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地铁新任务

午饭是在楼下的餐厅解决的。

调查组人数不多,但因为经常需要加班处理任务,特意请了位做饭阿姨。阿姨的手艺相当不错,饭菜味道很可口。

吃饭时,陈慧又给余知介绍起大楼的设施和各房间的主要用途:“这栋楼是临江市以前的老拘留所,后来新拘留所迁去了城郊,地方比这儿大了不止一倍。咱们调查组人少,用不上太多房间,这四层楼总共也就用了不到两层。”

正吃着,陈慧的手机突然响了,是喻延飞打来的。电话里说,警局那边有个案子透着蹊跷,让调查组派人过去看看。

陈慧应道:“好,知道了,我们吃完饭就过去。”

余知一直留意着这边,见她挂了电话,立刻问道:“怎么了?”

陈慧看了她一眼,无奈道:“真是一点空闲都没有,又有新情况了。”

一旁的赵刚插话:“是公安局那边传来的?”

陈慧点头:“嗯,组长让我们吃完饭就赶紧过去。”

余知连忙说:“我也去。”

陈慧笑了笑:“行,少不了你。”说着摇了摇头,“真搞不懂你,换作别人对这些异常事件躲都来不及,你倒好,还上赶着往前凑。”

三人匆匆吃完午饭,便离开了调查组。依旧是赵刚开车,径直往公安局大院赶去。

这个公安局,正是余知上次来过的地方。一名民警接待了他们,将三人引到一间会议室。很快,一位老民警拿着些资料走了进来。

听着民警的讲述,余知弄清了这次事件的来龙去脉。

一周前,派出所接到一名女生报案。她说自己乘地铁回家时,总被一个长相怪异的男人盯着。

起初她没太在意,只当是自己长得漂亮引来的关注,毕竟这类事也不算少见。可那男人竟趁机靠近,嘴里说着极其侮辱人的话,还伸手撕扯她的衣服。

诡异的是,当时车厢里的人没有一个上前帮忙,直到地铁工作人员赶来,才把她扶离车厢。

女生离开后立刻报了警,警察很快赶到现场调查。

可查看监控时,怪事发生了:画面里根本没有女生所说的“长相怪异的男人”。她的衣服确实有被撕扯的痕迹,但周围五米内空无一人;同车厢的另外两名乘客,只是一脸惊恐地看着她的举动。

后来警察联系上这两名乘客,对方都表示除了报案女生外,没见到任何人,当时的情景更像是女生自己突然发疯了。

那之后,女生便天天打车下班,再也不敢坐地铁。

可仅仅过了两天,又有两名女性前来报案,说辞和前一位女生基本一致,甚至情节更加严重。

这一周内,已有五名受害者报案。

警察为查明真相,特意全方位排查地铁线路,还真遇上了类似情况。

但他们看到的景象,和其他普通乘客并无二致,只能看到受害女性在挣扎,却找不到所谓的“施暴者”,甚至连触碰都触碰不到对方的存在。

束手无策的警察,最终只能将案子移交给调查组,希望他们能查出个究竟。

余知一边听民警讲述,一边翻看着手里的报告。说实话,这事确实透着诡异,却又有一处说不通。

如果真是异常事件,为什么没有形成污染区域?

从警察局出来,陈慧带着余知与陈刚直接来到了地铁站,这种事情不能拖,如果知道了必须立刻解决,

解决不了就上报,因为一些异常事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升高的,所以调查组的第一项守则就是发现,立即执行。

三人抵达地铁站时,已是下午六点多,正值下班高峰。

站内人潮涌动,他们好不容易才挤上地铁,随意找了节车厢坐下。

根据警方提供的信息,那个“看不见的变态”常在夜间出现,时间多集中在19点到地铁停运前。

很快到了19点,余知便和陈慧、赵刚分开行动,自己负责巡查部分车厢。

由于不清楚那个“透明人”会出现在哪节车厢,她只能在各车厢间来回走动排查。

可今晚终究毫无发现。那透明人的出现本就毫无规律,并非每天都会现身。

因此,直到地铁停运,他们既没找到透明人,车厢里也没发生任何异常。将情况汇报给喻言飞后,余知等人便离开了地铁站。

赵刚先把余知送回临河小区,才又去送陈慧。

回到房间时,已近凌晨。虽说一下午没做什么体力活,但精神始终高度紧绷,让余知觉得疲惫不堪。

她没再登录论坛,直接洗漱后就睡了。

尽管睡得很晚,可闹钟一响,余知还是立刻从床上爬了起来。

她揉了揉眼睛,去卫生间洗了把脸,刷过牙,换了身干净衣服,提着包下了楼。

包里的装备很简单,只有一部手机。

这次她没带其他东西,连那卷特殊雨伞也留在了家里。

刚下楼,手机就响了,是陈惠打来的。

陈慧让余知直接坐地铁到红星广场站等着,而余知家附近就有乘车点。

应了一声后,余知改道走向地铁入口。虽说地铁站离她住的小区不远,但她平时很少坐地铁。

上大学后,日常路线不是去商场,就是往返出租屋,坐公交反而更方便。

早高峰的地铁里人挤人,余知随着人流抵达红星广场站,刚走出车厢就被密集的人群裹着往出口挪。

陈慧和赵刚大概还没到,余知便在地铁站附近找了个显眼的位置等着,顺便观察起周围的人。

她知道,今天的任务肯定和地铁里那个“看不见的人”有关,因此看得格外仔细。

警方给的资料里,根据受害人的叙述,有对那个“男人”有详细描述,可余知看了半天,既没发现符合描述的人,也没察觉到任何异常,或许,她根本看不见对方。

等了约莫十几分钟,陈慧和赵刚一前一后走了过来。陈慧手里提着个塑料袋,见到余知就把袋子递过去:“早餐。”

余知愣了一下,纳闷道:“你怎么知道我没吃早餐?”

陈慧一边插着豆浆吸管一边解释:“这是队里的习惯,赵刚家楼下有个特出名的早餐店,他每天都顺路给队里人带早餐。咱们这行太忙,总有人来不及吃早饭。”

余知接过袋子,随口问:“那要是我已经吃过了呢?这不就浪费了?”

陈慧啜了口豆浆,头也不抬地说:“放心,队里总有人没吃,肯定能兜底。”

余知点点头,接过了早餐。袋子里装着一块葱油饼和一杯豆汁,她咬了一口葱油饼,酥脆的外皮混着葱花的香气在嘴里散开,确实好吃。

三人就站在人潮涌动的地铁站口吃着早餐,余知咽下嘴里的饼,问道:“我们今天的任务是什么?”

陈慧正把最后一口豆浆吸完,随手将空杯扔进旁边的垃圾桶,抹了把嘴说:“坐地铁。”

“坐哪段的地铁?”余知追问。

“根据受害者提供的信息,那个东西不管是早晨、中午还是下午出现,地点都离红星商厦不远,”

陈慧指了指不远处的商场方向,“所以我们今天就在这附近几个站点来回转,看看能不能撞上它。”

余知皱了皱眉:“可那个‘人’不是别人都看不见吗?就算它真的出现了,我们要是也看不见,不还是没办法?”

赵刚在一旁接话:“放心,别人可能看不见,但我们能看见。”

余知有些诧异,他们又没有阴阳眼,怎么能看见?正疑惑着,就见陈慧从口袋里掏出一个黑色设备,正是上次她见过的那个小东西。

陈惠晃了晃手里的设备,扬了扬下巴:“我们有秘密武器。”

“这是什么?”她忍不住问。

“异常精神体探测器,”陈解释道,“这是最近刚研发出来的新东西,我们专门去培训过。说白了,就是能监测到异常量体的探测器。”

赵刚补充道:“打个比方,正常人类的精神体数值如果算100,那异常事件里的精神体起码在500以上;要是能形成领域的,比如厉鬼、怨灵之类,数值能高达五千甚至一万以上。”

余知恍然大悟,连连点头:“原来如此。”

吃完早餐,三人一同走进地铁站,汇入早高峰的人潮。

探测器只有两个,陈慧便和余知一组,赵刚单独一组。上车后,两组人朝着车厢两端分头行动。

临江市的地铁线路里,这条横贯全城的老线路,它是最早建成的一批,沿途站点不多,总共只有26个,他们上车的位置恰好位于线路中段。

余知跟着陈慧,沿着车厢一节节慢慢排查。每到一节车厢,陈慧就按一下手里的探测器,屏幕上始终显示着正常数值,没有任何异常精神体的波动。

一个多小时过去,两人把整列车厢都转了个遍,依旧毫无发现。联系赵刚后,得知他那边也没任何线索。

三人在红星商厦站碰头,靠在车厢连接处稍作休息。

赵刚揉着发胀的太阳穴:“说不定,它不是每天都出来活动。”

“有这个可能,”陈慧点头,“毕竟之前的报案记录也没规律。”

余知问:“那我们今天就一直耗在地铁里?”

“不出意外的话,是这样,”陈慧抬眼看向窗外飞速掠过的黑暗,“异常事件的触发往往需要契机,只能等。”

接下来的时间,几人就在各站点间反复穿梭。

中午出去匆匆吃了顿饭,又立刻回到地铁里继续排查。可直到最后一班地铁停运,那个“奇怪的人”始终没有出现。

中途郁延飞打过电话询问进展,陈慧如实汇报了情况,电话那头也只能让他们继续待命。

第一天的任务以毫无进展告终。余知拖着灌了铅似的双腿回到临河小区,浑身疲惫不堪。

地铁里人太多,她几乎没找到过座位,一整天站下来,步数早已超过两万,连抬脚都觉得费力。

好好休息了一晚,第二天一早,余知又准时赶到调查组。今天不用去地铁,而是要在局里开个短会。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如何以一只羊的身份在怪谈里生存
连载中落笔映风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