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热搜第五条:【苏乔 ×脑域边界#】已挂了整整三天,评论数和转发量暴涨,业内口碑也开始发酵。
在热度最盛时,#苏乔个人cut#、#脑域边界心理医生太会演#等词条也陆续蹿上热榜。
不少中小剧组主动联系苏乔所在的经纪公司,想要试探合作意向。甚至还有资本方试图安排“定制剧本”,邀请她担任主角。
江妍激动得几乎一天刷一次邮箱:“姐,你快看!刚刚连《新语报》都发了采访邀约。”
苏乔却只是平静看着屏幕。
“你有没有觉得,这热度……来得有些太顺利了?”
江妍顿了一下,神色渐变:“你是说,澜溪还没出手?”
苏乔点头:“越是安静,越像暴风雨前的寂静。”
她说得没错。
就在热度爆棚的第五天,某娱乐大V突然发出一条“爆料”:
【听说某艺人在录制脑综期间私自加戏、情绪失控,导致录制组多次暂停?节目组剪辑师已经快被逼疯,真不知道现在热搜上的那些‘聪明’和‘理智’是怎么剪出来的。】
配图是一张模糊的后台照片,只有一人背影模糊可见。
没有实名,却精准引导。
评论区瞬间炸锅:
【不会是苏乔吧?她最近热度那么高,黑粉也多。】
【娱乐圈从来没有“毫无黑点”的人。】
【说实话,她在节目里太冷静了,看得我有点怕……】
而与此同时,澜溪传媒内部,一份名为《苏乔热度反向监测与舆情操盘建议书》的文件被迅速传阅。
“现在造谣还算温和,只是试探市场风向,”澜溪公关主管冷笑,“等我们把证据再‘加工’一下,就能打她一个措手不及。”
“证据?”另一位高层挑眉。
“节目拍摄当时,有几段‘未播素材’,其中一段是苏乔和某嘉宾激烈争执,还有一段她单独坐在道具间看剧本,情绪反常。”他顿了顿,“我们已经找到节目组里一位兼职剪辑助理,愿意提供这些片段,条件不过是一笔不太高的‘合作费’。”
会议室里一阵沉默,接着是一句冷冷的命令:
“放风,先用匿名账号抛出‘节目删减关键冲突段’的说法,三天内发第一波黑稿。”
而此时,苏乔并未无动于衷。
她早在第三集剪辑完成时,就让江妍联系节目组熟悉的工作人员,确认了所有“可利用”镜头是否被处理。
江妍此刻坐在工作室沙发上,打开文件夹:“你说得对,有人从剪辑机房调了备份拷贝出去。是个兼职生,叫顾洵,现在已经辞职离开剧组。”
苏乔靠在椅背上,轻声道:“他们想制造‘人设翻车’。”
“那我们怎么办?”江妍眼神带火,“要不要我去找点水军对冲?”
“不用。”苏乔翻开手机通讯录,点开了某个联系人。
她早就意识到,这种级别的操控已经不是艺人个人能应对的。她需要的是:体系、舆情反制链条、法律介入——
是“专业的人”,站到她身边。
几分钟后,她将所有资料转发给了自己的经纪公司法务部,以及一个叫【祁珩】的联系人。
那是方瑾新招进来的一位法务顾问,专攻“艺人名誉侵权与新媒体散播虚假信息”领域。
对面秒回了两个字:
【收到。】
江妍看着屏幕,笑了:“这就是有靠山的感觉啊。”
苏乔却只是静静望着窗外。
她明白,这只是开始。
澜溪这类公司,从不会用一次手段——他们会围绕话题,制造分裂、制造误解、制造舆论狂欢。而她,必须提前布好棋局,给自己建立一张看不见的网。
“风向要变了。”她喃喃。
江妍点头:“那我们,就让它变得更彻底。”
当天深夜,澜溪刚放出的第二波“节目争议截图”被苏乔工作室正式律师函警告——
不仅澜溪幕后操控的几个爆料号被限流,还连带曝出与顾洵私下交易的证据。
事态反转。
微博置顶热搜:#苏乔起诉谣言制造者#
评论区一片支持:
【终于有艺人站出来反制了,太解气!】
【她根本不是靠包装,而是靠实力。】
【节目不删她镜头才是节目组清醒!】
而在屏幕另一头,澜溪高层脸色阴沉。
“这个女人,准备得太早了。”
“她在等我们出手。”
“那下一步呢?”有人低声问。
“下一步……”那位最高层冷冷一笑,“我们换方式,不再正面黑她——但也绝不给她一个接项目的机会。”
他将一份项目排期砸在桌上:
“澜溪投资的三部电影、两个S 剧集,全部给我划掉她的名字。她,不配进剧组。”
风暴开始转向。
而苏乔,已不再是曾经那个只能在阴影中隐忍的替身演员。
她从不惧风口,因为她要成为风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