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第 29 章

丁盼兮的CPA考试第一场是8月,杨树每天都花些时间辅导她英语,秦朗又忙于新项目,频繁加班。杨树挺喜欢大家的状态,每个人都在为未来而努力奋斗,但公司今明两年的项目都有责编了,她拿不到机会,有些急躁。

分管副总召开全员会议,目前公司买下的IP,很多不算红,他让众人多买网站上排行榜积分高的作品,名次越好越尽早下手。

主管提了建议,针对红文要特事特办,压缩签约流程时间,其次不能惟排行榜论,很多红文之所以上榜,只因擅长跟风,剥除了流行元素,内容不值一看。但分管副总说一篇文章数据那么好,必有过人之处,先买下再说,剩下的事交给编剧。

散会后,杨树向主管提出异议:“有的红文特别俗气,别人写什么它跟着写什么,买回来不值当,改编也费劲。”

老板娘说:“老板愿意花这个钱,让他花呗。”

姜妤说:“总不能只看数据吧,内容才是王道。”

主管也有点郁闷,但上头发了话,权当把红文当成战略储备吧,IP价格一天比一天高,没准哪天还能转卖给别人。

一篇网文,写得再好看,只要数据平平,就被上面丢开了,而数据越好,就越好卖出影视版权,价格也越高。杨树和姜妤都觉得很可笑,数据是最容易造假的,影视业自己就是行家,还能不明白这些?

易无一语解了惑,如果你认为故事内核和人物魅力都出众,分管副总听了你的,买回来拍摄,但发行不出去,播得差,拿不到回款,到时候股东们只会怪他决策失误。如果只看数据,那最多是他被数据造假坑了,也是受害者,有推卸责任的余地。

已婚三人组商量出对策,但凡是上了榜的,积分高的,闭眼签就是了,不然就落到别家手上了。主管想不通:“全文16万字,网站就敢给我们报价800万,何德何能啊,800万!”

易无笑笑:“关键是,800万还真有人买。”

姜妤朋友所在的公司买了两个IP,一部是漫画,一部是半自传体性质的小夫妻日常故事,都被推手卖出了2千万。主管气恼地把文件夹摔在办公桌上:“疯了,都疯了,我倒要看看他们还能疯到什么时候。”

姜妤说:“热钱都涌进来了,且得一阵子呢。”

榜单上的红文被哄抢,适不适合拍摄已不重要,老板们看到动辄上亿十亿的积分,大几十万上百万的收藏量,一个个心花怒放,仿佛拍成剧就能红遍全球。

有天杨树正在看章嘉敏推荐的一部小说,姜妤说要辞职,晚上请她和易无吃饭道个别。

一家以承制平台定制剧为主的新公司挖姜妤去当责编,他们这两年要做的IP剧都很符合姜妤喜好,大多是《天作之合》那种轻松风格。

易无也说公司再待下去没意思,他原先想多挑点好内容,但现在老板们只盯着红人红文。姜妤劝他稍安勿躁,他得多挣点钱,生活没压力了,才好清清爽爽专职写小说,不图别的,就图写得舒坦。

易无拿起酒杯:“杨树,你暂时可别跳槽,不然我在部门有点惨。”

杨树本想等到《瓷缘》顺利拍出来再议,不打算会步入姜妤后尘,但《玫瑰掌门》让她下了跳槽决心。

《玫瑰掌门》立足于以玫瑰为原材料的护肤品牌,女主角是配方师,以她创业奋斗过程的小案例,讲述女人们的爱和伤痛,很温暖也很励志。杨树如获至宝,催着主管快看,主管夸它情节和情怀兼备,是很耐看的行业小说,但推荐表格报上去,被总监打回了。

总监连文档都没打开,看了相关数据,就批评策划文学室:“这个作者不红,没有IP价值。都跟你们说了,得找数据好的。红文拍出来才有市场。”

杨树极力争取,买IP花一笔钱,拍摄再花一大笔钱,让那么多人耗费心血和精力去做的事,不该以内容为本吗?总监批评她不能把个人喜好凌驾于商业行为之上,《玫瑰掌门》是剧情向,行文正统,这种严肃点的小说向来是小众冷门,就它在网上那点可怜巴巴的数据,毫无影视化必要。

杨树感到糟心,买故事是在买数据,拍出来再去买其他数据,制造虚假繁荣,她不知道这种乱象何时才能过去。

《玫瑰掌门》的作者名叫陆霜,笔名霜晨月,前年,杨树出版了她一部青春小说。霜晨月是小作者,23万字的长篇小说,李伊梦只批了1万块稿费,还得扣税。

两年后,霜晨月拿出了《玫瑰掌门》,比前作出色,但别说影视化了,连出版都成问题了,只因数据很一般。

谢纵施刚去出版社没多久,还使不上劲,杨树找上青芽图书的前下属,前下属说整个女□□业部现在都只找所谓有卖点的书,谁也不知道市场在哪儿,最简单的就是看数据。

霜晨月生活在四川小城,是基层公务员,写作是她每天下班后最快乐的事。去年,杨树被李伊梦诬陷吃回扣,霜晨月特地发了声明支持杨树,杨树很希望《玫瑰掌门》卖出影视版权,略微改善她的处境,她把文档发给了朱青,好故事不能被埋没。

明堂影业公司反馈很快,他们想买下《玫瑰掌门》所有版权,一共30万,朱青谈了条件,出版权和电子版权都留给原作者,明堂影业让了步。

多少小说凭借数据好看,就卷走数百万、上千万的版权费,杨树替《玫瑰掌门》不值,但霜晨月很知足,只要自己写的故事能被更多人看到,钱少点就少点。

霜晨月先后发表小说的网站,都被人称为言情网站,其实很多作者并非只写谈恋爱,但是不红,就意味着很难被人看到。《玫瑰掌门》几乎没写恋爱,都能被杨树看上,她感激涕零。

杨树决定以后要多夸奖、多推荐自己喜欢的东西。大部分人写的小说都没法产生经济效益,写作的动力是有人看,有人喜欢,她多留点评论,举手之劳而已。

霜晨月和她连载小说的网站签了约,网站是她的版权代理方,尽管它们没为霜晨月做什么,但要分走两成版权费。明堂影业和网站商议合同细则期间,杨树开完了《瓷缘》全剧本初稿会议,她的文学策划工作告一段落,制作了新简历表,托付朱青帮她交给明堂影业人事部,明堂影业以剧本为本,她想跳过去。

朱青收了杨树的简历,表示会尽力,但一周过去了,她让杨树再等等。杨树有点坐不住,可是上头每天都丢来一大堆表格,让众人填写,便于他们购买数据好的红文,她烦透了,向主管提出辞职。

主管问找到下家没有,杨树说没有,但想休息一阵,主管说给她批假,杨树索性直说了:“我对公司挺失望。”

主管挽留杨树,公司有些经营理念是走偏了,但时代变了,谁也不能说明自己坚持的才正确,何况跟老板们也说不着。主管不建议杨树贸然辞工,杨树一个外地人,每个月光是租房就得花掉不少钱,有些事,她得看淡些,学会对看不惯的事视而不见。

杨树知道主管是真心为她好,她从小就崇尚快意恩仇,有种单挑,但被社会教育了这么久,她和少年时的自己不一样了,也会说点违心话,学着圆融处事,虽然没太学会,但让她反复忍,她忍不了,也不想忍。

心思一活络,人就没法再安于现实,但苦苦期待,杨树想听到的面试电话仍然没有到来。晚上丁盼兮备战CPA,杨树辅导英语完毕,心浮气躁得很,去阳台坐了片刻。

阳台很宽敞,放了茶桌茶凳,但没有灯,丁盼兮去年平安夜搞气氛,买了几盏风灯,杨树拎了一盏,搁在脚边。她总爱在这里静一会儿,但今晚静不下来,切了两只香水菠萝,冻起来泡苏打水喝,把浑身的燥气压一压。

在老家的时候,喝得最多的冰镇后的杏皮茶,常常是在夏天,拉上窗帘的白纱,靠在竹制躺椅无所事事地纳凉,看书,小电扇悠悠地吹着,那时还不是个脾气急躁的人,也没有烦心事,那时妈妈还活着。

妈妈还活着的夏天,杨树没想过有天会远走千里,碌碌无为。她端着杯子,很是怅惘,秦朗加班回来了。杨树没回头:“冰箱还有菠萝,还买了老冰棍。”

秦朗热饭热汤,杨树一心一意发着呆,突然伸手啪一声,小腿被揍得生疼,蚊子却飞走了。才5月,竟有蚊子了,她好不气恼,回头一看,秦朗坐在餐桌前看她,然后起身拿了一支冰棍,蹲在她的影子里,吃得吸溜吸溜。

杨树没有聊天的兴致,影子落在地上,秦朗在她头上比划兔耳朵,她笑一下,继续喝冰水。秦朗看出她不开心,问要不要吃朗姆芝士蛋糕,刚才回来的时候,“不野岛”家似乎还开着,杨树说想吃辣的,辣得涕泪直流那种,于是等到周末,三人去吃江西菜。

小区里,孩子们拽着风筝,欢叫着,嬉闹着,还有几个孩子仰头看看物业人员给花树剪枝条,它们开得有败相了。

有个小男孩格外淘气,趴在草坪上,鼓起腮帮子吹蒲公英,杨树的心被温柔牵动,小时候她也这样,自从在课本里学过蒲公英借助风力传播种子,家门口的野地上,她是所有蒲公英的风。

小男孩玩得起劲,杨树也凑个热闹,盯上一朵圆润的蒲公英,弯腰给它拍照,等拍完了就吹掉。秦朗蹲下来看蒲公英,有只小飞虫趴在上面,他转过头,仰面笑道:“你说,蒲公英是不是就是虫子的摩天轮?”

丁盼兮一心二用,一边走一边看朋友圈,夸秦朗想象力丰富。杨树放过小虫子和它的摩天轮了,她直起身,笑着看秦朗,他也在笑,她忽然想摸摸他的头。她想坏了,余生看到蒲公英,恐怕都会想一想这句话,她再也当不了意气风发的蒲公英杀手了。

江西菜馆,丁盼兮照例点了秦朗爱吃的酱板鸭,但鸭腿照例是两个女人的。杨树啃着鸭肉,辣得泪汪汪,所有烦心事都不想,她让自己什么事都不多想。

主管提交了杨树的辞职报告,杨树和姜妤都离职,人事部门终于给部门招揽了新人,两人都是即将毕业的大学生。

新人们忍了两天,就恢复口无遮拦的本性,男孩张口闭口我艹,谁和谁闹别扭被女孩统称为撕逼。主管嫌这种网络用语太粗鄙,新人们热情地科普它们有多形象,女孩以饭圈女孩自居,主管开始还以为是吃饭的圈子,很不解:“追星族不是更贴切?好好一个人,为什么要把自己丢到圈里去?”

女孩撒娇不依:“主管又在说笑了,是圈子的圈,不是猪圈的圈。”

《天作之合》还在后期制作,男主角白杨就被女孩盯上了,她说白杨有大红潜质,收他为墙头。于是主管又学会了新名词。

饭圈规则一套套,主管兴趣盎然地了解着。杨树环顾四周,包法利夫人在给婆婆打电话,叮嘱晚上买什么菜哄着儿子吃;军嫂吃着零食和丈夫视频,她妈心疼女儿守活寡,但调不回来也没辙;老板娘怀着二胎,专心看母婴网站,为未来的儿子挑童装,她坚信是儿子。

朱青依然没反馈消息,姜妤在这行有点门路,把杨树简历投给朋友所在的公司,该公司在两年内迅速崛起,但杨树更属意明堂影业。

杨树收到姜妤朋友公司的面试通知,她去了,但聊下来发现,他们未来的项目清一色IP改编,而且痴迷于一位作家的作品,一连买了好几部。

作家以前在网文圈算小众,但他的作品被改编成电视剧后,身价飙升。杨树也看过作家的作品,他写小市民是一把好手,但下笔油滑,市侩感太重。

如果成为这家公司的责编,杨树大概率会面对作家的其他作品,并且他们是一言堂,以导演为中心制,其余人等悉数配合。

尽管对方开出的薪酬福利都算厚道,杨树还是婉拒了。他们很会做营销,剧本一直不太行,常吹服道化精美考究,但那不是一部剧集最重要的东西。

办完离职手续,杨树去了一趟江西。《瓷缘》这样的大剧,搭景是重头戏,导演和婺源当地政府谈下了一块拍摄基地,占了将近四百亩地。

美术组和置景组没日没夜工作,在现有的两条街基础上,预计再搭出14条街,复刻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江西小城。

李峻和两个编剧正在修改剧本,其中一些戏份,会根据街景进行调整。制片人柳艳正拿着剧本大纲和初稿去谈演员,像《瓷缘》这种出了全稿的剧本,又是大导演大编剧强强联手,想演的演员很多,有几个偶像派明星想转型,都愿意降低片酬出演。

女主角年龄跨度很大,导演倾向找30来岁的青衣,年轻和年老的扮相都驾驭得了。被平台认可的适龄青衣屈指可数,但仔细选选,还是选得出来的。

青衣们早几年都红过,近年只能在偶像剧和情感剧里演配角。演配角也不是不行,但多半是很雷同的刁钻角色,《瓷缘》是她们等了很久的机会,尽管要试戏,都欣然接受。

从人设来看,男主角是文质彬彬的斯文知识分子,书生气质,做到国际物流大亨,也是儒商风范。导演想要找个看起来聪敏、像读过书的男人,一屋子人都笑了,柳艳说:“在男艺人里边找,太有难度了。”

回京前,杨树绕道去了宜春,再去探望原著作者刘书云。刘书云的新小说《桥梁》进展顺利,估摸着2018年就能写完,到时候全盘授权给杨树。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北京往事
连载中纯白阴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