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秦关,莽莽秦川。
苍苍明月,迢迢关山。
同耕同战,浴血何年。
锐士铁衣,女儿桑田。
谁谓明月,照我无眠。
天地同光,念日月之共圆。
春秋战国,乱世五百年,强者统治弱者,大国兼并小国,大国小国数以千计!
秦以简陋而立国,无鲁中原腹心之地、齐沿海鱼盐之利、晋千里沃野,形盛之属!六世君王励精图治,拓展疆域,招纳人才!
经过数代秦人的积攒,一步步从边陲小国走向天下之主,秦统一天下已成不可逆转之势!
商鞅变法,秦将古之弊端一举铲除,百代皆行秦政法。
百年征战,起兵数十万,征伐他国,扩张领土,夺取九州。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震四海……最终秦灭六国,御统万民!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陈胜吴广起义三年,项羽刘邦楚汉战争五年,一统天下的秦灭了,可谓是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但六国的王侯将相、王子王孙也多半死于战乱之中!
天下百姓伤亡一千多万,锐减一半多!
谁都不是赢家!】
秦人看着天幕上的大秦兴哀以及那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怔怔的愣了一会,突然大笑,笑的前仰后合,随后又大哭,哭的泪流满面。
【……秦人无暇自哀而后人哀之,看到秦末的惨相,不禁让人疑惑到,秦以何亡?!】
秦始皇嬴政看到此处猛地攥紧了手,神情莫测。
【明朝万历首辅张居正所言可以给我们一个客观的答案:
“秦之亡,非亡于始皇,而亡于大势!
何也?天下砥定,六国之心未死,立法度,定天下,平民心,此非秦一代可成之功业也……
三代至秦,混沌之再辟者也,其创制立法,至今守之以为利,史称其“得圣人之威”。
周王道穷也,其势必变而为秦,举前代之文制,一切铲除之,而独持之以法。
西汉之治,简严近古,实赖秦之驱除也。
使始皇有贤子,守其法而益振之,积至数十年,继宗世族,芟夷已尽,老师宿儒,闻见悉去,民之复起者,皆改心易虑,以听上之令,
即有刘、项百辈,何能为哉!
惜乎扶苏仁懦,胡亥稚蒙,奸宄内发,六国余孽尚存。
因天下之怨,而以秦为招,再传而蹙,此始皇之不幸也。”】
【弹幕:啊啊啊,叔大我男神。】
【弹幕:张居正,给大明续命的人。】
【弹幕:呜呜呜,太岳大人简直就是有明一代的刺破灰暗长空的光,是大明王朝的最后的金大腿。】
【弹幕:像一道光亮在明朝走向沉暮的历程中一现即逝……太岳啊我的太岳!(大哭)】
【弹幕:嗯,毕竟张首辅也是搞变法的,对此也有着清晰的认知。】
【弹幕:张居正表示“今观《商君书》,再体法家之法,犹一声长叹!”】
【弹幕:张首辅表示“如入火聚,得清凉门。”】
【弹幕:日月为明,万国仰大明天子。丘山为岳,四方颂太岳相公。】
【弹幕:他如丘山屹立不可替代!】
其他朝代众人:明朝的臣子吗,居然如此受后人敬仰!
明朝。
洪武大帝朱元璋/永乐大帝朱棣:张居正?不愧是我大明的臣子,也不知道他的变法如何,竟让后人如此推崇?
不过,明朝走向沉暮?!大明最后的金大腿?给大明再续命的人!大明到底怎么了?
认识张居正的人一脸羡慕嫉妒恨:这家伙居然瞒着所有人悄悄名垂青史了。
只有张居正没什么特别的反应,只是在想自己的结局会如何,
自古以来变法者结局惨烈,不知自己能否幸免,但看到飘过的弹幕,内心又坚定了下来。
自古变法者,安得善终。
知我罪我,意在是乎?
为功为过,何敢避焉?
黎民社稷所在,岂能求一人善终。
欲报君恩,岂恤人言。
【……不说汉得以辉煌近四百年,秦之功也!若使始皇有合格的继承人,守住帝业,再过几十年,天下之民皆心归于秦!何愁千世万世长存矣。嗟乎叹乎。】
【弹幕:后来的皇帝再怎么折腾,都是在秦始皇设立的君主制度下。】
【……好了,关于“千古一帝”这一期的讨论就到此为止,up主还要去找资料,下一位千古一帝的介绍可能下个月才出,在这期间大家有什么推荐的历史人物想了解呢。】
【弹幕:本明粉表示,什么时候能讲到我刚明呢?我想看我家洪武大帝、永乐大帝的英姿。】
【弹幕:明粉加一,什么时候谈谈于谦,杨继盛,王守仁,海瑞……这样的忠良呢?】
【弹幕:还早着呢,强汉、盛唐、富送都还没讲。】
【弹幕:要不讲讲跟祖龙一样惨被黑了几千年的帝王吧!】
这句话看的各个时空的人们都不由得皱起了眉头,还有跟秦始皇一样被黑了几千年的帝王吗?!
【弹幕:政哥绝对是被黑的最惨的一位了,难道还有更惨的皇帝吗?】
【弹幕:啊啊啊!政哥绝对是历史上被儒家黑的最惨的一位皇帝了,在位期间从未枉杀一位大臣;焚书坑儒中坑的大部分是方士,还是因为被那些术士欺骗,焚书是背了项羽的黑锅;修建长城也是为了抵挡边境的匈奴,就这样还被说成了暴君。】
【弹幕:帝辛表示有话要说……】
【弹幕:抹黑商纣王才是最成功的典案。】
历朝历代众人:一直以来都习惯了商纣王的名号,弹幕谈到帝辛还一下子没反应过来,难道他有什么功绩足以让后人为他打抱不平吗?
【弹幕:祖龙陛下和帝辛真是一对难兄难弟啊,同样被儒家黑了几千年……】
【弹幕:我广神呢?!】
【弹幕:比胡亥还败家的二世而亡的暴君怎么配跟祖龙相提并论!】
【弹幕:杨广他只是操之过急了,他还是挺有能力的。】
【弹幕:不是吧,不是吧,现在居然还有人在洗杨广!】
【弹幕:隋炀帝杨广可是妥妥的暴君,苛政于民,致使民不聊生,做事不考虑民生,西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耗损国力、民力,最终成了亡国之君。】
【弹幕:杨广将他父亲开创的开皇之治盛世败光,导致隋朝也二世而亡,妥妥的败家子!】
【弹幕:哪怕不是儒家,在当时百姓眼中,杨广也是暴君一个 。】
【弹幕:杨广确实是儒家传统意义上的暴君。就是可惜了帝辛、秦始皇、杨广这些人暴君之名流传千古,那些不干人事的乱世暴君昏君声明不显,导致一说起暴君就只想起了这几位。】
【弹幕:胡亥跟杨广根本不是一个量级的,胡亥是真的蠢,但隋炀帝再怎么说功绩也是能彪炳史册的,杨广只是急功近利了。】
【弹幕:确实跟胡亥不是一个量级的,毕竟他爹隋文帝留给他的可是一个蒸蒸日上的大隋。】
【弹幕:狂妄之人,大业难成 !】
【弹幕:……】
隋之前的朝代。
“隋炀帝?有点意思……”很多人眼中满是兴味,”只不过炀不是恶谥吗。”
“而且都二世而亡了,居然还能被认为是被黑的最惨的皇帝,何德何能啊!”
隋文帝时期。
杨坚震怒:“什么,竟然是广儿登基,还败光了我留给他的家底!”
明明杨广是他最乖巧的儿子,难道他听话的样子都是装出来骗他们的?真是朕的好儿子啊!(咬牙切齿)
隋炀帝时期。
杨广他此时整个人都是懵圈的,“为什么朕的谥号会是……炀?"
他还给陈后主加了一个炀的谥号,结果他也有了一个炀的谥号。
“而且朕怎么会让大隋二世而亡呢?”杨广只觉得有些难以接受,他怎么可能是亡国之君呢。
隋之后的众人:“???”
"不是,这种暴君居然还有人喜欢?是后世人出了问题还是史书出了问题?"
【弹幕:……】
【弹幕:先不说隋炀帝了,他也不算完全是被黑的,应该算是争议最大的皇帝吧!】
【弹幕:我觉得应该是商纣王帝辛。】
【弹幕:嗯,帝辛是被偷家了,周朝名不正言不顺了几百年,靠几千年儒家的无下限抹黑终于名正言顺了。】
【弹幕:帝辛、秦始皇是昏君的印象和儒家没关系我可不信。】
【弹幕:帝辛明明是最后一位人皇,却被黑成那样,真是……】
【弹幕:是非成败史书刊,文人舞墨笔杆乱。 】
【弹幕:楼上的,文采真好,笔给你,多写一点。】
【弹幕:道理千千万,很多人却只读一半,断章取义,还强压在圣人身上。】
【弹幕:儒家史学观就是输者就是暴君,赢者就是仁义。】
【弹幕:还有春秋笔法,简直了,史书本来可能只是描述客观事实的文字却被加以各种褒贬。】
历朝历代众人:商纣王难道真的不是暴君吗,还是后面有什么隐情吗?还有史书怎么了,感觉不太妙啊!
【弹幕:自从儒作为正统思想之后,为了迎合统治者的需要,各种史书都做了细微修改。】
历朝历代众人:啊这……
看到这,不少皇帝都沉默了,也有不少皇帝的眸光闪了闪,看来有些东西需要重新进行判定了!
感谢太微的建议。
张居正:“秦之亡,非亡于始皇,而亡于大势!何也?天下砥定,六国之心未死,立法度,定天下,平民心,此非秦一代可成之功业也!历代变法者,莫不以身死殉法, 其以国灭殉之,亦千古气象也!刘项复辟周制,此亦其理!及至武帝推恩,汉晋湮灭,一至唐宋,亦未达秦之深彻也!历史遇合,以至于是!今观《商君书》,再体法家之法,犹一声长叹!
三代至秦,混沌之再辟者也,其创制立法,至今守之以为利,史称其“得圣人之威”。
周王道穷也,其势必变而为秦,举前代之文制,一切铲除之,而独持之以法。西汉之治,简严近古,实赖秦之驱除也。
使始皇有贤子,守其法而益振之,积至数十年,继宗世族,芟夷已尽,老师宿儒,闻见悉去,民之复起者,皆改心易虑,以听上之令,即有刘、项百辈,何能为哉!
惜乎扶苏仁懦。胡亥稚蒙,奸宄内发,六国余孽尚存。因天下之怨,而以秦为招,再传而蹙,此始皇之不幸也。”
《万历十五年》张居正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他自己身为内阁首辅,最大的感受就是“如入火聚,得清凉门”。意思大致是说身居高位处境艰难,但即使进入了这样烈焰般的境地,也能够感到一丝清凉。太喜欢张居正了,感觉一写到他差点停不下来。………………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8章 第 8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