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将军乘着快马在京城最繁华的街上驰骋而过,所经之处,人咸避让。通过雍容的牌坊之下,最终停在相府门口。
午时刚过,冬日的阳光不甚强烈,苏恪披了棉袍,在莫离的搀扶下散步于院中。
“咳咳……”
莫离关心地问道:“丞相,是不是累了?”
苏恪摆摆手,眉目间尽显疲态:“无妨。好不容易出来一趟,再走走。”
“嗯,陈太医说,您确实需要适当走动一下的。”
“呵呵,”苏恪苦笑道,“你师父这个老家伙,巴不得好好折腾我呢。吃个药也规矩颇多。”
这时,管家小跑着过来,称有贵客拜访。苏恪心中纳闷,在莫离的搀扶之下来到前厅会客。
“苏丞相,久违了。”
少年长相端正,剑眉星目,举止甚是得体,眉眼之间酷似旧人。苏恪一时竟记不起是谁了。
“你是?”
“晚辈名叫万俟璘,今日拜访府上,未曾告知,实在唐突。还望丞相不要见怪。”
“哦,原来是小国舅。怪不得觉得面熟,记得你儿时常和我家言惜一同玩耍,呵呵……”
“丞相还记得我!”万俟璘欣喜不已。
“小国舅长得越发像万俟大人了,行为举止都像。哦,快坐。”
“多谢丞相。”万俟璘坐定,微笑道,“丞相身体如何?前些日子听说您病了,一直也没来看望。”
说着,万俟璘示意一旁的小厮拿上来一堆礼品。
“这是特意给您准备的,都是儿时在您这里蹭吃蹭喝时吃过的糕点,知道您身体抱恙,我特地命人从震方国运来百年老参给您,还望您笑纳。”
苏恪面对万俟璘突如其来的热络,心中不解。
“小国舅,这……”
“丞相,您是长辈,不必如此称呼。就叫我璘儿如何?”
“这,恐有不妥吧?”
“有何不妥,咱们马上就是一家人了,您该这么称呼我的。”
苏恪不太清澈的眼底闪过一丝警觉:“一家人?何出此言?”
万俟璘朝门口的小厮又一招手,两只半人高的大红木箱被四人抬上来,开盖之时,银光流珠,金光灿灿,竟是满满两大箱金银珠宝!
苏恪眉头紧皱,心中约莫有数了:“你这是何意?”
万俟璘站起身来,拱手俯身,恭敬而郑重:“晚辈心慕言惜,今日特意上门求亲,望丞相恩许!”
话音未落,苏恪已面色阴沉,良久缓缓开口:“你可知道,言惜尚未公布女儿身,仍在驸马之位?”
“知道。”
“那,是圣上的意思?”苏恪沉住气,试探着问道。
万俟璘以为苏恪觉得自己上门求亲不够诚意,便忙解释道:“圣上还不知道此事,不过,晚辈已有打算禀明圣上,请求圣上赐婚……”
“啪!”苏恪狠狠拍了一下案面,脸色阴冷,就连莫离都被吓了一跳。她跟在丞相身边这么多年,还从未见过丞相如此严肃生气。
万俟璘小心翼翼地问道:“丞相,您这是何意?”
苏恪深吸一口气,缓缓呼出,语气淡漠:“小国舅,劳烦你白跑一趟了。请回吧!”
“丞相!可是晚辈说错话了?”
“你今日来此的目的,本就有错。”
“丞相,言惜如今被困在宫中,人身不得自由,您就忍心看她把最好的年华浪费于此吗?我与言惜自小相识,互为知己,青梅竹马,这您都知道的。您只要将她托付于我,圣上那边由我万俟家去说,我绝不会负她的!”
苏恪无奈地摇摇头:“此事非比寻常,纵然你万俟家为了我朝功高劳苦,得以圣上也忌让三分,但此事涉及到帝王家的颜面,圣上是不会答应的。”
“可……”
万俟璘纵有万般不甘,但不得不承认此举确有赌的成分,而且几乎胜利无望。但他对于得到顾言惜的热切渴望,也确是切切实实的。
看着万俟璘无奈不甘地紧握拳头,苏恪心生一计。
“小国舅还是趁早作罢,不过,你若真是为了言惜能重获自由,老夫这里尚有一计。”
万俟璘仿佛看到了希望,他相信只要能将顾言惜和花朝分开,那她迟早都会是他的人。
皇家陵园内。
暮色霭霭,偶尔几声鸦叫衬着周遭更加寂静,令人不寒而栗。祝嬷嬷带着四个宫人在陵园正门旁候着,等着主子祭拜完出来。
花朝蹲在冰硬的地上,一动不动地看着面前的墓碑,眼中微光闪烁。
顾言惜默默地站在她身后,看着她伸出纤细的手指,轻轻擦掉碑上或有或无的灰尘,尔后蜷回来放在膝盖上,又变回了一动不动的姿态。
顾言惜有些心疼:“公主,天凉了,我们回去吧。”
花朝好像没听到似的,就那般一动不动。
“公主……”
“顾言惜,”花朝的声音微弱带着鼻音,怕是默默哭过了,“若是将来,我也不在了,你也会来看我吗?”
顾言惜鼻头一酸,跟着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公主又在胡说了!公主定能长命百岁。”
花朝不死心地追问:“我是说如果……”
“没有这种如果!公主一定会活得比我还久,”顾言惜稳了稳气息,看似玩笑道,“到时候我先去地府,给您探路,替您打点好。”
花朝缓缓起身,神情严肃地朝顾言惜走去,看着那双瑞凤眼满是委屈,花朝这才意识到自己方才说了多么不合时宜的话。
花朝抬手轻轻摩挲着顾言惜的下颌,一张口便是自责的哭腔:“抱歉,以后我们都不要说这种话了,好不好?”
顾言惜咬唇点点头,泪水划过花朝的指尖落下。
天空飘下几片雪花,顷刻间便似鹅毛倾落人间。顾言惜将自己身上的棉袍撑起,把花朝护在袍下,慢慢朝陵园外走去。
华历二十四年,二月初。
大雪一连下了多日,就在昨日夜里,园中的侧柏也不堪重负被积雪压断了几根侧枝。
沐景阳立在窗前,看着内官们处理着园中的断枝,修剪残叶,扫着陈夜的积雪。身后跪着司天监监正李开,不知是不是屋内炭火旺盛的缘故,李开的额上竟沁着几滴汗珠。
姜玉站在一旁,默默观察着天子的一举一动。然而李开大人跪了近半个时辰,直至卯时三刻御厨开始传膳,天子还是毫无反应。
姜玉上前一步,轻声问道:“陛下,该用膳了。”
沐景阳回过身来,一言不发地坐到桌前,看着满桌子佳肴却毫无胃口。
“李开。”
“臣在。”李开忙应声,佝偻的身子更加低伏。
“你还没吃吧,过来用膳吧。”
“臣不敢。”李开心中一阵惶恐,腿也跟着不听使唤地战栗。他自知方才自己的一番说辞令天子瞬间黑了脸,没有惹得龙颜震怒就是万幸,他又怎敢在此时听不懂好赖话,做出放肆的举动?
天子缓缓起身,嗓音低沉:“行了,你的话朕会好好考虑,替朕把这一桌子佳肴吃完,朕要去上朝了。”
说完,沐景阳朝姜玉递了个眼色,一挥长袖款款离去。
李开霎时如释重负般地跪坐在地上,狼狈地用袖子擦了擦鬓角的汗液,站起身时膝盖已酸痛不已,幸有姜玉搀扶才没摔下去。
“多谢姜内官。”
“李大人客气了。”
“姜内官留步。”李开正想走,却不料姜玉将他扶到了桌前。姜玉面带恭敬地笑道:“李大人,圣上不是说了吗,叫您吃完再走也不迟呀。”
“吃……吃完?”
“对,吃完。要是剩下一粒米,老奴可没法交代呀。”
李开看着满满一桌子荤素佳肴,这才反应过来天子这是在变相惩罚他呀!这要是全吃进肚子里,不得撑出个好歹?
李开颤抖着双手拾起碗筷,面露苦笑:“这……姜内官,要不你也来点儿……”
姜玉忍笑,故意做出一副为难的样子:“哎哟,老奴可无福消受啊!您呀还是自己来吧!”
“我这……”李开皱着眉头,脸上的愁字写满了一箩筐。
太和殿。
“陛下,臣有事奏。嵎夷国使臣已抵达境边关卡,不日到达帝京。礼宾院已安排好接待事宜,请陛下过目。”
“嗯。”
“禀陛下,臣有事奏。西疆战场传来战报,前线粮草濒临耗尽,急需增派粮草押运官,十日内携粮两万石抵达前线。”
“准。”
沐景阳耳中听着大臣们一桩接一桩的奏事,烦闷地摁了摁刺痛的太阳穴,只记得李开喋喋说了一通……
“月入天市垣,有变于市中,女后凶、将相忧,恐生祸端……”
沐景阳对天象所知不多,只听懂了李开最后的话:上元节过后,天象异变,后宫女眷须尽快搬离,无论尊卑都不可再居于宫中,否则皇室气运受损,对社稷有所损害……
作为一代开国大帝,沐景阳自小便不信神鬼之说,奈何世间总有些奇事异象无法用常理解释。暂且不说幼时的见闻奇事,单是花朝出生之日“死树开花”这一异象,沐景阳便不得不对神鬼之说忌惮三分。
后宫女眷……那些下等宫人倒是好遣散的。花朝天生弱疾,一到夏秋之季,本就会离京前往西郊休养,顾言惜也可放其回家,不在宫中……关键在于,皇后……
“陛下?陛下?”
沐景阳回过神来,望了望一旁的小内官,这才反应过来早朝尚未结束。
“哦。”
“陛下,关于粮草押运官的差事,陛下可有合适人选?”
赶紧收藏一下吧~这个作者下次看到收藏数上涨会很有动力哒!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56章 天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