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19年,泰山之巅。
狂风大作,山雨骤至。
顷刻之间,天地变得雾茫茫一片,。
如其来的暴雨倾盆而下,将刚刚在山顶举行了封禅礼的秦始皇君臣一行人全部给拦在了山道间。
道路湿滑且泥泞,皇子群臣侍立在两侧,当真是上也不是,下也不是,只好迎着始皇帝来到一颗巨大的古树之下,将将躲避一下风雨。
“陛下。”丞相李斯面带忧色,天象的变化自来有着多种解读,说好也有,说不好也有,不管他自己怎么想,显然,此刻的天象给了六国余孽一个可以污蔑大秦、污蔑始皇的机会。
果不其然,先前刚被始皇申饬过的儒生见此情形,再度冒出头来,痛哭流涕,用着比李斯更加哀恸婉转的声调上前劝谏道:“陛下,这是昊天在发怒啊!”
“方才还万里无云,陛下登封祭祀之后,不过半晌,天色就变化成这样,显然是天神觉得陛下您的功绩还不够啊。”说话的儒生越说越来了胆子,到了这一步,他已经将生死置之于度外。
秦始皇嬴政身着黑色龙袍,面色不改,对这些话并不放在心上。
几个跟随来封禅的儒生见状互相对视了一眼,先前冒头的那位忍不住继续劝谏道:“陛下,当今之际唯有撤掉山巅的石碑,终止祭祀,才能被天地所宽恕。”
听到这话,中车府令赵高暗窥着始皇的神色。
只见始皇帝望向泰山之上,更高远的云层之中,目光似乎要穿透云层看清那后面的九重仙阙一般,说道:“天下共苦战斗不休,赖宗庙,天下初定。朕既受命于天,得神器,夙兴夜寐,不懈于治。今海内一统,天下晏然,自当封禅以告功成。”
秦始皇嬴政的嘴角勾起一抹冷然的笑。
“便是昊天也说不出朕的功绩还有何不够,尔等非天神,如何能揣摩天神之意。这场雨便是降给我大秦的甘霖,是昊天对朕的肯定。”
“功成治定,朕无愧。”嬴政的话掷地有声。
话音刚落,那山顶处厚厚的云层忽而散去,狂风骤然而止,一道金光跃然而出,云霞漫天。从泰山山巅投射下来的光笼罩在了整个大秦的上空,淡金色光芒如雨般坠落,照彻四方,恰似仙家之手段。
“神迹!”
“这是神迹!”
“天佑大秦啊!”
激动的,欢呼的,绝望的,哀叹的声音此起彼伏,最绝望的莫过于方才还在劝谏的那儒生。
连天命都在给始皇帝站台,方才他说的那些话岂不是……既得罪了皇帝又得罪了上天?
儒生两眼一黑,双腿发软,几乎要晕厥过去。
然而此刻,已经没有人在意他的反应,所有人的注意力都放在了一处——那凭空出现的巨大天幕之上。
星星点点的金光渐渐连成一片,汇聚成了一面巨大的光幕,
……
华夏,九州城。
大学宿舍的四人间里,姬云音将她花了几天功夫才抽空做好的视频传送到了某知名视频网站上。
【是否确认上传该视频?】
【是/否】
电脑似乎卡了一下,姬云音连续用鼠标在【是】字上连续按了三下,才终于显示上传成功。
忙于给自己的泡面倒热水的姬云音并没有注意到,在她第二次点击【是】的时候,电脑界面上出现的变化。
【是否确认上传该视频?】
【是】
【是否同意将该视频投放到诸天万界,各大历史朝代位面?】
【是】
【是否开启自动模式,允许以后所有视频自动投放至诸天万界,各大历史朝代位面?】
【是】
……
【哈喽大家好,这里是云音,准备考研准备得太无聊了,所以就录了这么一期视频。接下来我会按照历史朝代顺序讲一讲青史留名的大宦官们,感兴趣的朋友们请关注我的主页,一键三连~】
声音响起的那一刻,秦始皇一行人发现那天幕竟然动了。
光幕上展开的画卷上勾勒出了深黑色的水墨大字。
《离皇帝最近的人——盘点古代宦官中谁是第一》
那字并非书同文车同轨后他们所熟悉的小篆,也并非先前的六国文字中的任何一种,可偏偏看到这天幕上文字的人,都无师自通了那天幕内容究竟是什么意思。
“这字比小篆更易懂,莫非是仙人所用的文字?”李斯看了那文字后,眼中异彩连连,急忙将这几个出现过的字记录下来。
只可惜他手边没有刀笔,只能用眼睛看用脑子记,终究还是怕有所缺漏。
“丞相大人。”李斯正想着,中车府令赵高连忙找人拿来记录用的竹简递给了他,同时也让身边人一起跟着记录起了天幕所说的内容来。
李斯笑道:“还是中车府令细心。有《爰历篇》在,中车府令定能留名史册。依我看,这天神的盘点里没准你一份。”
待到一切做完,赵高望向天幕之上,顺着丞相李斯的话,目光不由得落在天幕那个“第一”二字之上。
宦官中的第一。
赵高的心中也不禁升起几分野望。
这里会不会有他呢?
宦官古已有之,可唯有他得以追随始皇陛下,六王毕,四海一,见证这番不世之功业。
这些自是前无古人,就是不知会不会还有来者……
天幕还在继续运转着,方才说话的女声再一次传来了声音。
【第一期视频,让我们来看看,谁是历史上的第一宦官?】
东汉位面,桓灵之际,延熹九年的黄门北寺狱里,第一次党锢之祸正在进行之中。
刚被宦官们迫害下狱的一众士人不敢置信的望着照进狱中的天幕。
“宦官?为何上天会关注这些阉竖?”
这般奇景的出现震撼的何止秦代的大臣与黔首,各个时空之中,早就因为天幕的出现掀起了巨大的波澜。
“莫非天意如此,天不怜我等不成?”被党锢摧残的士子们无论如何也不愿意相信这个令人绝望的可能。
“诸位莫急,且看这天幕。”还是做过司隶校尉的李膺在士林中向来颇有声名,成了这些狱中士子们的主心骨,在一片惶惶然中站了出来。
【宦官的历史由来很久,想必提到这个问题,很多人心里已经有了一个名字。】
“谁说这第一就一定是褒非贬?”李膺捋须,傲然道。
天幕继续播放,众士子对这话将信将疑。
直到——
【首先,让我们迎接第一位候选人,那就是——赵高!】
话音落下,黄门北寺狱里的一众士子才算是彻底信了李膺的话,顾不得身上的狼狈,彼此间对视一眼,几乎是喜极而泣。
“还得是元礼点破我等!”有士子激动道,对李膺信服不已。
“赵高,若论千古阉竖,赵高必在此列。”士子们朗声而笑,身在秦朝的几百年后,不说饱读诗书的他们,就是知道点常识的都应该听说过赵高之名。
这可不是什么好名头啊。
以此推去,恐怕这个盘点之中,也大多是与赵高相类的人物吧。
“依我看,我朝这些阉人极类赵高,霍乱朝纲,也定在这天幕盘点之列。”
【按照史书记载考证,赵高应该出生于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即公元前256年),死于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享年49岁。】
天幕上出现了一副赵高的画像。
泰山上,秦王朝的君臣们面面相觑,看了眼天幕上眼神阴鸷的画像,又看了眼站在陛下身边看上去一团和气的中车府令赵高本人。
这……不能说一模一样,实在是毫不相干啊……
“但这可是天幕啊,怎会出错呢?”
“莫非中官之中还有第二个同名同姓之人?”王翦老将军摇了摇头,也是颇为不解。
还是站在一边的始皇幼子胡亥算了算天幕上所列的出生年纪,确认了这天幕指的就是自己律法老师,悄悄走到了赵高边上,十分与有荣焉。
他的老师能上天幕,他应该也会被天神记住吧。
有了公子胡亥的背书,众人羡慕的看向赵高,试图想从他身上看出点什么不同寻常出来。
为什么上天幕的是他而不是自己呢?
众位皇子皇女也有些欣羡的看向了赵高身边的胡亥,他们之中,只有胡亥得赵高教导律法,一向颇为亲近。
如今天幕盖章了这赵高未来大有成就,定会提前得到父皇重用。可惜,他们没办法提前交好,只能眼睁睁看着胡亥又讨了这个便宜。
感受到兄弟姐妹们的羡慕,胡亥志得意满,看赵高愈发顺眼,赵高在听到自己名字之后亦是暗喜不已。
唯有同样身为幼子,极受始皇帝宠爱的皇女阳滋很是不屑的看了眼胡亥,大步走到了长兄身边。
“有什么了不起,被天幕点名的是赵高又不是你。”
阳滋公主一向看不上这个就爱卖乖讨好还暗中排挤兄弟姐妹们的十八弟,尤其他还不甚尊敬长兄扶苏,不知多少次在父皇那里暗暗拱火诋毁长兄。
这下可好了,中车府令赵高要发达了,胡亥的尾巴还不得翘上天去,到时候父皇面前哪里还有他们这些人的立足之处。
“大兄……”想到这里,阳滋很是不安的拉了拉扶苏的衣袖。
始皇帝可没有关注他这些儿女的心思,此刻,他虽然诧异赵高居然能被青史留名,但更多的注意力还是放在了天幕显示的那行生卒年份上。
“秦二世三年……”虽然并没有听说过这个所谓的公元纪年法,但是从昭襄王五十一年来推算,不难看出这个所谓的秦二世是什么时候上位的。
难道他的天寿只剩下短短九年了吗?
秦始皇嬴政的眼中如渊般沉了沉,没有人知道在这一刻,他究竟想了些什么。
【如果把赵高列入第一宦官的候选,恐怕没人能说一个不字吧,这可是华夏历史上第一个登上丞相之位的宦官。】
天幕中的清悦女声微微一笑,不带任何讽刺的意味,如清风拂面一般。
可这丞相二字听在不同人耳中却有了不同的意味。
其他位面。
大唐至德年间,同样以宦官之身取得大权的李辅国如今已经被封为郕国公,他站在自家府邸之内,望向天幕,在回忆了一番自己平生所为之后,不禁暗自点头。
不错,若论宦官,以他所为,在史书之中定能有名字留下。
至于是好是坏,怎么比得过如今的大权在握。
就是不知道……天幕又会怎么评说于他。
……
大明正统十四年八月,土木堡之变前夕,刚与兵部尚书邝埜争执过后的大太监王振望向天幕,不知为何,忽然心中一跳,隐约有了不太好的预感。
要不然,还是让人把邝埜给放了吧?
……
清雍正元年,紫禁城内,刚随着新皇登基鸡犬升天,俨然成了皇上眼前第一红人的苏培盛望着天幕摇摇头。
他觉得,这个盘点应该没有自己什么事。
看了眼不远处同样在看天幕,面色极为肃穆的新帝,苏培盛忽然有几分庆幸。
也幸亏这个盘点没他什么事。
……
大秦位面。
“丞相?”
赵高当了丞相?
众人看向丞相李斯,莫非是李斯做了什么事情触怒了陛下,所以空出了丞相的位置。
方才还笑着说赵高定然会在盘点中留名的现任丞相李斯此刻也已经笑不出来了。
但中车府令接替李斯当了丞相,这怎么可能?不是说他没有才能,而是这大秦朝廷之上比赵高有才之人何止十指之数。
莫非是二世皇帝提拔?
众人纷纷看向扶苏。
若说秦二世,现下朝中之人只会想到一个答案,长公子扶苏。
可大公子他怎么提拔了个宦官上去当了大秦的丞相。
他们哪个不比赵高强啊!
众臣百思不得其解,只觉得扶苏公子怕不是被赵高的花言巧语冲昏了头脑。
阳滋公主拽住大兄扶苏的袖子,隐隐觉得哪里有些不对。
这种事情会是大兄干出来的吗,她怎么觉得……
此刻,秦始皇嬴政也和自己的爱女想到了同一处。
赵高与扶苏根本不是一路人,谁提拔赵高也不会是扶苏。
这个秦二世……真的会是扶苏吗?
【入坑排雷:本文非日更文,作者另有主更文】
我只是手痒想蹭下热度,也许写不出大家喜欢看的爽点,就跟文案女主(工具人)的想法一样,把自己的学习笔记搬上来了,也许可以当历史科普文看。
大家看个乐呵,大部分内容我会在作话标注出处,非历史专业出身,如果有史实性错误,欢迎在评论区指正。
——
推推我的主更连载文《元希修真录》,正统修真类大长篇,已经三百万字很肥啦!
——
1.开篇封禅部分改编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二十八年,始皇东行郡县,上邹峄山。立石,与鲁诸儒生议,刻石颂秦德,议封禅望祭山川之事。乃遂上泰山,立石,封,祠祀。下,风雨暴至,休于树下,因封其树为五大夫。禅梁父。】
关于封禅,在古代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在传统的观念尤其是儒家观念里会提到,天下大乱的时候上天会派来王者进行拨乱反正(到了汉代董仲舒会系统的总结这个理论),而王者功成治定,告成功于天,就需要去进行祭天,告诉上天他把使命完成了。所以秦始皇、汉武帝都是很看重这个祭天封禅活动的。
——
2.关于赵高的生卒年份,不是我自己算的,直接用的李开元先生在《史学月刊》07年第8期发表的说《赵高不是宦阉———补《史记·赵高列传》》一文的结论,不过我本人不赞同非宦官说,所以这里只摘取部分结论。
3.关于公主阳滋,并不见于典籍记载,仅见于出土墓葬,所以性格什么的都是我编的,属于文学性适度发挥,不要太在意。
——
另外,我觉得始皇应该会怀疑一下扶苏干不出把赵高提拔成丞相的事情,所以这里就这么安排的。
希望本文评论区和谐不要吵架,我会尽可能保证天幕的客观,以及主角本人对历史的敬畏。
但蝴蝶效应不保证每个人都会满意,只能说尽量。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001 泰山封禅