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前尘追忆憾余生-善恶

“厚者不毁人以自益也,仁者不危人以要名。满招损,谦受益,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言之无文,行而不远,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以上名言来自《尚书》、《左传》、《孟子》、《诗经》、《论语》、《古谣谚》)岚山的掌书长老先是将岚山的古训细读了一遍,给众家子弟的第一课,就是先修心,其次才是修身。

在座的都是名门望族的公子小姐,勉强还听得下去,红陵最讨厌的就是这些俗俗套套的东西,便自顾自的研习起了书桌上的岚山法术,都是些简单的防身术法,不算太稀奇,但若是将其与彼岸教的教术结合,定会更上一层楼。

“接下来,我给各位讲讲‘道’,众所周知,我们如今所用的术法,皆是由老祖宗们的道法演变而来,那么,何为‘道’呢?古人云:‘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道,是世间最为玄妙的事物,我们所拥有的灵力,其实都是虚渺的,只有摸透了‘道’字,才能真正的成为一名仙师。“

“先生,那世间所有人都拥有‘道’吗?”一名学子问道。

“道,正派之轴心也,邪派之克敌也。心中存大义,修行行正道的人,自然是‘道’的拥有者,但若是心思不正,修炼邪术的人,则是‘叛道者’,终究逃不过天命,最终为正道所剿灭,还世间再一个太平。”老先生徐徐说道。

“我天辛国泰民安,百姓安居乐业,父皇治理得有条不紊,岚山的仙师们又鼎力相助,哪还有什么邪派呢?”辛婉第一次知道‘道’还有这么一层奥义,也是第一次听‘邪派’,父皇从未和她讲过,她自然是不信。

老先生转过头来,沉沉地说:“道,恒也;恒,则阴阳相生也。百年前出现的彼岸教,不正是邪派吗?”

“彼岸教,是传说中存在于红山的那个□□?!”

“我以为只是传说,没想到真的存在!”

“先生,那你们为何不去剿灭他们,还世间再一个太平呢?”一学子匆匆问道。

“是啊,邪不压正,这种肮脏的妖孽,是到不了光下的!”

讲到邪派,学子们可就兴奋起来了,平日在家里,父辈们哪里会和他们讲这些?都说少年英雄,他们此时已经忍不住要去红山剿灭“邪派”了,即使不知道红山在哪。

此时的红陵早已研习完基本术法,本来听到“道”时,心里觉得有点意思,彼岸教也并非黑暗至此,“道”的奥妙,母亲也曾和她说过一二,她从小便坚信世间没有所谓的正派与邪派,自然认为彼岸教不是人们口中的“邪派”。但就在刚刚,众人谩骂的语句像千军万马一般向她涌来,红陵咬紧嘴唇,用手紧紧按着旁边的佩剑,那佩剑是教主代代相传的仙器,她这么做,也只是为了不伤害屋里的这群人,这群正在谩骂她的人。

“各位安静,剿灭一事早在十几年前就行动过,出动了岚山和天辛的精英人马,可两个月后传来的消息则是——无人生还,上千条性命,就这样断送在了红山。红山有妖雾相护,自那以后就更加浓密,派来支援的仙师想尽办法也破不了雾障,只能返回。亡者的家眷纷纷跪在岚山山下,哀求山主去救他们的家人,或许还有幸存者,山主没有办法,那些百姓已经将山下堵得水泄不通,而且,在那群前往红山剿匪的人中,还有山主的亲哥哥。到了以后,山主耗尽四分功力破了雾障,但是出现在众人眼前的景象,却让人毕生难忘。只见森林里遍地都是灵丹破碎的痕迹,这意味着什么?灵丹是仙师的根本,灵丹破碎,意味着那些教徒是活生生将他们的灵丹取出,没有灵丹的他们身处妖雾之中,最终只能灰飞烟灭,尸骨无存。在灵丹碎片附近的土地上,长满了一朵朵红得让人心惊的彼岸花,绽放在那里,吸收着四周的灵气。山主怒火攻心,说什么就要冲进去,这时,空中出现了数不清的彼岸花,将红山围了起来,山主刚刚才丧失四成功力,考虑到随行那么多人的性命,只得退了出来,自那以后,无人再敢靠近红山,彼岸教的名声也是传遍天辛,万人唾弃。

学子们被惊得一个个哑口无言,生活在锦衣玉食中的他们,从未想过天辛的阳光下还有这样的黑夜,原来世间真的有可以压过“道”的邪派,如果有一天邪派卷土重来,他们又该如何?刚刚还想“慷慨就义”的公子们,此刻也是满面愁容。

红陵握紧手中的长剑,清与浊,善与恶,她身处其中,可又像是无力的旁观者,她原本认为善恶自在人心,好人常直道,不顺世间逆。恶人巧谄多,非义苟且得。(出自孟郊《择友》)

那她宁愿做那个好人,即便在世人眼中,她始终都不是。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入梦惊鸿,徽羽高堂
连载中芨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