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第 1 章

第一章:初入仁惠

S省的七月,太阳跟下火似的,柏油路都晒得发软。周昭昭拎着个帆布包,站在“仁惠中心医院”崭新的烫金大字下,深吸了一口气,心里有点发慌。眼前这栋气派的现代化综合大楼,是刚刚落成的行政主楼,玻璃幕墙在晨光里闪闪发亮,彰显着这家新晋“医疗航母”的勃勃雄心。

帆布包里装着她的入职材料,身份证、学位证、报到证,叠得整整齐齐,边角都没敢折。她刚满二十五,去年从国内排得上号的法学院硕士毕业,在家待了大半年考编,总算考上了这家刚合并的医院,进纪检处当干事。说起来是"铁饭碗",可站在这儿,脚底下跟踩了棉花似的,虚。

不是她胆子小,是这医院太特殊。

仁惠中心医院,名字听着挺和气,就在门口石墙上嵌着块牌子,左边刻着"仁济医院 1903"**百年仁济·厚德精诚**,右边刻着"惠明医院 1985"**四秩惠明·求实拓新**,中间用个新箭头指向上方的"仁惠中心医院"——S省医疗圈子里的人都知道,这名字底下裹着的,是两股拧了不到半年的筋。

周昭昭来面试时,人事科的大姐跟她唠过。说这两家医院:

左边,仁济医院:是S省医疗界的“活化石”,建院历史能追溯到清末,整整一百多年了。底蕴深厚得像院区里那几棵遮天蔽日的老银杏树。心血管内科,冠脉介入手术量常年稳居省内前三,与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关系密切,是仁济屹立不倒的基石;神经内科,拥有国家重点专科,在脑血管病及疑难杂症诊治领域享有盛誉,老专家们桃李满天下,学术影响力深远;消化内科,内镜中心设备精良,早癌筛查技术成熟,与省级消化系统疾病防治中心合作紧密。仁济如同一株根系深植于省城医疗沃土、枝干虬结、荫蔽广阔的参天古树。老仁济人身上自带一种“我们就是标准”的沉稳气质,说话办事都透着股历史沉淀下来的章法。医院建筑也偏旧,深红色的清水砖墙在沉默矗立,墙面颜色沉郁,爬墙虎湿漉漉的藤蔓如同老人手臂上虬结的静脉,紧紧缠绕着哥特式尖顶的轮廓,透着一股被漫长时光浸透的厚重与难以撼动的权威感,虽然翻新过,但骨子里透着岁月的痕迹。科里老教授去省卫健委开个会,迎面过来好几个都是学生。可这几年有点"老"了,设备旧,规矩多,年轻人不爱来。

右边,惠明医院:相对年轻,成立也就四十来年,算是改革开放后发展起来的弄潮儿。它凭借敢闯敢拼和资源倾斜,在几个前沿领域异军突起:胸心外科,微创心脏搭桥成功率省内领先,是惠明最闪亮的名片;肿瘤中心,聚焦精准医疗与多学科协作(MDT),质子治疗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引进,被视为未来发展的核心引擎;器官移植中心,肝、肾移植技术成熟,是省内重要的移植基地之一,手术量和疑难病例处理能力在全省都是拔尖的。大楼盖得充满现代感,玻璃幕墙楼群,冰冷的玻璃此刻反射着的天光,线条简洁锐利,透着蓬勃的野心与锐气,设备舍得投入,管理上也更偏向企业化。据说去年做的肺移植手术量,比仁济前二十年加起来还多。这几年政策也偏向它,钱和人都往这儿流,合并前就隐隐有压过仁济的势头。不过,在省里的根基和人脉,比起仁济还是差了不少火候。

去年上头一纸文件下来,两家强强(或者说强强碰撞?),合并的消息传出来时,两家医院的人都懵了。后来听说是上面觉得"强强联合"能把S省的医疗招牌擦得更亮。因此成立了这个“仁惠中心医院”。名字是各取了一个字,听着和谐。

周昭昭的目标,就是新医院刚组建不久的纪检监察处。她的入职通知上,部门地址就在这栋崭新的行政楼里。

她,周昭昭,25岁,长相清秀,气质干净,算不上特别漂亮,刚从国内一所知名政法大学的法学硕士毕业,说出去挺唬人,可真要论本事,她自己清楚——别人看一遍就能背的法条,她得在笔记本上抄三遍才放心;模拟法庭上总被对手问得哑口无言,却能熬三个晚上找出对方十处程序漏洞。她不是那种光芒万丈、智商超群的顶级学霸,但也绝对算得上优秀。本科加硕士七年,踏踏实实啃法条,写论文熬过通宵,实习在法院整理过卷宗,也在律所打过下手。她最大的特点是:有原则,有底线,做事细心,有韧性。用导师的话说:“昭昭这孩子,不是最机灵的,但交给她的事,放心,她不算锋利,但耐折腾。”她眼神里带着初入职场的谨慎和一丝尚未褪尽的学生气,看起来就是个普通、认真的年轻人。她知道自己不是那种能一眼看穿阴谋、舌战群雄的天才型选手,但她相信规则,相信证据,相信踏踏实实做好分内事的力量。

选择来医院纪检监察处,家里人有点意外。学法的,去公检法、律所、大公司法务部不是更“主流”?周昭昭有自己的想法:医疗系统关系民生,利益巨大,水也深。学法,不就是为了维护公平正义吗?医院这个看似纯洁的白大褂世界,恰恰可能是规则被扭曲、底线被试探的重灾区。她想在最贴近现实的地方,用自己学到的规则去丈量真实的世界。当然,这话她没说得那么高大上,面试时就说:“专业对口,想找个能稳定发挥所学的地方。”

她深吸一口气,空气里弥漫着新油漆的刺鼻、陈年纸张受潮的霉味,还有一丝若有似无、却无处不在的消毒水气息,混合成一种属于“新开始”的、复杂而并不令人愉悦的味道。

门内的景象比她想象中更“热闹”些,并非人声鼎沸,而是一种混合了键盘敲击声、纸张翻动声和低语交谈的、带着高效运转韵律的背景音。办公室宽敞明亮,窗边一排绿萝和吊兰生机勃勃,多少中和了这行政空间的严肃感。十来个人分散在不同的工位区,各自忙碌着。

就在周昭昭略感无措地站在门口时,一个温和得如同午后暖阳的声音响了起来,恰到好处地打破了她的踟蹰:

“你好,是新来的周昭昭同志吧?”周昭昭猛地回头,撞进一双含笑的眼睛里。这位女领导约莫五十出头,身材保持得很好,穿着剪裁合体的深灰色职业套裙,既显庄重又不失女性的柔和。她的面庞白皙,保养得宜,几乎看不到明显的皱纹,尤其引人注目的是那双漂亮的双眼皮大眼睛,此刻正含着真切的笑意,眼角的细纹都显得格外可亲。她的笑容很和煦,像能融化初冬的薄霜,让人一见之下便不由自主地卸下心防,生出亲近之感。

周昭昭立刻认出了她——纪检书记陆明芳。入职前做功课,她早已对这位院领导有所了解。陆书记不仅是纪检处的最高领导,还同时兼管着人事处这个要害部门,在医院里是名副其实的实权派人物。关于她的评价,周昭昭听得最多的是“温柔”、“和蔼”、“好说话”。据说许多职工,无论是职称晋升遇到困惑,还是家庭矛盾想找人倾诉,甚至是对医院管理有意见,都愿意去找陆书记反映。她那种春风化雨般的倾听姿态和似乎总能设身处地为人着想的说话方式,在高压的医疗环境中,像一块温润的磁石。

“陆书记您好!我是周昭昭,今天来报到。”周昭昭赶紧上前一步,身体下意识地微微前倾鞠躬,声音带着新人的拘谨和恭敬。她能感觉到自己的心跳比平时快了一些。

"哎,快别这么客气。"陆书记笑着摆摆手,指尖轻轻碰了碰她的胳膊,让她站直了,"欢迎你来纪检监察处啊,小周同志。早就听人事处说,今年招了个法学硕士,还是国内顶尖法学院的,我们这儿可算来个高材生了。"

她的声音像泡了温水的蜜糖,甜丝丝的不齁人,周昭昭原本绷着的肩膀松了些,脸却有点红:"书记您过奖了,我刚毕业,好多事还不懂,得慢慢学。"

陆明芳笑着点头,声音依旧温和,目光在周昭昭身上快速而友善地打量了一下,似乎在确认这位新人的精神面貌。“路上还顺利吧?咱们这新院区,地方大,刚来容易转向。”她随口一句家常般的关心,瞬间拉近了距离。

“挺顺利的,谢谢陆书记关心。”周昭昭连忙回答。

陆明芳的笑容更深了些,她侧过身,自然而然地引着周昭昭的目光转向她侧后方不远处一位同样站着的女领导。“来,认识一下,”陆书记的声音转向一种更正式的介绍语气,但依然保持着温度,“这位是咱们纪检监察处的处长,李静同志。以后工作上具体由李处长带你,她她懂的多,可是咱们纪检业务的顶梁柱。”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仁惠风云纪
连载中wqdwy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