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成化三十三年,自宣景帝登基已二十年整,大靖依旧繁荣昌盛,海晏河清,且看今日那十里花灯,俯瞰时整个京城都显得流光溢彩。

皇宫内,鼓乐声声,灯火通明,宫内设宴席庆贺边塞驻军凯旋而归。

捷报有言:“赤沙奏凯,当特疏以闻者:李池也。本行伍微末,临危不惧,乃矫主帅之失,率一旅锐卒,衔枚潜行,直捣腹心,连破数重围,歼敌无算。功最奇伟,谨录其勋。”帝心甚悦,欲嘉奖之,封其为骠骑将军。

“池将军英武勇猛,战绩卓越啊。”

“池将军战绩斐然,谋略属当世之杰。”

“池将军…”

诸如此类的赞美如石块入水激起千层浪般向此次设宴的主角李池涌来。端看这位主角,身量约六尺有余,身姿挺拔,剑眉星目,五官端正漂亮到带着几分女相,举手投足间尽是坦然随性。

“承蒙各位大人抬爱,卑职本乡野草莽,蒙中堂谬赞,不敢居功自傲,唯愿凭残躯以卫社稷。”

“池将军武艺精湛,谋算更是一流,决胜于千里之外,恰如当年状元文采惊艳众人。只可惜状元早逝,不如池将军得幸运眷顾。还记得那篇论贪腐之文言辞犀利,针砭时弊,此等文采不免让人心向往之。”

这话听着像夸赞李池有勇有谋,实则话里带着勾子,意在讲李池头脑简单四肢发达,不过靠着老天爷赏赐的运气就能和多年在朝堂之上兵不血刃厮杀争斗的他们平起平坐。

“赤沙微功,皆赖宪台庙算如神,更蒙恕矫令之罪,卑职不敢居功。”李池谦卑答道。

可李池在意的重点并不在这,论贪腐三个字仿佛平地一声雷在李池脑中炸开,李池耳边嗡嗡作响,几乎忘了自己身处何处,“当年家中突遭变故,我亦科举落榜,幸得一高僧相助,教我习得武艺投身行伍,从此便放下笔墨。为何我的文章为他人所用?当年科举落榜之人真的和该是我吗?状元郎又因何自尽?”

朝中局势诡谲多变,朋党众多,当今朝堂之中肃王,太子,三皇子隐成三足鼎立之势,选错阵营便是万劫不复,李池志不在庙堂,又因涉及多年科考落榜一事,调查此事多有不便,另当今皇帝痴迷佛法,以退为进淡泊名利之举必定会得赞赏,思及此,李池当即决定辞谢封赏,“卑职李池,顿首再拜禀上,仰承陛下提携,卑职虽结草衔环,难报洪恩于万一,臣欲归乡守故郡残垣,虽步衣革甲,犹胜紫金绶印。”

不出所料,宣景帝对李池的忠勇和对名利的淡泊大为赞赏,赏黄金百两允准归乡。

面对李池之举,宴席上众人表现各异,披着人皮的鬼魅在这戏台之上尽情表演,这场戏不会轻易谢幕,正如朝廷争斗也不是一句辞谢便能远离。

此时,千里之外的一处偏僻远山之上却不似京都这般热闹喧嚣,冷清的仿佛冒着寒气…

“小姐,今日抄的经卷已经够多了,不妨歇一歇”。

“抄经只为静心,无意于数量多少。”少女清冷的声音答道。

屋内烛火跳动,少女清瘦的身影被放大拉长映在墙面上,房间内摆放着简单的陈设,一张案台,一架木床,一盏油灯,陈旧的案台上堆满了宣纸竹简。

“今日是老爷和夫人的忌日,兰苔知道小姐心里难过,但也要仔细身体,别熬坏了眼睛。”

少女握着毛笔的手一顿,瘦削青白的手握紧后又松开,廉莲低着头,看不清表情,嗓音哽咽的回了声好。

兰苔识字不多,但若是叫她现在看廉莲笔下所抄之词定会发现,这哪是什么经文佛法,分明是当年廉府之案!

“成化廿三年,宣景帝溺释典,废朝觐,专事鬼神。銮驾频幸菩提寺,昼夜持诵。闻天竺有《毗卢秘藏经》逸中土,诏四海索之。经三载,获于滇南古刹,贮以玉函,供于大内。

端阳夜,雷火破枢。翰林掌院廉正文护经失慎,宝卷成灰。帝勃然曰:“此天魔坏吾功德!”诏下:廉氏阖门六十八口,无论耄耋襁褓,尽戮于西市。血溅丹陛三日不褪,鸦集空邸十载犹啼。都人夜过教忠坊,时闻垣中隐有诵《金刚经》声。”

但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廉正文年仅10岁的独女居然在这场杀戮中活了下来,逃到了隐山寺,自此世上再无翰林院掌院之女,而生活在山间古寺的抄经女却随着时间推移悄然成长。

在廉莲的记忆中,孩提时家中富足,父亲温柔严谨,母亲慈爱端庄,父母疼爱,悉心教导,家中常有各种字画手书,父亲教她读书明理,母亲教她做人准则,可这一切都在十年前的那天戛然而止。

恍惚间大雨倾盆而下,刻着隐山寺的牌匾被雨滴打的噼啪作响;闪电照的屋内骤然变亮,亮的几乎能看清每个人的表情,仿佛能将众人破开皮肉,看清光鲜外表下那颗腐烂的心脏,雷声轰轰作响,“我究竟要怎么做才能查明真相?”李池/廉莲在心中默道。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寒潭袈裟
连载中宁木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