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伴驾

“他们说,母后为了稳固地位,不惜残害其他非李氏所出的郎君。仪妃的和晔,白贵人的和暾都是被母后所害。”

如今这宫里立住的八个皇子里,除了仪妃所出的大皇子和晏、和暄和安贵人所出的和昀,剩下的全是出自李家三姐妹。李家有五位皇子,其中一位还是皇太子,近来在朝中是意气风发。

“这背后之人,是想让我们姐妹反目成仇,是让这宫里上下猜忌皇后,是想让皇子们互相争斗。”李清平冷笑一声,“偏偏宫里没有半点消息,却准确传到了你们这些在外的皇子公主耳中。”

李清平与皇后、恪妃是基于血缘维持的牢固关系,所以她们所出的皇子公主关系会更为亲厚。这些关系太凝聚,叫有心人感到不安,唯恐李家外戚势大,所以设计想要将这个天然的李氏联盟打散。毕竟后宫中姐妹反目成仇不在少数,亲兄弟互为死敌也不算稀罕事。

而一但这个消息散开来,失了儿子的仪妃和白贵人的心思谁能猜到?

那永平帝呢?在李清平和恪妃接连生下儿女时他有没有料想过如今这个局面?

“仪妃、和晏在这里面未必无辜。”钰瑾盘着手中的珠串说:“毕竟父皇就是皇长子出身,若这件事母后和皇太子及您和小姨母在父皇心里留下了刺,首先受益的必然是他们母子。”

李清平低头喝了口茶眸光沉沉:“仪妃身后还是万氏。”

钰瑾蹙眉道:“姨母,如今在宫里不比在王府里了。众人心思难辨,万事都要往最坏里看。”

李清平闭着眼点点头。

永和宫里这般,皇后的坤宁宫,太子妃也在和皇后说这件事。

“那日三弟妹来和儿媳说起,简直是无稽之谈!”

太子妃人到底住在东宫,和外边消息也不灵通。好在敦郡王妃与她关系好,还是瞧瞧说给了太子妃听。

李皇后坐在凤座上,支着脑袋一言不发。

太子妃看得有些直打鼓。虽然不愿猜忌婆母,但她当时一听这个传言也觉得有几分道理。

偏偏夭折的都是别人的孩子,李家三姐妹七个儿女却安稳活了下来,暗害和保护对于当时在王府后院有绝对掌控权的李皇后来说不是难事。

但是太子妃觉得李皇后没道理做这种事。一来她有嫡子地位稳固,旁人生再多儿子也威胁不到她,做了还平白无故遭永平帝嫌恶。二来要真是那等心狠手辣之辈就应该一个不留,也不应该让仪妃先生出儿子。最后,连杨妃所生的五公主平安皇后都那么精心养着了,这样的人真的会把手伸到孩子身上去吗?

“母后?”太子妃小心翼翼喊了一声。

李皇后这才缓缓转动眼珠,表示自己知道了,笑道:“咱们当今最是个雨露均沾的,自己怀不上养不住怪得了谁呢。”

“本宫且还没来得及寻人算账呢。自己倒上赶着来递把柄。”

李皇后对太子妃笑道:“这事儿你不必管,也装作不知道没告诉过本宫。倒是勇郡王和钰琅明年就要大婚了,许多事都要开始操持起来。加上又是新帝登基第一年,里里外外本宫也得慢慢摸索。如今入了夏天气热起来,各处要拨份例,本宫是忙得脚不沾地。以前在潜邸定嫔还能帮衬一二,如今却不好越过去寻她。只能叫你帮忙。”

太子妃面上一喜,恭敬道:“能为母后分忧是儿媳的本分。”

两个妃位里恪妃是亲妹妹倒是无所谓,李皇后却不愿意叫仪妃沾上半点。起码不是现在。登基之初不止皇帝要树立威信,皇后在后宫也是如此。要这时候叫仪妃沾了宫权,不知要养大多少人的心思。

太子妃却不同。太子妃协理六宫也算是名正言顺。

李皇后分了一些比较简单的庶务如理花草房让太子妃先练手。

等太子妃满面笑容离开,李皇后才继续处理余下的宫务。

永和宫钰瑾留下来用了午膳才带着两个孩子出宫,听闻大公主驸马赵凤鸣早就候在宫门处了。

李清平听了宫人的话不由得笑道:“驸马虽然寡言,对钰瑾倒是一等一的好。”

云素云枣给她捏肩捶腿,闻言也说:“大驸马的确对公主很好呢。前些时候公主心情不好,驸马还特意带公主去跑马了。”又小声道:“听说二驸马虽然不敢对长乐公主不敬,但平时夫妻两个都没几句话说。”

李清平叹道:“日子过得怎样就随孩子们去吧。”

宫外那传言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李皇后却稳坐高台,冷眼瞧着。没传到宫里她也不好做什么,还不如眼前的宫务来得紧急。

直到有人将事情捅到朝上,永平帝当场一言不发,结束后拂袖离去。

朝臣们有些云里雾里,说这件事的大臣满头大汗心里忐忑无比。这是什么反应?不喜不怒,这才叫人害怕呢。

永和宫。

“给恪妃娘娘请安、给定嫔娘娘请安,两位娘娘吉祥。”乾清宫来了个讨喜爱笑的小太监说:“皇上传定嫔娘娘伴驾。”

李清平和恪妃对视一眼。

这些年永平帝是越发爱找李清平说话了。论侍寝次数李清平也不多,但伴驾的次数是别人都追不上的。

小太监还等着娘娘说话呢,李清平就道:“多谢公公。本宫知道了,换一件衣裳就去伺候圣驾。云素,领公公下去吃茶吧。”

“今日来的不巧,没法和姐姐一起用膳了。”恪妃扁扁嘴道:“不过还是伴驾来的紧要。”

李清平安慰道:“赶明儿我去承乾宫咱们再一起。”

换了身衣裙简单收拾一番,李清平就乘着轿子去乾清宫,到的时候永平帝正在批折子。

“臣妾……”

李清平正要行礼,永平帝道了声不必,梁沛安机灵地搬来一张椅子放到帝王旁边,永平帝就直接让人坐在那。

永平帝问:“听闻刚刚恪妃在你宫里?”

李清平刚应了声,永平帝就笑:“她最近不是拘着钰琅绣嫁衣?难得有空出来走走,倒叫朕截胡了。”

“您也知道啊,刚刚恪妃的眼神可幽怨了。”李清平观他心情还算可以,不自觉放松下来也笑道:“赶明儿还不是要叫臣妾去承乾宫哄。”

“恪妃的性子啊……朕瞧着和显钰琅就随了他们母妃,一样的娇气,尤其是和显,他媳妇骑射比他还好几分,也不嫌丢人。”

李清平清了清嗓子:“……皇上,人各有所长。和显只是不善骑射。”

“罢了,朕也对和显没多大盼望。”永平帝叹道。

等永平帝忙完,梁沛安传膳,李清平就陪着他一道用膳。

即便如今当了皇帝,永平帝还是保持以往在王府的习惯不喜太多人伺候用膳,所以大多宫人们都是在外边候着,旁边只有一个梁沛安和一个小宫女分别给两位主子布膳。

“这道翡翠黄金卷不错,朕记得璨璨和和曔也爱吃,今晚晚膳分别送去永和宫和皇子所。”

永平帝瞧着李清平第三次示意小宫女夹那道菜,当即这样吩咐梁沛安,梁沛安自然忙忙记下,回头要吩咐到御膳房去。

李清平先是谢过皇上,然后笑着朝另一道菜眨眨眼说:“皇上,那道虾仁豆腐羹臣妾瞧着和昶会喜欢呢。”

永平帝无所谓道:“好,那就一起送过去。”

梁沛安在旁边默默记着。

说来也奇怪,这位定嫔娘娘从潜邸时就不声不响的,偏偏皇上从始至终都对这位包容得很,从没红脸过。要知道即便是受宠的恪妃仪妃或多或少都被斥责过呢。

等用完膳,午歇的时候永平帝还搂着李清平靠在榻上说闲话:“钰瑾的徽玟是不是要周岁了?”

李清平笑着说:“下个月就是了。”

永平帝说:“朕准你那日出宫去参加徽玟的周岁宴。”

李清平惊喜不已,虽然觉得里边肯定不单是周岁宴的问题,但还是难得的机会,赶忙谢过。

永平帝对长女就像是当年文宗对乾元帝那般偏爱的,感慨道:“赵凤鸣那小子可惜是幼子,王府世孙也轮不到承宜。女孩儿倒是没那么顾忌。你说朕封徽玟为郡主如何?”

“钰瑾贵为大公主,她的长女封郡主也是当得的。”李清平斟酌道:“自然皇上厚爱,无论臣妾还是钰瑾都听皇上的。”

其实永平帝早已有这个想法,当即叫梁沛安进来听口谕,要册封明靖公主长女赵徽玟为绵福郡主。圣旨是一早准备好的,只差填上封号,梁沛安就这样跪在下首当着皇帝的面写上封号,盖了印,只等宣旨。

绵福、绵福,绵延福瑞,圣恩浩荡重如泰山。李清平眼里闪过一丝惊讶。

但是李清平也没在这个时候说出什么唯恐压不住的话,永平帝如今在兴头上她不会冒着触怒圣颜的可能去忤逆他。回头让云素寻出几件她和钰瑾的旧衣裳和平安扣送过去,有长辈的庇护不怕压不住。

“钰瑾这几日进宫来,可有给你说过什么?”正当李清平在想送旧衣裳和平安扣的时候永平帝冷不丁问。

李清平抬眼望去,皇帝面色尚好,甚至还有心情将她的头发抓着玩。

那看来永平帝心里有数。

“有啊。说是皇后娘娘残害皇嗣。可笑至极,不知是谁放出来的。”李清平嗤笑一声,趴在永平帝肩上像在抱怨:“不过臣妾嘱咐过钰瑾了,别让娘娘知道这些糟心事,最近娘娘还因为宫务繁忙叫太医开了安神茶呢。”

“朕与皇后夫妻二十余载,也是觉得离谱至极。不过传言究竟是传言,不如眼见为实。”

其实永平帝对于传言一个字都没信。李家三姐妹的孩子是他当初要给的。他要不想她们怀孕有很多法子,就像在香料上做文章一般。

且李皇后是个足够聪明的妻子,她明白丈夫容忍的底线在哪里,她从始至终地位稳固,不会涉险去触碰那条名为“孩子”的底线。但登基之初有人就对着皇后使绊子,也是在挑战皇帝的威信。

李清平想到刚刚皇帝承诺自己出宫去参加满月宴的事,这才恍然大悟。

钰瑾虽长时间养在李清平那里,但到底是记在李皇后名下的,是嫡公主,和李皇后是绑在一起的利益体。李清平出席钰瑾长女的满月宴是表明她与李皇后姐妹还是一条心的。而永平帝册封徽玟为郡主,还是绵福这样恩重的封号,除了是对长女的宠爱,还是在背后给李皇后撑腰。

“行了,陪朕睡会。”

永平帝看她神色就知道不用自己多说了,当即搂着人躺倒。

用手机写。。嗯。。。我写着写着就跑去刷抖音打游戏了(抵挡不住诱惑啊啊啊啊我要跪下了)[害怕][爆哭]

我还有一个星期才回城里拿到电脑呢啊啊啊啊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4章 伴驾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娘娘长命百岁
连载中番茄鱼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