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海办事利索,很快安排好宣宝儿和木槿出宫事宜。
小皇帝朱翊钧让锦衣卫朱希孝加强暗中护卫。
宣宝儿和木槿不想太惹眼,于是知道她们出宫的只有很少部分人。
离除夕还有两日,一大清早,宣宝儿和木槿换了普通装扮,出了宫门,直接往大街上走。
离皇宫最近的大街已经有许多小贩出摊。
热腾腾的面摊,摆几张桌椅,已经有客人入座。
面摊老板娘见宣宝儿盯着他们看,笑着招呼:“姑娘过来尝尝,别看我家面摊小,肉丝面乃京城一绝!”
这幅景象,宣宝儿已经有三年多未见。
“真有那么好吃?”宣宝儿往汤锅里探了探,“原来是高汤打底,难怪这么香!”
老板娘自豪道:“那当然!我们家这高汤是独门配方,平日里那些官家老爷们上朝前都会来吃上一碗。”
“难怪能开在这里。”宣宝儿点头,笑着对木槿道,“姑姑,你想不想尝尝那些官家老爷们平日吃的面食?”
“这位娘子,吃了保管你念念不忘。”老板娘又热情招待起木槿,“我们还有许多配料,你们可以自行添在面里面吃,不要钱。”
木槿见宣宝儿口水都快流出来了,笑着说:“那来两碗,量不要太多,我们尝尝鲜。”
“好勒!客官,这里坐。”
坐下后,宣宝儿小声问木槿:“姑姑,我瞧着这外面不少女子做生意,不是说女子不宜抛头露面吗?”
“哪有那么多讲究,老百姓过日子,怎么舒服怎么过。从前的确限制颇多,自与外邦通商后,见识过女子出国做生意的,于是就有越来越多的女子出门做生意了。”
宣宝儿点头。
肉丝面很快端上。
肉丝切得匀称,腌入味,口感鲜嫩,里面还有黑木耳,很像后世的三鲜面。
宣宝儿觉得的确不错。
吃完面,两人又开始逛了起来,一路买各种吃食,宣宝儿很快就吃不下了。
街上人越来越多,宣宝儿和木槿被挤得东倒西歪。
在一众办年货的人群中,两个悠闲散漫的人特别惹眼。
“姑娘、太太,”一打扮得清爽干净的人拦住宣宝儿和木槿,“要不要去寺院进香?”
宣宝儿不解地看向木槿。
“是香头,带人去寺庙的。”木槿解释,“虽是去进香,实则去游览寺院。”
大街上人太多了,宣宝儿面对密密麻麻的人群,多少还有些心里阴影。
“那我们去看看。”宣宝儿说。
木槿点头,问香头:“何时出发?何时返程?费用几何?可在官府备案过?”
香头拿出凭证,证明是正规生意人,然后笑着一一回答木槿提问。
“我们马车就在那边,已经有一家人等着了,你们要是来,马上就可以出发。”
木槿皱眉,刚想拒绝。
宣宝儿说:“带我们去看看。”
香头走在前面,宣宝儿和木槿走在后头。
宣宝儿对木槿使了使眼色,小声说:“姑姑,若有一家人一起还安全一些。”
木槿知道宣宝儿身份特殊,必定有人暗中保护她们,故而并未将安全放在第一位考虑,反而想着人多拥挤,多有不便。
在过来的路上,木槿小声告诉宣宝儿:一辆马车价值昂贵,普通家庭买不起也用不起,所以出行一般走路或骑驴或搭乘牛车或去牙行租马车,即便租马车一天费用也不菲。
香头干的是组团进香的行当,实际上就是带着香客游览寺庙,一条龙服务。
提供交通工具去寺庙,到了寺庙准备好膳食,全程陪同游玩,然后酉时前将人带回城里。
宣宝儿大感震惊。
这不就是旅游团吗?
在她刻板印象中,总觉得明朝特别落后保守。
可才出宫逛了一个时辰,她便颠覆了想法。
大街上人山人海,已婚女子、未婚姑娘都高高兴兴逛街,看见好吃的吃食就买一份当场吃,看见好看的饰品,特别是与春节相关的,就与小贩谈价还价。
她还看到了许多棕色头发红色头发金色头发的外国人,他们站在店门口用不怎么流利的汉语热情地招揽客人。
说实话,当时有那么一瞬间,她还以为她在末世前国内的哪个古城游玩。
后来想一想,也就不觉得奇怪了。
大明中后期,商品经济发达,市民阶层规模增多,普通老百姓也开始享受游山玩水的乐趣。
其中,最有名的便是徐霞客,正是在万历年间游山玩水,写下散文游记著作《徐霞客游记》。
这半年来,宣宝儿一直在宫里,还未感受过如此人间烟火气,兴致很高。
香头将她们带到一处停放马车的专用地方,那里停放着许多辆马车,香头指着一辆宽敞的马车:“那就是我家的马车。”
又指着马车旁边的人说:“就是那一家人。”
那是一家四口人,一对中年夫妻,带着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和一个七八岁的小姑娘。
他们听到香头声音,看过来。
宣宝儿眼前一亮。
好漂亮的小姑娘!
香头问:“他们一家人今日出游,不知你们愿不愿意与他们一道?”
宣宝儿看向木槿,木槿没意见,连忙点头。
香头顿时眉开眼笑,走到那一家人跟前,对着中年夫妻道:“你们运气好,遇到她们姑侄出门游玩,不知你们愿不愿与她们同行?要是愿意,我们现在就出发。今日天气好,再晚一点出行,人就多了起来,若现在上山,进香的人还不多,不用担心夫人小姐被人挤到了。”
中年夫妻对视一眼,男子开口:“那我们现在出发吧。”
临近年边,做生意的人多,香头一大早就揽下生意,心里也快活,“那好,你们上马车,我们这就出发。”
中年男子与少年先扶女子上马车,然后抱起小姑娘,将母女两人安置好,看向宣宝儿和木槿。
男子开口道:“太太、姑娘先请。”
木槿和宣宝儿道谢,两人踩着小凳,提着裙摆上了马车。
马车里果然宽敞,四人坐下中间还有一个过道。
木槿与女子面对面坐着,宣宝儿与小姑娘面对面坐着。
小姑娘好奇地打量宣宝儿,宣宝儿强忍住逗小姑娘的心思。
少年上了马车,坐在女子身边。
男子和香头坐在外面。
“妹妹,这个暖炉你抱着。”少年从怀里拿出一个小小的十分精致的小手炉。
小姑娘摇了摇头,奶声奶气拒绝:“哥哥,我不冷,你给娘用。”
宣宝儿没忍住,笑了出来:“小姑娘,你叫什么名字?好可爱啊!”
小姑娘红着脸,看了看中年女子,又看了看少年。
中年女子接过少年递来的手炉,露出笑容:“梦梦,告诉姐姐你的叫什么。”
“姨姨好,姐姐好,我叫梦梦,哥哥叫安安,姐姐叫什么名字?”
“安安是我小名。”少年红着脸解释。
“哈哈!”宣宝儿捧腹大笑。
少年脸更红了,狠狠瞪了宣宝儿一眼。
宣宝儿担心他恼羞成怒,赶紧收起笑声,“姐姐叫宣宝儿,梦梦可以喊姐姐宝儿姐姐。”
“宝儿姐姐。”小姑娘大大方方。
中年女子见两人相处愉快,也与木槿攀谈起来,“夫家姓郑,今日带他们兄妹二人出去玩玩,小女活泼好动,失礼了。”
“怎么会?小姑娘正应该活泼伶俐,可见郑夫人教女有方。”木槿寒暄,“今日我姑侄二人出游,能与郑夫人一家结伴,正所谓有缘千里来相识,夫人不必客气。”
郑夫人见木槿和宣宝儿衣着虽不奢华却并非普通百姓家平日所用,又见两人举止谈吐不俗,更不敢轻视。
“敢问如何称呼?”
“郑夫人可叫我木娘子。”
郑夫人心里有数,这位木娘子看起来与自己同龄,却未曾出嫁,
小姑娘已经与宣宝儿你挨着我我贴着你坐到一起了。
两人窃窃私语,不知道在说什么,时不时传出笑声。
名叫安安的少年气闷,他还准备郑重告诉她大名呢,结果人家完全不在意。
掀起马车帘子一角,已经行到郊外,路上行人不少,纷纷避让马车。
“安安。”宣宝儿出声。
少年转过身,气鼓鼓看向宣宝儿,“我比你大!”
宣宝儿听懂了,这少年想要自己跟着梦梦一起喊他哥哥。
宣宝儿实际年龄已经二十了,哪里好意思喊人家哥哥,“我不要,就喊你安安!”
“你……”少年被气得不知如何反驳,“你……失礼!”
“我没有!”宣宝儿反驳,“安安多好听啊,我喜欢这个名字。平安是福,国泰民安。”
少年气一下子就消了。
宣宝儿笑眯眯看着他:“梦梦说你在国子监读书,真厉害!”
“哪有。”少年脸又红了。
“能说说国子监里好玩的事吗?”宣宝儿问。
末世来临时,她还是个高三生,除了学业外,在学校里无忧无虑,她很想知道古代学校是什么样,有没有她们那么卷,体育课会不会被其他老师占?
去往郊外寺庙路上,宣宝儿与梦梦一起听少年安安讲国子监的事。
安安很会讲故事,一件小事都会被他讲得妙趣横生。
木槿第一次见宣宝儿笑得这么开心,有些心疼。
不论宣宝儿在皇宫里如何被小皇帝看重,与乾清宫众人如何相处融洽,皇宫里各种各样的规矩,注定她无法完全自由自在。
出宫之前,宣宝儿对这个地方,总似隔着一层薄纱,历史上的大人物们虽近犹远,她一颗心忽上忽下没有着落,对系统下发的任务,一种可有可无随意应付的态度。
可才短短两个时辰不到,她忽然觉得她可以努努力。
[玫瑰][玫瑰][玫瑰]立秋快乐呀!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3章 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