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琏的动作很麻利,把妻女还有三春姐妹给安顿在林家之后,就去了铁槛寺找贾敬,第二天凌晨就赶回了京城,城门一开,贾敬就带着贾琏去了宁国府。
随后,焦大很快集结了荣宁两府留下的人手,趁着夜色直接闯进了赖家,七手八脚将赖家老小控制住后,就开始了抄家。
焦大带着的这些人都是跟着贾代化、贾代善从战场上厮杀回来的老兵,这些人因为各种原因,回来后并没有回家,就留在了宁国府专门修建的荣宁街里居住,随时准备着再次征战。
这些人可以说各个骁勇善战,又忠心耿耿,是贾家真正的后手,归宁国府供养,也只听贾家调遣,只可惜,等贾敬暴毙之后,贾珍那个败家子根本不重视这些人,反倒觉得他们是累赘。
被压在地上的赖尚荣挣扎着叫喊自己是官身,并非是贾家的家生子,他们没有权利对他动手,赖家在他的名下,他们没有资格查抄他的产业,只是可惜,贾敬根本不管他,只是淡漠的等着人进去查抄。
贾敬跟贾琏整整用了三天才彻底整理好赖家的产业,因为实在是太多了,庄子、铺子就不说了,单是金元宝、金条、金砖合起来就达到了四十万两,现银跟银票合起来更是达到了一百八十万两之巨。
额外,荣宁两府各种报损瓷器、古董摆件,以及名义上还在库房里的,实际上是用假货替换了的珍宝以及御赐物品合起来几十件。
饶是贾敬都看傻眼了,跟来的贾珍、贾琏等贾家人,更是看的胆战心惊,他们没想到,他们这些主子都差点儿吃糠咽菜的混日子了,这些奴才倒是各个混的沟满壕平。
贾琏是比较聪明的,在看到赖家这样富有的瞬间,就跟贾珍商量了一下,直接让焦大给分出人手,对着家里那些豪奴跟庄头们挨个查抄一遍。
不用怀疑,赖家虽然是最大的硕鼠,但绝对不是个例,两个府上加起来,只有贾代善留给贾赦的外管家林之孝家算是干净的。
毕竟,水至清则无鱼,林之孝做了这么多年的外管家,(贾代善活着的时候,林之孝是荣国府大管家,只是贾代善死后被贾母给调去做外管家了,他的职位被赖大给接手了)。
林之孝在外面替贾府管理着田地房产,账目收支,他的妻子林之孝家的是荣府的内务管事媳妇,负责管理日常事务,不可能真的一点儿油水不沾。
他们办事得力、低调稳妥,深得王熙凤的倚重信任,只是,王熙凤之前是丫鬟掌家做不了主,即便是后面分家了,名义上掌家了,但还是有孝道压制,几乎除了换了院子,财产分开,其他的没什么变化。
荣宁两府京城这边儿的大大小小的奴才家中抄没出来,光是银子总共就有三百六十余万两,所有财务加在一起,总价值不低于六百万两。
贾敬跟贾琏商量了一下,除了被盗走的御赐物品,其他的,包括这些奴才添置的宅子、铺子之类的,所有财务,原封不动的上缴给国库,刨除两府欠银,剩下的算是他们失察之罪以及治家不严之罪的弥补。
这事儿是宜早不宜迟,贾敬马上就安排人准备着锣鼓,他们要敲锣打鼓的昭告天下,一则是告知贾家带头还款,再一个就是将后面那一串恶奴的罪行告知众人。
虽然贾家现在已经不在乎那些勋贵人家的看法了,但也不愿意真的变成众矢之的,所以,他们就打个样,贾家这些年不是不想还银子,而是被刁奴蒙骗偷盗了。
有这样的事情,自然会落个治家不严的坏名声,但这跟你拖欠国债不还,孰轻孰重你自己没点数?尤其是当所有人都是这样的时候,法不责众,那就不是罪名了,反倒还能给众人整个被刁奴蒙蔽受害者的遮羞布。
皇上也知道该怎么做,贾家先表态了,皇上干脆大手一挥,贾敬学识过人,不该埋没,擢升为翰林院侍读学士,正四品,负责编修国史。
贾琏成了户部度支,掌管全国财赋的统计与支调,为正六品,虽然品级低了些,但这是个实权的官职,就连贾政那正五品的员外郎都比不了。
大约是奖励他们第一个还款,还多给了将近两倍的财务,皇上额外开恩,赏了贾珍一个龙禁尉,这个对于贾珍来说真就是意外之喜了。
这贾家都打了样,又有皇上的表态,当即大部分的官员都开始有样学样起来,先是查抄府里的奴才,然后就带着刁奴还有查抄出来的银子去还钱,很快,常年空旷的户部仓库就丰盈了起来。
户部尚书那是乐得牙花子都肿起来了,连带着刚刚上任的贾琏也跟着忙的脚打后脑勺,一天到晚,吃住都在库房里,什么媳妇孩子的都顾不上了,简直是痛并快乐着。
皇上跟太子自然是最高兴的,这可是他们自己家的,但乐着乐着,两人就有点乐不出来了,臣工家的奴才偷盗就这么狠,那自己底下的奴才会不会也这样?
于是,皇帝跟太子不约而同的派出了暗卫开始调查,这次很好,他们看了调查报告之后,脸黑的能反光了。
这些皇家的奴才更加胆大包天,什么截留供品,调换贡品倒卖都不算什么大事儿了,最可怕的是内务府的一些人家找到的账册。
里面的虚报物价,青菜到了一两银子一把的地步、买卖官爵、收受贿赂帮着倒卖消息之类的,虽然可恶,但皇上等人心里早就有准备,倒也不至于震怒。
最可怕的是,这些人可以操纵皇室子嗣,给后宫嫔妃的衣物、食物等下药,像绝嗣药、虚弱药 、堕胎药等等,甚至牵扯到了几十年前的旧案,生产的皇后都遭了他们的算计。
当初皇后临产的时候,甄嬷嬷还没有外放做奉圣夫人,正是皇上跟前的红人,为了能让自己的女儿有更进一步的机会。
他们趁着皇后生产的时候就让人做了手脚,太子一出生,皇后就雪崩,幸亏当时的承恩公卫夫人进宫的时候带着的嬷嬷是一位妇产科圣手,这才将皇后救了回来,但也因此,皇后失去了再次生育的能力。
当时,做手脚的接生嬷嬷还有宫女虽然当场就被抓住了,但她们全都将责任推给了一个宫妃,原因是皇后赏罚不公,这才要报复。
皇后自然是不信的,后宫哪有那么多公平?再说了,皇后自认自己从来没有做过违背良心的事情,绝对算是合格的国母。
但所有的证据还真就指向了那个宫妃,找到人的时候,人早就留书上吊自杀了,不管是自杀还是别人帮着自杀,这个事情就是这么定性的。
时至今日,这个案子才算大白于天下,也还了那宫妃以及宫妃家人一个清白,这是甄嬷嬷(奉圣夫人)联系交好的内务府世家人脉一起合伙做出来的。
当年,皇上未必不知道那宫妃是冤枉的,或许也猜到里面跟甄家有关,不然不会示意尽快结案,对于那个宫妃的家人也只是流放千里,三代不许科考,然后又把甄嬷嬷封了奉圣夫人,安排回了老家。
皇上看着那些证据沉默了,把自己关在御书房一整天,直到掌灯时分,皇上才起身去了皇后的长春宫,皇上与皇后说了什么不得而知。
早朝时,皇上接连颁布几道圣旨,一,剥夺奉圣夫人诰命,即日押解回京,同时,甄应嘉暂停公务,提前回京述职 。
二,贵妃甄氏善妒成性,看在其生育皇嗣有功的份儿上,剥夺其封号、品级,收回宝册宝印,送往蜀地宝峰寺落发为尼,在佛前忏悔己过,终生不得出寺院一步。
三,三皇子、四皇子分别记于安嫔与豫嫔名下为嗣子,由宗人府更改身份玉碟,另,三皇子降爵为忠仁郡王,四皇子降为忠信郡王。
四,安嫔陈氏冤死后被人嫁祸,如今沉冤昭雪,特追封其为安贵妃,令内务府于皇陵内重新修建陵寝,安排四十九日水陆道场超度,安氏一族迁回京城,返还家业,由忠顺亲王负责后续安抚事宜。
五,小选女子承宠后,品级不得超过嫔位,不得居住于正殿,所生子女不得记于名下,不得亲自抚养,养老等事宜,由现任太后或皇后统一安排。
五道圣旨下达,朝臣当场懵了,林璟知道后却笑了,这是真把那甄贵妃比作祸国殃民的杨贵妃了,还特意给送去宝峰寺出家,咋滴,之后还想再来一出马嵬坡葬红颜?
林璟大约能猜出来,皇上其实对甄贵妃还是有感情的,但他虽然算不上什么明君,却也真不是昏君,他知道江山交给太子是最好的。
要是没有这次的证据,皇上并不怎么担心,太子是正统储君,他自有气度,他登基用不着顾忌太多,也不会随便斩杀哪个兄弟,就算为了自己的名声也会放其他兄弟一码,顶多就是让兄弟们做个闲王。
可当年的事情曝光,若是还继续和稀泥,那就是给皇后和太子报仇的借口,所以,他必须做出态度,或许这也是帝后之间的交易。
让甄氏母子三人彻底没有翻盘的机会,甚至连母子关系都不能维持,今后一辈子青灯古佛了残生,连带着甄氏的娘家也跟着彻底被扒了脸皮,还会遭到所有内务府的世家报复。
甄贵妃母子活的潇洒,甚至之前一直压皇后一头,原因可不是单凭皇上的宠爱,甄家与这些内务府世家的关系才是关键,让甄家跟这些家族反目成仇,等于是彻底绝了甄家的根儿。
皇上就是以此换取甄贵妃生下的两个孩子的活路,只要皇后跟太子答应不出手对付,三皇子跟四皇子就能活下来。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5章 第 45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