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赵叔是出去干什么事,找什么人呢?
原来,刚才听了赵宁的一番话,赵叔也觉得城里现在混乱的这种情况,孤儿院里还是应该先提升点自保能力。
第一步,他先去了城里各处查看了下情况,搞清楚街头巷尾都新来了什么人。
西街多是些平头百姓居住,地方紧凑,但是来了不少城外的人。东街地方大,卖的东西贵,自然地皮也贵,没多少人住的起。南街和北街是官员和商人们住的地方,守备森严,也没有多少人住进去。
看到这情况,赵叔知道,日子不好过了,西街本来就不大,这下子挤进来这么多人,肯定会更混乱的。
接下来,赵叔去了刚才打听好的熟人熟人住的地方。这熟人也不是别人,正是前几章里提到过的山下的小村庄里的一户人家。
这户人家的大儿子叫王虎,以前从过军,也打了两场仗。后来因为天下太平了,没多少仗要打了,而他年龄也大了就回了家乡。他当年打仗的时候和赵大叔是同僚,关系相当铁,是过命的交情。
说到这里,也介绍下赵叔。赵叔本名赵山,他长大的赵家庄和王虎在的王家坡是挨着的两片地方。
当年天下不太平,家里没多少吃的。赵叔是家里最小的孩子,经常吃不饱。
恰好当时有人来招兵,说是当兵就给一袋粮食的安家费,每个月还发一两银子,打了胜仗立了功赏钱更高。
于是赵叔就这样为了给家里留下一袋救命的粮食和每个月的一两银子就当了兵。王虎也一样,两人本来就是同乡,都认识,这下更亲切了。
当了兵后赵叔才知道说是每个月一两银子,实际上到手里就四百文铜钱。不过他也没抱怨什么,至少在这能吃饱饭。
后来天下太平了,两人都回了乡。赵叔回了村才知道,他的爹娘在他当兵两年后就走了。家里姐姐们都出嫁了,就剩下三个哥哥。
回了家,赵叔就用攒下来的钱盖了新房子。然后就顺理成章的在大嫂的介绍下成了亲,还有了一双儿女。
本来他这一辈子就这样过去了,可是就在三年后,天下大旱,流民四处奔逃。有一股流民来到了永城这里。
当时的县令下令紧闭城门,还让士兵日夜在城墙上巡逻。他又纠集着富商们每天在城外边施一点粥,好安抚民心。
可那一点粥有什么用呢?流民们实在饿得受不了了,有的去附近的山上找吃的,有的,看上了城外村民家里的粮食。他们打不过城墙上的士兵,还抢不过村里那些没有兵器的普通老百姓了?
村里人也担心有危险,也让几个青壮年夜里在村里四处巡逻。赵山因为当过兵,也在其中。他还让妻子带着孩子晚上躲进地窖里,没有他叫,无论听到什么声音都别出来。
村里准备的这般周全,应该是没事的。只是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流民里也是有点人才的。
这天夜里,赵山转悠了半天,也没什么情况。快到凌晨了,大家都困得不行。强打起精神转了最后一圈,大家就往村口走去,准备和其他人交班。
这时,有贼人趁着大家眼睛迷糊的时候,偷偷进了村。这伙贼人有十几个,他们进了村,每到一户,贼人就猛地捂住还在睡觉的人的嘴,让他们发不了声;再用之前准备好的刀子杀掉。
就这样等赵山他们回去的时候,村里已经被杀了一半了。眼见有人回来了,有些贼人赶紧逃进了山里,另外一些胆子更大的直接抄着刀向赵山他们冲去。众人吓得一激灵,赶忙应战,一番缠斗后,贼人丢下几具尸体就跑了。
战斗结束后,大家心焦家里的情况,简单说了两句话就分开往家里跑去。赵山回到家,看见家里被翻的乱七八糟,幸好妻子和孩子躲在地窖里没有受伤,只是受到了很大的惊吓。
赵山赶忙安慰着妻儿,等他们心情平复下来,一家人开始清点损失。
一番检查下来,发现家里的粮食被带走了些,人力气不够,倒也没有带走多少东西。赵山两口子顿时松了口气,还好损失不大。
这一放松下来,妻子就发现两个孩子有些不对,脸上红彤彤的,额头也发着烫。这会子城门紧闭,他们也进不了城,赵山也顾不了别的什么了,赶紧带孩子去了村里会点医术的六爷家。
一番忙乱下来太阳已经开始西斜了,孩子喝了药沉沉睡去。赵山又想到哥哥们,不知道他们情况怎么样了。
他又趁着天色还亮堂着去了哥哥家,运气不好,大哥二哥家里人少,都遇害了;三哥家里靠近村中心,倒是没事。两兄弟见面,一番抱头痛哭,流着泪叹息这世道怎么这么难。
两个孩子还太小,终究还是没有熬过去,匆匆的离开了人世。夫妻二人强打起精神,埋葬了孩子,只能安慰自己孩子这是去享福去了,他们以后还会有孩子的。
之后的日子里,有了赵家庄的前车之鉴,附近的村庄也开始围绕着村子盖起了石墙。等墙盖好了,偶尔有贼人再来抢劫也成功不了了。
大灾之后必有大疫,随着天气越来越热,偶尔一场雨也解决不了什么问题。死去的人越来越多,空气里弥漫着一股奇怪的味道。
村里陆陆续续有人病倒,靠着山上的药材,有的人慢慢挺了过来,有的人却就这样死去了。赵山的妻子自从孩子走了后就一直郁郁寡欢,身体虚了下来。这场瘟疫她没能熬过去,就这样也离开了赵山。
赵山的三哥一家也得了瘟疫,没能熬过去。
亲人,妻子和孩子的死彻底打击到了赵山。一个热热闹闹的家里,就剩下了他一人。他一个人麻木的活着,吃了饭就干活,干完活就吃饭,晚上睡觉,白天干活。
终于,到了秋天。各地灾情缓解,流民陆陆续续返乡,城门打开了。
赵山就这样继续活着,有人给他介绍新妻子,他也没同意,只是说自己还是不要耽误别人了。
有一天,赵山挑着菜到西街口去卖的时候,听别人说西街多了个孤儿院,院里都是些孤儿。他就这样动了心思,又走到孤儿院外朝里面看去。看着里面大大小小的孩子,赵山的心里也慢慢活了过来。
就这样,孤儿院里多了个赵大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