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命运的曾经

女儿要放弃高考。

因为时差的原因,远在雾都的苏爸得知这一消息时,正是雾都天空刚刚亮起的清晨。

作为国家队游泳项目的随行教练之一,昨夜泳队在男子100米和400米项目两枚金牌的入账,让整个教练团都陷入了难以平复的激动。

哪怕泳队奥运之星尚未结束,他们也依旧难以抑制自己那颗躁动的心。

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份喜悦的余韵中,一大早还没睡醒的苏江涛,便被女儿准备放弃高考的消息给吓了个半死。

"不是,闺女,你确定?"

"是的,爸我想过了。我想学医但我现在的成绩远远考不上真正一流的医学院。"

拨通了电话苏锦葵当即便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既然如此,与其到时候在医学圈因为学历差距受限,倒不如干脆直接回长白山接爷爷奶奶的班。"

"反正爷爷奶奶过几年也快退休了,我正好早点上手早点儿接班。"

"爷爷奶奶是有祖辈传承的中医,您和妈又在体队工作,我想清楚了咱家这样的构成,最适合我的就是去做主攻运动康复的中医。"

"我去学中医,这样你和妈也不用再担心被催二胎的问题。"

大清早的,女儿逻辑清晰的输出让苏江涛瞬间没了困意。

苏江涛夫妇俩,是两年前因为京城奥运会后的新老交替,才从省队调到的国家队。

他们起初也想将女儿,也就是苏锦葵一起带来京城。

但奈何当时的苏锦葵刚刚经历过中考。她的户口以及学籍很难让她在短时间内与首都的高中高考接轨。

苏江涛夫妇这才选择将女儿独自留在喜都。

他们本想着夫妻两个一起在国家队多干几年,争取一个京城户口。

这样一来只要女儿高考考到京城,一家三口就可以顺理成章地留在这边定居。

然而谁料就在这个一切快要落定的关键时刻,他们的女儿竟然突然想要放弃高考回老家学中医。

原本预想的规划被彻底打乱。

苏江涛第一反应是劝说自家女儿,可话到了嘴边他又突然觉得自家闺女的话也没什么不对。

因为他们原本的安排,也不过就是规划到了帮女主争取一个首都户口。

女儿是想学医的,但京城的几所医科大学可绝对不是什么容易考进去的地方。

何况要想在京城进一家好医院,最起码也要是那几所顶级院校出身的学生。

苏锦葵的成绩不差,但以医学专业在报考时的平均分,京城的医学院对苏锦葵而言绝对不轻松。

而以他们夫妻两个的能力,最多也就是帮女儿争取一个进国家队实习工作的机会。

进国家队工作肯定是一个好差事,但问题如此一来苏锦葵回老家继承医院岂不是更好。

他们夫妻俩又不指望女儿有什么大出息。

这样祖孙三个在一起,他们做父母的外出工作也能放心。

何况如此一来他们夫妻俩就不用再被父母催生什么二胎。这么一想苏江涛瞬间感觉眼前一阵清明。

作为东北人,他们家虽然不是什么重男轻女的家庭,但由于他当年为了自己的"金牌梦",死活不愿意接手家业的关系。

为了梦想,他果断将问题转嫁了自己的下一代。

苏江涛:"爸,不是我说,您和妈身体这么硬朗又不急于这一时,你们想想我那破成绩,与其期待我开窍,倒不如期待一下你们未来的孙子孙女。"

这是苏江涛当初转移矛盾的话术。

苏爷爷和苏奶奶当年虽然知道这只是借口,但他们也没有对苏江涛的话做出否认。

毕竟当时的苏江涛已经拿到省队的录取通知书,他们夫妻两个也想做那被人厌弃的恶人。

因此当苏锦葵出生后,苏爷爷苏奶奶几乎是把所有的期待放到了孙女的身上。而孙女也确实不负众望地对医生这个行业提起兴趣。

但奈何苏锦葵长大后的兴趣在西医而不在中医。这才让苏爷爷苏奶奶开始有了催生二胎的想法。

一开始苏江涛想都没想便用当初早早在东北大面积推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作为说辞。

不是我们不想,而是政策不支持。

苏江涛第一反应就是想打着政策的由头,但那个时候的他忽略了一件事。

那就是他们夫妻两个,全部都是那个年代少见的独生子女。

独生子女加上少数民族,这本来就在计划生育允许的二胎范围以内。

所以后来他们也只能把借口放在女儿青春期,以及高考这类"正事儿"上。

他不想逼女儿,但也知道高考的借口是有时间限制的。

原本苏江涛已经想好,说等到苏锦葵高考结束以后,就再把借口更新成他们夫妻两个的年龄压力。

为了这个借口,他们甚至想过用年纪,以及他们两夫妻当初作为运动员留下的救急作为借口。

却未曾想苏爷爷和苏奶奶直接早早预判了他们的想法,他们在苏锦葵初二,也就是燕京奥运会后,运动员关注度保障的那一年,凭借着家传的中医技术,将自家医馆升级成了当地,乃至全省最具知名度运动员康复疗养院。

苏江涛虽然不满父亲这不给"活路"的行为,但他真的不得不佩服父亲的高瞻远瞩。

从中医馆转型成康复医院,不但避开了很多人对中医的偏见,甚至还借着地处长白山,自带疗养温泉的优势,成为了周边城市省份运动员和老年人眼中最值得信赖的"疗养胜地"。

原本苏江涛还想着借由运动员职业病的特殊性来作为借口,但苏爷爷这一剂预防针,直接断了苏爸所有的后路。

苏爸虽然不知道女儿是因为什么突然转了性子,但若这是苏锦葵自己的选择的话,她回老家接班确实是一个能让全家所有人满意的选择。

何况打从苏锦葵上高中起,他们夫妇两个就被调到了京城。

如果这是女儿自己的选择,他们这对从小缺乏陪伴的父母确实没有立场争辩。

苏锦葵就这样回到了长白山。

只不过她没有选择让爷爷奶奶接站,而是独自打车抵达了曾经工作/学习数年的疗养院。

她看着周边明显比记忆中要崭新不少的医院陷入了回忆。

按照原本的时间线,她应该是在高考后考入钱塘江大学的临床医学院,然后在大三升入大四的那年夏天,遇到了前来医院复诊的汪卓阳。

当时的他刚刚在不久前因为落选16年芭东奥运会名单,而被退回省队。

而他当时就诊的医院,正是苏锦葵大四实习的苏杭第二人民医院。

当时正在实习的苏锦葵,在得知对方是国家游泳队的运动员后的第一时间,便联系了当时正在国家队工作的苏爸。

作为实习医生,她本不应该多管这些闲事,但当她得知汪卓阳此次就诊并不是退役,而是想要重新游回国家队后。便偷偷联络了苏爸。

毕竟在大多数人眼中,被国家队退回省队的运动员几乎很难再有重回国家队的希望。

何况此时的汪卓阳正是因为旧伤复发才不得不退出奥运名单的选拔。

现在的伤病已是如此,然后就更不用说带着伤病的四年后。

所以她便想要从苏爸那了解一下汪卓阳的成绩是否还有重回国家队的可能。

然后她便得知了汪卓阳的过往。

12年的他曾是东煌游泳队在雾都周期夺牌的种子选手,但他却在奥运会前夕因为一次意外扭伤了脚。

他也因此在作为种子选手的前提下,错过了自己18岁那年的奥运会。

到手的奥运会,甚至奥运金牌飞了,这对每一个运动员而言都是近乎天谴一般的苦难。

但汪卓阳并没有因此而一蹶不振,18岁的他在伤愈后火速进入了下一届奥运会的备战。

他在国内的各大赛事中屡战屡胜,他的个人成绩在不停刷新着上限,但天不遂人愿的是就在所有人都满心期待着他王者归来时。

他又因为长时间的高强度训练,而出现了必须入院治疗的窘境。

但不同的是这一次他没能再留在国家队,而是在被剔除选拔名单的同时,以养伤的名义退回了省队。

不少人都劝他趁着年轻退役去上大学,但他不甘心。他选择了用手术的方式彻底恢复。但手术的治疗和康复期,再加上年龄的增长,让他又一次错过了与自己运动员生涯的第三届奥运会擦肩而过。

这一次不是因为伤病,但那就是那微乎其微的时间差,让他彻底失去了竞争名额的机会。

四年时间,汪卓阳凭借着自己的努力,顶着术后伤愈的身体重回了国家队。

但他依旧未能如愿,旧伤虽已痊愈,但多年训练累积下来的暗伤,却依旧成了他夺冠路上的催命符。

而彼时的苏锦葵则是以研究生在读身份履行着自己规培之路。

她没有想到自己刚刚轮转回自己实习的科室,便再一次碰到了不久前刚刚在此被国家队退货的男孩儿。

此时的他早已没有了当初为了梦想不屈不挠的斗志,他的就诊目标从原本的重回赛场,转向了日常生活。

苏锦葵能够清楚地感受到少年那仿佛心死一般的压抑。

行尸走肉一般的他完全没有了曾经积极向上的生气。

而且这一次苏锦绣甚至从父亲那里收到了求助电话。

"小葵啊,爸拜托一件事……"

接到电话的苏锦葵了解到了一切,而她也在那一天于心不忍地说出了那一个改变汪卓阳一生的问题。

"如果我说……我能帮你重回赛场,你……愿意相信我吗?"

求收藏,收藏每涨十个我就加更一章。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章 命运的曾经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奥运冠军的阳光农场[体育竞技]
连载中露馅的包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