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昨儿个才来,今儿个早晨才进的家门。
不过老三说是要给,我没要。
哪儿哪儿都没安顿,着急忙慌的,我叫先歇一歇再说。”
张氏嘴上这么说着,心里却想着,方启明一家子什么表示都没有。
厉氏也不知道听明白没有,就凑到张氏耳边小声说话。
“等回头要是给你什么,你可别客气。
给钱就拿钱,给东西就拿东西,这都是应当的。
还有那边,可别叫那边粘上。”
是说方老大那边。
张氏瞬间没好气,“我反正是看不上那边。”
紧接着又说方才在外面提到的事儿。
“说是今年冬日不好过。
我这想着,是不是想法子多弄点柴火。”
厉氏听了这话,很是不以为然。
“咱们村就靠着山,谁缺柴火,咱们都不可能缺柴火。
叫我说,不如寻摸着买点棉花,到时候缝了袄子穿着,可暖和。”
“那不得银钱。
你家日子好过,是不缺钱。
就我家老二那点本事,成亲这么些年了,一个大钱都没见着。”
提起方老二就满是怨言。
厉氏又赶忙劝,“老二是个勤快的,什么活都干。”
两个人凑到一起,想起什么说什么,不一会子就南辕北辙的,反正是细粮的事儿就直接放到一边,暂且不管了。
外面,方言舒等了一会子,没见着上房那边有动静。
“杨哥,你去正房看看屋里有没有人。”方言舒小声道。
秦杨就小跑着去了。
在门口看了一圈,没看到人。
赶忙回来。
“那再去别的厢房看看。”
秦杨又去。
没看到大人,不过看到一个小孩,就领着过来了。
“他叫灰草,是大嘴叔家的小子。”秦杨都已经打听清楚了。
“你爷奶去哪了”方言舒小声问。
灰草好奇的看方言舒。
村里像是秦杨这样的小子多得是,瘦巴巴,胳膊腿都细,长得黑,浑身上下都脏兮兮。
身上的衣服破破烂烂,几乎不能蔽体。
从来都不穿鞋子。
灰草也差不多是这样,顶多是他身上的衣服看上去要稍微完整一点,别的地方其实跟秦杨都一样。
但眼前的方言舒就不一样了。
虽然也是瘦瘦的,但身上看着很干净,脸白白的,身上的衣服不只是一件,有好几层,看上去很柔软,而且特别干净。
一看就知道跟村里的小子不一样。
“我阿奶在隔壁。
你就是小树吗?
昨晚上我爹还说你,命真大。”
“去喊你阿奶回来。”
方言舒又说。
灰草也没再跟方言舒说话,转身就出了门。
在村里头,平时就是这样。
有时候要找各家长辈,或者什么人,直接叫村里的小子或者小娘帮着跑腿就行了,基本上也不会问为什么,直接就跑去帮忙了。
上房这边,厉氏和张氏还在说着话。
说了东南西北的,终于是想起细粮的事儿,又重新说起这个了。
“镇上是十个大钱一斤,不过得是去壳的。
你这都还有壳,我看八个大钱一斤就行。
是小树自己拿着银钱来的,钱多钱少的,他也不知道。”
张氏只知道镇上的细粮价钱,带壳的价钱她并不清楚,这会子完全就是随口瞎说。
又觉得方言舒才六岁,肯定什么都不懂。
又想着,自己跟厉氏熟悉,这银钱合该叫厉氏赚。
而厉氏嘴上是说着,“价钱还是高了些,等会子看看小树要多少斤。
拿家里的石臼去,给脱壳,里里外外的都弄好,你给烧饭也能省事一些。
我那婆婆正好去串门子,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得回来,要是叫她瞧见,那可麻烦。”
放在上房的粮食,是一大家子的。
大部分粮食是都专门放着,旁的人不能动的。
只有这半袋子细粮放在外面,是平时方老太会舀一点出来,烧了饭给家中小辈和方老头吃。
也是家里日子确实是稍微好过一点。
这几年攒了点粮食,也攒了点银钱,方老太这才舍得隔三差五的弄点细粮吃。
这要是换做旁的人家,别说细粮了,就是粗粮那也得专门锁起来,谁都不能砰。
厉氏就想趁着这个空档,把这点细粮给卖了,银钱只要到了自己手里,那可就是自己的了。
“快去拿称。”张氏赶忙道。
称没在上房,在正房。
厉氏满面笑容的出去,拐了个弯去了正房。
眼瞅着这银钱就要到手了。
别管银钱多少,只要是银钱,她就想要!
家里头日子是过得不算差,可厉氏是媳妇,除了当初嫁过来的时候带着的嫁妆,还有有点压箱底的银子,想要婆家的银钱,那是一个大钱都没有的。
很难。
结果刚拿了称从正房出来,大门口就出现了最不想看到的身影。
“你拿称干什么!”
方老太年纪其实也不算太大。
眼神好,身体硬朗,嗓门也大。
这么一喊,厉氏直接一哆嗦,秤砣都差点掉到地上砸到脚。
她知道,这银钱,是到不了自己手中了。
眼瞅着没法子瞒着方老太,厉氏只能实话实说。
倒是没说粮食价格。
方老太直接去上房,拎着那半袋粮食出来,冲着方言舒笑,“先拿去吃,别的都不用计较。
看你这瘦的,昨儿个我瞧着脸还发红,烫的厉害。
这会子可是好了?”
说着还伸手摸了下方言舒的额头,觉得不烫了,这才松了口气。
“我已经好了。”方言舒很认真,“还是称一下,算算银钱。
我带着钱袋子来的,我爹给的银钱,说叫我给钱。”
别管方老太是因为什么原因,不打算计较银钱,但方言舒这边都得弄得清清楚楚。
方老太就笑,“行,小树说了算。”
转身叫厉氏和张氏称重。
亲自过去看了称,高高的。
“总共六十三斤,去掉一斤袋子,还剩下六十二斤。
县上的粮铺,最好的细粮,还得是去了壳的,是十个大钱一斤。
咱们家这细粮,也不算是顶顶好的,壳也没去。
这样,算五个大钱一斤。
总共三百个大钱,这也不老少了。”
那十二斤都没给算。
这么些细粮,就是叫长辈给小辈吃,都能从年头吃到年尾。
不过细粮确实精贵,也确实值钱。
方言舒知道这价钱应当是自家赚了便宜的,就道:“阿奶,要不然这样。
我给你五百个大钱。
除了这些细粮,我还想要些粗粮。
要是有糖的话,我还想要糖,鸡蛋也想要。”
要说值钱,也只有细粮值钱。
粗粮基本上是卖不出去的,很多都是拿细粮换才行。
寻常人家夏收、秋收,都会拿细粮换粗粮,换回来粗粮自家吃,这样就能撑到来年夏收。
糖其实也贵,不过这个不用当饭吃,基本上有点就够了。
而鸡蛋这个,只要养鸡,母鸡伺候的好,那鸡蛋是源源不断的,顶多是需要一些时日罢了。
方大嘴家里日子好过,什么都不缺,那是养了不少鸡的。
不过平时也不怎么舍得吃鸡蛋,很多都是攒着,留着换柴米油盐什么的。
一听说方言舒要鸡蛋,方老太就高兴的合不拢嘴。
鸡蛋换成银钱,这是好事。
“家里头确实有不少鸡蛋,糖也有,我去拿。”
又喊了灰草过去,叫喊方大嘴回来。
灰草又一溜烟跑出去。
等着这边鸡蛋、粗粮、细粮,糖都准备好了,方大嘴也回来了。
“大嘴你把这些都给送去。”
老太赶忙道。
方言舒直接给的银子,很利索。
边上厉氏看的眼红,特别后悔自己为什么拖拖拉拉的,非得拉着张氏说话。
她自然不知道家中长辈是灰草去给喊来的。
而且方言舒早就叮嘱了,不叫灰草把这事儿说出去。
张氏也是看直了眼。
自家细粮虽然没有这么多,但也有,粗粮更是有很多,糖虽然没有,但是鸡蛋也是攒了一些的。
早知道方言舒这么地方,钱袋子竟然那么些银子,而且说给出去就给出去了。
她肯定不带着方言舒出来,直接把自家那些粮食和鸡蛋拿出来,叫方言舒掏钱不就行了!
自家的粮食和鸡蛋,就算值不了五百个大钱,就算是只有一百个大钱也行。
那可是一百个大钱。
方老二个没出息的,这么些年了,一天天的也没闲着,偏偏一个大钱都没攒下。
张氏不但眼睛发红,她心底里更多的是后悔。
后悔自己抱着方言舒出来。
而这边,方大嘴已经拎起所有东西,就要往外走了。
张氏看了眼方言舒。
“二娘,抱。”方言舒主动过来。
见着张氏没有动作,方言舒假装没看出来她脸色不好,只感慨似的说道,“弟弟今年多大了?
我看比我小很多,应该会自己吃饭了吧?”
提起小武,张氏总算是反应过来。
先前就说过了,这些细粮是要带着小武一起吃的。
这么算起来,自家也没太吃亏。
张氏脸上挤出笑容,上前一步抱起方言舒,“你弟弟今年三岁,会自己吃饭。
有时候能吃一个馒头……”
就是平时自家吃的饭都是粗粮,大人吃都揦嗓子,更别说才三岁的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