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的几天,谢世贞与柳昭华好像达成了什么默契一般。
柳昭华再也不紧紧抓住一些东西以维持她当家主母的体面,而谢世贞也会时常来到正院看望柳昭华,只是从不在她这里过夜。
这天,柳昭华带着一些点心来到谢世贞的书房。没有任何阻拦的,她来到了谢世贞的面前。
见谢世贞在认真的看着什么,并没有注意到她,柳昭华有些大胆的走上前去。
离的近了,柳昭华这才发现谢世贞正在看一个地方的邸报,上面写着,某地某人种出的庄稼长势非常好,不少人都过去和他打听。
柳昭华没想到谢世贞竟是对这些感兴趣,她先前还以为自己的夫君是个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人,显然传言是有误的。
见到是柳昭华来了,谢世贞朝她招手,示意柳昭华过来。
谢世贞指着邸报上的那些行文,“昭华,你知道这是什么吗?”
柳昭华没想到谢世贞会问她这些,在她以往那么多年的日子里,只见过父亲向大哥问出这些问题。
谢世贞也没想着柳昭华给他一个答案。
“这是粮食。”
随着他的讲述,柳昭华觉得自己从未真正了解过她的夫君,不仅是她,世间没有任何一个人见过这样的他。
“昭华,我们大梁的农民那么勤劳,可还是有很多人吃不饱饭,一个连饭都吃不饱的国家,是没有未来的。”
而柳昭华虽然似懂非懂,却不妨碍她觉得这样的谢世贞无比伟岸与高大。
细细想来,谢世贞见到自己落水好心把自己救起,之后更是负责任的娶了她。
在自己进门之后,他细心周到,不光给了自己中馈,还格外关心、爱护她。
柳昭华想象不到还有谁能为自己做到这个地步。
现在更是发现自己的夫君并不是无能之辈,他胸有沟壑,只是未能被世人所知。
也许正是因为如此,自己才能顺利嫁给他。
见到柳昭华呆呆的望着自己,手中还拎着一个食盒,谢世贞赶忙接了过来。
“是我不好,没有看到你还拎着东西,累坏了吧?”
谢世贞把食盒打开后,是一盘做得极为精致的点心,一看就是废了很大功夫。
三两口便吃掉了里面的点心,“这家点心味道不错,我很喜欢,昭华。”
谢世贞吃得满足,柳昭华觉得这样的他多了几分亲近。
“夫君喜欢便好。”
谢世贞没看出柳昭华的异样,只是关心着她的身体。
“昭华最近可好些了,身子还难不难受?”
柳昭华点头又摇头,“夫君,我好多了。”
谢世贞见小姑娘的脸色也觉得她比之前好了许多。
“那明日和我一起去抱月斋,我们一起去尝尝他家的菜色。”
柳昭华小声的应了一声,上次去外面吃饭,还是几年前大哥刚成婚的时候,带上大嫂与自己出去了一趟。
如今自己的夫君也要带着自己去外头吃饭了。
柳昭华觉得自己一见到夫君便心跳得厉害,只想待在谢世贞的身边不离开。
察觉到柳昭华没有离开的意思,谢世贞又搬来了一个凳子让她坐在自己身边。
柳昭华忽然觉得自己有些恃宠而骄,父亲的书房连母亲都不能坐下来,更不要说是坐在父亲的身边,而她却可以在夫君的身侧。
因为有柳昭华在,谢世贞便专门挑了些有趣的邸报给她看。
然而慢慢的,谢世贞发现这个小姑娘离自己的手臂越来越近,到最后甚至直接贴了上来。
谢世贞心中也是一片涟漪,他也从未和女子靠的这般近过。
他心不在焉地翻阅着邸报,却一不小心碰到了身侧人的唇。
时间仿佛静止,两个人都僵硬了起来。
“夫、夫君,我还有事。”
柳昭华也没说自己有什么事,红着脸就小跑出去了。
谢世贞心中也是有些慌乱,他刚刚只是想翻书,全然忘记这处空间还有另一个人。
他难耐地来回踱着步子,一向只装着土地的心里,第一次有了一个女子的影子。
回到正院的柳昭华将所有人都赶了出去,然后将自己埋在了枕头下久久不愿意出来。
谢世贞他怎么会那么坏。
柳昭华在心中数落着谢世贞的罪行,可是数着数着,她又不自觉的摸上了自己的唇。
……
又在枕头下待了一段时间,柳昭华觉得自己不能再这么下去了。
“锦书!”
听到柳昭华的声音,锦书连忙进了里间,刚刚她就觉得夫人有些不对劲。
“去把我嫁妆里的《女训》找来。”
锦书很快就将这本书找了出来,只不过把书拿给柳昭华之后,她忍不住的和吴嬷嬷对视了一眼。
在彼此的眼中她们看到了同样的担心。
侯爷是觉得她们夫人哪里做的不好么,以至于让柳昭华去了一趟书房回来便要再读女训。
沉浸在自己甜蜜中的柳昭华并没有注意到锦书和吴嬷嬷的心思。
她只是想好好读一读这本自己从小读到大的书,希望它能够帮助自己,压下自己心中的悸动。
柳昭华不知道的是,在她读这本书的时候,谢世贞也在与她读着相同的书。
在柳昭华走后,谢世贞根本看不下任何与土地有关的书籍,像是满篇的文字最后都变成了密密麻麻的“柳昭华”。
无奈之下,他又拿起了那本《女训》,这个唯一和柳昭华有所联系的东西。
于是一个大门,两处宅院里,一样的星光,不同的两个人在读着同一本书。放在时间的长河里,这是两颗心第一次贴的如此之近。
第二日傍晚,柳昭华带着长长的帷帽在谢世贞和一众丫鬟仆妇的护送下来到了酒楼。
直到包厢中,柳昭华的帷帽才被摘下,谢世贞纵然有了心理准备,却仍是被古代女子出门的行头惊住。
谢世贞订的房间是抱月楼中最好的位置,打开窗户便能看见月亮在映照在湖水中的美景。
如今月亮刚刚升起,映在湖面上,散碎的光芒摇曳在湖面上,也摇曳着人的心扉。
柳昭华觉得新鲜,饭也没怎么吃,一直不眨眼的盯着窗边。
谢世贞也没说什么扫兴的话,只是叫来店家吩咐了几句。
月亮已经升至半空,柳昭华这一餐也吃的差不多了,她有些不舍,却也知道自己该回去了。
只是当帷帽重新被戴在头上的时候,柳昭华忍不住的失落,明明是同样的月亮,可抱月楼的月光就是比家中的要更皎洁一些。
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柳昭华并没有意识到这段路走得稍微漫长了些。
直到空气中的水雾越来越多,柳昭华才有些疑惑地抬起头。
谢世贞一直看着她,在这一瞬,他在柳昭华的眼睛里看到了大片的湖水与明月。
柳昭华的心瞬间以一种不可思议的频率跳跃着,她好像有些明白谢世贞带自己来的目的,却又不敢相信。
“夫君,我们不回家么?”
“我想划船了,昭华可愿意陪陪我。”
果真是如此,柳昭华心里想着。可《女训》里明明从没有说过夫君会带着妻子一起划船。
谢世贞小心地扶着柳昭华上了船,他不了解柳昭华的过去,并不非常清楚她是在什么样的环境里长大,可他总想着满足她的愿望,即使只是去湖水上这种小事。
直到站到了船头,柳昭华这才有一种真实感。
夜里的风有些凉,湖中的景色并没有在抱月楼中看上去的那么美。只是这轮明月似乎要向我而来,柳昭华心中这般想着。
《女训》好像并不能治好自己的病。
感受到自己身上被披了一层外衣,柳昭华不由转过身去,发现是自己的夫君把衣服脱给了自己。
这件外衣上还有着谢世贞淡淡的体温,柳昭华忽然觉得,自己就算病上一辈子又有何妨?
凉风习习,柳昭华却没有一丝冷意,或许是明月太过温柔,又或许是有人在自己身侧。
转眼间几个月过去,柳昭华的身子有所好转,可她见到谢世贞的次数却越来越少。
谢世贞一直在外面奔波,有时还会在外头过夜。一开始,柳昭华还能说服自己不要在意,可渐渐地,柳昭华发现自己根本做不到。
她没办法不去关注谢世贞,他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自己的心神。
这日晚间,锦书来来回回的进了柳昭华的房间好几次,却并没有说什么。
柳昭华本就心情不畅,见她这样更是不耐。
“你有话就说,不要晃的我烦心。”
见到柳昭华都开口询问了,锦书一咬牙便把她打听到的都说了出来。
“夫人,侯爷在外头置办了一处宅院。”
柳昭华闻言愣在椅子上很久,吴嬷嬷见状,对着锦书厉声呵斥道。
“瞎说什么呢,侯爷和夫人感情这么好,若是因为你有了什么嫌隙,仔细我撕烂你的嘴。”
锦书闻言更是害怕,她本就是道听途说,正是因为没法举证,这才犹豫着要不要与柳昭华说。
见锦书被吴嬷嬷骂的可怜,柳昭华也不忍苛责,说到底还是她这当家主母的位置不够稳固,才会让自己陪嫁的丫鬟这般没有底气。
“罢了,吴嬷嬷,锦书想着我好才会打听这些消息,你们都下去吧,让我静一静。”
柳昭华一直枯坐在桌前,她想不明白自己到底应该怎么去做,明明自己的身体已经在好转,夫君待她也那么温柔。
可为什么会在这个节骨眼上发生这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