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的城墙不是特别高大,也就七八米高。也不是一般的城墙班用全部用巨石垒成。而是底部用巨石,上半部分用黄泥烧制的砖石垒成。但却是相当厚实,是正常城墙厚度的两倍。城门的甬道中间也比一般的城门要多一道门。
说起来这还是他们第一次进城。毕竟军营都在城外,他们也都是在军营内的伙房。上工。因此,一直没有机会来看看。不过倒是有听在城内上工的回来说说大概情况。自从战乱平息,已经有许多过往的商贩。进驻了边城。林沐雨心想:果然,利益才是最壮胆的!
因此,一行四人多少有些好奇的看着城内。不算繁华的往来人流以及门可罗雀的各种店铺,应有尽有。待到大家都安顿好以后又临近年关,想来这些店铺也都会热闹起来。林沐雨突然有一个想法:做包租婆收租!不过这也不急先去看看分配的屋子再说。
几人不紧不慢的走过两个街口,然后朝右手边转进去,再走了大概一百丈左右,便到了他们地契上所在的位置。
“干娘,咱们到了,就这。这是您和林家妹子的屋,我和赵老爷子的在后面。”王石指着两间并排的小院比划
“行,咱们先都回自家院里看看咋样,等会咱们一块儿出去买些家伙事好收拾房子。”
“成,就这么着,我想着今儿要归置的东西不少,还有的忙呢,不如顺带就买些个吃食,今儿晚上就不折腾了。”赵老爷子觉得这么样更合适
“行,那就两刻钟后出发。”林沐雨也同样觉得下午会很忙,于是很是赞同的一边说一边打开了属于自己的院门。
分给自己的小院也就小小的三间房:一间堂屋,左右两侧各一间房。院子不大靠院门到堂屋中间是一小块空地。有个一分大小。房子就坐落在院子正中,靠后你院墙是两分左右的空地,房子左右两边倒是各只有半分地位置。靠着右边墙还有个矮一些的小房间是厨房。
整个院子空荡荡的。地上有些泥泞。毕竟这两天陆陆续续下了点雪。踩着院子干净点的地方步入了堂屋。整个屋子方方正正。又推门看了看两侧房间,也和堂屋一般大小,里面都了盘了一整面墙的炕,还行,都挺宽敞。按照前世的面积算下来得三百多平方米了。
不过这会里面啥也没有,想来其他人的房子也都差不多,看样子今儿下午要买的东西实在是不少。想到这里铃木鱼把东西赶紧放在房间的墙角,锁上自家院子,准备去隔壁杨婶那儿商量一下。
“杨婶,我来看看你家这边。家里一件家具都没有,厨房也也是,啥都没有。咱们一起先合计一下各自要买什么东西?到时候好一块杀个价。”杨子家的门没有关,轻轻一推就开了。
“我看也行,我这边屋子缺的也不少。想来他们俩的房子也和咱们是一样的。”两婶子一边说,一边却从屋后转了过来。
“婶子怎么从后面出来了。还有啊婶子,我看着这前后屋的空地也挺大。你有没有打算种点啥?”林沐雨感觉有些奇怪,像她看屋后也就是推开窗户看了一眼所以很是疑惑的问了一句。
“这不是你王大哥吗?说既然拜了干亲,我就是他的娘。等以后我老了,也是要孝敬我给我养老的。刚好他这房子又在我这后面,就想着那个院墙上开个小门儿,免得又从前面正门绕。”边说一边也再次看了一看屋前的空地。又继续说到
“这前院按我的意思呢,肯定是想着。种些小菜。你也知道咱们这边,这冬天肯定没法种了。待到明年啊,还是多少得种些,自己得吃不是。”
“倒也是!杨婶,你们家要买些什么?我想着不管怎么样堂屋总得布置起来,另外,卧房总得有个柜子吧?自己住的那间还得有个梳妆台,灶房也得置办齐吧?还有一些七七八八的小物件。我想着这桌椅板凳衣柜加上灶房里的锅碗瓢盆。咱们几个一样,都得买。”林沐雨听着也没多说什么转而和杨婶一块儿合计起要买的东西来。
两个人一块从大件小件,一样样开始细数,把大家差不多都要买的东西都捋顺了!杨婶还怕自己记不住,让林沐雨好生默记下来。等到王石和张老爷子过来时,杨婶又让林沐雨一件一件的,把要买的东西又和他们说了一遍。商定好后,这才出了门。
按着大家商议好的,先去到的是,卖家具的地方。其实就是木匠自家开的铺子,带着不少的徒弟一块儿做的。边城被屠之事,西北地区人人皆知,谁不知道这边城修缮完工之后需要的东西更多。因此。来编程行商的人更是不少。
“赵老爷子,这桌椅板凳我们可是不懂。您给看看?”嗯~林沐雨见着像是个仓库一样的店铺也是傻眼。自己可不懂木料,也不懂木工,不会挑啊!
“咱们小门小户的,也用不上什么贵重的木料。我们的就看重木料结不结实?耐不耐造?咱们这地,也就榆木长的多些,这种的就不错,关键是还便宜!”老爷子毕竟在这儿生活了几十年,一下子就点出了关键。
“掌柜的!这种木料的一套桌椅板凳您说个数。我们看成不成。”杨婶。一听立马接过话头。
“那我说个数。一两五钱银子。哎呦!您可别嫌贵!这一套桌椅板凳啊,东西可是不少:一张桌子,八把椅子,还有四条长凳。这可都得费不少的木料和人工的。”那掌柜的才开口说了个价钱,就瞅见她的脸色微变赶紧继续说。
“唉,掌柜的。您是把我们这些人都看的太高了。我们这些小门小户的。哪要得了那么些椅子?这样。我们只要一张桌子,两把椅子,四条长凳。总共一两银子。你看怎么样?”杨婶可不上他的当,还八把椅子呢!他们那堂屋,哪能摆得下呀?再说了,这东西多了也用不上。
杨婶和掌柜的你来我往争了好几遍,其他三个人是一句也插不上话。最终以杨婶一句。“我买四套这样的。总共四两银子。”结束了战斗。连着每家两个衣柜和杨婶林沐雨单买的两张梳妆台,在杨婶的口才下用三两五钱银子买下。
这一下午,四个人满城乱转花式杀价的买东西,一个个来回的跑。一直忙到太阳偏西,才总算是把东西全运回家。
铃木雨一直忙到天黑,才总算是把家里收拾干净摆放整齐。
看着和之前完全不一样的屋子,林沐雨感觉自己的心总算是安定了下来。胡乱的吃了些买回来的肉饼,好好的洗了个热水澡,林沐雨穿着干净的衣服躺在了烧得热乎乎的炕上,浑身舒坦。
做为中国人刻在骨子里的基因,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子,有了自己的安乐窝,林沐雨这时不由得才生出了一种自己是真的在这个古代活着的感觉!
林沐雨,现在你不再是前世的你了,这里不再是需要担惊受怕的躲着丧尸到处搜寻物资的地方了!这里是相对安稳的古代,一定要好好的生活!好好的活着!
以下是网上搜索的结果我比较喜欢唐朝,所以π_π
现代:一丈=3.33米。
古代:
1.商代,一丈合今1.695m,按这一尺度,人高约一丈左右,故有“丈夫”之称;
2.周代,一丈合今2.31m ;
3.秦时,一丈约2.31m ;
4.汉时,一丈大约2.135—2.375m ;
5.三国,一丈合今2.42m ;
6.南朝,一丈约2.58m ;
7.北魏,一丈合今3.09m ;
8.隋代,一丈合今2.96m ;
9.唐代,一丈合今3.07m ;
10.宋元时,一丈合今3.168m ;
11.明清时,木工一丈合今3.11m。
一分=66.6666667平方米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章 新家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