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湿地公园

回想起来,这一切就像一场梦般。但如果这真的只是一场梦的话,我“莫名”花掉的钱更是一场恶梦了[doge]

实际上,为什么人会产生经历过某件事后觉得自己曾经梦到过的错觉?那是因为在回忆的过程中,人会重新提取事情的关键信息并进行梳理,而做梦也是一个类似的过程。

……

那是一个人的杭州行。

在网上提前了解到,从东侧进入似乎会限流,于是按照计划路线,我徒步顺着西湖的北侧路段,前往了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以下简称“湿地公园”)。

在抵达入口之前,我见到了一条石铺的小路。两侧低矮的竹子将它掩埋,望不见五米外尽头。喜欢冒险的我有种走进去的冲动,但此时已是下午14点半,心想赶上西湖的日落,我匆匆走过。

为什么会有一条小路?湿地公园应该是要收费的,怎么会允许这么一条小路直通进去?(直至回忆时,我也百思不得其解)

走到入口处,我“肆无忌惮”地走过售票亭。按理说,这里有一些门闸的装置才是,但没有。我甚至在这次旅行中带上了用于购买半价票的学生证,遗憾而庆幸的是没有派上用场。

(售票亭的值班阿姨用古怪的眼神看着我。)

……

马路从入口顺延进去,一些小轿车驶入或驶出,我独走在刻满“福”字的人行道上。每个福字占据一块平滑的砖石,之间则是镶嵌凹凸不平的仿石砖。

除此之外,四周无人,唯有聒噪的蝉声如喋喋不休的游魂在放肆谈论着许久都未曾造访此处的客人。

蝉,那是一种声音能够震耳欲聋,你却找不到踪影的生物。

我本应该抬头寻觅,但是我却死死地盯着脚下。

(这里镇压着什么……)

【森然白骨抓住我的脚踝。】

尽管我知道这只是我想象出来,我却在烈阳之下惊得咽下了一口唾沫。

走了约三四百米,才看到一块同样刻满福字的石碑。尽管我认出上面的福字,但部分大概是年代久远的象形图案就像某种图腾。

这里名作“福堤”。上面刻着关于它的来源和介绍。

(它的真正作用是……也许这块石碑就是阴气最重的地方)

我不敢贸然靠近,只是草草在马路的另一边拍照留念完事。

……

路过一座桥,那是我今天拍下最好看的风景了。

然而奇怪的是,照片中的桥只有三分之二的长度,桥头、桥身……没有另一侧的桥头。

(是我拍摄的角度不对吗?还是这座桥通向了某个“禁地”……)

……

再往前,是一个用于歇脚的小镇。

我见到一面高大的山墙(即平房的山形砌墙),上面满是爬山虎的痕迹。墙上没有裂痕,没有被拔净的根茎自成不规则的“裂痕”。在树荫的遮挡下,远看更像被猛兽狠狠糟蹋过一番。

小镇有约十几个店铺驻扎,但都人寥空寂。我甚至看到一个店铺的屋顶(木条砌成)破了一个大洞……就像荒废的小木屋为了吸引人而改装成外表光鲜的样子。(取自格林童话糖果屋)

店铺里灯火通明,店外则布置了附带太阳伞的室外桌椅——还有三三两两坐在白色餐椅上歪着脑袋的巨大玩偶(放在餐椅上基本与人坐着同高)。当我注意到它们的时候,它们也“正好”……

笑看着我。

……

在游览地图上,我看到了“水下生态观光长廊”的标注,处于好奇,我便在湿地公园的正中间位置开始往东行。

实际上,湿地公园并不如我在地图上看到的那般水陆相交,在绝大多数的“绿色地块”或说陆地,是没有修建道路的,且为了旅客的安全及保护原生态,湿地的边缘都种植着各种植被。因此,实际旅客看到的只有脚下的大道,两侧的花草树木,湖泊,和湖泊对岸的花草树木。

而这里……是不同的。

一个半米高、印着“水下生态观光长廊”的路牌立在分岔口。一行小字写着“请勿停留拍照”。

……

再往里,木板取代了混凝土路,依靠钉子和底下的木桩,横搭在湿地上。

过去大概有很多旅客,也有一些为了维护秩序与安全,安插在此处的工作人员。或许是因为今天是周四,而不是周末?又或许是因为现在不是繁花似锦的春天,而是只能听到恼人蝉声的夏天?

不远处是一座桥身只有两米桥高却刚好有13层台阶的高拱桥。

(为什么突然要在这里架一座木桥?是因为这一段路的淤泥难以支撑木板?是因为淤泥之中……)

我站在桥上,将视线转向脚下。

【浓稠的血水缓缓淌过】

再抬头时,本是走在我前面的几个旅客已消失了身影。

……

木板路连接了湿地中的一小块陆地。脚下石头的厚实感让我内心多了一分踏实。但当我踩在被苔藓填满缝隙的不规则石块上,蛙声从底下传来。

我在陆地的凉亭周围来回走了三遍,石块没有上下的浮动感。但我很肯定声音不是来自四周的草丛。

很遗憾,正当我打开手机的录像模式时,蛙声消失了。只余蝉声。

……

“咚咚”,“咚咚”。

鞋子与木板的碰撞声反而扰乱了这里的安宁。

除了蝉声,这里没有其他声音,甚至没有扰动水面的风吹开两侧密密麻麻的水葫芦。

淡紫色的小花,肥厚的茎叶,从岸边延伸开来的水葫芦造成一种茵茵草坪般的假象。它是净化水质的好手,同时也因其强大的繁殖生长能力,被冠以“绿色污染”之名。

净化力强,遮蔽性好。无论它下面有什么,都是掩埋的上等选择。

【一个没有细看的人,失足落水了】

这只是我的想象。四周并没有人,更没有落水的人……除了我之外。

恐惧如同水葫芦般,在我心里疯长。

……

前方拐过一个弯,是一段两边种有桃树的路。

夹面桃花春风来……夏日炎炎不盛开。我能想象繁花盛时旅客停驻拍摄的热闹场景,而现在权当作笑话了。

脚下的木板由横向转为竖向铺设,前后钉死在两截长横木上。长横木高约三十厘米,截面如同木桩一般,直直地横压在地上。

(既然是地面,为什么还要铺设木板?)

后来朋友解释的说法是,因为那里是湿地,但我仍觉得说不过去。

(除非下面有什么。)

【你听说过“桃花心木”吗?那是一种木材……

一种以人的血肉为养料的树木。供养的纯度越高,开出的桃花更妖艳,花心处更接近血色,就像血污沾染的粉色花朵。

它在普通的环境中也能生存,但不会开花。只有当它的根部汲取到“养料”的时候,它的树干才会逐渐转为暗红色,在枝梢快速且疯狂地促成花开。

而当它“吃饱喝足”的时候,它的叶脉才会变为类似血管的淡红色;当养料过于充足的时候,叶子的背面会渗出血珠。

花期会一直延续到没有“养料”为止,花朵逐渐钙化变成精美的“艺术品”。当一个人不采取任何措施接触这些钙化的花朵,会在极短时间内被其合成的毒素麻痹、倒下成为新的“养料”。这个“极短时间”是由它的根系分布范围而决定的,所以越矮小的树苗反而毒性越强。

人倒在了地上,浮在泥土表层的树根缠绕而来,将其层层包裹……】

绿色的平静隐去重重。

……

追随着一只青色的蝴蝶,我终于见到了水下生态观光长廊的真貌。

1.2m高的泛黄塑料板将湿地的死水隔离在木板的两侧。由于木板路是建在水面约0.9m以下的,因此如果站在其中伸手探出,应该能够触碰到水面。

中间那个由茅草装饰的简陋避雨亭就像沉入水中。

【他们经过了那里,他们伫立在其中,他们仿佛看到了什么,又仿佛什么也没看到。他们兴致冲冲地走了进去,而又茫然若失地走了出来。

就像被抽走了灵魂的空壳。】

哦是的,害怕之余我还嘲讽了一下这个“景点”的无趣,期待它真的是“在水下”观景的我真是想多了,毕竟这里是湿地公园,而不是海洋公园。

也许还有另一个诡异的版本,用以解释这里的水为什么那么浑浊而无半点生气:

【避雨亭的柱子上刻满奇怪的符号,也许会有人想要探究那是哪个朝代的草书,回过神来,水已经漫过四周的挡板,将其吞噬,

水草缠住他们的四肢。挣扎的同时,双眼骇然看见水底的骸骨。某种深色的鱼以肋骨为居身之地,正虎视眈眈着。

是木板下沉,还是水面上涨?

总之这么一段漫长的廊道……足以让人逃不出去了。】

我没有走进去,只在路口拍下照片,便顺着岸边的路离开。

岸边的水生植物又高又密,几乎挡住我的视线。我以为这条路是通向另一个地方的,走到末端才发现只是来到了观光长廊的另一端。

那只是一个圆圈,一个圈套。

只是一个困住人的把戏。

……

每走十步,回看一次。

在返回景点入口的过程中,我每时每刻都在警惕着我所想象出来的“东西”。

“咚咚”,“咚咚”……

纷杂的回响从我脚下散开,又仿佛从我的前后左右夹面传来。仿佛我正身处在拥挤的人潮中。

【我活在我的想象中,死在我的想象中。】

……

终于离开了水下生态观光长廊的景点区域,在短暂观察地貌后,我终于弄清楚湿地公园的路径设计:为了保护湿地的原生态以及旅客的安全,只会在主干道铺设绿道供旅客游览,剩下估计约90%的区域是怎样的,根本看不出来。

恐惧来源于未知。

……

主干道两旁是刻有各种花草图案的正方形石雕,大约每隔二三十米放置一个。图案有如本草纲目中的规整。两侧则是布置了一个个长方形单元的土包。这大概只是很普通的种植地而已,就像大棚里的蔬菜,沟渠是为了灌溉水。

幸亏石雕不是立着的。

石碑、土包……“坟墓”里埋葬的是种子,还是腐烂的鲜花?

……

颇显诡异的一幕出现了,十几只淡黄色的蜻蜓在离地约1.2米的高度低飞盘旋。

我走近它们,它们也没有避让,只是换了一个地方悬停着。这里有什么吸引着它们,比如可食用的昆虫,或人工放置的诱饵。

还是在守护什么呢?

……

一座桥……四处都有桥。

一个人……突然出现的人。

那是一个六七岁的孩子,他正蹦蹦跳跳地从高拱桥的另一头过来。

(你的父母呢?孩子总是跑在前面的那个。)我扭头去看桥两边的风景,假装看不见他。无论如何,我都不应该,也没必要打招呼。

直到看见跟在他后面的父母,我才松了口气。

不,其实也完全没有放下心来。

也许他们都是我“看见”的……

……

桃花、梅花、樱花、绣球、山楂……如果是在对的季节来的话,即使没有一路繁花,也能吸引颇多游客前来取景吧。

只有夏天是无趣的。荷花在池塘之中摇曳着,即使挣扎,也逃不开。

赤潮埋没光线,它们就像扎根在土壤中,被重重遮挡的根茎不见天日。

……

我终于逃了出来。甩了甩冷汗,假装无事发生地离开。

这个湿地公园也在凝视着我。

本章摘取自真实经历,部分想象场景请勿当真。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5章 湿地公园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奇行怪梦
连载中诡辩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