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独属的风格

2013年,是东煌整个体育圈,最神鬼莫测的一年。

如果说08年的奥运会,是东煌体育界蓬勃发展的信号。

那么13年的东煌体育圈,就是迎来了有史以来最大的癫狂。

从上半年雪域康复训练中心横空出世,并以国家队夏季集训营和直播赛的方式彻底破圈。

再到随后入秋后开始的长白山驿传各省选拔,以及现如今在高中生联赛背景下,一个又一个"网络紫薇星"的凭空出现。

这一年的整个东煌体育圈,似乎都像是草台班子开玩笑一样,在短时间内进行着各种各样,千奇百怪的整改。

但人们又不得不承认,说这段时间体育圈的受关注度,确实是他们近年来最高的一次。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这段时间确实有很多"天才"透过网络走到了大众视野。

虽然这些"天才"是否属实,还无法确定。

但与此同时人们也不得不承认,这是以前从未有过的现象。

一些家境比较普通,尤其是中等,还有中等偏下的家庭的孩子,开始展现了自己的体育天赋。

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此时此刻的他们开始有了选择的机会。

在东煌大多数情况下,只有两种孩子更容易走上体育道路。

一种是家庭非常富裕,富裕到家长不在意孩子小时候学什么。

而另外一种就是最常见的,由于家庭条件较差无法提供孩子更多的可能性,从而允许孩子尝试体育。

一种是随便选,一种是别无选择。

除了那种近乎紫薇星爆发一样的天才以外,大多数东煌选择体育事业的孩子,在其家庭背景上都存在很大的极端向落差。

而在两者之间的普通家庭则往往处在断层的状态。

因为对于这一类家庭出身的孩子而言,高考永远是那个风险相对较低的选择。

这种时候除非孩子本身拥有非常极端且亮眼的天赋,否则大多数家长都不会给孩子尝试的机会。

甚至很多孩子直到成年,都没有真正接触过几项体育运动。

因此这段时间以来,不管这些网络上的"天才",是真的有天赋,还是借机炒作,都变相说明了东煌的家长和孩子们,在慢慢地尝试更多的东西。

这就是今年大多数人眼中最大的转变。

而对于体育局的工作人员而言,眼前的他们显然已经进入了另外一种忙碌当中。

高校联赛的兴起,对于家长和孩子们而言,可能仅仅只是代表着个人的选择。

但对于体育和教育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而言,高校联赛还有长白山驿传的意义,打从一开始就不单单是两组不同形式的比赛这么简单。

普通人可能关注的是运动员以及自己所在的家乡。

但对于体育局和教育部的工作人员而言,无论是高中生联赛还是长白山驿传的成绩,都代表着他们对体育教育事业推广的"作为"。

以前大家虽然也在说素质教育,但毕竟没有一个比较具体的标准。

但现如今在高中生联赛和长白山驿传出来后,所有的一切就都有了评判指标。

【你家高中生联赛排名那么靠后,为什么还拿那么多经费。】

【你家的项目表现为什么这么极端,是不是你们省在体育项目的资源分配上存在不公。】

对于体育和教育部门而言,眼下的高校联赛已经不单单只是学生的一次展示机会,同时也是他们平日里的业绩考核。

尤其是对于那些发达地区的省份而言,你拥有更好的条件和训练资源。

你出成绩是应该的,但如果你没出成绩,甚至还被后面的二三线偏远地区所超越,那就完全是另外一个概念。

这种时候,没人想输。

为此他们也迫切地开始引导和期待省内院校的培养成果。

而对于雪域康复训练中心而言,此时此刻的他们也是犯了难。

虽然最近网络上的那些所谓的"天才"存在一定的营销成分在里面。

但他们也不得不承认,这之中确实存在一些具备发展可能性的好苗子。

而他们之所以选择通过网络,与雪域康复训练中心对接的原因,就是因为雪域康复训练中心这边,走的不是传统体育的省队选拔,而是高精尖的培养的模式。

在他们眼里,相对于省队保底式的资源均化,雪域康复训练中心那种类似"体育明星"的培育方式,更能让单个有天赋的孩子,享受到充足的体育教育和训练资源。

就比如眼下那个在靛海省的冰湖上滑冰的女孩儿。

她虽然也可以进入省队学习,但国内在花滑这个领域的发展程度实在匮乏。

而且就像前面所提到的那样,省队的体制大多倾向于保底的大面积培养。

而花滑这类项目则明显需要更加专业甚至单对单的培养。大家似乎更喜欢雪域康复训练中心这种偏向明星化的培养模式。

省队一个项目不可能只招一两个人,但私人俱乐部却有可能只培养一两个选手。

而眼下雪域康复中心的国家队老将企划,走的就是这个路子。

他们的本意是希望老将在自己的职业生涯末期,可以在追逐成绩的同时,尽可能地将自己的过往的成绩变现。

但对于花滑这些项目而言,很多人就是想要尝试看看有没有办法在前期就能获得一个较为完全,且体系化的团队培养。

而且现实就是目前国内的冰雪项目,确实没有办法提供真正一线的培养方式。

甚至国内很多别省运动员若想要尝试冰雪项目,就都需要去到这方面发展较好的东北训练。

如此一来,既然都是跨省,那家长就自然更希望自家孩子,有机会去尝试那种更加"私教化"的训练模式。

而且退一万步讲雪域康复训练中心虽然采取了类似俱乐部的培养模式。

但她毕竟还是国家队的直属单位。

进了雪域康复训练中心的队伍,又不耽误运动员国家队的升迁。

这对于运动员本身而言,简直就是一石多鸟的喜事。

可这对于雪域康复训练中心而言,显然就是有些越界。

他们是培养运动员没错,但雪域康复训练中心的定位,从来都是选手在省队和国家队之间的中转者。

说白了他们承担的就是一个选拔和过度的任务。

至于那些常驻的冠军运动员,则干脆就是在雪域康复训练中心这边"养老"。

因此理论上来说,雪域康复训练中心做的,更多的是运动员的筛选而不是培养。

但由于最近有关高中生联赛等涉及体育教育事业等问题的出现,不少人都似乎开始混淆,说雪域康复训练中心,似乎也在培养隶属于自己的运动员。

而这便是大众最大的误区。

这让苏锦葵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回应,说他们这里并不培养运动员。

在她们这里不管是初出茅庐,还是已经功成名就的运动员,理论上来说都是已经通过了省队选拔,并进入到了国家队训练环节的运动员。

他们很感谢大众的信任,但他们这里也真的不是跳级的高速通道。

不过在这个过程中也不是完全没有什么亮眼的收获。

就比如那个在靛海省的冰湖上滑冰的小女孩儿。

国家队的教练们真的是越看她的数据,就越是惊叹。

而且更奇妙的是她的教练,不但不是一名专业的运动员,甚至还不是一名与花样滑冰息息相关的芭蕾舞者。

他是一名民族舞的舞者。

虽然他拥有着相应的舞蹈功底,但受限于发展方向的不同,他其实没有办法教那个孩子更多。

他的滑冰,只不过就是北方孩子冬日里课余生活的一点娱乐。

他只不过是时不时地喜欢借着自己的舞蹈功底,在冰面上跳出一些舞蹈动作。

而那个女孩儿也完全不是体育方向出身。

他只是在发现女孩儿对溜冰感兴趣后,时不时地带她放松一下。

甚至放松的原因,还是因为他知道以女孩儿的身高条件,注定进不了当地的舞团。

然而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他渐渐发现了女孩儿的天赋。

她的跳跃高度,旋转速度都远远超出了普通外行的水准。

他看出了他的天赋,但他毕竟不是专业的,以至于他根本无法判断女孩儿的天赋具体到什么样的层级。

更何况花样华斌本身的巨大的开销,也不是这边的一个普通家庭所能承受的。

所以他便在了解,并总结一些经验后,结合女孩儿目前所拥有的一切,便派出了先前在网络直播中展现的那一套动作。

他想要看看这个孩子能够引起多少热度。

因为他知道,单纯地进入省队,并不能给予这个孩子能够继续学习下去的可能。

因为在家长眼里,相较于省队国家队的认证才是希望。

尤其是在这种东煌过往成绩相对较差的项目上,就更是如此。

但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女孩儿的天赋确实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

她不但拥有着在花滑领域极佳的身材比例,同时还已经形成了独属于自己的滑行风格。

民族风的滑冰风格。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奥运冠军的阳光农场[体育竞技]
连载中露馅的包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