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探险

东北林区一年四季都很繁忙。

本职工作当然是照顾好林业资源。

最重要的任务就是防火,防火期主要是3月到6月和9月到大雪封山。

大山里森林茂密,天气干燥时分,起了山火,在如今条件下很难处理,影响很大。

春季则要求栽树,防水土流失和砍伐过多;夏天进行扶育,去除小树边夺取养分的山草,同时雨季注意山洪和泥石流,进行巡逻和守林;冬天就主要进行砍伐,因为地面结冰便于运输。

除此之外,山区资源丰富,靠山吃山不是没有道理的。

春季虽晚到,山区4月大雪仍淹没过膝盖,但阻挡不住万物复苏。

刚开河的冷水鱼最是鲜美、人工种植半野生的柞木木耳、栽种蔬菜、玉米以及赶山割榛子树和挖各色山野菜,不时碰上蘑菇、桑黄爆杆。

夏天,则靠天吃饭。

在享受初来两天晴朗的天气后,周茵和顾正扬碰上了林区的暴雨。

河流猛涨,地面潮湿,温度也相对变低。

最令人揪心的还是栽种的木耳。

山林野生木耳虽然丰富,可进山采摘太过耗费精力,哪有半人工采摘来得痛快!

大片地里全是半高的柞木段,所谓半人工就是人为在树桩上打孔,以便木耳生长。

等到木耳长得密密麻麻一层,就可以进行采摘晾晒,然后上交,依次循环。

下雨最影响的就是木耳的晾晒。

今天这会儿趁着天气放晴,大伙儿赶忙来一起出力。

男同志们这两天辛苦四处巡逻,在各个路口预警山洪,周正和顾正扬也跟着去忙了。

周茵跟着余新文来帮忙晾晒,也是因为林区地里木耳量大,地旁就专门架起了几垄长条的木架子,把木耳铺开,还要在上面再铺一条塑料薄膜。

估摸着是减弱空气水汽对木耳的影响。

林区的天气变得挺快,一旦不下雨,太阳就来势汹汹,在猛烈的照射下,众人都有些受不住,纷纷往回走。

“呀,奶,野鸡飞了!哇,这有个野鸡窝!”

周茵听见前方那嘎哒远远传来小孩的声音,还隐约透过树林夹缝瞅见野鸡飞走的痕迹,野鸡窝没见着过。

扯着余新文同志就往前看热闹去。

刚才叫喊的小孩是后院林奶奶家的,也是下放劳改,爷爷奶奶带着孙子,来了东北,没受苦加上这边人好,都还挺乐呵的。

她拉着她妈凑过去,果不其然在田间的草垛下看见一个草窝。

真的很隐蔽!如若野鸡不是受惊飞走,小朋友肯定发现不了。

小孩扒拉开鸡窝上盖着的杂草,不由喊道,“还有几个野鸡蛋呢!”

又仿佛迟疑了一下,望向他奶奶。

周茵疑惑:“咋啦,不能捡吗?”

纳闷,这野鸡蛋看着咋绿绿的?

林奶奶笑呵呵:“他是上次摸了又放回去被我教育了。”

看着周茵没懂。

又解释道,“野鸡蛋也不算稀罕,去年冬天野鸡成灾,今年春天也捡了不少野鸡蛋。

碰上的话,要么就捡回去吃了,要么就别动,碰了有人味儿,野鸡就不抱窝了。”

周茵恍然大悟。

林奶奶又说:“茵茵没吃过吧,那就捡走嘛!今天这么多人围着,估计野鸡也不会回来了。”

却之不恭,她也没尝过这滋味。

对着小孩说:“我看这有好几个鸡蛋呢,能给我分一分嘛!姨姨给你糖吃,好不好!”

林奶奶劝阻,“直接拿上就行,我们家前几天还吃了的,哪能还要你东西。”

小孩却是巴巴地望着。

山里啥都好,就是进城难,家里都是老人就更不容易了,上个卡车估计都得要人帮忙,小朋友哪有不想吃糖的。

周茵没说什么,却在背地里给小孩儿打了个眼色。

一切尽在不言中。

倒是周围之前看趣儿的本地人,这会儿绕着一侧树林走,似是发现了什么,余新文也凑在一旁。

周茵拍了拍妈妈的肩膀,“妈,他们这是在干啥呢?”

几个婶子顺着一个植株从上往下寻根茎,直接用手扒开,露出松软黢黑的泥土。

余文新答道:“我听着说这是叫鸿毛的药材。”

她好奇凑近,有个婶子看见她,笑着解释。

指着下面密密麻麻的二十来根细根说:“大妹子,这是我们东北的野生药材,叫鸿毛,你看这两米高的秧,下面根挖出来能泡酒呢。”

周茵好奇道:“谢谢婶儿,是下面的根是药材?”

婶子应声,周茵看着几个婶子直接用手挖,不禁感叹东北土质好,松软得很,不像南方,这都挖了一两公分了,肯定得用锄头。

等根挖出来细瞅,不太大,还零零散散的,颜色不一。

据婶子说,这鸿毛根与旁边大树根缠绕到一起了,挖不出来,分层则是新老根交杂,老根黢黑,今年新长出来的则是棕色,看着还是蛮鲜明的。

家里顾正扬训练喝酒喝的少,周茵对这个倒是没动心思,她估摸着她爸肯定知道了肯定就蠢蠢欲动想喝,得了,让他自己整去。

回家路上,周茵就对着余新文感叹:“东北林区这边物资真是没得说,真富饶啊!”

余新文也连连点头应答,她也觉得,要是冬天没那么冷就更好了。

捡回来的野鸡蛋也能加个餐,要是春天,和香椿一起,不论是清炒还是摊鸡蛋饼,肯定滋味更美。

可惜野鸡蛋个头有点小,直接当主菜,四人份量肯定不够。

寻思着去地里扯把小葱摊几张饼得了。

进屋正好撞见回来的周正和顾正扬。

两人关怀:“山里没啥事儿吧!”

周正笑呵呵:“我们发现了个好东西!”

瞬间来了精神的周茵脱口而出:“什么好东西呀?”

周正只作高深莫测状。

还是顾正扬好心,朝着周茵笑道:“发现了一个废弃矿洞。”

周茵:…所以…?这有什么稀奇的?话别只说一半啊!

顾正扬也不吱声了,“下午带你去看就知道了!”

周茵好气,轻拍他:“顾正扬,你净跟我爸坏的学。”

这周正就不答应了,合着坏的都是跟我学,好的都是这小子自己的?

余新文没理三人这场官司,进厨房处理野鸡蛋,看见灶台上一大把野韭菜,探头问道:“老周,你带回来的?”

得到应答后心头火热,把周茵叫进厨房,吩咐道“去泡点粉丝和木耳,妈给你做个东北菜,韭菜盒子。”

刚刚还发愁光吃鸡蛋不够呢,现在好了。

现成的韭菜、木耳、粉丝和鸡蛋都有了,家里还有之前买的虾皮。

和个面就是,量大管饱!韭菜还是新鲜山货,鸡蛋也是热乎刚捡回来的,原生态!

野韭菜就是处理起来麻烦点,得多泡泡,根部和靠近的位置都切掉,清洗干净剁碎即可。

新鲜的野鸡蛋看着泛绿,个头也比家养的小巧,打出来的蛋,总感觉更亮些,打好的鸡蛋再加点水炒,出锅又鲜亮看起来还嫩,喷香!

粉丝和木耳泡好煮开再切碎,把料都加进大铁盆里,加点调料和油,看着就层次鲜明,色泽亮丽。

黄的金黄,绿的翠绿,黑的肥厚,粉丝软糯,虾皮提味点缀,配料丰富啊!

醒好的面揪成团,擀成薄薄的一层。

母女俩就开始包,两位男士想进厨房都被赶出去了,简单的工艺不需要人多,嫌挤!

余新文和面,包饺子包子的手艺实在是好,周茵一脉相承,俩人都压起了花边。

包了不少,料多量又大,四个人吃一顿是尽够了。

慢慢煎,两面金黄就可以了,周茵特地让妈妈把一部分韭菜盒子煎得焦焦脆脆的。

上桌,韭菜盒子还用啥筷子?

四人动作同步,周茵手被刚出炉的韭菜烫得一个儿劲儿地喊“斯哈~”却也舍不得把它放下。

余新文擀的皮实在是薄,没费什么劲儿入口就全是馅料,自家吃的,放得又足,外皮又焦脆。

刚吃进嘴里满口的韭菜味儿,林区的无肥料纯野生的韭菜比普通的更独特,再慢慢品味其他食材的口感才在嘴里渗透。

鸡蛋很嫩,木耳很肥厚,粉丝很软,虾皮很鲜,馅料鲜得舌头都要掉了,嚼了都舍不得吞。

四人都是一个儿接一个的吃,填进那无底洞似的胃。

真是满足,最打动周茵的到最后居然是粉丝,软软的,有滋有味。

周茵有了韭菜盒子的滋润也没有忘记废弃的矿洞。

今天林区偶然发现的,职工也都知道,只是都忘了这里还有个矿洞。

休息后四人准备一起去看看热闹。

顾正扬和周正倒是瞒的严严实实,只是吩咐两人带上棉袄。

周茵不解,矿洞有这么冷吗?

但还是乖巧地听话,得听老人言呐!

趁着走的机会,还抓了一把糖给后面住的小孩。

四人绕路往后山去,看着越来越偏,周茵只感觉这里阴森森的冷,雾气仿佛都更重了。

使劲搓着手臂的鸡皮疙瘩。

“还没到吗,这里怎么这么冷啊?”

她现在就想穿上棉袄了!

两人依旧是:“你到了就知道了,冷了把棉袄穿上。”

背山处本就阴凉,这里还是低海拔,去更高的山的高处,周茵笃定还有未融化的冰。

转过一个山头,远远看到一块白雾聚集。

周茵目瞪口呆,这是矿洞?这不会是有人要成仙吧!!?

走进白雾就不觉得周围模糊一片了,也许是风将雾气吹的消散。

走近看,一个开凿在山里的洞口,大门敞开,旁边还有个大爷守门,几人往里瞅去。

周茵和余新文惊呼:“这是冰!!?”

洞里很黑,视线所及之处只有三四米的光亮,厚厚的白冰展现在众人眼前。

壮起胆子凑过去看,还有一截冰在水下,总共能有两米高,矿洞更深,里头黑乎乎的,看不见尽头。

果然很冷,周茵裹紧了大棉袄。

这里居然有冰洞?不是废弃矿洞吗?

旁边有个大爷,估计是林区派来照看的。

笑呵呵答道:“这废弃矿洞有一公里长呢,现在专门存冰了。”

周茵觉得挺震撼的,这要是夏天在边上住得多凉快,还能存储食物呢!就是住得住远点,太冷了!

顾正扬还凑趣:“要不要进去看看,我带着你。”

周茵连忙摆手,这,这还是算了吧!刚刚凑近看她都有点背后发凉。

这热闹看得,周茵觉得能回去给陈嫂子讲好多遍来表达她的惊讶之情!

大冰洞!

来啦,这是25号的!修改的晚了点~

想吃韭菜盒子……

这种矿洞我感觉好吓人哟

大家新的一周一切顺利呀!

感谢看文~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2章 探险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重生七零有点甜
连载中樱桃树下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