止是徐州牧陶谦病危,曹操要二打徐州了。

糜竺悲从中来,道,“前夜大人夜召糜竺,说他死后,曹操必二打徐州,徐洲危矣。”

“陶公之忧,备深感痛心。”刘备痛心道。

“大人说了,只要玄德公愿意留下,助我徐州免遭屠城大难,大人愿意以封疆大吏的名义上表朝廷,举玄德公为豫刺史。”

“另外,大人愿提四千丹杨兵力给玄德公,助玄德公抵御曹操。”

“陶公恩德,刘备何以为报。”刘备心中惊喜,赶紧谢道。

说着这个时候,糜竺发现刘备这次来徐州,已经带来了所有的家当部队和家属,这才放下心继续道。

“竺有一妹,闻玄德公仍无妻室,欲配玄德公。”

“这......”刘备脸上有些为难,“糜竺兄可能消息不太灵通,刘备不久前才娶了陶谦甘夫人的外甥女甘氏。”

“无妨,只要玄德公愿意,妹嫁于玄德公,有何不可?”糜竺倒是不介意,男人娶好几个女子这是非常正常的事。

“那,”刘备笑着赶紧谢道,“好,刘备就多谢糜大人器重了。”

“以后就是一家人了,这么客气作甚。”

不出几日,糜家就把新娘从徐州送到了小沛,因为刘备之前娶妻婚后没多久妻室们都一一丧命,所以这次就索性把两个夫人都曰为妾室。果然,刘备婚后一切太平,不但没有出现之前担忧的先入门的甘氏会欺负后来的糜氏,而且两位夫人的关系如同亲姐妹一般要好,坐在后院的刘备看着两位夫人和两个女儿在玩耍嬉闹,心情甚是不错。

甘夫人非常贤惠懂事,糜夫人除了刚来的时候有些害羞怕生,认甘夫人做姐姐过了一段时间后,就变得开朗起来了。一有空,甘夫人就会带着糜夫人做一些手工啊,还有小游戏什么的,整个家里也被甘夫人收拾得服服帖帖。这不,今晚又有鲜美的鸡汤喝了。

刘备坐在后院傻傻地笑了笑,这样的安稳日子,偶尔过过似乎还挺不错的。

享受完好日子,曹操就来了。曹操兵精粮足,猛将如云,四月南攻徐州,连破五城,直至郯城。

刘备和曹豹在郯城驻兵,企图在这里抵御曹操。哪知曹兵实力太过于恐怖,刘备沿路兵败,城中曹兵所经之处,皆是哭号声和灰烬,还有铁蹄踏过还滴落着血液的兵戈。

这日,刘备骑在马上,立在郯城街道的尽头,看着这一切,看着陶谦的军旗在熊熊烈火中燃烧着,散发出滚滚黑色浓烟,看着落日悉数落下不见。

就在刘备和其他守城将士都觉得徐州难守皆要成为阶下囚的时候,陶谦也要准备携全家逃去丹阳的时候,北边传来了一个好消息。

张邈和张超两兄弟背叛了曹操,引吕布偷袭了曹操的大本营兖州城,十万火急。

这下,曹操不得不再次退兵,立刻调兵回营,营救兖州。

徐州之围,算是暂时解决了。

刘备也带兵回到了小沛,而徐州陶谦也因刘备这次的舍命相助万分感激。因为战后还有不少善尾工作要做,刘备也经常在徐州官员前露面,刘备也因为礼贤下士,尊重人才,在徐州的官员里颇受好评。

转眼就要入冬了,天气渐凉,刘备这日回到家中,甘夫人把外套给他解了下来。因为这天刘备回来得早,饭菜还没有备下,刘备就问甘氏家里还有什么。

甘夫人温柔笑笑说,“这里还有些姜和枣子,让妾给夫君煮个大骨汤如何?然后再下些面饼?”

“那就听夫人所言。”

就在刘备还在开心这会儿,糜竺又来登门拜访了。看见有客来,甘夫人移着轻柔的脚步,去了后房备饭去了。

“玄德好节俭,这么大的院子,连个煮饭打扫的都不曾雇佣。”

刘备笑道,“家有贤妻,何须再去雇佣,劳民伤财。”

听到劳民伤财,糜竺又深深叹了口气。刘备见状,上前问是为何事。

糜竺这才道,“我家大人,日渐病重,怕不久于人世。”

刘备听闻大惊,“陶公福寿齐天,等来年春季一定会恢复健康,让陶公不要担忧好好养病才是。”

“唉,”糜竺看了刘备,叹了叹气道,“主公曾说,非刘玄德不能安徐州也,大人这是知道自己命不久矣,要将徐州交给玄德公啊。”

“万万不可,”刘备赶紧拒绝,“刘备何德何能,能接管徐州此大任。”

“大人已经病榻多日,政事难理,许多贤士官员被空闲下来不得重用,实在是痛心不已。自从玄德来后,徐州城内,哪一位官员不对玄德公敬佩,玄德公领徐州是担得起的,不必要担心。”

“唉,”见刘备坚持,糜竺似乎早就知道结果会如此,“几日后,大人会要求召见你于徐州,糜竺自知仅己之言,难以说服玄德,还是让大人亲自和你说吧。”

果然不出几日,陶谦就召见了刘备。见陶谦气若游丝,有灯枯油尽之势,刘备心一软,俯身上前。

“玄德啊,你来了。”

“陶公,一定要保重好身体啊。”刘备痛心道,早期陶谦也是一方英雄,想不到今日竟落得如此。

“玄德啊,这徐州,你可一定要领下啊。”

“陶公,您明知这徐州,我是万万不敢领下的。”

陶谦重重叹气道,“玄德不能领,难道还有谁可以领不成?玄德要是不领,那曹操可就要来领了。”

刘备想了下,道,“备以为,袁术可代刘备。”

“袁术?”陶谦闻后重重咳嗽了好久,“那袁术,对徐州是垂涎三尺,朝思暮想,白让他们得了这偌大的徐州,岂不是助长忧患?玄德莫要再推脱了。”

但是刘备想起之前在平原县的教训,还是为难道,“陶公且容我再想想吧。”

“好,好。”陶谦缓过气后,躺下睡着了。旁边的糜竺则一言不发的把这一切都看在了眼里,摇了头后又是叹气,当晚,糜竺便去信孔融。

从陶谦那里出来后,刘备在路上碰到了陈登陈元龙,刘备大喜,上前把此事告诉给了陈登,让这位徐州著名的徐州豪强给自己“出出意见”。

陈登对刘备的大名早有耳闻,听闻刘备“苦恼”的事后,陈登很认真地跟刘备解释道,“玄德兄啊,不是我说你,这天下分崩离析,社会动荡,徐州这个地方有兵马人口又有粮食,你要想为朝廷立功做下大事的话,这不就是个大好的机会吗?”

刘备听后,感动不已,他没想到的是,一个和自己没有深交的人,竟如此的认可自己。但是,刘备仔细思考了后,还是对陈登说,“备总觉得时候还未到,备能力也尚且不足,还无法担领徐州。”

陈登看着刘备离去的背影,有看到了从阁楼上下来的糜竺,叹气道,“对不起啊,糜竺兄弟,这次元龙也没能说动他。”

糜竺叹了叹气,道,“无碍。”

这几日,刘备除了在小沛练兵,便就在家中休息。在一日午时,一位意想不到的人到了小沛前来见刘备,这个人就是之前来找刘备救援破黄巾军的北海相孔融。

孔融从糜竺那里听说刘备推荐要让袁术坐守徐州的时候就坐立不安,这不马上就亲自来小沛见刘备来了。

孔融一进门,就迫不及待地和刘备说,“玄德兄啊,你万万不可把徐州让给袁术啊。”

“这袁术和袁绍,他们从来都只认得他们自家人,眼中哪里还有黎明百姓啊?他们若得了这徐州,乃是百姓之祸,国家之不幸啊。”

“这......”刘备刚想说,话就又被孔融抢了。

“今天这件事,是百姓官员都看得起你才让你做的,如果你不做的话,将来大家一定会一起后悔的。”

听到这里,刘备已经了然,不再推脱。看到孔融额头上的汗,刘备笑道,“备,必听孔融所言,接手徐州,今后必定效命于国家百姓。”

解决了事情,两人这才哈哈大笑,作为报答孔融这次来小沛所言,刘备特意留下孔融吃了一顿午饭才放孔融回去。

不久后,陶谦在年底去世,刘备也完全接手徐州,上任徐州牧。

刘备接徐州牧之位后,徐州大战后的调养恢复得井然有序,百姓的生活也迅速有了起色。除了发展好徐州的民生,刘备还要屯粮练兵,以防南边的意图徐州的袁术。本以为徐州唾手可得的袁术现在一定是极其败坏,必定会出兵徐州,所以刘备必须要练兵防备。

站在城墙上,看着天边的夕阳,刘备不由感叹,从离开故乡涿县到如今,已经有十年了啊。现在自己终于有了个地盘,也算是成为了一方诸侯逐鹿天下了。

但是,不久之后,一位不速之客,敲响了徐州城的城门。

这个人就是吕布吕奉先。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三国篇·晨星传之壁上土卷
连载中秦珏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