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第3章

时辰渐晚,已至黄昏。

书房里掌了灯,外面天黑下来亦仿佛不过几息的事情,前来永安侯府赴宴的宾客早已散了。

来见永安侯的路上,戚淑婉细细思量过自己父亲见到她后可能会问什么。

若继妹代替她嫁去崔家而不管不顾与宁王的婚事,那么确实有另一个问题摆在她们父亲面前——退一万步,和宁王的这一桩亲事真不成了,却也意味着戚家失去借此攀上皇家的机会,而这同样牵扯到戚家今后至少几十年的荣耀。

这又不得不念及继妹为何会与宁王定下亲事。

个中缘由,追溯起来却要从十五年前的一个冬天说起。

延和二年的深冬。

嫁入永安侯府不久的继母去京郊的白云寺礼佛,回程时赶上山中一场大雪落下。担心大雪封山,愈发着急赶路,却在半途撞见一辆马车陷于山道之上,牵引马车的马匹不知所踪,且据说彼时马车四周尸首遍地,那一辆马车的车厢更是几乎被利箭射穿。

继母吓坏了。

但在发现那辆马车里有位活着的妇人时,连忙将人请到自己的马车之上。

后来,她的继母才知无意于山中救下的那位妇人正是皇后娘娘。

也因此继母于皇后娘娘有一命恩情。

继母却没有借此攀交,也未曾提及自己当时怀有身孕。

皇后娘娘因此一直待继母不错。

直到今年的年节,继母以永安侯夫人身份入宫拜见皇后娘娘时,说起忧愁女儿的亲事,皇后娘娘便做主,撮合了继妹与宁王的这桩婚事。

这个时辰,侯府派去崔家的人想来是回来了。

她的父亲如此直白问出这样一个问题,她之前关于戚淑静替她嫁去崔家的猜测可谓被求证。

是以,摆在她们父亲面前的是继妹嫁崔景言不嫁宁王。

但她们的父亲又怎么会舍得把大好的攀上皇家的机会拱手让人?

父亲只得她与继妹两个女儿,因而在来见父亲的路上,戚淑婉想过说不得父亲会动这样的念头。只是撇开宁王愿意不愿意不提,她在出嫁之日于家中落水为前来赴宴的宁王所救,之后又嫁给宁王,未做崔家新妇却做了宁王妃,落在旁人眼里,究竟算得上是怎么一回事?

重活一世,她既不愿再嫁崔景言便也不在乎所谓名声。

但当她的父亲丝毫不替她在乎时,她只是觉得又一次看清自己的亲生父亲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

“父亲这是什么话?”

戚淑婉心如明镜,面上一片震惊与诧异。

戚宏表情越发严肃颔首道:“你今日本该嫁去崔家,却在府中落水,又偏偏是宁王将你救起。你若不嫁宁王,宁王若不将你收进宁王府,往后你在人前如何抬得起头来?这与要你性命有何不同?”

宁王离开侯府时纵然不曾说什么,但今日诸般事情必瞒不过他。

永安侯府迟早要给宁王和宫中一个交待。

派去崔家的人回来了。

他的二女儿不在府中却在崔家,顶替她的姐姐同崔景言拜了堂、成了亲。

荒唐!

但眼下责怪无用,要紧的是后面怎么办。

二女儿与崔景言既已拜堂,把人带回侯府也无益,宁王怎么可能接受自己的王妃同别的男子拜过堂?好在他还有一个女儿,大女儿固然才是与崔景言有婚约的,但婚约只是婚约,想要保住戚家与宁王这桩婚事,把大女儿许给宁王做王妃是唯一的法子。

夫人对皇后娘娘有救命之恩。

只要皇后娘娘从旁劝说,念着关系到一条人命,宁王最终会答应的:到底是他自己救起来的人。

戚淑婉心中却是冷笑连连。

她的亲生父亲竟在暗示她不愿意嫁宁王不如以死明志。

“可、可宁王是与二妹妹定下的婚事。”

戚淑婉故作震惊惶恐,迟疑道,“忽然提换人,宁王怎会同意……”

“你不必管这些。”戚宏斩钉截铁。

“婉儿,你只需回答为父,你,愿不愿意嫁给宁王?”

戚淑婉垂下眼,像不知怎么抉择而陷入沉默。

她愿不愿意嫁给宁王?

这是一个好问题。

前世继妹嫁给宁王不过半年宁王便没了。那时她因小产落了病根,自己且顾不上,更无心力关心嫁入宁王府的继妹,崔景言也不会去同宁王攀亲。即使宁王做过她半年的妹夫,她对宁王也无什么了解可言。关于宁王性子古怪、喜怒无常的传闻倒听过几句。

可父亲会给她拒绝的机会?

愿意不愿意,最终一样是要她答应下来。

嫁给宁王,至少宁王在世时,宁王妃的身份风光无限。

若凭前世记忆,哪怕与宁王相处不善,也不过熬上半年的事情。

宁王府自然是样样都不缺。

哪怕宁王去世之后,背靠皇家,衣食无忧总是无碍的,再不济趁着宁王在世,多攒点儿体己钱。

何况,宁王没得早也有一个好处。

起码不用担心被迫卷入皇家纷争,一着不慎落得什么凄凉下场。

盘算又盘算,戚淑婉觉得这样的日子也不错。

但她哪能满心欢喜地点头?

“父亲这样问,叫女儿如何回答……”戚淑婉掩下诸般心思,垂首轻叹一气,“女儿的嫁妆早已送去崔家,即便尚未送去,也不过那点儿东西罢了。带去宁王府,白白叫人看笑话。”

戚宏了然女儿心思,确定她是愿意嫁的,那便好办了。

其余的,皆不是什么问题。

直至此时戚宏才道:“今日你妹妹实在荒唐,竟将你打晕,替了你嫁去崔家。派人寻过去,二人已经拜堂成亲,生米成了熟饭,也只得把你妹妹留在崔家了。但她今日确实不像话,待她回门,为父定会教训她。唯独她与宁王的婚事牵连不小,总不能叫宁王丢那样大的脸?”

“方才为父问你愿不愿意,正是如此。嫁妆之事,婉儿无须忧虑,送去崔家的嫁妆索性便留给你妹妹,正好你妹妹那份嫁妆给你。你母亲这些年一直在为你妹妹添置,绝不辱没宁王妃身份。”

戚淑婉一听即知父亲决计不曾与继母商量过。

但怎么和继母商量是父亲的事。

“女儿的丫鬟竹苓也随送亲队伍去了崔家……”戚淑婉为难道。

戚宏说:“这个无妨,一会命人将你二妹妹的丫鬟送去崔家,将你那个丫鬟替出来便是。”

“父亲如此为女儿费心,女儿实在感激涕零、无以为报。”戚淑婉冲自己父亲行了个礼,状若乖巧懂事,一应事宜,乖乖听从父亲安排。

戚宏也无意去深究大女儿是否真的乖巧,只要她愿意嫁给宁王便可。

但再开口,仿佛颇有歉疚:“往前是为父疏忽你了。”

“父亲此话,真真是折煞女儿。”

戚淑婉似受用不起,连忙道,“女儿晓得,父亲心里一直是有女儿的。”

戚宏叹一口气,看戚淑婉的眼神也终于添得两分慈爱。

便在他们对着演一出父女情深时,永安侯府夫人、戚淑婉的继母冯燕兰不顾郑管家阻拦怒气冲冲闯进书房:“此事我绝不答应,能做宁王妃的只有静儿!”

戚宏望向戚淑婉,见她瑟缩了下身子,再看妻子,顿时垮下脸,话却对自己女儿说:“婉儿,你先回去。”

冯燕兰冷笑,张口便骂:“什么小贱蹄子也敢肖想当宁王妃!”

“住嘴!”戚宏正难得对大女儿生出怜爱,又喜她听话愿意嫁宁王,见冯燕兰骂得难听,大为不快,“往日你苛待婉儿,我不曾说过什么,但今日你再如此,休怪我不顾十数年夫妻情分、翻脸无情!”

遭训斥的冯燕兰立刻冲到戚宏面前哭闹起来。

“我辛辛苦苦为你养儿育女,为你操持偌大一家子,你竟这样对我……”

继母和父亲闹起来,戚淑婉自然不会留下来当那个遭殃的“池鱼”。趁着这一对夫妻顾不上她,她悄然从书房出来,冲郑管家点了下头便回去自己的院子。

书房里,戚宏与冯燕兰吵了个天翻地覆。

冯燕兰为女儿筹谋多年的大好亲事却要便宜别人女儿,她如何甘心?

可她终是被说得哑口无言。

今日侯府之祸,乃静儿瞒着长辈擅自代替姐姐嫁去崔家所致。侯爷有一句话是对的,宫中不怪罪都是万幸,难道竟妄想当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过吗?从宁王救起落水的戚淑婉起,静儿与宁王的婚事已无回寰余地,再如何不甘也无用,想让宁王重新接受静儿是再无可能了。

何况静儿对宁王根本没有那份心!她不知女儿何时起对崔景言生出的心思,又为何会生出那样的心思,但事实摆在面前,计较也已改变不了什么。

且他们不能不为明旭这唯一的儿子考虑。

明旭才十岁,若戚家因今日之事得罪宫中,往后明旭的前途是不必要了。

手心手背都是肉。

她心疼静儿又焉不心疼明旭?怎能让明旭为姐姐的糊涂耽搁一辈子?

冯燕兰气得眼前一阵一阵发昏,身形晃一晃,险些站立不住。知道妻子被说服了,戚宏不再计较她之前的疯癫,眼疾手快扶住她,冯燕兰也无力倒在他胸前不住流泪:“老爷,当真没有别的法子了吗?”

“眼下要紧的是安抚好宁王。”

戚哄一叹,“此事少不得要劳烦夫人明日进宫一趟。”

冯燕兰真真是恨极了。

她的恩典如今却便宜戚淑婉这个小贱人。

当年要不是戚淑婉生母背叛她,她何以至于只能以继室的身份嫁进侯府?

可为着她一双儿女,只能生生忍了。

“但愿……皇后娘娘不会怪罪。”冯燕兰闭一闭眼,再无话说。

侯府动荡,代替戚淑婉嫁到崔家的戚淑静却心情大好。

她同崔景言拜过堂便是正经夫妻,再难更改。她不嫁宁王却嫁他崔景言,他有什么不知足?凭前世宁王对她的态度想来也不喜她,无非碍着皇后娘娘不得不为之,现下不用娶她,说不定宁王偷着乐呢。

至于戚淑婉么……

她出嫁之前,特地命人把戚淑婉抬去柴房,吩咐过待戚淑婉醒后,将其推入荷花池中。另又花银钱,安排了个嗜赌成性的好色之徒救人,府中宾客如云,戚淑婉的名声也再不必要了。

且看戚淑婉往后能嫁个什么人家将她比下去!

戚淑静乐呵呵想着,听见房门被打开,连忙正襟危坐。

脚步声越来越近,她听见崔景言让守在房中的竹苓先去用饭,一颗心不由怦怦直跳。又过得片刻,红盖头被掀开,望见崔景言的如玉面庞,望入他微微带着疑惑与诧异的一双眸子,戚淑静脸颊一红,娇滴滴道:“崔郎,大姐姐不想嫁你,但我想嫁,所以我来嫁你了。”

晚安[垂耳兔头][垂耳兔头][垂耳兔头]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章 第3章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和继妹换亲后
连载中寒花一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