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第 18 章

母子俩相拥重归于好,没有任何隔阂。

隔壁屋子里,牛氏欲言又止。

顾满山拉住妻子的手,将三文钱交给她:“这是娘今日给的,你收着。”

“家里正是急用钱的时候,还是给娘吧?”牛氏忙道。

顾满山笑着拍了拍她的手:“小草,我知道你担心什么,爹重伤未愈,三弟四弟又都到了年纪要成亲,咱家负担重,确实不是送丰年读书的好时机。”

牛氏见他说出自己心里话,点头说:“小六是我看着长大的,以他的身体,读书确实是个好路子,只是为什么不多等两年?”

顾满山轻轻搂住妻子:“娘把年轻时候的嫁衣卖了,如今手里有些钱,可钱是不经花的,不趁着这时候送丰年读书,等两年前就花光了。”

“现在丰年自己挣了钱,二老手里还有银子,送丰年读书容易,若是过两年花没了,再想送丰年读书就难,光老二家的就爱撒泼。”

牛氏想到家里的情况,顿时也理解公婆的决定。

“现在送去也好,小六脑袋瓜聪明,五岁就能挣钱,等他识字更了不得。”

顾满山也偏爱弟弟,笑着说:“家里你也不要担心,如今没有外债,我们兄弟四个都是壮劳力,肯定饿不着你们母子。”

“爹娘的脾气你也知道,虽说疼小六,可也从来没亏待大明几个。”

牛氏听了顿时安心,最后说了句:“爹娘是见过大世面的,他们做的决定肯定有他们的理由,我自然是支持的。”

夫妻俩把话说开,牛氏也就不再惴惴不安,反倒是操持起拜师要用的东西来。

赵氏却是个心急的,还没进屋就一个劲的追问:“他爹,刚我在外头咋听见爹娘要送小六读书?”

“爹娘不会真要送小六去读书吧,读书可是要烧钱的,束脩一笔钱,买笔买纸都要花钱,咱们村这么多人家,也就两三户能拿得出来,咱家哪有钱。”

“你倒是说句话啊,咱家都成这样了,爹娘咋还要送小六读书?”

顾满月被她烦的不行,耐着性子解释:“小六自己挣了钱,足足三两,足够他读书了。”

“三两银子够干什么!”

赵氏一听是真的,更着急了:“爹生病不能干活,还得吃药,家里还欠着那么多钱,哪里供得起一个读书人?”

“老二,爹娘这是要吸干你们兄弟几个的血,光养着小六一个人,他们怎么能这么偏心。”

顾满月连忙捂住她的嘴:“瞎咧咧什么,回头让娘听见饶不了你。”

“吃饭的时候娘不是说过了,咱家外债都还清了,虽然爹的身体还没好,但我们兄弟几个身强力壮的,家里哪有那么困难。”

赵氏却不同意,愤愤道:“爹病着得吃药,往后都干不了活,小六要读书还不得靠你们这几个哥哥?”

“小六是我亲弟弟,靠我们也是应该的。”顾满月说道。

赵氏气急败坏:“傻啊你,你有亲儿子凭啥供弟弟上学,有那个闲钱为啥不供咱大河上学?”

顾满月无奈:“我都说了,小六束脩是自己赚的,家里外债是娘还的,又没让你拿钱你着急个什么劲?”

“再说了,小六若能读出个名堂来,我们这些哥哥不也沾光,大河年纪小性子跳脱,只知道到处瞎玩,他是读书的料吗?”

赵氏听不得男人贬低儿子,更是气愤,伸手掐他:“爹生病吃药,我还拿了一百文呢。”

“我是儿子,给咱爹看病不是应该的,当初你家咬死咬五两银子的彩礼,不也是爹娘掏钱,一百文算什么,爹娘养我长大花了一百个一千个一百文。”

顾满月见她说不通,索性来了招:“反正事情已经定了,你说也没用,有本事出去说,看娘不揍你。”

赵氏气急败坏,愣是没办法,她倒是想出去把顾丰年读书这桩事闹黄了,可惜没有人帮她,光凭她自己哪儿有这个胆子。

不管赵氏有多不满,第二天一早,王氏就把孩子拽起来,收拾的干干净净,带着顾满山就出门了。

顾丰年不用大哥抱,坚持下来自己走,路上就在画饼。

“娘,等我读了书给大家买肉吃,还有糖,也许还有点心和蜜饯。”

王氏心知他说的是神仙奖励,笑着摸了摸小脑袋:“好好好,娘等着。”

顾满山被逗得不行,心想弟弟到底年纪小,不知道读书一开始都是花钱,猴年马月才能挣钱。

等到了学堂门口,王氏弯下腰又把孩子收拾一遍,确保头发丝都没乱才罢休。

“沈先生,您在家吗?”

沈先生刚起身,正跟夫人抱怨:“顾家出了事,那孩子就不来学堂旁听了,旁听又不要钱,为什么不让孩子来?”

“读书是长久的功夫,一日不读就生疏,顾家怎么如此短视。”

“顾老爹重伤,留那孩子在家也没用,倒不如放到学堂,我还能替他们看着。”

沈夫人知道他的心思,故意说:“孩子小也能干活,在家帮帮忙也是好的,总不能像以前一样到处乱跑。”

“亲爹出事,那孩子要是还没心没肺的像什么话?”

沈先生痛心疾首:“读书就是正经事,怎么能说没心没肺,再说那孩子是有些天赋的,只因家贫耽误了,多可惜。”

“天底下有天赋却因家贫耽误的孩子多了去,你也管不过来。”沈夫人摇头。

沈先生越想越不是滋味。

他自己读书多年,但因为天赋平平最终只考了一个童生,因此蹉跎半生很是遗憾。

如今来到长溪村教学,沈先生早已放弃科考这条路。

好不容易遇上个有天赋的孩子,沈先生被激起一番爱才之心。

左思右想,他忍不住说了句:“你说,要是我愿意不要束脩,顾家能让孩子来读书吗?”

“既然这么喜欢,你倒不如收为养子,到时候供他读书。”沈夫人没好气的说。

哪知道沈先生一听,居然连连叫好:“娘子,你这主意不错,不如就由你去跟顾家透个口风。”

沈夫人没想到自己随口一句话,自家相公还当真了,连忙改口想劝阻,收养子哪里是能轻率决定的事情。

这时候外头传来声音。

沈夫人起身一瞧:“咦,是顾家娘子,他们怎么会这么早过来?”

虽然学堂的门是栅栏,一推就开,但王氏对读书人尊敬,不敢擅自进去,只在门口等候。

一会儿,沈先生就出来了,一眼就瞧见他们带着的东西。

“你们这是?”沈先生疑惑不解。

顾丰年仰着头,兴高采烈的开口:“先生,我要拜你为师,请先生收下我。”

昨晚上他已经想好了,读书才是正经事。

去县城赚钱难,赚了钱爹娘还要生气,小孩儿不能自己去县城

倒不如听爹娘话读书,读了书,就能从小九那儿换东西,也算是挣钱养家。

顾丰年觉得自己小小的肩膀上,已经可以挑起整个家,只要努力读书就成。

王氏也跟着开口:“沈先生,我们夫妻早前就想送孩子来读书,只是一直没下定决心,昨日听丰年背书很是流利,这才终于下定决心。”

顾满山更是将拜师礼献上。

沈先生没料到这峰回路转,一时都没反应过来。

“沈先生,还请收下小儿。”王氏见他没反应,心急起来,“丰年,快给先生磕头。”

顾丰年立刻就要磕头行礼。

沈先生一把拦住他:“进来说话。”

进了屋,王氏一个劲开口:“束脩我们已凑好了,只是乡下人家不知礼数,便按着长栋那时候准备的拜师礼,若是有哪里不妥当,先生您告诉我,我们立刻就改。”

沈先生没在意那些礼物,摸着山羊须看向母子三:“老夫听闻你家今日有变故,如今可好了?”

“好了,都好了。”

王氏自然知道沈先生的担忧,笑着说:“丰年他爹没事,只需好好养着就能好起来,家里虽难了些,但供孩子读书不成问题。”

听完这话,沈先生果然心底大安。

他扭头看向顾丰年,小孩儿精神抖擞,脸色红润,看着确实不像是家中困难。

摸了把胡子,沈先生开了口:“顾丰年,若进了学堂,那就得勤奋刻苦,可不像以前那般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哪日敢调皮捣蛋,老夫的戒尺也不会客气。”

顾丰年连连点头,一副乖巧的样子:“先生,我一定很努力,绝不调皮。”

“要是我不听话,先生只管打我,我绝对不跑。”

沈先生差点没被逗笑,点了点头:“既如此,你跪下磕头吧。”

王氏一听,满脸喜色:“丰年,快跪下喊先生。”

“先生!请受学生一拜。”顾丰年实诚的磕了头。

沈先生原本就喜欢他,见识了孩子天赋更是中意,这会儿看他哪儿哪儿都好。

等磕了头,喝了茶,沈先生脸上挡不住的满意:“好孩子,快起来吧。”

想了想,又开口:“我有一套用旧的笔墨纸砚,成色一般,但开蒙用着也够了,你带回去。”

沈夫人二话不说,直接拿了过来。

王氏连忙说:“先生,顾家虽穷,给孩子买笔墨纸砚的银钱还是有的,哪能要先生给。”

沈先生却很坚持:“是老夫这个当老师的送给孩子的,不嫌弃就拿着吧。”

话说到这份上,王氏只能收下,心底也意识到沈先生对自家孩子多有偏爱。

怪不得之前丰年就爱往学堂跑,都说沈先生严厉,人还挺好的咧。

沈先生显然比王氏以为的更偏爱顾丰年,大手一挥:“来都来了,择日不如撞日,那就今日入学,蒙童入学也无需买什么书,老夫给他一本《三字经》就够用,直接上课就是。”

沈夫人看得心底直摇头,哪有上门拜师读书,又是给文房四宝又是给《三字经》的,束脩都不够买,看来自家老头是真喜欢这孩子,都倒贴了。

王氏不懂这些,只知道早日读书是好事,痛快的将孩子留下,自己带着老大回家去了。

沈先生摸了摸顾丰年脑袋:“自己去找个位置坐下,记住,上课认真,切不可调皮,否则就打手心。”

顾丰年连连点头,撒丫子往学堂跑。

此时此刻,沈先生还沉浸在喜得佳徒的快乐中,完全不知道自己收下了个混世魔王。

他得意洋洋的看向沈夫人:“老夫就说跟这孩子有缘分,你看,主动上门了。”

沈夫人无奈摇头。

顾丰年跑进学堂,一看傻眼了,才想到学堂的桌子是有数的,都是学生确定入学后从家里搬来的。

他第一天来,自然没有属于他的桌子。

顾丰年抓了抓脸颊,在回家搬桌子和找沈先生中间,选择站在了后排。

牛学文拖拖拉拉走进学堂,第一眼就瞧见站在自己座位旁边的顾丰年,惊喜的叫出声来。

“丰年,你改变主意要给我当书童了吗?”

今日份沈先生:收下了一个乖徒弟

明日份沈先生:不好是魔童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8章 第 18 章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古代农家子科举发家
连载中人生若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