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保研

2024年的9月底,郑思和的朋友圈有大新闻。

似乎大家都像是约好了一样,都在这一天更新了自己的朋友圈。

当然是指保研上了的那些人。

首先最令人瞩目当然是Z大本科保研Z大直博的,在这个富豪含量不可谓不高的Z大,能够在本校一直读下去,当然是前途不可限量。

更何况大家都是Z省本省人,只要不出去,已经是最大的学历优势了。

接着是上海那两所,本校保研或者跨省来Z大读研or直博。虽然经受过口罩时期的冲击,但大上海依旧是大上海。而从上海回到Z省,估计是多一份同乡人脉的考量,毕竟工作如果不想出省,这时回来是个好时机。总之,都是极佳的选择。

本省的双非院校保研到Z大的同样受人关注,多少有种从众生平等跃到万人之上的感觉。还有当初本科到外省985、211读,现在考到Z大的,一出来消息就急忙跟原来没出省的同学联系,似乎在弥补这四年错过的友谊。

虽然零零碎碎还有些保研同学的消息,但若仍在外面没有考回省内,想来一年半载跟大家也不会有后续的联系。只是发个朋友圈告知进入了人生另一个时期,而后销声匿迹。

人随着年岁越长越大,总会变得越来越现实,考量的事情也越来越多。

如果是18岁的年纪,郑思和也会觉得去外省读书好,脱离家庭的掌控,体验另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总在一个地方多少有些食之无味。

但21岁的郑思和绝不这么想。口罩特殊时期是个极大的因素。除此之外,Z省经济的得天独厚终归是吸引年轻人的一大抓手,父母眼中的本省人不出省益处也被放到了明面上。

当然务必做出一个说明:以上保研的明星同学们皆非文科专业。

或许,只是郑思和的朋友圈里没有。

虽然郑思和是个实实在在的文科生,但她曾经的同学们绝大部分都不是。在Z省独特的高考模式下,衍生出来走班这一教学模式,因此,几遍选课是政史地和物化生这样截然不同的科目,他们的语数英也都在一个行政班级上。至于三门选科,则是抱着课本到各自对应的教室里去。

那至于为什么郑思和是其中的少数分子,这也有的说量。

在初中升高中的提前批招考中,考的的是奥数、奥科以及英语。因此绝大部分人都是理科方向的。极少数像郑思和初中理科还行,甚至也能进入竞赛班,但是高中的理科成绩一落千丈的人,最后只能在这个班里痛苦的选择文科进行实习。

郑思和还记得那段时期,因为大多数都是理科生,文科生寥寥,因此在班级里,哪怕是午饭后午休前、晚上下课后回宿舍前的课余时间,放声朗读记忆也是会被人蛐蛐的。只能单独找一间空的教室。

而其他的从中考成绩选拔上来的班级,文理科的选择较为均匀,一般会两个班的文科同学合并去占领空教室,放声读书背诵。

这又让郑思和想到了另一件事情。

因为班里理科生占大多数,显然的,男女比例也非常失调!绝大多数都是男生。

或许曾经有很多人觉得男生堆里的女生是不是很幸运,会变成“团宠”之类的角色。实际上绝非如此。

男生不会小心眼儿?不,有人在的地方就有江湖,不分男女。男生之间有问题打一架就好了,女生会暗地里小团体一直斗?也不是这样的,成绩越好的群体了,大家都不会“暴虎冯河”,都是智斗。

暗戳戳的私下搞事情,明面上一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姿态。

更别想女生少会受到优待了,一切的一切,只能凭实力才能赢得他人尊重。

说实话,郑思和的人生经历是经历过两个极端的。高中班级男生比例相当高,本科班级乃至整个学院都是同性别的女生居多。在这两个环境都带过超过三年,得出的结论是:

当然是同性别相处最舒服。

哪些一口咬定女生多的地方是非多,男生都大方和睦兄弟相处的言论,显然是不正确的。

言归正传。这些铺天盖地的朋友圈,难免让郑思和心中的压力陡然增长。

毕竟大四是一场角逐,他人已经交完了答卷,获得了光线靓丽的成绩。而郑思和此时还不知何去何从。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大四
连载中持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